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822节

  比如和欧洲大陆上的法兰西等国交好,打击英国的势力,最好能在英伦三岛上站住脚跟。

  虽然陈景恪对世界历史了解不多,但圣女贞德的故事他还是听过的。

  再加上朝廷打探来的消息,让他对目前的欧洲有了一定了解。

  英法百年战争,这会儿正打的如火如荼。

  根据后世英国的发展来看,战争刺激了商业经济发展,商业发展刺激了航海业……

  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应该就是在这个时期就埋下伏笔了。

  派一支海盗过去,打击一下英国的航海业,进而遏制他们的商业发展。

  如果能在英伦群岛上站稳脚跟,那就更好了。

  一边折腾英国,一边玩离岸平衡让欧洲保持分裂。

  陈景恪没有消灭欧洲诸国的打算。

  一来鞭长莫及,大明至少需要三五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才能将现在占领的土地消化。

  还有文化方面,不是说提出一个新框架就完事儿了。

  再激进的思想,在保守的人手里,也会变成保守思想。

  他要做的是扭转整个文化方向,扭转千年来形成的主流意识。

  这甚至比领土扩张更难,需要他用毕生力量去做。

  况且接下来还有工业化之类的。

  领土扩张反倒是不那么着急了。

  二来也是为了保持文化多样性。

  让欧洲保持分裂状态,变成华夏养蛊的地方。

  看看他们能不能演变出先进的思想,到时候华夏思想可以通过借鉴完成再一次进化。

  至于会不会养虎为患……除非他们能出个秦始皇。

  他们有出秦始皇的土壤吗?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养虎为患的可能性为零。

  而且说句不客气的,华夏都领先这么多了要是还能被超过,那后人得多不争气啊。

  被反噬一下涨涨教训,也是应该的。

  直到天色全黑,两兄弟才离开安平侯府。

  朱雄英登基之后,已经取消了宵禁。

  只不过城门依然会按时封闭,晚上不允许随意出入城池。

  但在城内可以自由活动。

  事实上,大多数朝代平稳期都是如此。

  只有刚建国和王朝走下坡路的时候,才会施行严格宵禁。

  只不过古代没有路灯,晚上大多数人都不会随意外出。

  只有某些喜欢夜生活的人,才会格外活跃。

  回到陈慕华位于洛阳的住宅,兴奋的兄弟俩没有睡觉,而是让家人准备了酒菜痛饮。

  兔死狗烹的故事他们可听过太多了。

  更何况,之前他们做的事情并不光彩,要说心里没有担忧是不可能的。

  现在不但平稳落地,还被赐了汉姓并得到了重用,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不过他们也知道,现在还不是酩酊大醉的时候。

  只是小酌了一番就各自歇息了。

  第二天他们就返回城外的船上,开始为后续的工作做准备。

  -----------------

  直到日上三竿陈景恪才起床,揉着有些酸的腰眼,打着哈欠前往皇宫。

  他没有正式的职务,是无需上早朝的。

  更何况,大事儿开小会,小事儿开大会。

  早朝只是交流的地方,不是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

  真有大事儿,那也是下朝之后开小会做决定的。

  所以,他对早朝也没什么兴趣。

  到了乾清宫,他让人取来地图,看着欧洲的形势陷入了沉思。

  不知道过了多久,内侍提醒道:

  “侯爷,陛下退朝了。”

  陈景恪这才回过神,随口道了声谢,然后提笔将刚才想到的一些要点写了下来。

  不一会儿朱雄英的身影果然出现了,一见面就挥退周围人,问道:

  “什么事?”

