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阳支支吾吾,跟李云解释了好一通,李云看了看他,问道:“听说,你带了两个朝廷的钦使过来?”
“是,就在外面。”
邓阳连忙低下头:“上位您要见一见他们?”
李云正要点头,昨夜留宿李园的刘博,从不远处一路小跑过来。
邓阳见了他,连忙低头抱拳行礼:“刘司正。”
刘博这才看到邓阳,也低头还礼,称了一声邓将军。
双方行礼之后,刘博才从袖子里掏出文书,然后递给李云,低声道:“上位,九司的消息,赵将军与苏将军,已经在赶来金陵的路上了,按照他们的脚程,今夜或者明天,就能赶回金陵。”
李云闻言,微微皱眉,无奈道:“还真是能折腾。”
说着,他叹了口刘博,笑着问道:“李正那里呢?他回来了没有?”
刘博微微摇头,脸上也露出笑容:“他多半,不会急着赶回来,说不定回来都不会回来。”
要说相信,李云李正兄弟俩之间,自然是百分百相信的。
就现阶段而言,哪怕李云把这个东南之主的位置让给李正,李正也绝不会去做,他也不一定做得来。
因此,碰到这种信任危机的时候,苏赵二人都得急着赶回来跟李云分说解释,撇开身上的嫌疑,但是李正却不用这么做。
看了看手上的文书之后,李云又看向邓阳,笑着说道:“那两个前辈,明天就到金陵了,你也不用在这里待着,回军营里去罢,明天中午,我在李园设宴,请你们三个喝酒。”
邓阳连忙应了一声,低着头退了下去。
李云又跟刘博一起,去看了看邓阳带回来的那两个朝廷的天使。
派来金陵的这两个天使,也是宦官出身,但是这会儿,两个人虽然被绑了起来,但都是神情平静,没有半点畏惧。
见到李云之后,两个人也只是不约而同的瞥了李云一眼,就都不说话了。
李云摸着下巴,看了看这两个人,问道:“谁让你们到金陵来的?是朝廷,还是陛下?”
二人拒绝回答,其中一个人,抬头看着李云,开口喝道:“李二,你若是羡慕了,我等可以回去转禀朝廷,到时候,朝廷定封你个江南节度使!”
“位列四将军之上!”
听他这么说,李云便知道,这人除了是太监之外,多半还有个皇城司的身份,因为等闲宦官,这会儿多半已经吓破胆,一句话也不敢说了。
李某人摸着下巴,思考了一番,扭头看向刘博,开口笑道:“刺二人假冒天使,把这两个人,送到楚王殿下宅子里去,交给楚王殿下处置。”
刘博先是一怔,然后忍不住对李云竖起了个大拇指。
楚王武元佑,现在的政治立场基本上是偏向李云这边了,但是他偏偏又身份暧昧。
这会儿,把这两个太监送过去,正可以定下楚王的站位。
如果这两个太监死了,那楚王自然就是站在李云这边,没有办法了。
如果这两个太监没死,或者是失踪,那就更有意思了。
刘博很快把这两个带出了李园,押往楚王殿下住处去了。
安排好了这两个人之后,李云又去补了个回笼觉,到了下午时分,他才穿戴齐整,亲自离开李园,一路到了金陵府衙之中,见到了正在处理秋粮事宜的杜谦。
见到李云之后,杜谦连忙站了起来,笑着说道:“上位怎么亲自来了?”
