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就是万历帝 第279节

  “杨公公来敝府,可有什么指教?”

  “为左顺门之事而来。”

  “左顺门!”一提到左顺门,高拱就一肚子气。

  隆庆元年年底京官魏云来因为户部发放俸禄折色过多,积愤之下上吊自杀。而后他的好友“朝阳五义”在朝阳门摆碗乞讨,成为高拱仕途中最大的污点。

  现在有人在他快要愈合的伤口上撒盐,他当然恼怒。

  “这三个宵小,目无上官,居然在皇城之内,内阁玄门,肆意妄为,混淆视听,污蔑朝堂大员,必须严惩!”

  高拱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

  杨金水指着高拱笑着说道:“高公,你看你,又急了!”

  随即他语重深长地说道:“高公,你是要入阁为阁部,执秉权柄,佐君料理政务的人,当为百官之楷模,怎么说着说着又急了。”

  高拱脸色变幻了几次,缓缓转霁,捋着胡须答道:“杨公公提醒得对,老夫就是性子太急,吃了太多的亏。

  可惜啊,这脾性从年少到现在年迈,总是改不了。不过新近两年,却是收敛了许多,只是今日之事,着实让人生气。”

  杨金水瞥了他一眼,“咱家觉得,生气是自寻烦恼。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高公马上要入阁了,这可是百姓们所说的拜相啊。”

  高拱连忙答道:“臣才学浅薄,德不配位,不敢奢望。”

  杨金水抓住他这句话,追问道:“奢望?高公难道要推辞入阁之事?”

  高拱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

  杨金水继续说道:“咱家出西苑时,太子殿下交待道,此事还是高部堂不够宏量。

  三名小官的仇,也要记在心上,实在是不划算。当初就该豁达一些,还能落个宽仁大度的好名声。”

  高拱讪讪答道:“老夫天性如此,实在难改。

  杨金水摇了摇头:“别人说改不了,咱家信,高公说改不了,咱家是万万不信。高公是谁?是先帝爷千选万选出来,给皇爷当老师的人才。万千士子大才里的人尖子。

  这点小毛病,还不是说改就改了。”

  高拱听明白了,人家说的不是改毛病,而是改一直坚持的主见。

  改什么主见?

  他心里琢磨出几分来,但是没有明着回答。

  “老夫自入仕以来,恪守祖制,严循臣礼。

  皇上即位,太子秉政,老夫蒙恩从农耕之地召回,以布衣而擢部堂,付畀之重,重逾万钧。老夫竭尽所能,补偏救弊、革新图强、夙夜兢业、以承天眷。”

  杨金水哈哈大笑:“恪守祖制,革新图强,高公果真好本事。”

  高拱淡淡一笑,脸色不变,丝毫不为杨金水的暗嘲所动。

  杨金水点点头:“高公能说出这样一番话,看来左顺门的事,已经气消了。看来不仅是高公宽宏大量,还有南宇公和与川公劝解得力。”

  高拱眼睛微微一眯。

  高仪和葛守礼紧跟着自己进府,杨金水也知道。

  他是在警告我吗?

  杨金水没有在这一点继续深入,而是转移了话题:“听闻高拱入阁,咱家是满怀欢心。按照太子殿下的分工,高公、王汝观(王国光)、庞少南,还有咱家,都是大明经济战线的同袍啊。

  高公执掌财税,在上面掌纛,王汝观、庞少男还有咱家,各司其职,为大明国库和内库,竭尽所能啊。

  现在高公能入阁,那我们这伙人,说话的嗓门也大了。”

  高拱脸色一变。

  戏肉终于来了。这就是太子殿下给自己许下的承诺。

  入阁后自己执掌“经济”方面大权,继续推行清丈田地、一条鞭法等财税改革。杨金水在内廷配合自己。

  好!

  老夫就等着这句话啊!

  杨金水看到高拱脸色转缓,知道他听懂自己的话,心里正美滋滋。

  甜枣给了,太子殿下给咱家的鞭子,也该抽一下了。

  杨金水右手对着自己和高拱来回地比画了一下,“高公,咱家是一伙的,自家人,有些肺腑之言不吐不快啊。”

  高拱连忙答道:“杨公公请说。”

  “高公,左顺门之事可大可小。高公何必再纠葛于此,难不成高公愿以千金之躯,万里前途,要跟这三位同归于尽不成?”

  同归于尽?

  高拱沉吟不语。

  杨金水此话什么意思?

  明白了,此事一旦深究下去,自己也逃不离干系,到时候被勒令回乡读书。以阁部前途跟三位六品小官兑换,这样的同归于尽,真得不划算啊!

  杨金水看着高拱右手捋胡须的频率变快了,心里淡淡一笑,又补了一句:“高公,所以说,有些小毛病,当改还是要改啊。改了,才能晴空万里,一碧如洗!”

  高拱沉默了一两分钟,终于停住了捋胡须,拱手道:“请代向殿下禀明,高某谨遵殿下交代,定会把身上的小毛病改掉,彻底改掉。

  左顺门那三人,自有国法朝律处理,高某绝不会在放在心上了。”

  杨金水哈哈一笑:“高公高风亮节!”

  送走杨金水,高拱步履稳健,迅速地走回到书房里。

  葛守礼地问道:“谈完了?

