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设计师 第179节

  陈平看向头曼等人,笑道:“可以平观之,单于和诸位头人却非风采不减……”

  头曼脸上的笑容一滞,但马上又听陈平道:“而是较一年以前更上一层,令平好生羡慕!”

  一听这后半句,头曼脸上凝滞的笑容又重新流动起来,匈奴众头领脸上也布满浓烈的笑意,场面和谐愉快。

  头曼请道:“此地非说话之处,诸位请随我来!”

  在头曼引路下,椒离、陈平和几名大秦驻匈奴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向头曼王宫而去,这一路上,双方有说有笑,你说匈奴趣闻,我谈大秦奇事。

  到了王宫主殿,陈平注意到这主殿也被改造过,像原本是没王座的,现给添了一把造型精美、雕有鹰和狼、镶嵌着各种宝石的王座。

  应是知道皇帝陛下有专门的龙椅,所以这头曼也给自己弄了一把,但他这只能称王座,不能称龙椅,头曼应该也不敢如此称呼。

  殿内还添加了不少有大秦风格之物,像布置在殿中各处的灯盏,明显是大秦制作,只是此刻未曾点亮,不知在夜里会如何,还有那立在王座前的香炉……

  在第一次来的时候,哪有这些东西,肯定是头曼在得知皇帝陛下皇宫的布置后,仿照制作的。

  这让陈平的心情有些愉悦,匈奴的单于仿效学习大秦,这是好事啊,说明大秦很强大先进,才能让他人模仿学习。

  谁会去学习仿效一个弱国?

  分宾主落座后,头曼问道:“特使此番前来,定有要事……”

  陈平正色道:“确有要事,以我大秦推断,东胡和月氏可能联手,会向诸位出兵!”

  听闻陈平之言,头曼等人并没多少惊讶,他们只是没了雄心壮志,又不是变成了傻子,在决定傍上大秦时,就已知道这么做可能会招来东胡和月氏不满,会针对匈奴。

  但头曼等人也有考虑,难道不傍上大秦,东胡和月氏就不会欺辱他们了?

  答案是“一样会!”,东胡、月氏根本就没将他们放在眼里,今天来敲诈点好马,明天来勒索点美女,好似他们匈奴是东胡、月氏养殖的牛马一般,随意取夺。

  既然反正都会被针对欺辱,那为何不傍上大秦这座靠山呢?

  傍上大秦后,依靠大秦的实力,说不定还能震慑住东胡和月氏,让其等不敢再欺辱。

  而且,与其受东胡、月氏敲诈勒索,不如孝敬大秦老大哥,毕竟大秦老大哥是实打实的强者,孝敬一位真正的强者可比受东胡和月氏这等小人敲诈勒索要好。

  何况,他们匈奴当时也没选,大秦老大哥派使者过来摆出的那架势明显是:当不当我小弟,跟不跟我干?不干干你!

  一面是得罪大秦老大哥,一面是得罪东胡、月氏人,怎么选择,只要是脑子正常,都不会选错。

  并且,选择了大秦老大哥,虽然会重重得罪东胡、月氏,但在东胡、月氏对他们下手时,大秦老大哥应当会帮助他们,除非大秦老大哥不想插手草原,不想在草原站稳脚。

  因为他们匈奴投靠大秦老大哥,便是老大哥的小弟,小弟被欺负时,老大哥自然要出手,如不出手,草原上其他部族会怎么看?大秦老大哥还怎么建立威信?

  可选择了东胡、月氏,当大秦老大哥打过来的时候,以东胡、月氏的秉性,不仅不会对他们伸出援手,甚至会落井下石,趁机勒索。

  现在这情况可不就证明他们投靠大秦老大哥是个明知的选择,老大哥得知东胡、月氏要对他们下手,立刻便派使者过来知会他们。

  东胡、月氏,一个便能让他们匈奴难受,现在两个要同时向他们出兵,没大秦老大哥相帮,只怕会真的过不去。

  一头领问道:“特使,东胡、月氏要在何时出兵?”