他拉着椅子,请李云坐下,然后继续说道:“秋粮,已经征收了七七八八了,而且姚仲下去巡视,颇有些成果。”
杜谦给李云倒茶,笑着说道:“姚仲他拉着费师,这会儿常州还没有巡查完,便已经抄没了十几家的田产,规模已经有七八万亩地了。”
说着,杜谦把案卷找了出来,递给李云:“上位请看,这是姚仲跟费师一起联名的案卷,这些被抄家的富户,有一个算一个,俱都是罪恶滔天。”
他想了想,继续说道:“按照这个进度,常州弄完之后,可能能有个十万亩地左右的公田。”
“江东所有州郡,都照此办理的话,即便暂时不分田,这些公田,也足够租给那些佃农租种了。”
李云接过杜谦递过来的案卷,也一一看了一遍,看到上面一些地主富户的恶行之后,忍不住直皱眉头。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放下这些案卷,缓缓说道:“十几家富户,便有近十万亩田了,这般富庶,还这般为富不仁。”
杜谦站在一旁,缓缓说道:“上位,这个世道,不坏富不起来。”
李云哑然一笑,扭头看了看杜谦,示意杜谦也坐下来,然后开口道:“没有外人,就不要一口一个上位了。”
“秋粮的事情,杜兄办的很好。”
“下去巡查州郡的事情…”
说到这里,李云又看了看案卷,忍不住皱眉道:“是不是死了不少人?”
“是。”
“这案卷,是我自己整理出来的,按照详细的奏报,这才一个月时间,不管是费师还是姚仲,都已经好几次险死还生了。”
“带去的随从,也有两个被人害死。”
李云微微摇头,沉声道:“这个事情,要支持他们去做,哪怕最后我军队出动,也要把这些人给犁上一遍!”
“不犁好这块地,泥土太硬,便长不出新的,茁壮的庄稼!”
耕田耕田,就是把已经固化的土地,重新耕开,让它变得蓬松,才能长出新庄稼。
治理地方,其实也是同一个道理。
地方上不能太固化,不然矛盾没有平息,很快就又会出乱子,而且是大乱子。
杜谦低头应是,然后才坐在了李云对面,笑着说道:“二郎什么事情,亲自跑了这一趟?”
李云这才拍了拍自己的大腿,想起了正经事。
“杜兄不说,我差点忘了。”
他对着杜谦笑着说道:“朝廷给咱们那四位将军授官了,就目前收到的消息来看。”
李某人低头喝茶,笑着说道:“已经有两个侯爷了。”
“一个任淮南道观察使,另一个任淮南道招讨使。”
杜谦摸着下巴,琢磨了一番,缓缓说道:“这是…裴璜的手笔。”
李云有些诧异,问道:“杜兄怎么看出来的?”
“我认识裴璜许久了,这个人最擅夸夸其谈,但是读书却读死书,不知道变通。”
杜谦对李云笑着说道:“这分化之法,史书上许多人用了许多次,效果都很好,他便以为,用在二郎身上,效果一样会很好。”
“这么个不知道变通的法子,九成九是出自他的手中。”
李云“啧”了一声,感慨道:“杜兄真是神了,这也能瞧的出来。”
“认识太久了,自然能猜到一些。”
说着,他看向李云,笑了笑:“不过,有了这件事,上位现在这个白身,便不好长久了。”
“上位…须有个响亮的名头才行。”
第549章 战争的脚步声
“响亮的名头?”
