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看着他坚毅的脸,神情有些恍惚,他才十五岁啊,自己和众人几乎忘记他才十五岁。
十五岁就撑起了大明的天,还撑起了紫禁城的这片天,不仅要为大明万民,甚至还要为他的父皇遮风挡雨。
他坚硬如钢铁的心里,唯一的柔软处,或许只有在西苑相依相伴五年的皇爷爷一人。
“钧儿,你说怎么的,就怎么的吧。”
此时,一位医护急匆匆地跑了出来,噗通跪倒在院子门口。
隆庆帝身子一弹,跳了几步,蹦到了跟前:“怎么了,到底怎么了?”
第371章 这就是权势,救人,杀人
医护咽了咽口水,答道:“母子平安!”
隆庆帝睁大眼睛,不敢置信地问道:“你你再说一遍。”
“回皇上的话,王婕妤母子平安!”
“生生.生了个皇子?”隆庆帝再追问了一遍。
“是的陛下,是位皇子。”
此时,院子里传来一声婴儿啼哭声,虽然哭得有气无力,但声音清脆。
隆庆帝喜极而泣,双手捂着脸,发出呜呜的声音。
“呜呜,朕又生下皇子了,父皇啊,列祖列宗,朕又给你们添了个孙子。呜呜!”
朱翊钧问医护:“王婕妤呢?”
“回殿下的话,无大碍,陈稳婆正在她的伤口上药包扎,另有医护正在给皇子洗澡穿衣服。”
“衣服都是蒸煮过的?”
“是的,都是按照育婴堂标准来做的。”
“好,你们立下大功,此后宫里必有重赏。此外,新诞皇子皇女也由你们好生照顾,按照育婴堂的法子来。
接仙种育婴堂可有安排?”
“回殿下的话,三到六月间,看婴儿状态择时而种。”
“好,在接种之前,一切要小心,外面的东西,都需要消毒后方可与婴儿接触。”
“是!”
“万福!”
“奴婢在!”
“交代下去,淑华宫和春蔻宫膳食前半月要清淡,后半月再跟上营养。听育婴堂专职陪育婆的就好了,她们素有经验,又经过医学馆的训练,自有章法。”
“奴婢记住了。”
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朱翊钧转身对隆庆帝说道:“父皇,一切都安置妥当了,你担心了半天,身子也乏了,早点回去歇息。等歇息好了,儿臣再来向父皇祝贺。”
隆庆帝拉着朱翊钧的手,感慨地说道:“老大,多亏有了你。
这家要是没你,可怎么办啊。我从早上担心到现在,确实乏了,乏了,现在她们都平平安安的,朕也放心了,回去睡一觉再说。”
朱翊钧听隆庆帝絮絮叨叨地说着,扶着他坐上步辇。
内侍抬起步辇,隆庆帝还舍不得松开朱翊钧的手:“老大,你有心了,你用心了,你真心啊。”
“父皇不必说这些,我们父子一体,君臣同心。”
“好,好!”隆庆帝松开了手,身子疲惫地躺在步辇上。朱翊钧顺手解开自己的外袍,盖在隆庆帝的身上。
迷迷糊糊的隆庆帝一惊,睁开眼一看,发现身上多了件外袍,再一转头,原来是朱翊钧脱下外袍盖在自己身上。
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神情复杂地看了自己的长子一眼,躺在步辇里越走越远。
朱翊钧转身对陈氏说道:“母后,这里一切安排妥当了,母后也辛苦了,回去休息吧。”
陈氏忍不住怜爱地摸了摸朱翊钧的脸,“老朱家有你,真是我回去休息,你也早点回去休息。冯保,把你外袍给你主子披上。现在倒春寒,不要冷着他。”
“是。”冯保马上脱下自己的外袍,披在朱翊钧的身上。
目送陈氏的步辇远去,朱翊钧头也不回地说道:“冯保,万福,回西苑。”
“是!”
朱翊钧重新加了一件外袍,在勤政堂里坐下,冯保和万福上前一步行礼:“殿下!”
“坐下说。你们都是孤的大伴,自家人,没有那么多礼数,坐。”
“谢殿下。”
“冯保,查出来了吗?”
“回殿下的话,查出来了。淑华宫和春蔻宫的那两个尚宫婆子,是梁昭仪和王婕妤向皇上讨得赏,从别处调来的。”
“哪里?”
“永和宫。”
朱翊钧眉头微微一皱,“贤妃李氏?”
“是的。”
“还有吗?”
“李贤妃这段日子出入淑华宫和春蔻宫非常频繁,三五天一次。据按照李氏身边的探子说,李贤妃有跟梁昭仪和王婕妤说,紫禁城里有人不会让她俩替皇上诞下皇子。
还说那人一手遮天,会想方设法让梁昭仪和王婕妤胎死腹中,母子双亡。”
朱翊钧冷笑一声:“那人,不就是说孤吗?”
转头看向万福。
万福忙答道:“据安排在淑华宫和春蔻宫的内侍宫女说,李贤妃确实有向梁昭仪和王婕妤说过类似的话,那两位尚宫妇人也是李贤妃极力推荐的,是她从裕王府带进来的。说是她生产时,全靠了两位妇人才转危为安。”
朱翊钧站起身来,双手笼在袖子里,在屋里慢慢转了两圈。
“上次报恩寺之事,孤严惩了她的兄嫂,却放过了她。不想她不思悔过,还恨孤入骨,想用这样损人不利己的拙劣计谋来陷害孤。”
他猛地停住了脚步,问万福:“老三六岁了?”
