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148节

  秦部落的食物会是啥滋味?

  当地民们已经期待起来,从这些外来者表现出的那种对秦部落发自内心的自豪和骄傲看,秦部落一定很好,食物肯定不俗!

  等“村长”和甘煜商议结束,当地民们立刻跑回村里取他们家中的器具和食材,甚至有当地民让甘煜等人进村去挑,看啥能用就取来。

  由于有几百号当地民帮忙,在太阳落山前,一切被准备得差不多,当地民们看起了外来者们处理食材,制作食物。

  果然和他们不一样,秦部落不愧是强盛的部落,这些外来者触碰食材时都会先洗手,会将各种需要用到的器具清洗过。

  对食材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相比于他们处理食材,外来者们的处理可谓精细,将鱼的鱼鳞刮去,在鱼身上切出距离相等的开口,将肉切成一个个整齐有形的块……

  还有外来者使用的那些调料也让当地民们惊讶,那应当是盐吧,可盐怎会如此之白?

  “村长”指着盐问了出来,甘煜搞明白他的意思后,将盐给了“村长”一点,“村长”将盐放入口中一尝,满脸震惊。

  这真的是盐,但没有他们所食之盐那种苦涩味,非常纯正的咸味,很难想象这种盐给食物调味,那食物会有多好吃?

  “村长”心中更想到了一点,难道秦部落的人全吃的这种盐,那秦部落得有多富强?

  正在“村长”思考时,一阵浓郁的香气将其唤醒,只见那来源是一口正在炖煮的大锅,说是锅,其实是个大罐子,香味正是从那发出。

  那是在煮肉,但他们煮肉时却没这么香的味道,定是秦人那独特的处理方式,及加入了特别的香料,使其有这般味道。

  秦部落果真强矣,由这些外来人制作食物便可见,唯有生于强盛富有之地者,才会如此精擅于食物,就像部族的首领,也讲究衣着和吃食。

  但首领和这些来自秦部落的外来者一比,根本不算啥,就好比田间的野草比于林中的大树。

  且这些外来人肯定不是秦部落最擅制作食物之人,但不是最擅制作食物之人,都有这般水准,更可见秦部落之强盛。

  “村长”想的没错,甘煜等人不是专业的庖厨,只是按照他们会做的做饭方式在做罢了,就大秦百姓一般水平。

  可这对当地民来说,也已经胜过了他们良多,一个虽然一般,但另一个太落后。

  当地民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外来者们做饭,既是好奇,也是想学上一两手,这可是秦部落的人现场做饭,错过了可能就学不到了。

  甘煜非常满意当地民们的表现,他记得李念公子在培训他们时说过:在出使他国时,未必要以武力威逼恐吓其等,也可用其他方法诱使其等对大秦产生好感、敬畏、羡慕等想法。

  他此刻做的应该属于公子说的“其他方法”,没想到这方法好像还真有效果,这些当地民恐怕正在想大秦有多强盛。

  可惜此次使团出使的人不多,且目标是阳洲孔雀国,否则他定要建言留一两个人在此好好“指点”这些当地民,教他们大秦之语,教他们大秦的习俗,使他们知大秦之事,更加心慕大秦。

  但这件事可以回去后告诉给其他人,传回国内,让陛下和公子在日后派人过来做成此事:这地方可派人过来传播大秦之事!

  甘煜想出的这办法和西方殖民者的“传教”相似,不同处在于甘煜想传播的是一个国家,而西方殖民者传播的是宗教,但共同点都是要将己方的东西推广到外界。

  传播一个国家,做倒是可以做,只是不如宗教那般好传播,影响其他人,宗教在传播方面更具优势。

  随着甘煜和“村长”沟通,食物已准备妥当,可以开宴,所有当地民迫不及待开吃,外来者做出的食物果然和他们做的大不同。

  兴许是因为心中已经种下外来者优秀高大、秦部落强盛富有的想法,尽管味道和他们平时吃的不太一样,当地民们觉得味道很好。

  这可是外来者做出的秦部落食物,岂有不好吃之理?

  但吃着吃着,当地民们便拘谨了起来,因为相比于同样在用食的外来者,他们的用惭行为过于粗俗,直接用手拿食物,然后放进嘴里。

  他们平时都是这么在做,没觉得有啥问题,可现在外来者们用那两根小木棍,以及刀叉用食,一比之下,他们就仿佛刚从树上下来的猴子,外来者是人,而他们是猴。

  这让当地民们产生了面子情绪,不能让外来者太瞧不起他们,一些当地民停止了直接用手拿取食物,跑去做了筷子再回来,学着甘煜等人以筷子夹取食物。

  这大概是这个村子的人第一次学用筷子,这些筷子都是刚折下的树枝,许多人用得很不习惯,很难才能夹起食物。

  甘煜等人看得想笑,但忍住了,还主动教起当地民们怎样用筷,让宴会一派和谐。

  甘煜同“村长”坐在一处,在教会“村长”用筷后,向“村长”咨询起了当地之事:

  此地可还有其他村子?相距多远?诸村可有联系,有共同的头人?他们若要继续往前,该从哪走,有何须得注意?

