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444节

  不过东南,已经又到了一个新的节点,李云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完成对东南的另外一次改造。

  而就在李云对东南,着手改造的时候,在东南的北边,准确来说,是青州最北边,两位大将军,在大河北边的渤海县碰面。

  这里,是河南道与河北道的交界处。

  顾名思义,自然是大河之南和大河之北了。

  如今,平卢军占据着河南道的东部,同时也几乎是泰山之南的部分。

  他与范阳军的领土纠纷,正在此处,此前平卢军趁机北上,占了河北道几个州,从范阳节度使萧宪萧大将军回来之后,双方就在这几个州,争持不休,到目前,冲突就已经冲突了好几次。

  距离打起来,其实已经不远了,甚至可以说,已经打了起来。

  若非如此,周绪也不会收缩触角,将自己的势力忍痛,从淮南道收回来。

  实在是平卢军,没有能力,管束这么大的地盘。

  而经过几个月的纠缠,两位大将军,也终于达成了妥协,约定在渤海县碰面,开始和谈。

  渤海县城,这会儿已经被双方的人马占据,按照惯例,是在城外一处空地上搭建芦蓬,双方坐在芦蓬里对话。

  这是双方主要人物会面的时候,才会有的规格,因为在城里谈事,互相都会担心有埋伏,在空旷的地方,各自领兵,相对来说会安全很多。

  此时,渤海县所在的棣州,大半地方,都还在周绪周大将军手中,因此他算是地主,也是先行一步,到了芦蓬之中等待。

  一直到接近中午的时候,萧大将军才姗姗来迟,两位大将军在芦蓬之中碰面之后,先是互相抱拳行礼。

  周绪对着萧宪抱了抱拳,开口笑道:“恭喜萧兄,晋封国公了。”

  这句话,多少带了一些阴阳怪气的味道,讥讽萧宪不远千里去了一趟京城,最后只赚了个国公的爵位,什么都没有赚到。

  萧宪看了看周绪,先是眯了眯眼睛,然后也跟着笑了笑:“我这个国公是虚的,没有什么用处,不过我倒是听说,周兄最近结交了个年轻的把兄弟。”

  “这个把兄弟,比令公子似乎还要年轻一些。”

  萧宪笑着说道:“周兄这样胡来,辈分都乱了,以后我等见了你那个把兄弟,真不知该如何称呼了。”

  “该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

  想起李云,周绪忍不住眼皮子跳了跳,然后闷声道:“那小子,扎手得很,萧兄若是同他做了邻居,多半也要认下这个把兄弟。”

  两个大将军你来我往,明里暗里怼了对方一通,等到了午后,才终于说起了正题:“周兄,我现在不止是范阳节度使,还是朝廷钦封的河北观察招讨使。”

  “河北的州郡,俱是我的治下。”

  他看着周绪,沉声道:“你若还是大周的臣子,便退回大河以南去,咱们两家往日情分犹在,还可以继续做姻亲。”

  萧大将军的原配,早已经过世,如今的继室,正是周绪周大将军的亲妹子,不过他又比周绪年长,于是两个人互称对方为兄。

  周绪看了看萧宪,笑着说道:“萧兄,我不跟多要,我只要棣州,德州两个州,保证我青州的北边,有个能够缓和一些的地方,这样我也能够睡个踏实觉,然后咱们两家各自相安,你觉得如何?”

  萧宪冷声道:“一道大河天堑,还不能让你睡个踏实觉?”

  “南边那条大江算是天堑,大河…”

  周绪轻声道:“我还是不放心。”

  萧宪拍了拍桌子,怒声道:“那咱们就手上见真章!”