  高拱点点头。

  高仪好奇地问道:“杨金水为何而来?对了,高新郑,你等的客人是他吗?你怎么知道他会来?”

  高拱答道:“子象,整饬诸藩宗室的新法,我们不要再去管了。”

  高仪目光一凛,厉声问道:“为何?”

  随即他又问道:“杨金水此来,就是跟你说这件事的?叫他来找我!”

  “找你做什么?子象啊,西苑什么都知道。如果我们还执迷不悟,不要说我还能不能入阁,我等的身家性命都怕是要保不住!”

  高仪脸色大惊:“他怎么”

  “怎么敢是吗?子象,你觉得西苑敢不敢?我们敢不敢赌上这一回?”

  葛守礼连忙在旁边说道:“子象,新郑公说得还不明白吗?我们不能去赌,我们甚至连太子殿下的耐心都不要尝试去赌一赌!

  停掉!把那些事都停掉。

  否则的话,一切都灰飞烟灭,整饬诸藩宗室的新法却依然推行。不如退一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高仪一脸的悲愤,默然不语。

  高拱起身走到他跟前,拍了拍的肩膀,什么也不说。

  葛守礼昂着头,长叹一声:“子象,还是认命吧。这好歹还算是个好结果。”

  高仪沉默了许久,最后也叹了一口气,幽幽飘荡在屋里

第388章 追随殿下行此逆旅!

  杨金水离开勤政堂去高拱府上后,朱翊钧在座椅上坐了一会,脑子里把事情理了理,转头问祁言:“文长先生原定安排什么时候召见?”

  “殿下,下午午休过后,两点整。”

  “现在有闲,你叫人把他请来。”

  “是。”

  朱翊钧交代完,站在一扇屏风前,这里挂着一幅东北的舆图,上面有小贴纸标识着最新的敌我势态。

  他站在舆图前,看了足足半个小时,右手在喀尔喀部东部的胪驹河上轻轻一拍。

  “就是这里了!”

  朱翊钧转身回到书案后,扫了一眼排得整整齐齐的奏章题本,拿起最上面的奏章目录,看了一遍,然后批阅起来。

  一个小时后,祁言带着一身官服的徐渭走到门口。

  “殿下,徐渭传到。”

  “请!”

  徐渭几步上前,在书案前跪下。

  “臣兵部侍郎徐渭,拜见太子殿下。”

  “文长先生请起。”

  请徐渭坐下奉茶后,朱翊钧说道:“上午太极殿议事,出了点事,提前结束了。坐在这里有闲,就提前请先生过来了。”

  “臣一直在驿馆随时候召。”

  “嗯,辽东一战算是完结了。孤一直不明白,图们汗怎么会想着转去辽东?他要是有这份谋略,何至于被俺答汗赶出旧地,东迁到了辽河、黑山一带?”

  “回殿下的话。此事臣已经查明。

  据图们汗亲近之人交代,图们汗一直困于我军步步为营,三面围攻,冥思苦想也想不出好的计策。

  一日喝得大醉,突发奇想,请来萨满,祈神问计。

  那位萨满跳了半天神,然后告诉图们汗,说察哈尔部的生机在东边,还叫他秘密行事,不可泄露天机

  于是图们汗花了三个月时间把察哈尔部主力,以狩猎、追剿马贼等各种借口东调,自己也说是去巡视喀尔喀部,走到半路上调头向东。”

  听完徐渭的回答,朱翊钧摇了摇头:“战场上的事千瞬万变,往往出乎人意料。”

  “是的殿下,战场就是如此。正如殿下此前所言,胜负往往决定于交战双方谁会出错。”

  “也好。图们汗突发奇想的这么一招,是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孤一度做好了辽东不保的打算,幸好祖先保佑,众将士用命,这才化险为夷,还让我们一举击破了察哈尔部主力,端了它的王帐老巢,更是一举将海西女真人的主力一举歼灭。

  我们东攻的军略计划,可以提前两三年完成。”

  徐渭恭敬答道:“这些都是太子殿下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定下了东攻西和的英明决策。然后步步为营,指导臣等推行军略,才有有此大胜。”

  朱翊钧呵呵一笑:“说的好像全是孤一个人的功劳似的!

  但是自己几斤几两孤还是知道的。孤做个战略布局还是可以的,真要在前线临战应变,孤不如你们。

  这场辽东大捷,是周国泰,是戚继光,是谭纶,是文长先生你,是李成梁,是魏学曾,是魏建平和高策,是万万千千的将士们,用鲜血和性命打下来的。”

  徐渭双目赤红,噗通跪倒在地,高声道:“殿下英明,辽东万千将士,浴血奋战,为的就是上报殿下天恩,下慰万民期盼。”

  朱翊钧朗声继续说道。

  “此战封赏一直未定,就是等文长先生代表前线将士们,回戎政府述职,详细汇报战情。督理处议定后,即可明诏天下。

  大明不吝爵位官阶,不惜金银钱财,犒赏为国立功之将士!还有那些阵亡将士,要择青山绿水之地,隆重安葬,再筑英烈祠,春秋两祭,让千秋万代都要记住他们为大明做出的一切。”

  徐渭双目流泪,激动地声音都嘶哑了。

首节上一节279/8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