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可是连六国都灭了,而北方的胡人连燕赵都不能敌,如何能是大秦对手?
第377章 捷报传来,帝秦初振翅
如果不是战败,那当是大秦在北方取得了大胜,这几名秦骑要传的是捷报!
几名秦骑不知众人猜想,沿着道路疾驰进入咸阳。
今日正值朝会日,章台宫中,大秦文武齐聚,对大秦最近的状况总结商讨,以及集思广益,商议处理一些较棘手的问题。
殿内的众臣正商议到热烈处,你提议,我建言,我指出你那有缺漏弊端,你道明我这有问题隐患,唇枪舌剑、激烈相辩,虽说不像是菜市场,但也相当热闹。
正在这种较“热闹”的气氛中,一侍卫从外进入殿内,瞬间吸引了所有人注意,让正相辩的两名大臣都停了下来。
朝会时,众臣聚在章台宫议事,自然不能一会儿进来个人禀报,一会儿又进来个人报告,那事还议不议,会还开不开?
但天下间时时都有事发生,有些事又需要紧急处理。
因此对朝会做了专门规定,一般的事不可打扰朝会进行,像朝会进行得好好的,突然冲进来一个民女,向皇帝和一众朝臣喊冤这种情况,绝不可能发生,只有紧急军情或某地发生严重灾难这等事,才被允许进殿扰断朝会。
李念的事也被始皇帝列为了这一级,若事和李念有关,不管朝会进行到何等地步,随时向他禀报。
始皇帝看向那名侍卫,问道:“有何事?”
侍卫单膝跪地:“禀陛下,王贲将军从北方有消息传来!”
听到侍卫所言,殿内很多人的眼神和神色微微变化,从北方传回的消息,是捷报,还是其他?
始皇道:“信使在何处?宣其入殿!”
几名骑兵被宣召入殿,其中一人从怀中拿出一密封好的铜管,蒙毅将之接过,检查一番后,对始皇道:“陛下,此物未曾启封,从其形制判断,的确为王贲将军所发。”
始皇点了点头,道了一句“有劳蒙卿!”,蒙恬便拿着铜管,和几名内侍进到侧殿。
在蒙毅离去后,众臣未再议事,始皇也提醒让众臣议事,作为秦政治权力中心的章台宫大殿,一时竟安静下来,哪还有心思议事,都在等蒙毅转译铜管中的密信。
过了会儿,蒙毅自侧殿再次回来大殿,其端一托盘,其中放着那铜管,以及一张皮卷,两张写满字的纸。
始皇和众臣的目光都落到蒙毅身上。
蒙毅回到大殿后,手托木盘,向始皇行礼:“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王贲将军在北方大破东胡、月氏,斩获颇多,东胡王、月氏王皆已授首,不日将携俘归来!”
听到这消息,始皇和众臣都面露笑容,众臣齐齐起身,向始皇行礼恭贺:“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始皇帝道:“此非朕一人之功,若非有众卿在朝堂尽心,有我大秦将士在外用命,有我大秦子民缴税纳赋,焉有此胜?因而,此胜非朕一人之胜,也是众卿之胜,大秦之胜,当为大秦贺,为众卿贺!”
始皇帝的声音雄浑有力,不仅在殿内回响,还传到殿外,仿佛要传响整个大秦的天空,让所有秦人都知晓。
蒙毅将托盘呈到始皇面前,始皇帝拿起蒙毅转译后的密信,边看边称赞,“王贲、蒙恬他们这一战打得好,此战过后,我大秦将扬威四方,谁敢不服,谁敢不臣?”
始皇将密信看完后,将密信放回托盘,眉宇间的喜悦依旧未减,他准备将这份喜悦也分享给众臣,笑道:“各位爱卿都看看!另,派人告知李念,他想要的立朝一战,大秦赢了!”
让内侍将托盘拿去给众臣阅览后,始皇帝看向那几名还在殿内的秦骑,问道:“尔等可参与了此战?”
要是参与了,可以让这几名秦骑以他们所见所知,详细讲一讲这一战的情况,密信终究太短了,难以将此战状况尽皆讲清。
为首的秦骑道:“回陛下,我等是转送王贲将军密信,未随王本将军参与此战!”