  “萧兄不用发火。”

  周大将军好整以暇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口笑道:“我听说,萧兄去京城这两年时间,幽州北边的契丹诸部之中,有个迭刺部姓耶律的年轻人,趁着这两年时间,一统了契丹诸部。”

  “这会儿,正在与范阳军不对付。”

  契丹诸部,已经在东北一两百年了,不过一直处于分散状态,不曾一统,而范阳军镇守幽州,很大程度上,就是镇守这些契丹诸部。

  京城大乱,萧大将军带了半数范阳军远征京城,临走之前,留下的指示是守住幽州,暂时不过问契丹诸部。

  而就在萧宪离开的这两年时间里,幽州北边的契丹诸部,已经趁着这个空档,完成了统一。

  周大将军低头喝茶,好整以暇的说道:“要不然,萧兄大概率也不会有心思,到渤海县来找我,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谈。”

  萧大将军脸色一变,然后沉下了脸说道:“那贱妇跟你说的?”

  周绪也变了脸色,冷哼道:“与我妹子无关,你若是敢为难我妹子,咱们就手上见真章!”

  两位大将军都是怒视对方,过了许久之后,萧宪才重新坐了下来,握紧拳头。

  “非是契丹诸部,非得给你周窑子一些厉害看看不可。”

  周绪冷哼了一声:“不是你一回来就咄咄逼人,淮南道我都还可以争一争,我丢了大半个淮南道,只跟你讨要两个州,很多吗?”

  两个人都是二代节度使。

  而且通了婚,从年轻时候就认识。

  虽然这会儿彼此是竞争关系,但是归根结底没有特别僵,尤其是在这种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情况下。

  两个人互相对骂了几句,萧大将军敲了敲桌子,沉声道:“真是见了鬼了,契丹诸部一百多年都没能一统,老子离开两年,竟硬生生被一个年轻人给一统了!”

  周绪看了看他,问道:“吃了亏了?那年轻人叫什么名字?”

  萧宪沉默了一会儿,默默说道:“回来之后,老子出兵试了试他,交战两次,都没有占到便宜,目前只知道那年轻人姓耶律,汉名叫亿。”

  “契丹名不知道。”

  周绪看着他的表情,然后确认道:“那看来是吃了亏了。”

  “这些契丹人,原本一盘散沙。”

  萧宪一脸严肃的说道:“现在却被整合到了一起,厉害非常,你不要嘻嘻哈哈的。”

  他看着周绪,冷笑道:“老子的范阳军,胜过你平卢军不知道多少,如果老子拦不住他们,你周窑子也拦不住。”

  “太原的李仝,也未必拦得住,到时候大周的整个北方,立时落于人手!”

  周绪皱了皱眉头,看着萧宪:“一百多年苦哈哈,突然就厉害起来了?”

  “他们从前苦是苦,但也同样厉害。”

  萧宪看了看周绪,沉声道:“只是以前,不够团结罢了。”

  周大将军认真思考了一番,然后眯了眯眼睛,开口道:“那好,看在我妹子的份上,德州我不要了,我只要一个棣州。”

  周绪补充道:“但是先说好,如果幽州有什么危险,须得把我妹子,先送回青州来。”

  萧宪站了起来,瞥了他一眼,冷哼道:“萧某人,还护得住家里人。”

  萧大将军,正准备动身离开,远处一匹快马,飞奔而来,这快马上是个传信的骑士,远远的见到萧宪之后,连忙翻身下马,连滚带爬的上前,跪在萧大将军面前:“大将军,大事不好了!”

  萧宪听到这句话,立刻扭头看了看周绪,后者微微皱眉,然后撇过脸去,装作没有听见。

  萧宪皱眉道:“出什么事了?”

  这传信兵看了看周绪,不敢说话,萧宪低喝道:“快说!”

  “何将军,为契丹人所诱骗,领兵出关追击敌人,伤亡惨重,本人也死在了关外。”

  “现在,契丹人已经破了入关隘,打到幽州城下,兵围幽州城了!”

  萧大将军猛的回头,与周绪对视了一眼,后者也是一脸震惊。

  萧宪二话不说,直接翻身上马,头也不回,奔向北方,一边骑马,一边痛骂道。

  “这畜生,这畜生!”

