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486节

  这个问题,原本是不用问的,但是周绪问了出来,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和朝廷的式微。

  “事态紧急,大将军不用多礼,我们直接说正经事罢。”

  周绪这才请裴璜坐了下来,裴璜开口说道:“大将军,东南李云,异动频频,调大兵从东边跟南边,贴近荆襄,这事大将军知不知道?”

  周绪想了想,回答道:“东边我知道,淮南道的兵力调动,周某听说了一些,至于你说的南边,应该是江南西道的兵力调动。”

  “周某不知道。”

  裴璜简单跟周绪说了说情况,然后开口说道:“李贼反相毕露,大将军就不想报一箭之仇吗?”

  周绪看了看裴璜,先是低头喝了口茶,开口笑了笑:“裴公子直说吧,都有哪些人,我有什么好处?”

  “事成之后,江北可以分给大将军。”

  单是听到这句话,周大将军就目光闪动。

  他心动了。

第604章 统一阵线

  李云的势力,是周绪看在眼里成长起来的,正因为如此,他才更知道李云的恐怖之处。

  双方第一次接触的时候,李云还只是江南东道的招讨使,以金陵府为中心,占据了有数的几个州郡,手底下也不过万把人,而且是刚成军没有多久的万把人。

  那个时候,不要说周绪没有把李云看在眼里,就连周昶,也没有怎么把李云看在眼里。

  然而,双方接触了之后,江东的实力就像是吹气球一样膨胀了起来,后面更是能直接与平卢军分庭抗礼,更是从平卢军手里,吃下了江北,后续更是拿下了整个淮南道!

  这种势力膨胀的速度,连京城的皇帝陛下都感觉到了恐惧,想要把李云这种异类给瓜分吃掉,更不要说是周绪这种近在咫尺的邻居了。

  他是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才只能装聋作哑,甚至跟李云示好。

  现在有皇帝牵头,周绪当然会心动,因为坐视江东这样进展下去,将来江东跟平卢军,也迟早还会再有一仗!

  只不过那个时候,情况跟上一次,会大不一样就是了。

  周大将军目光幽幽,看着裴璜,缓缓说道:“裴公子,除了周某,其他还有谁?总不能指望平卢军,独自去跟江东作对罢?”

  裴璜脸上露出一个笑容,开口道:“李云要去取荆襄,那里还有个荆南节度使,他至少要有五万兵力才能拿到荆襄,这样江东兵至少去了一半。”

  “江南东道南边,还有那么大的地方,都要兵力护守,至少也要一两万人,再加上金陵附近也要兵力,他在江北还能剩下多少兵力?”

  “荆襄的荆南节度使,这件事事关他的生死,他一定会参战,岭南节度使向来受命,也会参战,不需要大将军兵进金陵,大将军的平卢军只要攻下江北,江北就尽归大将军,这难道不是合算的买卖?”

  周绪看了看裴璜,冷笑道:“裴公子少要哄我,那李云是主动去进攻荆襄,又不是被荆襄进攻,他五万人马可进可退,又不是退不回来了,他随时可以退回来支援江北。”

  “这件事,如果没有其他人参与,周某恕不奉陪。”

  裴璜默默叹了口气,开口道:“大将军应该知道,我们裴氏郡望就在河东,等从大将军这里离开,在下便会回河东,到太原去。”

  周绪眯着眼睛笑了笑:“那老头儿乌龟一样的性格,当初京城他都舍得第一个离开,回了太原之后,便再不动弹了,你能说服他参战?”

  裴璜笑着说道:“只要大将军参战,李大将军一定也会参战。”

  “此战,一来是为了朝廷,为了大周诛除国贼,二来,也是为了诸位自己,这李云刚刚吃下三道,现在又兵进荆襄,下一步就是中原,如果咱们坐视不理,等他吃下中原之后,难道就会就此罢手?”

  “他一定会继续打下去,到了那个时候,大将军你,还有周大将军,便都无法置身事外,与其与那个时候的李云作战,不如这个时候,跟他拼过一场。”

  “我说句陛下不让说的实在话。”

  他看着周绪,低声道:“此战,哪怕没有分吃掉东南,把李云的锐气打掉,让他以后老老实实待在东南,对于大将军这个江东邻居来说,都是莫大的好处。”

  周绪看着裴璜,默默说道:“那对于朝廷来说,又有什么好处呢?”