这几名秦骑根本没去北方参战,他们是大秦布置在地方传信的骑兵,王贲派出的信使将密信送到他们手里,他们再转送到咸阳。
至于为何不是王贲的信使直接送回咸阳,因为距离远,就算途中能换马,但骑马的士兵也受不了数日不歇地疾驰赶路,要是中途在路上暴毙,反而不利于将消息及时传回。
听到这名秦骑之言,始皇心中略微有些失望,但也知王贲的信使很难直接一路将密信送回咸阳,他笑道:“尔等传回捷报,重重有赏!”
尽管始皇未说要给什么赏,但皇帝陛下许诺的赏,能差得了?
而且,看中的是究竟赏什么?
看中是他们能得到皇帝陛下亲口许诺的赏赐啊,就算陛下赏给他们的是几块没啥用的石头,那也是天大的荣耀,给千金都不换。
几名秦骑当即脸现喜色,齐声谢恩:“谢陛下赏赐!”
几名秦骑退出大殿,众臣对王贲此次大胜发表看法。
王贲领兵同匈奴攻打东胡,分兵出击月氏的那一路秦军,则由蒙恬统帅指挥,这份捷报不仅禀报了王贲对东胡的大胜,也有蒙恬对月氏的大胜。
对大秦征讨东胡、月氏,众人毫不怀疑大秦能取得胜利,大秦连其他六国都灭了,何况区区东胡、月氏?
不过是意料之中的胜利罢了,但始皇会如此高兴,是因为在李念给他描绘的大秦帝国蓝图中,这一战是帝秦征途的第一步,只有这一步走好走稳了,后面的路才能好走!
可以称得上是他的大秦帝国首次振翅,这次振翅不仅要成功,还得要漂亮,让世人感受到大秦的强盛繁荣。
他的日不落大秦帝国,他功超历史所有君王的伟大功业,都要通过这一步起航,而如今这一步走得极其完满,自然让始皇高兴。
从今后,大秦想要做其他事都会更加顺利,天高海阔,将任大秦腾飞,威加诸国,震慑四方不再只是李念那小子的描绘,而将一步步转为现实。
赵高笑道:“此战过后,诸国必知大秦之威,对大秦臣服,如此一来,可方便大秦与其等往来!咸阳的异邦人要更多了!”
王绾道:“但其等在臣服畏惧大秦的同时,也必定会加紧想要追上大秦,其等定会以各种手段谋取大秦之密,我等绝不能放松!”
一年前,他们还在考虑要怎么治理灭六国、一统天下后建立起的大一统大秦,他们虽有治国理政的经验,却没有治理这种大一统国家的经验,哪会想到现今的情况变得更出乎他们所想。
他们要治理的不仅是一个以往未有的大一统国家,还要将之治理成一个面向诸国的国际性超级强国。
情况形势变得更复杂,他们原有的许多经验不再靠得住,需要不断去学习揣摩,幸亏有那位指路,否则靠他们自己摸索,保不准会将大秦给带到沟里。
毕竟大一统国家就已经是首次,更何况还要面向整个世界,面向世界上存在的其他国邦部族。
王绾之言引起了其他人认可,从此战获胜的喜悦中迅速冷静下来,大战是大秦赢了,这肯定是好事,但并不意味着大秦从此便可高枕无忧,反而还有更多事将会到来!
所有人都知道那将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可在这个新时代里,他们还能找得准自己的位子,找得到正确的方法继续让大秦前行?
