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75节

  “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这是世界上最流氓的话。”

  “真正懂了就没有做不到的,做不到那就是不懂,这才是知行合一。”

  “大同思想这部书,你还是要多读多想。”

  徐允恭将解释的话咽下去,说道:“是,我回去就好好研读。”

  朱雄英看了他一眼,说道:“你心里肯定不服气,以为我拿权力压你。”

  “今天就咱们仨在这里,索性摊开来说。”

  “你是不是以为,因为你是妙锦的长兄,朝廷防范外戚才把你放在京城,不让你打仗立军功?”

  徐允恭连忙回道:“臣不敢有这般想法。”

  朱雄英肯定的道:“你就是这么想的,不只是你,很多人都是这般想的。”

  “更准确说,除了皇爷爷、我和景恪等寥寥数人,其他人都是这般想的。”

  徐允恭不知道该说什么了,难道不是如此吗?

  神机营统领看起来很重要,然而真正管事儿的是下面的左右将军。

  而左右将军都是朱雄英从别处提拔上来的,说白了都是朱雄英的人。

  关键是,别的军队大统领之下就只有一名副将作为助手,独独神机营配备了左右将军。

  这么做的目的,难道不是为了架空?

  说出去谁信啊。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防范外戚是真的,但不包括徐家。”

  “因为有大分封在,就注定了徐家对皇权没有威胁。”

  “啊?额……”徐允恭更加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是啊,他立再多功劳,还能不要封国了不成?

  等将来时机成熟,一道旨意他就得打包行礼去封国了。

  徐家大多数人,都得跟他一起离开,还有个锤子的威胁。

  更何况,那么多诸侯王都是朱家封的,你徐家想篡权夺国,难度有点忒大了。

  东周能苟延残喘四百年,靠的是什么?

  就是诸侯王互相牵制,谁也不敢贸然以天子自称。

  所以,秦汉隋唐的某些经验,在大明并不一定就适用。

  至少目前不适用。

  可既然如此,为何又要将他摁死在京城呢?还给他配备两个副手架空他呢?

  朱雄英看出了他的疑问,说道:“神机营太特殊了,不管让谁担任统领,朝廷都会多派几个人去分权。”

  陈景恪接着解释道:“火器才是未来,神机营就是变革的种子。”

  “所以,它的配置是最高的,最普通的小兵都要求能读书识字,懂一些数理知识。”

  “就连马夫、厨子,都不例外。”

  “朝廷这么做的目的何在?就是摸索适合火器的路子。”

  “等这条路子成熟了,所有的军队都要跟进。”

  “现在你知道,它承载着什么样的重担了吧?”

  “和这个重担比起来,领兵打仗又算得了什么?”

  徐允恭不禁有些激动,他知道神机营地位特殊,可没想到竟然拥有这样特殊的地位。

  陈景恪继续说道:“之前之所以不告诉你,是怕知道的人太多,消息泄露出去引起将士们的恐慌。”

  每个人都有自己信任的人,你告诉他,他告诉他,就没秘密可言了。

  所以,朝廷在发展火器,也很重视火器,这一点大家都知道。

  但要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冷兵器,只有部分人知道。

  具体怎么取代,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之所以保密,主要还是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对不熟悉的事物感到惶恐,这是人类的本能。

  恐惧来自于未知,人类畏惧死亡,其实本质也是对未知的恐惧。

  因为没人知道死亡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将士们熟悉了冷兵器,突然传出火器才是未来,他们会慌的。

  更何况现在就连朝廷都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改,下面的人就更无所适从了。

  现在神机营慢慢摸索,等路子成熟了,拿出了具体的章程。

  大家都知道该怎么改了,恐惧心自然也就没有了。

  朱雄英接他的话说道:“一旦火器的路子摸索成功,神机营的将士就是最好的军官和教头。”

  “他们会分散去各个军队,指导引领全军更换火器。”

  “到那个时候,神机营的几位统帅,在大明的军界将会拥有何等崇高的地位?”