  裴璜轻声叹了口气:“大将军,先帝驾崩以来,各地势力并起,尤其是王均平之乱后,俱不服周管,但是各个势力,都没有并吞天下之势,独独这个李云。”

  “他已经有些让陛下,睡不安寝了。”

  周绪笑着问道:“这是为何?李云虽然颇有些神奇,但是论兵力,他并不比各地军镇多上多少,战斗力也没有强过多少。”

  裴璜摇头道:“不是兵多兵少的问题。”

  “其他各地的军镇,比如说大将军这里,假如说大将军有十万兵马,如果出去折损了半数,那么立时就是元气大伤,恐怕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过来,但是李云不同。”

  “他的江东,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自治,从最高一级的杜十一等人,再到下面的府,州郡,县,都是李云的人,李云甚至敢自行科考,自行简拔人才,自行任命官员,自行其政!”

  “更可怕的是,这个人,把东南治理的很好。”

  说到这里,连裴璜也忍不住叹了口气道:“按照皇城司的奏报,李云在东南的民心,已经远远胜过二百年的大周,民心可用,就意味着兵力无穷!”

  “他拥有一个坚实无比的后方。”

  裴璜掌握皇城司,每天都会看到大量的情报,尤其是江东的情报,他看了太多太多。

  有一点他总结的很好。

  李云只有十万左右的兵力,并不是因为他只能有十万的兵力,而是因为目前,在保持现有福利待遇的情况下,他只能养活十万军队。

  要知道,即便是现在,东南还有不少百姓人家,凑钱想要走后门,把自家的孩子,送到李云军中去当兵!

  这种动员力,才是李云兵出东南的真正底气之一。

  裴璜看着周绪,轻声道:“大将军,在下曾经拿着皇城司的情报,找兵部推演过,一旦你们平卢军与江东军开战,打个不死不休,结果会如何。”

  不等周绪回答,裴璜就直接说道:“最初的半年,你们双方或可以势均力敌,半年之后,平卢军就会陷入大劣势。”

  “没有外部势力干涉,最多一年半到两年,平卢军就会被吃干抹净,而到时候,江东军的十万人不仅不会少,说不定还会多上一些。”

  周绪闻言,只觉得后背一阵发凉。

  裴璜这番话,说的太吓人,但是仔细一想,又找不到任何逻辑问题。

  周绪长叹了一口气,开口道:“我被顾文川给害了。”

  裴璜轻声道:“顾文川跟李云有旧,早年顾文川还提携过李云,当初顾文川被朝廷派下来,也是到江南东道去监察李云的。”

  “他为什么会莫名跑到青州?为什么会跑来招惹大将军?为什么会在招惹大将军之前,就准备好了绝笔诗,并且让人布告出去?”

  裴璜轻声道:“这些,大将军就没有想过么?”

  周绪一下子愣住,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说道:“那时候,李云还只是江东招讨使…”

  裴璜很笃定的说道:“那个时候,他就已经在算计大将军了这个未来的邻居了。”

  周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沉默了许久,然后开口说道:“你能说动李仝,周某就干了!”

  裴璜微微摇头,他看着周绪,声音沙哑:“是大将军先应下来,在下才能去说动李大将军。”

  周绪笑了笑:“你就跟他说,我已经应下来了,毕竟这一仗现在不打,将来也逃不掉。”

  说到这里,周大将军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道:“老子不打,儿子将来也逃不掉。”

  “好。”

  裴璜对着周绪深深低头行礼,开口道:“陛下让裴某,带了十个美人儿赏给大将军,这会儿已经进青州城了,今天晚上,就能送到大将军府上。”

  周大将军笑了笑:“不好看的,周某可不要。”

  裴璜也跟着微笑:“在下亲自去给大将军挑选的,都是处子,大将军要相信…”

  “千年世家的眼光。”

  周大将军哈哈一笑,起身拍了拍裴璜的肩膀:“好好好,今天周某请裴公子吃饭,我们不醉不休。”

  裴璜摇头,开口道:“大将军这里应下来,我要立刻赶回太原老家去,时间不等人。”

  “那李云,随时可能有动作。”

  裴璜对周绪欠身低头:“大将军保重,在下告辞。”

  说罢,他低头告退,走出书房之后,裴璜迎面看到一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正在打量着自己。

  裴璜若有所思,上前行礼道:“是少将军么?”