答案是一定能,他们是大秦最顶尖的人杰,他们相信自己,相信秦皇陛下,也相信那位神奇的李念公子。
李斯道:“首相所言极是,臣认为必须在诸国诸族来朝前,以律法对大秦各方面进行规范。李念公子曾说过一句话,‘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中,昨日之事未必适于今,今日之事未必适于明’,臣深以为然。”
“《易经》中亦有相同之言,‘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律法亦然,臣以为必须对大秦现今律法进行深度审查,剔除其中不合时宜者,增添更合适的律法。”
始皇帝和众臣都看向李斯,认真听着李斯发言,李斯透露出的意思也很简单:对大秦律法进行一次深度变革,抛却过往,使之更适合于当今的大秦。
在李念的影响下,大秦虽对律法已进行过一波变革,像废除了那些残酷的肉刑,将秦律中的刑罚减轻,使之不再那么严苛。
但李念对秦律的影响改动没那么大,那时的时机也不太合适,对律法改动修正太快,反而会产生乱子,然而李斯此时提出的却是对秦律进行真正的深度变革。
李斯从不是什么老顽固,他是一个极为贪权的顶级聪明人,他早已看出秦律没法再匹配大秦现今的进步速度。
而今日此时,是他将之提出的好时机!
李斯明显在之前已做好了功课,继续道:“像大秦以往和诸国往来的律法,多是在七国时代定下。”
“那时的天下,大秦与六国间的关系是大秦要伐灭六国,六国要抵抗大秦,可在当下,六国俱已化云烟,大秦与诸国的关系不再与当时的六国一样。”
“如果仍用对六国的律法去对现今与大秦往来的诸国,将会产生许多不适之处,如大秦要与诸国多贸易往来,可诸国商贾来大秦却被限制如六国时,其等生意难做,大秦得利自然也受影响。”
“再如赵副令之言,在日后,大秦境内的异邦人异族人将会变得更多,我等当如何待之?是将之与大秦子民一般对待,还是将其等彻底与大秦子民区分,亦或是给予其等部分等同于大秦子民的待遇?”
这个问题在和匈奴建交时便有人提过,但只和匈奴建交,匈奴能有多少人到大秦,不需要考虑太远。
可如今,大秦在击败东胡、月氏后,大秦会将势力触角伸到草原,伸到西域,伸到那阳洲(印度)、冀洲(中亚)……
到时到大秦来的异邦之人不知有多少,这些便不能不作考虑!
初次振翅过后,便要考虑如何飞得更高、飞得更久、飞得更远,而不是一直停留在低空盘旋,不敢去对抗风暴,只在柔风里飞翔。
可柔风里如何飞出雄鹰,温室中如何开出坚韧之花?
李斯还在继续:“再如首相所言,其他国邦会因大秦强盛而慑服,但其等臣服畏惧大秦的同时,会加紧想追上大秦,会以各种手段谋取大秦之密!其等会想谋取大秦何等之密?”
虽在发问,但李斯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要其他人回答,李斯自问又自答:“我大秦能得以有今日之强,在历代诸位先王英明神武,在陛下雄才伟略……”
李斯也是知道拍马屁的,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狠拍始皇马屁,“在诸公尽忠竭智,在将士敢于用命,在大秦子民辛劳勤朴,也在大秦的各种技艺胜于其余诸国,能铸造出锋利的剑、坚韧的甲!”
“诸国难以学得其他,唯有技艺是其等最易学去,也是其等能最快壮大己身之物,其等定会不择手段谋取我大秦技艺。李念公子曾提到不可将我大秦的先进技艺授于他国,此言在理,然如何去做?”
“臣私以为不可全面禁止,否则会于我大秦与诸国关系不利,然亦不可将最先进的技艺传于其等,因而须得把握好其中分寸。”
“臣以为当设律法对技艺进行划分评判,分出品级,一定品级内的技艺可向外授予,另外品级的技艺则不可对外授予。且还当以律法对新技艺的发现者进行奖赏,使我大秦有更多发现先进技艺之人。”
这是李斯从李念注重算数、格物之学想到的政策,算数和格物在于能创造新的技艺。
这也是李念给大秦所带来影响的一部分,如今的大秦众臣中,因为李念的缘故,有很多人在主动学习算数和格物,李斯便是其中之一。
他年龄已经不小,可还是在主动学习,倒不是李斯好学,而是他不学,别人学,那他就会被别人抛在身后,他如今所掌握的权势地位也就有可能被他人夺去。
李斯今日提出这些,实质目的是他想要掌握新时代开幕中大秦律法修正变革的权力,这属于他专业对口的方面,较为容易获得,而他的事前工作也做得很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