  陈平摇头:“暂不知晓确切时间,但当会在今年,大概在秋季,那时战马经过休养,正秋高马肥,粮草也充足,其等若要出兵,那是最好之时。”

  确实,秋天是草原出兵的最好时间,春天、夏天和冬天都不太好,冬天天气寒冷不利,而春天由于一个冬的消耗,马儿瘦弱,粮草会有不足,夏天正值恢复元气之时。

  另一头领问道:“可这也不能确定其等便会在今年就会出兵,去年其等便未曾出兵……”

  匈奴投靠大秦已经有一年了,东胡、月氏肯定不是现在才知道,去年并未出兵,为何今年就会呢?

  陈平看了眼这名头领,回了一句:“皇帝陛下今年向西域乌孙国派出了使者。”

  有头领还未反应过来,但头曼和一些头领已转念明白了,那乌孙是西域之国,大秦向西域的国邦派出使者,会让月氏人坐不住。

  就算东胡不出兵,但月氏人也会出兵,因为一旦西域诸国和大秦联系建交,月氏人的处境将变得极为危险。

  而月氏人如果出兵,只有三个选择:要么出兵向西域诸国,要么出兵向他们匈奴,要么出兵直接向大秦……

  这三个选择中,向大秦出兵,应当不会选,实则只有向西域诸国或向他们匈奴这两个选择。

  这是从月氏人的角度考虑,要是换成东胡的角度,东胡如果出兵,只有两个:向他们或者向大秦。

  综合东胡和月氏人的选择,两方要是想联手,那就只有一个选择:向他们匈奴出兵!

  而月氏人的情况又迫在眉睫,他们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大秦伸手到草原,又插手到西域,他们必须在大秦达成目的前做出反应。

  所以,东胡和月氏人如果出兵,会在今年秋季!

第342章 老大哥当然要罩着小弟

  以当前匈奴的实力,对付东胡、月氏中任何一个都不容易,何况是两家联手,绝非匈奴能够抵挡。

  实际上,匈奴的纸面实力不算差,之所以老受东胡、月氏欺负,是头曼和匈奴众头领较怂。

  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由没有雄心壮志的头曼等人带领,匈奴能强硬才怪,而草原又是“你一软,别人就会欺负”的环境,可不得被东胡、月氏敲诈勒索。

  这种软怂的状态直到冒顿这个猛男执掌大权才解决,可惜如今冒顿已死,大秦还有意让头曼等人继续统治匈奴久一点,好继续让匈奴软怂下去。

  一个强硬的匈奴不符合大秦的利益,只有软怂受欺负的匈奴才会团结在大秦老大哥身边,依靠老大哥!

  大秦在这一年里,专门给头曼和匈奴众头领配备了医者,为的便是让头曼等人能保持身体健康,活得更久。

  头曼和一些反应过来的头领看向陈平,若东胡、月氏真向他们出兵,必须得有大秦老大哥相助,他们匈奴才能挡得住这两家。

  老大哥对他们不错,在判断出东胡、月氏可能要向他们出兵时,立刻便派人过来通知他们,并未将他们蒙在鼓里,没等东胡、月氏人出兵后再来“雪中送炭”。

  他们所想的这些,其实在大秦被讨论过,只是给否决了:不通知他们,等东胡、月氏打过来再通知或相助,如此可借东胡、月氏削弱匈奴实力,更利于大秦控制匈奴。

  但这么做符合短期内的利益,不符合长久的规划,大秦的目标是彻底吞掉匈奴,不仅要夺了匈奴的土地,还要将之人口化为大秦所有,使匈奴人心向往大秦。

  况且,大秦跟匈奴建交时打出的口号是“大家都华夏哥们儿,一家人”,如今小弟有难,大哥却坐视不管,等小弟被打得半身不遂时再出来收拾烂摊子,占小弟的便宜,那让匈奴怎么看大秦,其他国邦怎么看大秦?