  周绪目送着萧宪远去,也是眉头紧皱。

  中原刚刚停下动乱,难道…

  北方,也要乱了?

  最近不少人说节奏慢,剧情不推进,但是这个时候,按照我原先的节奏,就主要是整理内部的阶段,本来契丹剧情是没这么着急的,现在就加快一点吧……

第553章 北朝的雏形

  大周自然是有外患的。

  只不过,最近几十年,原先最大的外患,也就是吐蕃诸部,已经萎靡不振,基本上不会形成威胁。

  哪怕大周内部乱成这样,吐蕃也依旧老实安分。

  但是东北的契丹诸部,是最近一百多年才新生的游牧势力,战斗力极其强横,不过一百多年以来,契丹诸部从来没有统一过,再加上范阳军足够强大,足够镇守一方。

  所以一直也没有生出什么太大的乱子。

  也是正是这个原因,萧宪萧大将军,逼回放下心领兵去关中,在他看来,一百年都没有做成的事情,没道理他出一趟门,就做成了。

  但是现实,远超萧大将军想象,实际情况就是,契丹诸部出了个厉害人物,只两年时间,就统一了契丹诸部,并且大有一统辽东之势。

  在辽东多年的渤海国,此时在契丹诸部的进攻之下,已经摇摇欲坠。

  而且,这个年轻的契丹之主,甚至是两边作战,一边进攻渤海国的同时,另一边与范阳军交兵,而且两战两胜。

  萧大将军一路快马赶回幽州,等他回到幽州的时候,幽州城的两万守军,已经伤亡小半。

  好在,幽州城并没有失落。

  守卫幽州的是副将陈,这会儿已经是满脸鲜血,见到萧宪之后,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垂泪道:“大将军!”

  一身甲胄的萧宪把他搀扶了起来,皱眉道:“怎么回事?契丹人攻城,如何能把咱们逼成这样?”

  “那些契丹人,也学会用云梯,用投石车了。”

  这姓陈的副将,握紧拳头,看着萧宪,咬牙道:“大将军,这些契丹人个个凶悍,如果不是属下们拼死守城,此时幽州已经陷落了。”

  “那契丹人的头领说…”

  陈握紧拳头说道:“他说,他们的契丹汗,已经灭了渤海国,用不了多久,就会南下,将整个大周,统统收入囊中!”

  “狂妄。”

  萧大将军面无表情道:“我在幽州,等着他南下。”

  说完这句话,他环视了一眼幽州的情况,又询问了详细的战损。

  陈同他汇报了幽州守军的伤亡之后,又低头道:“大将军,这一次关城失守,被契丹人闯进来,恐怕掳走了上万乃至于数万的百姓。”

  “其中,有大量妇孺,这会儿正在裹挟出关的路上。”

  陈握拳道:“他们打渤海国,一定也伤亡不小,因此才要补充人口,大将军,要不要…要不要出兵,阻截这些契丹人。”

  关外异族,进入中原王朝境地,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做两件事情,第一是抢粮食,第二就是抢人口。

  倒不只是抢女人。

  事实上,男人对他们用处更大,毕竟这些关内的周人男子,多会种地,或者是一些其他手艺,将他们带到北方去,可以快速提高自身的生产力。

  至于女人孩子,就用来繁衍人口,训练战士。

  萧宪沉默了许久,最终微微摇头道:“派骑兵去,看一看情况,然后再说罢。”

  陈深深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他跟着萧宪太久了,很了解眼前这位大将军,他知道,大将军一旦说“再说”,这事情就不太好办了。

  但他也知道,契丹人打起仗来凶狠,骑射功夫都是一流,他们掠夺人口,附近一定有大量骑兵跟随,这个时候追上去,固然能够救回来一些百姓,但是本身,多半会伤亡不小。

  这个时候,范阳军需要的是休息,是恢复,应对下一场作战。

  为了一些百姓,损伤自身,这是萧大将军不太愿意做的事情。

首节上一节444/7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