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他对着李云弯身行礼,然后扭头一路跑远。
李云看了看他远去的背影,“啧”了一声之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帐篷里,躺在了床铺上。
“周绪的身体,似乎一下子变差了许多。”
各种信息流,在他脑子里碰撞。
“凤阳之盟的时候,他看起来还没有什么问题,也不知道是突然身体差了,还是先前是装出来的…”
周绪对于江东的影响,当然是很大的。
如果他出了什么事情,是很有可能导致大周东部局势,再一次发生剧烈变化的。
心里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不多时李云就进入了梦乡。
次日一早,周大将军已经返回了青州,周昶派人过来询问之后,军队再一次开始北上。
就这样,又走了五天时间,一万多人越过大河,来到了河北道沧州境地。
到了沧州境不久,驻扎下来之后,就有一位跟李云周昶年纪相仿。模样平平的年轻人,前来迎接李云这一路军。
这年轻人,只带了三四百人,一路进了李云的大帐之后,对着李云深深低头,作揖行礼:“幽州萧恒,拜见李府公!”
大将军萧宪之子萧恒,也是在京城里,待了一年多时间的那个萧恒,最近刚刚领着关中的两万军队,返回范阳。
他跟李云从没有见过面,但是对李云这个鞠躬,可以说是真心实意。
毕竟这个时候,范阳军是的的确确碰到了难处,人家千里迢迢过来支援,没有不感激的道理。
李云看了看他,笑着说道:“少将军客气。”
他把萧恒,拉到了自己的帅帐里,然后挂起一张河北道地图,开口问道:“少将军,现在范阳战况如何,契丹人还在进攻?”
萧恒看了看这份地图,又看了看李云,然后轻声道:“李府公准备的还真周全。”
他的目光,也落在这地图上,继续说道:“从去年下半年,契丹人的进攻就没有停止过,哪怕是年关那会儿,我大军与契丹人的厮杀,也没有停歇过。”
“只不过现在,天气慢慢暖和起来,契丹人打的,更加激烈了。”
李云琢磨了一下这位少将军的话,摸着下巴想了想,问道:“契丹人战力如何?”
“原先是攻城一般,只要据城而守,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萧恒看了看李云,苦笑道:“现在,他们攻城也厉害了不少,而且那个新的契丹汗,打起来很有章法。”
“最要紧的是。”
萧恒低声道:“契丹诸部一统,他们的成年男性,可以说是人人皆兵,这些契丹人能动用的兵力,现在就有接近十万。”
“那个契丹汗,上一次从关内掠走了数万人口,其中有男有女,还有工匠等等,时间一长,契丹部的实力恐怕会越来越强。”
“上个月,契丹人攻破一座县城,城里大半人,都被他们掠走。”
李云听明白了。
这是一个…正在极速发展之中的异族。
而且,发展路径相当明确。
契丹诸部一统,他们没有了内部矛盾,现在一是从关内掠夺汉民填充人口。
这些被掠走的人口里,还有千行百业的工匠,只要给他们一些时间,契丹部可能会成倍数提升。
而一个范阳军,在没有朝廷支持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抵住他们不难,但是想要一直把他们拦在关外,就太难太难了。
李云思考了一番之后,开口问道:“少将军,我这趟带了一万人,连同平卢军还有五千人北上,我们哪里能帮得上范阳军?”
萧恒毫不犹豫,手点在了地图上的蓟州,沉声道:“这里。”
“只要李府公,能守住蓟州三个月,就是帮了范阳军大忙了,李府公您放心,贵军的一切粮草,都由范阳负责。”
“这样一直挨打,总不是办法,三个月之内,我父亲会想办法集中兵力,击退契丹人。”
萧恒沉声道:“到时候,范阳军上下,俱感念李府公的恩德!”
李云看了看他,笑着说道:“真要是击退了契丹人,让他们能老实几年。”
“到时应该是天下,感念贤父子的恩德才对。”
萧恒声音沉静:“生在范阳,份所当为!”
“好。”
李云抚掌,也正色道:“我这就赶往蓟州,不过平卢军那里,还要少将军亲自去说,我指挥不动他们。”
萧恒脸上露出一个笑容:“我与周昶是姑表兄弟,虽不是亲的,但他那里,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说着,他对李云抱拳道:“府公稍稍歇息,我这就去见他。”
“好。”
李云笑着把他送出了大帐,等他离开之后,李云才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看了一会儿河北道的地图,在心中暗暗思索。
如今他已经不是什么府公,但是范阳军,平卢军都认他这个江南道观察使。
也就是说,朝廷的话,已经不怎么管用了,这会儿他就是自封个江南节度使,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而范阳这一仗,朝廷几乎没有任何过问。
一旦这场仗地方上自己打赢了,往后恐怕就更没有人理会朝廷。
武周朝廷的地位,会再跌一个档次。
想到这里,李某人看向地图,微微摇头感慨。
“这样的大义名分朝廷不取,用不了多久,恐怕名也不会存了…”
…………
就在李云在北边,筹划着抗击契丹的时候,在他南边的大本营,外出许久的姚仲,终于返回金陵。
回到了金陵之后,他没有第一时间去府衙,而是先去新城看了看,在新城转悠了一两个时辰之后,才到了府衙去见杜谦。
刚到杜谦公房门口,就听到了里面传来了争论不休的声音。
“杜公,这人虽文采不错,但全不务实,跟上位的想法不符,我觉得不能取。”
姚仲听出来了,这是许昂许子望的声音。
房间里,又有人开口说道:“取三百人,又不是取三十人,江东也需要一些有文采之人,免得将来,为人诟病,说我们江东全无文脉。”
这个声音,姚仲也听出来了,是金陵少尹卓光瑞的声音。
姚仲上前,想了想之后,还是敲了敲房门:“杜公,下官姚仲,回来复命了。”
房门很快被打开,一身蓝色衣裳,顶着个大大黑眼圈的杜谦,伸手拉住了姚仲的衣袖,脸上露出笑容:“居中兄可算是回来了,一路辛苦,快快进屋,快快进屋。”
他拉着姚仲进了屋子里,屋里的许昂和卓光瑞,都对着姚仲拱手行礼。
姚仲也连忙一一还礼。
杜谦拉着姚仲坐下,笑着问道:“这一趟进度如何了?”
