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471节

  “如果陛下要封赏李云,臣有一个主意。”

  他低头道:“既然契丹人来犯,那就封范阳节度使萧宪。为河北道行军总管,负责征讨契丹。”

  “这李云,可以封为行军副总管…协同萧大将军,一并征讨契丹。”

  “如今,范阳军小胜,朝廷还可以借着这个机会,派人过去,犒赏三军。”

  “这样,朝廷的脸面没有丢,事情也能过得去。”

  “行军副总管…”

  皇帝陛下皱眉,问道:“那江南道?”

  “依旧可以不封。”

  裴璜默默说道:“那李云自行其事,封不封给他江南,没有什么分别,给他个临时的差事,与上一次朝廷的诏命没有什么冲突,等到河北道战事结束。”

  “再行别的封赏不迟。”

  皇帝陛下闻言,认真思考了很久,正要说话的时候,有一个紫衣太监手捧文书,一路小跑跑了进来,走到了皇帝近前之后,他深深低头道:“陛下,东都密奏。”

  皇帝接过文书,拆开看了一眼之后,脸上的神情变得复杂起来,他挥了挥手,示意太监退下,然后看着裴璜,缓缓说道:“梁温取下洛阳了,上书给朕,让朕派遣官员过去,重新接收东都,以及中原各州郡。”

  裴璜拜倒在地,叩首道:“恭喜陛下。”

  “中原既复,朝廷很快就可以恢复元气了。”

  皇帝陛下脸上看不见什么喜意。他只是默默的问道:“这个梁温,当真可用,可信么?”

  裴璜低头道:“没有更好的人选了。”

  皇帝默默叹了口气。

  “河北道的事情,就按照三郎的主意去办,至于这个梁温,朕会再召他进京一次,并且禁军进驻洛阳,如果他都一一照办,朕…”

  “便相信他了。”

  …………

  昭定四年五月。

  萧宪萧大将军,在幽州领五万兵马,北上迎击契丹。

  双方鏖战半月,互有胜负,然后便各自后撤,脱开了接触。

  这场战事之后,契丹已经远离幽州二百里,幽州短时间内,不会再有什么动乱。

  而这场战事刚一打完,萧大将军便将幽州军务,交托给了麾下的几个副将,他本人则是带着亲卫,骑马直奔蓟州。

  蓟州城里,李云收到消息之后也没有怠慢,带着萧恒周昶等一众人,到了西城门迎接萧大将军。

  接近中午时分,萧大将军终于赶到蓟州城外,他下了马之后,远远的就看到了身材高大的李云,当即迎了上来,抱拳行礼,脸上全是笑容:“李府公,神交已久了!”

  李云看了看这位范阳节度使。

  这是一个身材高大,精神矍铄的老者,看起来五十多岁的年纪,头发灰白,梳理的一丝不苟。

  打量了一眼之后,李云也上前行礼,笑着说道:“我也与大将军神交已久,只是一直没有缘分得见。”

  两个主心骨见礼之后,萧恒周昶还有李云的这些下属,才一一上前向萧大将军行礼,萧宪对其他人只是微微点头示意,然后还是看向李云,笑着说道:“李府公不远千里,驰援范阳,这种评分,本来应该萧某亲自迎接,亲自招待。”

  “只是被那些契丹狗贼坠住,因此没有来见李府公,得罪,得罪。”

  李云跟他客气了几句,这才将他迎进了蓟州城,进了蓟州城之后,萧大将军先是到了江东兵驻兵的地方转了一圈,然后忍不住夸奖道:“我听说,李府公从军,不过几年时间,府公麾下这些江东兵,已然像模像样了,真是难得。”

  李云正色道:“早年有缘追随苏大将军,苏大将军将其毕生所学写成的手稿相授,所说晚辈现在有了什么成就,便是拜苏大将军厚赐。”

  对于这个时代的军事,李云很多地方,的确是从苏大将军的手稿之中学来,一点不假。

  他可以说是苏靖的关门弟子了。

  听到苏大将军这几个字,萧宪沉默了一会儿,并没有接话,而是从怀里掏出一个木盒子,递给李云,笑着说道:“这是朝廷的诏命,马上应该就会有人来送给李府公了。”

  他看着李云,脸上再一次露出笑容。

  “李府公往后,就是我们河北道的副帅了。”

  卡文了,抱歉,抱歉!!

第585章 君子之争

  行军总管,就是大帅。

  当初苏靖,便是领的这个职位去江南道剿匪。

  这个职位,与节度使类同,但是跟节度使还不太一样,节度使管辖的地盘相对固定,但是行军总管这个职位,只要是在头衔所在的地盘,基本上是走到哪管到哪。

  总揽军政一切大权。

  比如说萧宪这个河北道行军总管,意思就是河北道所有州郡,他所到之处,都可以节制。

  这个职位,在从前太平时期相当厉害,也几乎可以说是京官以外,权柄最高的外官,毕竟从前各个节度使的地盘,远远没有一道这么大。

  但是现在,这种职位就稀松平常了。

  毕竟没有朝廷任命,萧宪一样可以节制河北道诸州郡。

  不过,朝廷任命萧大将军做河北道行军总管,属于常规操作,但是任命李云做这个副总管,就多少有些奇思妙想了。

  因为李云根本不打算长时间参与这一次跟契丹之间的战争,至少是现在不打算。

  他这一趟到北边来,除了赚一点声望之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看一看,契丹这个他将来可能面对的强敌,是个什么模样。

  当然了,经过最近一段时间事情,他现在的念头又多了一些,比如说搞一点战马回去。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跟这个副帅的职位,都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听到萧大将军这么说,李云先是一怔,随即微微摇头,笑着说道:“我一介白身,今番到河北道来,只是因为收到了大将军的书信,带了一些江南义士过来支援大将军。”

  “朝廷的任命,我是万万不敢受的。”

  萧大将军看了看李云,笑着问道:“是赌气?还是因为别的原因?”