李云看着杜谦,笑了笑:“我现在不准备跟朝廷厮混了,可除了朝廷之外,别人似乎也给不了我什么响亮的名头了。”
他坐在杜谦对面,伸手敲了敲桌子,开口道:“而且,如同杜兄刚才所说,我也觉得朝廷这一次给他们几个封官,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用途。”
是的将军之中,邓阳就在李云身边,李正更是李云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兄弟。
其他两路军的将军,其实也都没有任何背叛李云的理由,更没有背叛李云的能力。
当初,李云在设计江东军事结构的时候,就考虑过下属背叛这种极端状态下的情况。
所以,他在钱粮上对于各个军,是有一些限制的,比如说原先在濠州凤阳驻军的赵成,他刚到凤阳没多久,李云就把自己的大舅哥薛收,派去做了濠州刺史,总管濠州,以及凤阳军的钱粮补给。
至于现任钱塘郡守,则是李云在越州时候麾下的一个知县。
哪怕赵成苏晟有一天想要单干,他们麾下那些缉盗队出身的中层将领,也愿意跟着他们单干,他们也没有造李云反的能力。
之所以做这些制度上的限制,倒不是说李云信不过赵苏二位将军,而是一个完善的制度,必须要保证核心的权威。
实际上,存在了二百多年的大周王朝,曾经也必然有这么一套运转无碍,而且相对合理的制度,并且至少在前一百年,得到了相对良好的运作。
“倒不是说有没有用。”
杜谦给李云倒茶,笑着说道:“咱们从古到今,老百姓不认别的,就认一个官大,谁官大谁就说话有道理,现在二郎身上没有官职了,我是担心有心之人会借此生事。”
“老百姓,不懂更复杂的事情了。”
杜谦将茶水递了过去,继续说道:“而且现在,我们也不需要朝廷来封什么官了,裘典尚且可以自称越王,二郎现在占据了中原吴地,称吴王或宣王,顺理成章。”
他顿了顿,又继续说道:“二郎的位置抬到一国之王上,江东的各级官员,这都能跟着往上升一升,我觉得这个时候,时机还是比较合适的。”
“顺便,也可以开始修建王宫了。”
自古封王,或者以占据的地盘封王,或者以籍贯封王,如果是前者,李云自然就是吴王。
若是后者,那就是宣王。
李云认真思考了一番,缓缓摇头道:“我还是原先那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裘典的教训历历在目,李云如今,依旧不想太高调。
而且,他自立为王,是没什么道理的。
另一个世界的朱太祖称吴王,也是明王给封的吴王,自己自号吴王,太没有逼格,即便有了名分,别人也不一定认。
二人详细商议了一阵,李云轻轻敲了敲桌子,低声道:“现在,我们跟朝廷,已经暗斗数个回合了,这种情况,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三个节度使,现在都不在关中,被压了一年的皇帝,这会儿一定在舒展身躯,他是皇帝,先天就有许多优势,只要不是太蠢笨,一两年时间,怎么也能恢复一些元气。”
“他恢复了些许元气之后,便会想着收复失地,三个节度使的地盘他不敢碰,江南这种膏腴之地,他一定不舍得放手,要不然,也不会这么难的时候,还往金陵安置这么多皇城司的人手。”
说到这里,李云看了看杜谦,轻声道:“我估计,明年下半年,最迟到后年,战事就要起了。”
杜谦愣了愣,然后喃喃道:“谁来打我们?朝廷应该没这个能力了罢…”
李云继续说道:“潼关是河东节度使李仝的兵占着,禁军想要东出,一定会经过李仝,也就是说,如果朝廷要对江南动手,河东节度使一定会有一份。”
“只要朝廷许给好处,平卢军到时候未必就不会动手。”
“如果再有其他节度使,想过来分一杯羹,到时候,我们要面对的,可能就是双方兵力规模都超过十万的大战。”
在内政方面,李云当然是不如杜谦的,但是在军事层面,尤其是军事洞见方面,杜谦远不如李云,
事实上,从朝廷罢免李云官职的那个时候,李云就已经开始往后推演,接下来两三年之内,可能会发生的战事。
现在九司渐渐强大起来了,能搜罗到的情报也越来越多,随着情报汇总到李云这里,他能看到的事情,也越来越多。
当今天子虽然是个怂包,但怎么说,也是个年轻的天子。
武周经历这场大劫不曾亡国,说明朝廷气数未尽,第身为皇帝的武元承,只要缓过来一口气,他心里想的是什么,连猜都不用猜。
那就是中兴!
至少,恢复先帝朝的钱粮收入。
这个时候,摆在他面前,看起来最有希望夺回来的,自然就是刚刚兴起没有几年的李云了。
而这会儿,李云就已经在为可能到来的战事准备了,甚至他愿意把均田往后放一放,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要为战事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