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包厢,方孝孺就迫不及待的讲自己的经历。
借着编写《华夏简史》的便利,收集竹书纪年,发现历史的真相。
至此完成悟道,开始了对前人的否定。
然后他就开始宣扬自己的发现,试图获得其他人的支持。
在被别人批评之后,他又是如何舌战群儒,最终将那些人说的哑口无言。
末了,他以得意中夹杂着感慨的语气说道:“世人皆愚啊,唯有你我二人方才是清醒的。”
陈景恪沉默许久,叹了口气道:“你就如此笃定《竹书纪年》的记录,全部都是真的?”
方孝孺愣了一下,看陈景恪就像是看叛徒一般:
“贤……你此言何意?莫非你也要屈从于那群庸人?”
陈景恪反问道:“你知道宋太祖死亡的真相吗?你知道为何传弟不传子吗?”
从宋朝开始,就有人在揣测赵匡胤的死因,暗示赵光义杀兄夺位。
虽然主流依然相信是兄终弟及,可相信阴谋论的人也不少。
方孝孺皱眉道:“你提此事作甚,两者有关联吗?”
陈景恪说道:“此事离现在不过四百年,兄终弟及已经演绎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版本。”
“《竹书纪年》成书时间,离尧舜禹时期相差两千年,你如何敢断定它的记录就是真的?”
方孝孺目光有些闪烁:“你不是说你看过楚国史书,与竹书纪年记载相似吗?总不能两国史书都记错了吧?”
陈景恪苦笑道:“是我没说清楚,楚国史书的很多记载和竹书纪年相似,但也有很多和史记的记载吻合。”
方孝孺露出不敢置信之色,嘴巴张了又张,想说什么,但又说不出口。
脸上渐渐浮出一丝戾气,忽然疯狂的嘶吼道:
“骗子,你也是个骗子,你和那些人一样,都是骗子,都是骗子……”
这个动静太大,引起门外人的注意。
店小二担心的道:“客官,客官,你们没事吧。”
陈景恪连忙说道:“没事,不用过来。”
店小二依然不放心:“我就在不远处,有什么事情客官尽管招呼我。”
陈景恪道:“好的,谢谢。”
等外面脚步声消失,陈景恪才盯着方孝孺说道:
“我怎么骗你了?我说过竹书纪年就一定是真的,史记就一定是假的吗?”
“我倒是想问问你,你是想要真实的历史,还是想要你想看到的历史?”
“恐怕你想要的是后者吧,那你和你嘴里的骗子有何区别?”
方孝孺脸上露出惊恐之色:“不,我不是,你冤枉我。”
陈景恪指着对面的椅子,以命令的语气道:“坐下,咱们好好谈谈。”
方孝孺一脸不服,你让我坐我就坐吗?
陈景恪淡淡的道:“你不坐,那我走。”
身影一闪,方孝孺出现在椅子上,嘴里还兀自辩解:
“我倒想听听,你如何狡辩。”
陈景恪没有理会他的嘴硬,说道:
“历史本身不应该有任何立场,它最大的意义就是记录过往,让后人知道曾经发生过什么。”
“但写书的人有立场,难免会加入一些自己的理解。”
“所以同一件事情,就有了不同的版本。”
“正如宋太祖和宋太宗之事,同样的兄终弟及。”
“有人认为是兄友弟恭,也有人认为充满了阴谋。”
“可不论他们如何理解,最基本的事实都无法改变。”
“那就是四百年前出现过两个人,分别是宋太祖和宋太宗,他们做过兄终弟及之事。”
“这就是历史的意义。”
方孝孺露出若有所思之色,但嘴上依然强硬的道:
“可这么多版本,总有一个是真的,我要做的就是把真相找出来告诉世人。”
陈景恪笑了笑,问道:“真相是什么?”
“你是想把真相告诉世人,还是想把你的思想告诉世人?想清楚了再回答我。”
方孝孺再次激动起来:“这不是你教我的吗?为什么他们可以,我不行?”