  周昶默默点头,问道:“京城来的?”

  裴璜摇了摇头,笑着说道:“我是河东裴氏的裴璜,太原来的。”

  说罢,他又说道:“要事在身,不敢打扰,在下先行告退。”

  说罢,裴璜扭头离开,而周昶则是看了看父亲的书房,沉默了许久,没有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走进父亲的书房,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

  “爹。”

  周绪看了看他,然后示意他自己坐下,等落座之后,周大将军跟他说了说大概的情况,然后看了看周昶的表情,皱眉道:“怎么,跟他相处了一段时间,生出感情了?”

  周昶微微摇头,想起了战场上战神一般的李云,他长叹了一口气。

  “我是担心…打不过他。”

第605章 后顾之忧!

  荆襄随时可能起战事,再加上调动军队也需要时间,裴璜一点也不敢停留,离开了青州之后,他带着几个随从,快马赶到了太原。

  河东,是河东裴氏郡望所在,只不过河东裴氏并不在太原,而是在河东闻喜,因此又被叫作闻喜裴氏。

  闻喜基本上处于太原以及京城中间,不过河东裴氏这么多年,宗族子弟不知道有多少发散了出去,京城里有裴家,太原城里自然也有一个裴家。

  裴璜刚到太原城,就被裴家的人接引到了裴府休息,当天晚上,裴家几个族老,拉着裴璜,问了半个晚上的话,才放裴璜休息。

  第二天上午,洗澡更衣的裴璜,来到了李大将军府上,想要求见李大将军,等进了大将军府,才知道李大将军生了病,已经有大半个月不曾见客。

  因为裴璜是天子的使者,李家还有人来接见了裴璜。

  李大将军的长子李焘,在李家的正堂接见了裴璜,两个人见面之后,都很是客气,互相行礼。

  “见过李将军。”

  裴璜微微低头行礼。

  李仝大将军,已经六十多岁,他的长子自然不会再年轻了,事实上,这位长子李焘,今年已经四十五岁,在这个时代,甚至可以算是一个老者了。

  而当初被李仝李大将军带去关中,至今依旧驻守潼关的那位少将军李槲,只是李大将军比较喜欢的一个儿子,并不是李仝的长子,也不是河东节度使的继承人。

  而以李焘的年纪,再称少将军,就略微有些不妥了。

  坐下来之后,裴璜看着这个李大将军的长子,微微低头之后,开口道:“李将军,大将军他…病情无碍罢?”

  李焘沉默了一会儿,开口叹道:“这一把年纪了,生了病,如何能无碍,老实说,当初在京城的时候,他老人家就有些不太舒服了,回了太原之后,一年多时间,也没有能休养回来。”

  “早知道,当初就不该去勤王救驾。”

  裴璜连忙说道:“话不能这么说,李大将军当初,一颗忠直之心,击溃王均平以及其所部叛军,恢复京城之后,又第一个功成身退,可以说是功劳莫大,若不是大将军,朝廷现在不定是什么模样。”

  裴璜顿了顿之后,开口道:“陛下一直念着大将军的功劳。”

  李焘默默低头,又叹了口气,问道:“我那兄弟李槲,至今还在潼关不曾脱身,听说因为这个,让陛下心里不太高兴,裴公子,这事是不是真的?若是真的,我这就给我那兄弟写封信,让他带人立刻返回太原,没有必要再为朝廷守什么潼关了。”

  “没有的事,没有的事。”

  裴璜连忙摆手道:“这都是有居心不良的人,居中挑拨,当初三节度恢复朝廷,陛下一直很感谢李大将军,朝廷危弱之际,河东军能帮着朝廷守潼关,陛下求之不得,如何会不高兴?”

  李焘捋了捋下颌的胡须,默默说道:“没有就好,没有就好,如果朝廷的人手能忙的过来了,只要打个招呼,我立刻让我那兄弟领兵回来,免得朝廷对我们李家,生出什么误会。”

  裴璜跟他客气了几句,然后问道:“将军,在下奉皇命而来,能不能让在下,见一见李大将军?”

  李焘想了想,问道:“河东大多事,我都可以做主,裴公子只管说就是。”

首节上一节486/7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