第302章 奉大秦皇帝陛下之令

  在距瓦塔村东方,数里外的一片山林中,使团的大部队赫然在此。

  这地方选的不错,相对较隐蔽的同时,又适合安营扎寨,像在野外扎营最重要的水源,附近便有一条山溪。

  一间临时搭起的棚子内,十多人正聚在其中。

  棚内大多人的目光落在五名穿着甲胄的士卒身上,目光里都带着浓浓的好奇。

  众人中,坐在主位的那人道:“你们能安然回来报信,说明情况不错,没碰上预想中最坏的状况,说说看遇到了什么?”

  这五名士卒是回来报信的。

  三人是甘煜三十人队的成员,两人是跟在甘煜等人后方盯梢的十人斥候成员。

  三十人队的三人开始讲说起他们在那个异邦村子的遭遇。

  听到那些异邦人见到琳(玻璃的古称)酒爵时的反应,众人满意地点了点头,这个见面礼是挑对了!

  琳的卖相太好,带给人的视觉感受极佳,哪怕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出使要携带的各种琳器物时,也被惊到,何况是从未见过琳的异邦人,将之视为顶尖级别的珍宝,实属正常。

  何况,琳本身就是很珍贵之物,在大秦也很稀缺,要不是这个村子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异邦村庄,想尽量打好关系,好获取有用的消息,他们也舍不得将琳制成的酒爵送出。

  好在这份贵重的见面礼收获的效果不错。

  三名士卒继续讲,当听到当地民居然一点也不害怕他们这些外来者,甚至邀请他们去村里休歇,还在晚上准备篝火宴会欢迎他们,邀请他们一起唱歌跳舞,众人生出和甘煜等人一样的想法。

  这些异邦人这么没边界感,没危机意识,就不怕他们突然发难?

  虽然这个异邦村子的人口有数百人,但听三名士卒说,他们的武器相当差,准确说没啥像样的武器,且警惕心也低,居然在甘煜等人眼皮子底下睡着了,好像没把甘煜等人当外人。

  甘煜等人要是在这时发动一次偷袭,有很大机会将这个异邦村子灭掉。

  坐在主位的人道:“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此居住从未遇到过多少争斗,所以没有居安思危之念。”

  “李念公子曾与我等讲过,不可将大秦之物习惯性套用到别国之上,我们能理解并认为正确的东西,他们未必认为正确,甚至未必有此想法。”

  “这些异邦人便是如此,知道我们是外地人,和他们不同,但没想过我们对他们会有危险,甚至可能都没有‘这些人有危险’这想法,不能理解我们为何有危险,他们有何值得谋害。”

  说到这,这人叹道:“当初未懂公子之言,今日始明,公子当真才智广博,所言高远。”

  三名士卒继续讲,当听到甘煜向异邦人唱《秦风.无衣》,向异邦人展现大秦食物,引得异邦人好奇向往时,棚内众人露出了与有荣焉的笑容:我大秦就是这么强盛优秀,连异邦人都被吸引。

  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是在军事震慑诸国,也同时是从这些方面影响诸国,让其等觉得这个国家就是强、就是厉害。

  当听闻自己的国在他国之人眼中强大优秀,被他国人向往羡慕时,确实会产生与有荣焉之感。

  当然,前提是这个国家对自己的子民不错,要是搞得“唯恐沛公不为秦王”,还有个屁的自豪荣誉感。

  如今的大秦在李念影响下,已渐渐扭转走向了一条历史上从未走过的道路,尽管依旧有困难,有问题,但很多人觉得生活有奔头,未来有希望,对大秦的认同度自然也提升了起来。

  三名士卒又讲起甘煜从“村长”那得来的消息,众人认真听了起来,这些可事关他们能否在此顺利前行。

  他们遇到的这个异邦村子属于一个在大秦语中发音为“塔坎”的部落,部落的中心集市位于村子西南方向,有几十里路,部落治下有十一个村,部落有首领,首领住在部落集市中。

  村子有大有小,村子间平时不常联络,他们遇到的这个村在当中算大的,小的只有百多人,整个部落人口大概在三千以上。

  至于他们要去往那阳洲孔雀国,“村长”表示不知道,他到过最远的地方是要走好几天路的一个村,根本不知道孔雀国在哪,甚至可能都没明白甘煜在问什么。

  对于在当地的注意事项,“村长”也比划了一些,据甘煜揣摩:不能夜晚走入山林,不能将掌心朝着别人的头……

  以上内容都是甘煜根据“村长”的比划自己揣摩出的,准不准,甘煜自己也不确定。

  听完三名士卒的讲说,众人都感到语言不通是交流上的巨大障碍。

  就算能通过肢体比划、画图交流,但哪有语言直接说懂方便?

  要是有一种通用语,大家都会该多好!

