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踏酿的。
-----------------
四天后新一批补给送达,徐允恭下令全军出击,直捣黄龙。
一路上遭到了土王军队的各种伏击。
徐允恭知道这是对方想拖慢他们的行军速度。
他的应对策略很简单,派出侦查部队进行还击,大部队按照原计划前进。
终于在离逻些两百多里的米拉山口,遭遇了土王们的三万主力。
米拉山口是前往逻些的最后一道关卡,海拔五千多米。
地形是否险要且不去说,仅这个海拔,就能阻挡住一大批低海拔地区的人。
更别提在这个高度进行作战了。
对于神机营来说,这个海拔依然是不小的挑战。
徐允恭也不敢让所有人都一股脑冲上去,而是将适应能力较强的五千人挑选出来,组成先锋军。
剩下的人则停留在半山腰等候。
即便如此,大家爬上去的时候也累的气喘吁吁,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换成冷兵器时代,高原军队一波冲锋就解决战斗了。
然而,新式火器改变了战争的模样。
神机营的将士们是很累,但扣扳机的力气还是有的。
只有二十来斤的超轻型迫击炮,也是能操作的。
所以当双方的距离拉近,剩下的就是单方面的屠杀。
神机营在一百丈开外就能发起进攻,迫击炮更是能在四五里外进行射击。
而土王们的军队,使用的还是冷兵器。
远程兵只有两千弓弩手,根本就无法攻击到明军。
他们也想派人冲锋,试图拉近距离拼刺刀。
在这种兵器代差的碾压下,所有的计谋都毫无用处。
他们组建的防线轻易就被攻破。
神机营的先锋军,只用了一天不到就攻克了米拉山口,击毙敌人一万一千多人。
之所以能击毙这么多人,是因为很多士兵想要投降。
早就接到命令的将士们,根本就不予理会,全部按照敌人击毙。
之后大军用了三天时间翻过山口,又休整了一天继续往逻些出发。
这一路上他们遭遇的阻击就更加频繁了。
而且土王们还出动了骑兵,然而根本就没有任何用处。
又过了十天,神机营兵临逻些城下。
土王们将剩余的兵力全部集结起来,并动员了所有能动员的力量进行防守。
徐允恭的攻城方法非常朴实无华。
他将全军一百四十门轻重型迫击炮,全部集中在一起,组建了一支临时炮兵部队。
对着城墙进行了无差别攻击。
防守严密的城墙,瞬间就化为了炼狱。
土王的军队大多都是临时强征的,士气本来就不高。
接连轰炸更是让他们士气无存,若不是执法队在后面监督,立马就能一哄而散。
但跑不跑其实已经没什么区别了,反正都是死。
后续的事情就无需多说,一支爆破队趁着炮击来到城下。
很快剧烈的爆炸声响起,坚固的城墙被炸开了一道缺口,大军从缺口涌入城内。
接下来就是巷战……
说是巷战,其实就是神机营单方便捕杀逃跑的青壮。
神机营的训练就包括巷战,大家配合的非常娴熟,只用了一天就控制了全城。
只余下那座宫殿。
而此时杨洪已经带领他部下来到宫殿不远处。
天色暗下来之后,他带兵发起了冲锋。
这一夜的枪炮声格外的激烈,城内残存的百姓遥望声响传来的地方,无不露出惶恐之色。
然而他们根本就不敢露头。
徐允恭下达的命令是杀青壮。
可是对于杀红眼的将士们来说,只要不是自己人,就全部都是击杀目标。
只要敢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不论是什么身份,一律射杀。
所以逻些城内的百姓,要么已经被杀死,要么躲藏起来不敢露头。
第二天天亮,浑身是血的杨洪,带着部下从宫殿大门走出。
把守外围的将士们,无不向他们行军礼。
之后徐允恭安排了一支军队进去清理,总共清理出五千多具尸体。
不过随着清理的深入,将士们又发现了更多秘密。
各种残忍的刑具、人皮饰品、人骨饰品……
让本来还有些战战兢兢的将士们,放下了所有的担忧,只剩下愤怒。
如果真的有神,那也是恶神邪神,理应被打倒。
-----------------
五天后,朝廷派遣的官吏到达,发现整个逻些城活人已经不足一千,而且全部都是女人和孩子。
即便早就知道朝廷的计划,见到这种情况,他们依然非常震惊。
手段实在太狠辣了。
不过这里的事情并未传出去……
很简单,神机营在进行军事行动的时候,已经事先封锁了周边道路。
加上又没有远程传递信息的手段,外面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所以,这里的一切都将是秘密。
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为外人所知。
将来就算公开了,大家也早就成为一家人了,不会有什么不利影响。
虽然逻些具体发生了什么没传出去,可高原人却都知道,大明已经拿下了这里。
残余的各势力,都开始想办法自救。
有些整体迁徙到了更加苦寒的地方。
还有些人试图往尼泊尔、次大陆等地方逃窜。
也有些选择负隅顽抗。
不过这些都不影响大明的计划。
在完成对逻些的占领后,徐允恭按照计划,将大军化整为零,对各地残存势力进行清剿。
-----------------
此时的大明朝廷,也在紧锣密鼓的接收三韩之地。
第604章 终章
三韩之地集体请愿回归大明,消息一经传出可谓举世震惊。
有些人脑子里习惯性的浮现出阴谋论,好好的怎么就突然要求回归了?
莫不是朝廷用什么方法逼迫?
不过随后三韩故人的反应,打消了这种想法。
大明从三韩迁徙了百万民众,打散安置在天下各地。
其中很多大儒,在迁徙后很快就找准定位,拥有了不小的影响力。
尤其是围绕方孝孺和方学的那一群人,可以说是方学的中坚力量,在大明学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这些人听说三韩回归,表现的非常兴奋,纷纷唱起了赞歌。
我们和中原王朝本就是一家,早就应该回归了。
现在三韩国王和子民选择回归,乃是顺应天意之举。
他们不是干巴巴的硬吹,而是摆事实讲道理。
将大明这些年的丰功伟绩全部数了一遍,并得出一个结论。
大明离传说中的圣王之治不远矣。
连三韩人自己都这么说了,其他人还能说什么?
阴谋论虽然还有,但大多数人都已经相信了,三韩就是仰慕华夏主动回归的。
然后对大明、对皇帝的鼓吹就出现了。
这是三皇德被天下,人心归附的表现啊。
对于三韩回归,还有个群体非常高兴。
那就是天下士子。
这一下要多出多少官位空缺啊,他们出仕的机会不就来了吗。
三韩之地是很远,可环境并不差。
关键它现在直属于中央朝廷管辖,去那里任职就是大明序列的官吏。
干上几年是可以迁官进入内陆任职的,简直就是最佳的跳板。
只是……士子们马上就想起,自从建章年间因为孔家和理学之事,朝廷暂停了科举。
至今已经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