  虽说脸面、信誉这两东西对国家而言,并不是必需,但有时候要一下总比不要好,更何况是在这个时代。

  综合权衡利弊后,大秦决定通知头曼等人,帮助其等抵御东胡、月氏,因为此举的好处更多。

  不仅能让匈奴人感到来自老大哥的安心,还能向其他部族国邦表明:看,大秦是个值得投靠的老大哥,对小弟是真不差,都来跟着大秦混吧。

  头曼向陈平道:“特使,以我等之力只怕难以抵挡东胡、月氏,还请大秦兄长相助!”

  陈平道:“一家人怎说两家话?同为华夏兄弟,匈奴之事自然也是大秦之事。平会至此,正代表大秦之意!”

  头曼赶紧致歉:“特使所言甚是,是我失言,同为一家兄弟,大秦兄长仗义,岂会坐视不理?却不知大秦兄长要如何相助?”

  对这个问题,陈平未答反问:“单于希望大秦如何相助?”

  将问题又给抛了回去。

  头曼和众头领陷入思索,要让大秦如何相助?

  最好当然是大秦自己出兵出粮出物,过来帮他们打仗,等打赢了,又乖乖退回去,打仗由秦人去,好处由他们拿,当个纯纯的怨种。

  但大秦会这么干吗?他们能这么说吗?

  这种事只能在没睡醒时在梦里想一想,不可能真成的!

  头曼等人考虑的主要是两种情况:大秦出兵相助和大秦不出兵。

  若大秦不直接出兵,那就得他们让匈奴的军队上阵,同东胡、月氏交战,而大秦支援一些物资,如医药、粮草、兵甲。

  这种情况的好处在于,大秦不出兵,只提供物资支援,那么在战后打赢了,大秦也不会对他们产生太大威胁,不会出现像啥战后突然倒戈一击,连他们也一起给收拾了,或大秦军队赖着不走了,要在他们匈奴驻军等状况。

  尽管匈奴没有“请神容易送神难”这句话,但“请大哥过来容易送大哥走难”这个道理还是懂的,到时要是打赢了,大秦老大哥的军队赖着不走,他们还能咋办?

  倘若考虑这些,自然是老大哥不出兵相助为好,然而如果大秦老大哥不出兵,以他们匈奴军队的战斗力,能打得过东胡和月氏?

  对这个问题,头曼等人心里没有底。

  匈奴的军队战斗力不差,而且在过去的一年,大秦派了一批将领到匈奴,对匈奴军队进行指导,让匈奴军队的战斗力获得了一定提升,比原本历史同时期要强。

  但匈奴的最高统治阶层是一批丧失了斗志锐气的人,他们没胆量和人交战,未战已先怯。

  因此,冒顿能将东胡击溃,打得东胡部族成为匈奴奴隶,而在头曼时期,匈奴却要时常受东胡、月氏欺辱。

  冒顿击溃东胡时,离其弑父可没几年,总不至于这点时间里,匈奴人就大换了一批,也即人还是那些人,只是带领的人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一样。

  陈平、椒离和使馆人员也不着急,任头曼等人考虑。

  过去一年里,大秦专门设立了机构对头曼等人的各种情报进行关注收集,如爱好性格、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心理状况等方面……

  心理状况这种较为新鲜的名词自然是李念提出,这个机构也是因李念向始皇帝提议而得设立,陈平便是其中的人员。

  根据一年里所得到的情报分析,头曼等人会考虑出的结果应是让大秦出兵相助,就算不是这个结果也无妨。

  过了好会儿后,头曼等人考虑完毕,觉得靠他们匈奴的军队,只怕打不过东胡、月氏,还得召唤这时代的最强召唤兽大秦!