  李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笑着说道:“大将军,我们进城再详谈如何?”

  “好。”

  萧宪答应的很痛快,两个人几乎并肩而行,一起走进了蓟州城里。

  而萧恒,周昶,李正等人,则是跟在他们两个人身后,都很有默契的,拉开了一段距离,没有靠近。

  少将军周昶,抬头看着前方一边走路,一边谈笑风生的两个人,心中的情绪颇为复杂。

  不知不觉间,这个跟他同龄的便宜叔叔,似乎真的走到了上一辈那个层次,跟他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了。

  哪怕是他的姑丈萧大将军,也完全把李云当成同辈人看待了。

  想到这里,周昶扭头看了看同行的萧恒,萧恒这会儿正好也扭头看着他,两个“表兄弟”对视了一眼,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此时心中感受,多半有个七八成相似。

  ……

  正午,蓟州城里摆起了几桌酒席,范阳军,平卢军跟江东军的将领,罕见的坐在了一起吃饭。

  萧大将军跟李云碰了杯酒,然后看向几个桌子的将领,又看了看李云,叹了口气道:“不知道将来,还会不会有这番和气的景象。”

  李云跟他碰杯,仰头一饮而尽,笑着说道:“只要心存和气,总是有可能的。”

  两个人喝了几杯酒之后,都很有默契的站了起来,起身离席,边走边说话。

  “我知道李府公跟朝廷之间,先前有些龃龉。”

  萧大将军看着李云,开口笑道:“不过矛盾归矛盾,在我看来,朝廷给了官,那就踏踏实实的受着,朝廷要是乱说什么话,那就当是放屁就行了。”

  见李云沉默不语,萧大将军笑着说道:“李府公不愿意接受朝廷的官职,是不是想要另起炉灶?”

  说到这里,不等李云接话,他就悠悠的说道:“另起炉灶,那就是反相毕露,很有可能被人群起而攻之。”

  李云笑着说道:“我守着江东那一亩三分地,哪些人会群起而攻我?大将军你隔那么远,再加上契丹人作怪,应该不会有这个闲心,平卢军,暂时也会偃旗息鼓。”

  “别的,我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周…咳,周绪那个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他现在跟李府公罢手言和,是因为无利可图,一旦江东危急,冲过去撕下一块肉的人里,绝对有他周绪一个。”

  “受了官罢,受了官罢。”

  萧大将军看着李云,笑着说道:“要不然,李府公就显得太不合时宜了,而且,萧某说一句大胆一些的话。”

  萧大将军两只手拢在前袖里,淡淡的说道:“现在,各地,各家各姓,其实都是在另起炉灶,武家的买卖,被人掀了一回摊子之后,已经很难做下去了。”

  “现在,只差一个砸招牌的人而已。”

  他看着李云,笑着说道:“李兄弟若是不准备去做这个砸招牌的人,那还是受了朝廷的官为好,将来也不需要去造武周朝廷的反,只需要把一拥而上,那个砸招牌的人打死,最后的赢家,也就名正言顺了。”

  时局变迁,每一个到了节度使这个级别的大人物,其实都会站在很高的位置上,来审时度势。

  李云如此,萧宪自然也是如此。

  其他各地节度使,都是如此。

  大家都在思考将来,也都身在其中,在往这个将来走去。

  对于萧宪的这个说法,李云倒有些诧异。

  因为先前在他看来,将来多半会进入一段漫长的混战时期,而武周王朝,将来说不定也会是这场混战之中的其中一方。

  他看向萧宪,问道:“大将军看来,谁会是那个砸招牌的人?”

  “原先我以为会是韦全忠。”

  萧大将军抬头看向前方,似乎是想起了先前在京城里的那段疯狂的日子。

  “李大将军第一个离开京城,萧某随后离开,那个时候,我们其实心里都在等着,等着看韦全忠发疯,把武家的招牌给彻底砸烂。”

  他这番话说的云淡风轻。

  但是在李云听来,却相当有份量。

  “砸烂招牌”这四个字,说起来轻巧,但是真正做起来,武家宗室,以及朝廷里的那些个朝臣,恐怕十成里要死上个九成!

  “不过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是,韦全忠那个疯子,竟出奇的冷静了下来,随后不久,也离开了京城,把关中还给了朝廷。”

  “这说明韦全忠这个人,并不蠢笨。”

  萧大将军顿了顿,继续说道:“现在嘛,就看不太清楚了,不过中原出了个新人物,叫作梁温,前不久他收复了东都,如今是朝廷里炙手可热的人物。”

  萧宪抬头看天,缓缓说道:“这个人的情报,老夫前段时间详细看过,相当精彩。”

  “看天子能不能驾驭得住他了,如果驾驭不住,这人…嘿…”

  萧大将军轻声说道:“就很有可能,成为砸招牌的人。”

  李云若有所思,许久之后,才看向萧宪。

  “受教了。”

  说了这三个字之后,他对着萧宪笑了笑,开口道:“不过朝廷官职…若是朝廷给我个江南节度使,我也就受了,这个河北道副帅…”

  “实在是有些莫名其妙。”

  “多半是裴家那小子的主意。”

  萧大将军笑着说道:“老夫在京城里,跟那小子打过许多次交道,他倒是不蠢,就是自小到大,没有见过下面的人是什么模样,做事情就是一拍脑袋,很多时候都是自作聪明。”

首节上一节471/7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