“异常的好。”
姚仲低头道:“每一个县,都能查抄数万亩田地,而且越查越多。”
他苦笑道:“有些,还涉及到了我们江东的官员,下官跟费府公,都有些不敢查下去了。”
许昂闻言,皱眉道:“江东哪一个官员?姚兄说一说名字,我去查问。”
姚仲看了看杜谦,后者先是想了想,然后问道:“居中兄你跟费师,是什么想法?”
姚仲沉声道:“现在地方上阻力太大,尤其是地方上的大族,有不少读书人,其中还有人指着鼻子骂我无名无份,骂费府公为虎作伥。”
他看向在场的三个人,顿了顿之后,直接咬牙道:“费府公跟我都觉得,我们这些江东文官,的确无名无份…”
“要劝上位,至少称王才行。”
他看向众人,沉声道:“劝进,才有名份!”
第571章 天下几人称王
姚仲这话一出,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他的身上。
不过很快,这些目光,又移到了杜谦身上。
李云不在金陵,杜谦这个二号人物,就是绝对的主心骨,而且杜谦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江东文官领袖。
杜谦用怪异的目光看着姚仲,半天没有说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默默说道:“居中兄,这话是你的主意,还是费师跟你,都是这个想法?”
姚仲看了看杜谦,又看了看许昂卓光瑞,苦笑低头道:“杜公,费府公也是这个意思,您也知道,费府公现在头上顶着江东观察使的职位,他心里头,压力也大的很。”
杜谦点了点头,又看向许昂跟卓光瑞,问道:“卓兄,子望兄,你们呢?”
这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许昂性子直一些,他直接开口说道:“这事情,要看上位自己,上位如果有这个心思,不管是称王还是直接称帝,下官都认。”
“如果上位没有说,下官也不会多说一个字。”
卓光瑞则是认真考虑了一番,然后微微摇头道:“杜公,下官等人,都是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尽心尽力办差,不要说外面的事情,就算是江东,金陵城以外,除了老家吴郡,其他地方的事情,下官都知道的不多。”
“这种事情,下官不好置喙。”
他顿了顿之后,又说道:“不过下官相信上位,也相信杜公,如果杜公有什么想法,下官愿意附和。”
杜谦笑了笑,看向姚仲,开口道:“居中兄,坐下来,我们慢慢说。”
姚仲这才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老老实实的看着杜谦。
见三个人都坐下,杜谦站了起来,背着手说道:“去年,上位就跟我说过九个字。”
“高筑墙,广积粮,还有…”
他看向三个人,继续说道:“缓称王。”
“如今,前两条江东一直在做,金陵的新城,卓兄也一直在建,江东可以说是蒸蒸日上,既然是这样,那就说明上位先前说的没有什么问题。”
“大家如果有什么意见建议,等上位从北边回来,单独面陈就是,今天这个屋子里的人,应该想见到上位,都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私下串联劝进这种事。”
杜谦微微摇头:“我觉得不妥,我不参与。”
“不过今天既然聊到了这里,杜某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上位可以称王,但是不能现在称王,更不能头一个不经过朝廷称王。”
“这样,就成了众矢之的,后面上位再想要做事,就会困难许多。”
“至于名份。”
杜谦背着手走了好几步,半天没有说话。
姚仲跟费宣,现在正在以提刑按察司的名义,在江东各地巡查刑名,但是如果按照周制,朝廷并没有这么个衙门。
所以才会被人说是无名无份,连姚仲这个人,也被人家指着鼻子骂。
同样的道理,李云从金陵派到各地去的刺史,县官,理论上都是非法的,没有名份的“伪官”,在法理上站不住脚。
这也是目前江东比较大的隐性问题之一,那就是没有统治合法性,没有法理基础。
更麻烦的是,江东是有朝廷机构的,可如果以费宣那个江东观察使的名义,或者是以金陵府的名义,去下面行政,那么李云这个江东核心的地位就会旁落,会引来更大更多的问题。
“我会给上位写急信,让上位下令,从金陵军里调一个都尉营给居中兄和费师带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