  但也只是想想,这地方如此偏远,即使真有通用语,估计也传不到这,还是得靠比划画图先交流,而他们就是这帮先行者,将大秦的文明传达至此。

  坐在主位的人道:“各位有何想法?”

  一人道:“最妥当的办法自然是我等先留在这,让甘煜他们继续和异邦人交流,学会此地语言,彻底弄清楚此地状况,然后再做打算……”

  这人话未说完,便被另一人接话,接话的人摇头道:“这不可能,待在此处需要吃喝,我等虽带了粮草,也可就地获取食物,但依旧不能支撑多久,甘煜他们能在我们粮草耗尽前学会此地语言,摸清此地状况?”

  “万一其等未学会此地语,摸清状况,我等粮草便已耗尽,或是遭遇其他状况,该当如何?”

  又一人道:“必须尽快和当地民接触,从他们那获得补给。”

  “我认为应该去那个部落集市,那里是这支异邦部落的中心,应该能获得充足的补给,且那人多,也方便我等了解此地状况,说不定还能探听到与孔雀国有关的消息。”

  这个提议得到了很多人支持,但也有人认为有风险,倘若整支使团和当地民接触,万一发生祸事,他们可能会全军覆灭。

  听了众人提议后,坐在主位的那人道:“各位所言都有道理,我等的确不可在此久留,须得和当地民接触,但我等也不能所有人都暴露给当地民,其等目前看似友善,可谁知是否暗藏祸心?”

  “李念公子说过,我等去往之处是异邦、是外国,凡事须谨慎。”

  “我认为当留下一批人,等确认安全后,再接留下的人。这般做,即便我等遭遇危机覆灭,也有人能返回大秦告知陛下与公子。”

  “留一百人即可,多留一些粮食和药物给他们,其余人等随我前往这支部落。”

  这个提议得到了通过,使团由此再次分开,一百人继续留在这片山林,其他人前往瓦塔村,再从瓦塔村前往这支部落的集市。

  瓦塔村外,瓦塔村的村民扎堆聚在一起,正好奇地望向东边。

  听说还有一批外地人将要过来,这批过来的外地人很多,因此他们提前在这等候,只为能及时看到那些外地人。

  这批要过来的外地人有多少,长咋样?

  应该和现在看到的外地人差不多吧,听说都来自强盛的秦部落。

  “村长”和甘煜等人站在一起,村民们听到的消息自然是他传出去的,甘煜告知他还有一批秦部落的人在后方,将在今日赶到。

  不知等了多久,远方出现了一支队伍,虽还看不清来人的形貌,但能看到这支队伍的人不少,可能比他们村的人还多。

  和先来的那几十名外来者不同,这支队伍不仅有人,还有一些牲畜。

  也是,如果他们是从遥远的秦部落过来,光靠人背人扛,带不了多少东西,肯定要借由牲畜的力量。

  随着队伍接近,瓦塔村的村民们终于能看到这些人的形貌。

  果然也是来自秦部落的人!

  身材高大、皮肤比他们白,穿着也和先到的那些外来者一样。

  使团在接近时,一直保持着警惕,当看到甘煜等人和瓦塔村村民时,才放松了些。

  因为瓦塔村的村民基本都空着手,没携带任何疑似武器之物。

  但这也让使团众人感到惊奇,这些异邦人果然和消息中一样,没啥危机意识,看到他们这么多人过来,还敢在这看稀奇,也不怕他们将其一锅端了。

  使团到达瓦塔村后,在瓦塔村修整了一日,随后在“村长”和几名瓦塔村村民带领下,前往当地的部落集市。

  根据“村长”的比划,甘煜将这地方称作部落集市,好像是一个各个村子随来随往、用于交易买卖之地,实则也和他猜的差不多,这是一个大型聚居点。

  类似于城镇,却又并非城镇,像正从部落聚集地向城镇过渡,颇有上古时代的风格。

  遥遥望去,可看到此处没有石头和泥土砌出的城墙,也没护城河之类的东西,用粗壮的木柱围了一圈作墙。

  墙内有许多房屋,和瓦塔村的房屋样式风格一样,只是修得比瓦塔村房屋要好,尤其是位于深处的一片房屋,建的可说不错,应是首领居所。

  整个集市连大秦的普通城池也比不了,更不能和咸阳相比。

  考虑到使团那么多人,若突然全部靠近,可能会引起恐慌,反而不利于交流,瓦塔村的村民能接受,没恐慌,是因甘煜提前告诉了他们会有更多人到。

  因此,使团这次依旧派出了三十人先行一步,甘煜由于与异邦人接触有功,也被选择到了三十人中。

  由使团大使亲自带队,在瓦塔村“村长”和村民带领下,三十人到了部落集市。

  这部落集市比瓦塔村正规多了,有守卫警戒的士卒,当发现有群从未见过、长相穿着都奇怪的人到来,迅速发出警报。

  诸多士卒从部落集市各方聚集过来,同时聚过来的还有集市内的当地民,被惊动的部落首领。

首节上一节148/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