  至于大秦出兵过来,会不会战后倒戈一击,将他们匈奴也给收拾了,会不会强行驻军不走……

  如果抵御不了东胡、月氏,都不用再考虑这些,况且他们已经上了大秦的船,现在想下船也不容易。

  一名头领道:“特使,以我等之力,对付东胡、月氏其中之一尚可,两者同来,怕是难以招架,还请大秦出兵相助!”

  陈平道:“同为华夏兄弟,自当相助,可大秦平定天下不久,各地民生凋敝不说,民众也厌倦征战……”

  话都说到这了,头曼等人能不明白?

  大秦老大哥是想帮你们,可老大哥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你们总得拿出点好处,不能让老大哥自带干粮来帮你们吧?

  老大哥出于同为华夏兄弟的道义帮你们,可你们也要懂得起,不要寒了老大哥这颗火热的心!

  就算是同为华夏兄弟,也要你懂我,我懂你,互帮互助才能走得长远,总不能老大哥无私帮小弟,小弟却不给老大哥回馈吧?

  这种关系必然不得长久,就像某勋宗的百亿补贴拼多多一样,老大哥疯狂放血给小弟们喝,养活了众多小弟,但老大哥自己却由于失血过多,变得气虚体弱。

  尽管心中期望大秦自带干粮给他们打仗,但也知这不现实,大秦的皇帝和群臣又不傻。

  头曼和其他头领对视了一番,随后保证道:“特使放心,若大秦兄长出兵相助,一应粮草物资都由我等供给。大秦兄长愿出兵相助,已是我等之幸,岂能让大秦兄长自带粮草?”

  听了这话,陈平叹道:“唉,大秦为兄,匈奴为弟,以兄弟之情,当不求回报相助,可无奈大秦今状况不佳……”

  头曼等人在心里暗骂陈平虚伪,要是他们不说想让大秦出兵相助,想让大秦通过别的方式相助,如提供物资支援,恐怕陈平又会是另外一套说辞。

  但这些话,他们只敢在心里想想,不敢表露出来。

  头曼道:“特使哪里话?我等族中有句话叫‘兄弟的牲畜也得分清牛马’,若不分彼此,久之必生间隙,反而有祸。大秦兄长在困难之中还想着相助我等,我等又岂能不通事理?”

  这头曼也是个上道的人,难怪人家能当单于,怂是怂了点,但能把持这么多年单于之位,没点水平不可能做到。

  陈平都给出了这种说法,他要是跳出来说这说法不对,不仅是得罪陈平,还是在得罪大秦,当然要顺着这说法讲,才能你好我好。

  头曼又道:“敢问特使,大秦兄长能相助我等多少兵马?”

  这问题引来了殿内一众头领关注,他们既担心大秦出兵太多,又担心大秦出兵太少。

  大秦若出兵太多,虽然肯定能击败东胡、月氏,但也会让他们消耗掉大量粮草物资,且在解除东胡、月氏的威胁后,出兵太多的大秦反会成为他们的威胁。

  可要是出兵太少,又担心胜不了东胡、月氏……

  陈平看了眼头曼和殿内的各位头领,道:“大秦虽会出兵相助,然此战的主要兵力当以诸位之军为主,大秦将出六万精锐,与诸位之军共同出击。”

  听到六万兵,头曼等人心中对这个人数还算满意,在他们可接受的范围内。

  六万兵似乎不多,在秦灭六国时,动辄都是几十万的军队,但在草原征战中,这已经是一个相当有分量的数字。

  而且,秦人出兵过来相助,还有一好处,能增强他们的信心:我方有秦军相助,必能大破东胡、月氏!

  头曼又问道:“敢问这六万军将由哪位将军率领?”

  对于这一战,大秦也极为重视,因为这是大秦开朝后,对外第一场战争,必须得打出大秦的威风,以这场战争来给草原部落和其他国邦部族立威。

  正如李念所言,这一战是必须要打的,不仅要打,还要打好,让大秦的凶名传开,才能方便之后做很多事。

首节上一节179/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