  正常情况下,陈景恪进宫后会去内阁处理一些事情。

  直接来乾清宫,就说明有不方便告诉别人的事情,往往还都是大事。

  陈景恪就将他昨天的计划,以及今天想到的讲了一遍。

  听完陈慕华的事迹,朱雄英也大为惊讶:

  “没想到那个贪生怕死的家伙,竟然还有这本事。”

  “你的这个想法好,就让他去培训外交人才,鸿胪寺所有人都要跟着去学。”

  之后又谈起让陈慕夏去搅乱极西的事情。

  “日本灭国之事很容易就能查到,但极西诸国的人肯定不知道细节。”

  “他冒充日本难民,在我们的驱赶下,一路逃到了极西世界。”

  “为了逼真,可以让秦王出动水师,当着极西人的面与他们打一仗。”

  “我让陈慕夏聚拢一些不服大明的日本难民,目的也在这里。”

  “到时候就让这些难民当炮灰,被秦王的水师给杀死。”

  “如此一来,极西诸国的人定然不会怀疑他。”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对抗大明,也为了多了解大明,极西诸国定然会接纳他。”

  “到时候他就可以合纵连横,搅乱整个极西世界。”

  朱雄英连连点头,说道:“好好好,这个法子好。”

  “你果然阴险奸诈啊,刚收割了日本,这就开始布局整西方人了。”

  陈景恪:“……”

  你这是夸人还是骂人呢,算了,我心胸宽广不和你一般见识。

  “根据西方传来的情报,埃及那边已经将运河挖好。”

  “到时候陈慕夏先去马穆鲁克(埃及),那里的鱿人定然会收留他们。”

  “大明正好以此为借口出兵,夺取对运河的控制权,掌握东西方交流的命脉。”

  朱雄英颔首道:“马穆鲁克这步棋下了这么多年,也是时候收尾了。”

  然后他感慨道:“难怪你那么忌惮鱿人,他们才去了几年,就渗透进了马穆鲁克高层。”

  “还鼓动马穆鲁克贵族,不惜代价去开挖运河。”

  “为了这条河,死了得有十好几万人了吧?”

  陈景恪说道:“算上因为反抗被镇压处死的,至少有十几万人。”

  “现在马穆鲁克贵族已经天怒人怨,只要我们的大军到达,轻易就可以拿下此地。”

  马穆鲁克贵族是突厥人的一支,属于少数派。

  被统治的平民是大食人,是多数派。

  本来腐化的马穆鲁克贵族,就已经很不得人心了。

  现在为了挖运河,更是彻底和底层的大食人割裂。

  只是底层大食人缺少兵器和组织性,无法对抗贵族。

  大明军队过去,会自然而然的变成解放者,可以得到底层大食人的拥护。

  陈景恪指着地图说道:“马穆鲁克王国多沙漠,宜居土地主要集中在赤水附近。”

  “我大明水师无有对手,在这里能发挥最大战力。”

  “等拿下这里之后,就沿河安置汉人人口,一点点替代大食人。”

  赤水指的就是尼罗河,名字来源于山海经。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因此,陈景恪将尼罗河命名为赤水,将黑海命名为黑水。

  埃及的人口分布,了解过的都知道,全国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尼罗河沿岸。

  只要大明掌握了这条河,就能轻易掌握这里。

  以大明水师的实力,大食人根本就没有反抗的余地。

  当然,大明不会搞种族屠杀,而是会采用相对温和的方式,让他们无痛无觉的消亡。

  比如教化吸收一部分,比如压缩他们的生存空间,比如将他们迁徙到阿拉伯半岛或者黑非。

  这些是早就计划好的事情,朱雄英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异议。

  但他也有自己的考虑:“如此要地,需要派一位能力出众,又信得过的人去镇守。”

  “你觉得让谁去合适?”

  陈景恪笑道:“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这里就是给吴王准备的封国。”

  吴王就是朱雄英的同母弟朱允。

  前世,史书记载朱允性情怯懦不堪大用,至于原因应该不难猜。

  这一世就不同了,朱雄英这个亲大哥在一旁照顾。

  又有陈景恪等名师教导,能力也是非常不错的。

  让他去埃及,是可以镇的住场子的。

  而且他和朱雄英非常亲,不会有别的想法。

首节上一节822/9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