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大家不看好朱的人品,但对他的能力还是很信任的。
既然他说没问题,那大概率是没问题的。
至于对峙,怕什么。
华夏什么样的情况没经历过,怕你这个?
等过上几年大明抽出手来,看揍不揍你就完了。
到了这会儿,大明已经没有真正的保守派了。
所谓保守派,也不再是缩脖子关门自高自大的那种。
而是希望先用王道压人,不听话的再打。
打之前也要先将拳头收回来,这样打人才更疼。
至于激进派,管你三七二十一,听话的先揍一顿再谈投降的事儿,不听话的直接灭了。
保守派嫌弃激进派做事没有章法,你到处乱打怎么建立规则?
激进派嫌保守派磨磨唧唧。
规则?打的敌人生活不能自理了,还不是我们说啥就是啥。
陈景恪对朱的计划也非常赞同,积极防守,然后将矛盾摆在桌面上。
既亮出拳头震慑了人心,又争取到了休养生息的时间。
唯一不开心的,恐怕就是朱允了。
他早就摩拳擦掌,想要去安西大展拳脚了。
现在局势陡变,他封国的事情被无限期押后。
不过当他得知,朝廷想让他督朝鲜的时候,顿时又兴奋起来。
朝鲜就在大明边上,治理这里可比去安西有意思多了。
关键是,未来的华夏史书上,肯定是督朝鲜功绩大。
现在大明虽然没有塞王了,但有四大都督。
分别是督北海的燕王朱棣,督辽东的蜀王朱椿,督交趾的湘王朱柏,督云南的西宁公沐春。
这四位可谓是高权重,还深受朝野敬仰。
他一直都很羡慕这四个人的,现在自己也有这样的机会了,那还有啥可说的。
立即就开始为这方面做准备。
同时朱雄英也给朱棣和朱椿写信,将情况告知他们,并且还将老朱的亲笔信交给了他们。
不过现在也只是进行沟通,并做一些准备,彻底解决朝鲜问题得等到明年了。
目前朝廷最当紧的事情,是为阿合马回国做准备。
正如前面所说,阿合马是大明同化金帐汗国最重要的一步棋。
朝廷必须要保证他安全到达汗国,并坐稳大汗的位置。
然后以他为中心,慢慢传播华夏文化。
先影响高层,等高层都开始讲华夏文化的时候,下面的人自然会跟着去学。
所以,朝廷派遣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精锐,护送其回国。
同时还赏赐了大批的奢侈品。
至于册封的诏书、各种服饰依仗等等,自然是不用提的,全都有。
艾迪古的诏书和印信仪仗,也同时置办齐全。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约翰胡斯提出想要回国。
本来他还想在这里多学几年,但大明和极西列国的摩擦,促使他提前结束了游学。
“我不能坐视欧罗巴与大明为敌,至少不能让我的族人参与进来。”
“我知道现在的我能力有限,无法阻止权贵们的决定。”
“但我会从基层做起,寻找一批志同道合者,将您教给我的智慧撒播出去。”
“我相信,终有一天我的族人会摆脱外力干涉,赢得最终的独立。”
“到那个时候,我们将会寻求与大明的正常交往。”
“如果可以,我还会促成欧罗巴与大明的和平。”
对此陈景恪自然不会说什么,举起茶杯鼓励道:
“以茶代酒,敬我们伟大的理想。”
约翰胡斯激动的举起茶杯一饮而尽:“敬理想。”
他也不是多愁善感之人,既然做出了决定,就开始为此做准备。
采购了一些书籍,携带了一些特产留念。
在大明的这些时日,他也结识了不少好友,大家纷纷为他送行。
大家都知道,此去万里再无相见之日,都非常珍惜这最后在一起的时光。
每天都会聚在一起,畅谈理想,畅谈未来。
自然赠送了许多诗词字画,以表达怀念之情。
一个月后,金帐汗国迎接阿合马的使节团到达。
朝廷举行了隆重的册封仪式,并由内阁学士、大都督亲自送行。
规格之高,仅次于亲王就藩。
前来迎接他的使节团见到这一幕,无不对阿合马生出敬畏之心。
早就听说他在大明混的如鱼得水,天子和安平侯都对其赞誉有加。
当时还以为是夸张之词,今天才知道传言不虚。
这位新的可汗,确实深受大明朝廷器重啊。
威信不知不觉就这样建立起来。
约翰胡斯也跟随阿合马一起出发,这次他准备从陆地返回欧罗巴,也算是一次难得的游历。
送走阿合马和约翰胡斯之后,陈景恪以为自己终于能歇歇了。
哪知道徐允恭又找了过来。
“打高原你有何建议吗?”
陈景恪很是无语,你都不问问我同不同意打,就直接问我怎么打了?
好好好,一个个翅膀都硬了是吧。
“有啥好建议的,一个字,杀。”
徐允恭非常惊讶,这与陈景恪之前的政策完全背道而驰。
以前对待周边朴素族群,陈景恪都是刚柔并济,打一部分拉一部分。
但总体来说,以安抚、教化为主。
这还是第一次用如此强硬、极端的态度针对一个族群。
以至于徐允恭都认为他是在开玩笑:
“别说笑了,我是认真的。”
陈景恪笑了笑,说道:“我也是认真的。”
“如果你听说过阿姐鼓、阿姐槌的传说,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徐允恭疑惑的道:“阿姐鼓?阿姐锤?是阿姐做的鼓和槌吗?”
陈景恪露出一个怪异的表情:“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是的。”
徐允恭更加疑惑,什么意思?
这时陈景恪正色道:“我说的杀,不是什么人都杀。”
“而是杀当地的头人、地主、寺庙的主持、长老等人。”
“但凡有恶行的全部处死,即便他们主动归降,依然要全部处死。”
“对待普通百姓要温和……你们去,是为了解救百姓。”
“是为了砸碎他们脚上的铁镣,是为了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
只有了解过高原历史的人,才能更深刻的明白,金珠玛米意味着什么。
徐允恭点点头,他大致明白陈景恪的意思了。
“可是这么做会不会激起他们的反抗?”
陈景恪说道:“云贵和交趾等地到处都能藏人,土民钻进深山老林里,我们根本就没办法找到他们。”
“高原情况特殊,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就那么多。”
“他们就算想逃都没地方逃,只能据城而守,我们可以轻易找到他们。”
“只要能找到他们,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徐允恭点点头,那确实很简单。
据城而守?那是你们还没领教过新式火器的威力。
陈景恪继续说道:“而且高原远离中原,交通非常的不方便,这就注定了那里很容易产生强大的地方势力。”
“如果不将旧有的势力彻底铲除,他们很快又会死灰复燃。”
将他们的中高层势力铲除,从大明派人过去领导当地百姓,对他们施以教化。
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造高原,将其永久性的纳入中原王朝统治范围。
最后陈景恪说道:“这就是我对你们的要求,必须做到。”
“至于怎么打,你们比我擅长,我就不外行指导内行了。”
徐允恭点点头,又说道:“可这么做的话,就需要大批的官吏,我们有那么多人吗?”
陈景恪说道:“去问内阁和大都督府,这是他们的职责。”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他们都准备失业吧。
第598章 尾声(六)
徐允恭是标准的行动派,得到陈景恪的支持之后,马上就去找了内阁和大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