万福小心翼翼地回答道:“回殿下的话,三皇子生于嘉靖四十二年八月,马上就满六岁了。”
“孤前些日子看到过他,长得很壮实,还缠着孤,一口一个太子大哥,要跟着孤到西苑内演场学骑射。挺懂事的孩子。”
说完,朱翊钧转头看着冯保和万福,一字一顿地说道:“去母留子!做得干净些!”
冯保和万福连忙跪下,低着头应道:“遵令旨!”
朱翊钧缓缓坐到椅子上,转头看向窗外。
外面春日高照,照得西苑树绿湖翠,生机盎然。
朱翊钧轻轻拍着座椅扶手,悠悠地说道:“救人,杀人,一念而定。这就是权势啊。”
可是还有一堆的事情等着,他无心感叹,挥挥手说道:“去办事吧!”
冯保和万福退下后,祁言来禀告:“殿下,都察院左都御史赵贞吉递牌子求见。”
“整饬诸藩宗室的条目这么快就写好了?”
朱翊钧有些惊讶,可是转念一想,赵贞吉对整饬诸藩宗室胸有成竹,会议上所举的草案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跟自己的态度大概一致。
他整理条目,只需要把自己的意见添加进去,稍加编排即可。对于他这样的大才,跟喝水一样简单。
而且自己在宫里也耽误了不少时间。
“请进来。”
赵贞吉行完礼后,把那份条目呈给朱翊钧。
朱翊钧仔细看了一遍,甚是满意,把条目手本放到桌子上,左手在上面摸了摸。
“大洲先生,整饬诸藩宗室,就交给你了。”
“这是臣的职责。”
“孤的想法很简单,大刀阔斧地砍掉诸藩宗室大部分米虫,让他们自食其力,减轻朝廷负担。保留部分藩王宗室,但孤的意思是留在京师,留在天子眼皮底下,不要再去地方祸害了。”
赵贞吉眉头微微一动,但没有出声,继续听着。
“改革吗,对别人动刀子,肯定是大刀阔斧,痛快淋漓。对自己动刀子,肯定痛彻入骨。现在对诸藩宗室改制,要砸了近十万人的铁饭碗,大洲先生,你任务艰巨。”
“回殿下的话,臣知道,臣做好了准备。”
“好,我们君臣都做好了准备。不过砸了人家的铁饭碗,还得给人家一口泥饭碗,让他们有口饭吃,能养家糊口。真要是饿死冻死了太祖皇帝子孙,在这个档口,会授人话柄的。”
“殿下,臣记住了。”
“大洲先生,整饬诸藩宗室,朝堂上可有什么不同意见?”
“回殿下的话,跟太极殿众臣的意见差不多,也是三种。只是太子表明态度,要严厉惩治诸藩宗室后,那些属意遵循祖制旧例的臣工们,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朱翊钧笑了笑,“那些叫嚷着要彻底厘清诸藩宗室,为朝廷铲除一大毒瘤的人,依然叫得很凶?”
“殿下英明。”
“两位老高?”
“正是。”
朱翊钧长叹了一口气,双手笼在袖子里,往椅子背上一靠。
“这两个家伙啊,一根筋,尤其是高新郑。执拗固执,勇往无畏。大明改革需要他这样的性子,可是有时候过于执拗了又不好。”
朱翊钧开着玩笑说道:“大洲先生,给他点颜色看看。”
赵贞吉连忙推辞道:“臣惶恐,臣力有不逮。”
“大洲先生,以后在内阁里,你要替孤多看着点这头河南犟驴。”
赵贞吉心领神会,拱手应道:“臣领令旨!”
第372章 宁可再把他们当猪养
高拱书房里,高拱和葛守礼还在争论。
“肃卿,何必那么激进。能饶人处饶人!为何要把诸藩宗室悉数铲除?太子殿下的意思很明确,大部分裁为庶民,自食其力。诸藩保留少部分人,祭祀宗祠,拜祭先人,不是挺好的吗?”
“好个屁!”高拱一吵起来架,就语言粗鄙,发须皆张,怒不可遏,仿佛下一刻就要挥动老拳,不跟你讲道理,要跟你讲物理。
葛守礼是他老友,深知他的脾性,这些年也不知道跟他吵过多少回,不以为然。
“这些诸藩宗室,就是一群蛀虫。八百多万石粮食,还每年!全部喂猪了,他们拿着这些粮食,做了些什么有益的事?
对,有,老夫唯一能想出的益事是他们吃了这些粮食,变成了屎拉了出来,被农夫拉到田地里当肥料,就干了这么点有益处的事!”
高拱一边走着,一边挥舞着双手:“八百多万石粮食啊,每年啊,与立兄,每年给你八百万石粮食,一连十年,二十年,足以让你围着黄河修一条堤坝了。
大明朝却把这八百万石粮食浪费了两百年,每年啊,这足以让我们做出多少丰功伟业来!
与立兄,你以为这样裁撤就算了事吗?没用的,这样治标不治本啊!用不了十年,二十年,诸藩宗室又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些混蛋天天吃饱了没事做,只能睡女人,儿子孙子一串串的生,我们挣得钱粮,还没有他们生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