陈景恪颔首肯定的道:“你当然也可以,但你的方法错了?”
方孝孺愤怒的道:“我哪里错了,我只是在宣扬我的看法,为什么他们不信我。”
陈景恪很想回怼一句,别人为何要信你?
但他最终还是忍住了没有说,而是道:“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大约在战国时期,西方有个国家叫希腊……这个国家有一个人叫第欧根尼……”
“他的家族因为制造假币,被朝廷查抄。”
“他的老师因此很不喜欢他,用手杖打他,想把他驱逐……”
“他依然坚持向学……”
“有一天他突然顿悟,为什么我会因为钱财、华服、美食、他人的赞美而高兴呢?”
“如果抛弃这些,我依然能感到高兴,依然初心不改……”
“那我将获得最简单的真善美,灵魂得到最大的自由。”
“于是他穿上破旧的衣服,在大街上撒尿,像狗一样在地上吃饭,每天住在收敛死人的大翁里……”
第113章 你挡着我的阳光了
方孝孺一开始很不耐烦,当听到第欧根尼的行为,态度就变了。
他感觉自己好像找到了知音。
陈景恪没有理他,依然缓缓讲着自己的故事:
“第欧根尼的行为遭到了大家的唾弃,所有人都不理解他谩骂他,而他从来都不解释……”
方孝孺忍不住了,问道:“为何,他为何不趁机向世人宣扬自己的道?”
陈景恪回道:“道自在心中,何须宣扬?”
“他做这些,只是单纯为了践行自己的道。”
“而不是通过怪异行为,引起别人的注意,然后宣扬自己的道。”
方孝孺沉默了。
他的怪异表现,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然后趁机宣扬自己的想法。
两相比较起来,那位第欧根尼的境界,远远超过了他。
陈景恪见他不再说话,就继续讲道:
“慢慢的,开始有人去了解他,并发现了他的道,然后受他感染加入进来。”
“这些人还自发的替他宣扬他的道。”
“而他自己对此向来不屑一顾,依然自顾自的践行自己的道。”
“甚至他还化身乞丐,游历全国。”
“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了解他的道的人越来越多,追随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更多的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因为失去了这一切,才故作大度。”
“如果他拥有一切,就会放弃所谓的道。”
“他从来没有试图解释过,依然我行我素。”
方孝孺已经完全被故事吸引,甚至情不自禁的,将自己带入到了第欧根尼身上。
“怀疑他的人很多,其中就包括他们国家的君主,亚历山大大帝。”
“某一天,亚历山大找到他,说可以满足他的任何要求。”
“只要他开口,金钱、美女、地位应有尽有。”
说到这里,陈景恪停了下来,问道:“你猜,第欧根尼是怎么回答的。”
方孝孺藏在袖子里的手紧紧握住,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紧张的道:
“他……他怎么回答的?”
陈景恪缓缓说道:“第欧根尼说,你挡着我的阳光了,请让开好吗。”
“呼。”方孝孺像是度过了生死难关,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
陈景恪知道,故事生效了,心中也很开心。
“亚历山大大帝沉默了许久,说出了一句话: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那我一定要做第欧根尼。”
“这件事情让第欧根尼名声大噪,也让世人认可了他的道。”
“但是他随地大小便、像狗一样吃饭,赤身生活,确实影响到了他人正常生活。”
“于是他的追随者们就去芜存菁,去掉了怪异的行为方式,保留了思想的精华。”
“这让他的学说,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
方孝孺很是不以为然,认为追随者此举是多余的。
陈景恪自然能看出他的想法,就问道:“你不同意吗?”
方孝孺肯定的道:“第欧根尼因独特的行为而悟道,将这些去除,那还是他的道吗?”
陈景恪没有直接解释,而是问道:“君子慎独,何解?”
方孝孺不知道他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还是解释道:
“独处之时,亦应坚守本心。”
陈景恪笑道:“我还听过另外一种解读,独乃自我,乃个性。”
“君子应当保持自己的个性,不与他人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