  徐允恭恍然大悟,这么重要的位置,换成任何人担任统领,朝廷都会派人去分权的。

  并不是单独针对他才这么做。

  明了了这一点,他心中的那点小疙瘩顿时就消失不见了,继而升起的是愧疚。

  只见他期期艾艾的道:“我……我……臣知罪。”

  朱雄英笑道:“现在知道了?其实之前不告诉你,还有个原因。”

  “就是你的人生太顺了,有意通过这种打压来磨砺一下你,免得你浮躁轻狂。”

  “这也是魏国公的意思……这事儿他是知道的。”

  徐允恭感动的道:“我……臣感激涕零。”

  他的人生顺吗?那可太顺了。

  顺到让人觉得他才是话本里的主角。

  有时候太顺了也不好,只能人为的为他制造一些挫折,来打磨他的性格。

  让他以为自己是外戚,受到打压,这个点子还是徐达想出来的。

  只能说,坑儿子还得是老徐。

  目前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虽然徐允恭对现状有些不满,但并未怨天尤人,也没有自暴自弃。

  明知道自己被架空了,也一直在努力执行命令,按照陈景恪的计划,对神机营进行革新建设。

  现在磨砺的差不多了,老一辈即将谢幕新一代就要掌权,也是时候让他知道真相了。

  这时,陈景恪忽然说道:“不过你也不用遗憾无法上战场,未来还真有一场硬仗,需要你亲自出马。”

  朱雄英马上就猜到他说的是什么了,也点点头表示认同。

  徐允恭见状大喜,问道:“不知打谁……放心我会保密的,就是私下自己多研究研究对方。”

  陈景恪说道:“高原,那里气候恶劣空气稀薄,咱们的将士上去十分力气发挥不出一分。”

  “但火器能弥补这个缺点。”

  “等朝廷做好准备,就会派神机营前去征讨高原三王。”

  “到时候你这个神机营统领,自然就是统帅大军的不二人选。”

  徐允恭激动的道:“哈哈……好,我这就好好研究高原情况,绝不让你们失望。”

  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徐允恭就离开去处理军务了。

  朱雄英和陈景恪看着他的背影,也不禁松了口气。

  “徐老大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魏国公也真是,他想磨砺儿子干吗让我们背黑锅。”

  面对他的吐槽,陈景恪笑道:“那没办法,谁让你娶了人家的女儿呢。”

  朱雄英耸了耸肩,笑着转移话题说道:

  “徐老大、梅殷、沐春、沐晟、李景隆、耿子茂、唐敬业……大明军队后继有人啊。”

  陈景恪笑道:“这些都是勋贵子弟,平民出身的也有十几位可堪大用的。”

  “就这还没算诸侯王手里的人才,就像燕国的张辅,也有统帅之才。”

  这还只是已经崭露头角的,还有更多人才没有被发现呢。

  而且刚才只数了军方,文教方面的成绩也非常突出。

  解缙、蹇义、夏元吉这些正当年的就不说了,光说二三十岁左右的新生代。

  杨溥、杨荣、杨士奇、韩克忠、胡等等,无一不是一时人杰。

  关键这些人的年龄,正好形成了梯次。

  等现在的七学士赵秩等人退下来,正好轮到解缙他们这一批人上台。

  解缙他们退下来,正好杨溥、杨荣这一批人接替。

  可以说,就目前这些人用好了,都能确保大明五十年的太平。

  接下来五十年,再稍微发掘一些人才,就能开创一个长达百年的太平盛世。

  算上已经过去的三十年,那就是长达一百三十年的上升期。

  一想到这些,朱雄英和陈景恪都非常激动。

  这些都是小插曲,并不影响朝廷的运转,各衙门都在围绕征讨日本进行工作。

  因为这一战不光是为了打日本这么简单,也是大明第一次正式对海外国家发起灭国之战。

  啥,你说南洋列国?

  那些只能叫土著势力,不能称之为国。

  日本是一个传承悠久,拥有自己的文化习俗的,数百万人口的大国。

  是的,日本其实也是一个大国。

  说他小,只是相对大明而言。

  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比起来,他是妥妥的大国强国。

  灭亡这样的国家,如何慎重都不为过。

  更何况这次的行动,也是大明出海战略的一次实地检验。

  如果打赢了,那么出海国策将再不可阻挡。

首节上一节775/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