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516节

  说到这里,他看了看苏展,苦笑道:“二郎这个跟班,真是倔,说什么也不肯给我通报。”

  苏展回头看向李云,一脸无辜。

  李云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怎么糊涂了?这是我大舅哥,你不知道?”

  来人正是濠州刺史薛收。

  苏展低着头,开口道:“薛使君说了,只是属下想着,让上位多歇息歇息。”

  李云笑了笑:“我这些天吃好睡好,早已经歇息够了。”

  “你去让人准备些酒菜,我跟大兄一起喝顿酒。”

  苏展低头应了一声,扭头跑开了。

  薛收看着他的背影,感慨道:“这小家伙是哪一家的?真是不错。”

  “苏大将军的幼子。”

  李云请薛收进了屋,给他倒了茶水,笑着说道:“跟在我身边,也有好几个月了,等他再长大几岁,成熟成熟,就给他扔到军中去。”

  薛收原先就是官场中人,自然知道苏大将军是谁,他点了点头,突然笑了笑,开口说道:“等过几年,这个苏小兄弟长大投军,我那儿子也该长大了,到时候二郎如果不嫌弃,就让他跟在二郎身边,给跑跑腿。”

  他的儿子,就是李云最大的内侄薛圭。

  薛圭,也是第一个投奔李云的薛家人,十三岁就到了江东,比起后来的薛家,还要早一段时间。

  听到薛收这句话,李云笑了笑:“这个没有问题,说起来,我也好久没有见到薛圭,该长大不少了。”

  用薛家人,是肯定要用的,尤其是现在,李家自己本姓人可用的太少,必须要有一些跟李云天然亲近的人手,来掌握一些要紧的权力。

  而薛圭,天然就比较合适。

  他很小,就住在李云家里,再过几年,就可以说是李云“一手带大”的,而且薛圭很聪明,将来调教一番,就能有大用场。

  薛收比划了一下。

  “差不多,已经到我下巴这里了。”

  “啧。”

  李云摇头感慨道:“少年人,长得真快。”

  薛收低头喝茶,笑着说道:“不如二郎你长得快,现在要是有外人在,我也得给你磕头了。”

  “大兄取笑。”

  李云笑着说道:“咱们是自家人,什么时候,大兄也不必给我磕头。”

  薛收摇头,正色道:“现在二郎无有名分,我就不讲那些礼仪礼数了,等将来名份定了,该是什么礼数就是什么礼数。”

  “薛家绝不会自恃身份,让二郎为难。”

  李云给他添了杯茶水,笑着说道:“正说着家常,大兄怎么就严肃起来了?”

  “将来的事情,将来再说嘛。”

  薛收笑了笑,开口道:“我前几天,接到妹妹的书信,江东那些文官,已经在筹划着给二郎建王宫了。”

  他低头喝茶,笑着说道:“杜令尹,还让元儿在那宫殿图纸上,签下了名字。”

  李云有些愕然,随即无奈叹了口气道:“这事,先前我在文书里看过,但是当时我还在跟平卢军厮杀,就没有怎么在意,没想到,他们这么着急。”

  “事关各人的前程还有禄位,当然着急。”

  薛收笑着说道:“再这样下去,不止那些读过书的文官们会着急,等二郎手底下的武将们见多了世面,也会着急起来的。”

  李云想了想,开口说道:“那…”

  “等我回金陵,就详细安排这件事。”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薛收,笑着说道:“我若是称王,大兄也会跟着水涨船高,大兄想要什么官职,不妨说来听听?”

  薛收摇头道:“我这一任濠州刺史还没有做满,要等到做满之后再说,而且,江北刚刚经历战事,濠州多地也损失惨重,我准备花一年时间,把濠州恢复过来。”

  “再说了,我要是平白无故升迁,岂不成了外戚?”

  李云哑然一笑:“外戚又怎么了?我这里缺人用,大兄才干又够,两全其美嘛。”

  说到这里,李某人想了想,轻声道:“明年,我准备调任大兄到荆襄去,任荆州或者襄州刺史,如果我进了王位,就干脆封大兄做个荆襄观察使。”

  “大兄觉得如何?”

  “我不成。”

  薛收连忙摇头:“我做满濠州刺史之后,再任一任刺史,二郎再考虑给我升官不迟。”

  李云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呵呵一笑,没有接话。

  很快,苏展将酒菜送了过来,李云许久没有喝酒,拉着薛收还有苏展两个人,一起痛痛快快的喝了一顿。

  这顿酒喝完,已经是午后时分,苏展毕竟年轻,已经被喝的不省人事,躺在了桌子底下。

  而李云,则是拉着薛收一起,骑马从凤阳城里一路奔了出去,很快奔到了淮河边上。

  此时,凤阳北边的淮河边上,将军邓阳,正领着数千江东军,对还滞留在淮河以南的平卢军,发起又一轮冲击。

  数千人的战场,格外壮观,一眼看去,几乎望不到头。

  这会儿,两个人都已经差不多醒酒,薛收毕竟是读书人出身,看着眼前的残酷景象,骑在马上的他,有些说不出话来了。

  过了许久,他才叹了口气:“这般拼杀,真是让人头皮发麻。”

  李云在他旁边,目光炽热。

  “只有拼杀,才能杀出个太平盛世!”

第645章 第六百五十四 归降

  纵观整个历史,不难发现,王朝建立前的战事打的越激烈,而后建立起来的朝代,就会相对来说更加稳固长久,可能同时也会变得更加强大。

  除了彻底打碎原有阶层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战事越激烈,最后横扫天下的那支军队,一定是相对强大的。

  淮水南岸,上万江东军如狼似虎的冲向正在北撤的平卢军。

  这个时候,超过一半的平卢军,已经成功坐船撤回了北边,剩下来的这些人,也已经全无战意,面对着身后江东军的围杀,一众平卢军只想着争先恐后的登船离开,几乎没有一个人想要扭头迎战。

  于是,这场追击战,只一个多时辰,平卢军就有了溃败之势。

  而此时,在淮水南岸主事的,已经不再是周绪,而是开始接手了后续军务的周昶,周昶看向渐渐包围过来的江东军,心里很快有了主意,他将几个副将召集起来,神色沉重:“几位叔叔们,此时,非有一支军队,就在南岸断后不可了。”

  骆真微微摇头,低声道:“少将军,军心士气都不对了,这个时候,再让他们留下来断后,可能会出大问题。”

  他抬头看着周昶,声音沙哑:“炸营哗变,都有可能。”

  谢兆则是怒声道:“少将军给属下留三个都尉营,属下留下来断后!”

  周昶皱着眉头,没有说话,过了许久之后,他才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公孙皓,开口道:“皓叔。”

  公孙皓看了看周昶,想了想之后,开口说道:“少将军,我可以带一批人留下来断后,但是事后,我们这些人…”

  他近前一步,在周昶耳边说了句什么。

  周昶先是神色微变,不过很快,他就默默点头道:“好。”

  “我答应了。”

  公孙皓对着周昶低头抱拳行礼,开口道:“少将军,末将这一去,恐怕再难跟大将军再见,少将军见到大将军,替末将跟大将军说。”

  “属下从没有背叛过青州,先前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说罢,他扭头,一瘸一拐的大步离开。

  这位公孙将军,很快到了军中,将滞留在南岸的将士召集了起来。

  这些将士们,有一部分是他的旧部,另外一部分不是,但是公孙皓在军中多年,很有威望。

  虽然他有一段时间没有领兵管事了,但是在军中的号召力,还是要远胜过谢兆的。

  “弟兄们。”

  公孙皓站直了身体,中气十足:“江东军如同附骨之蛆一般,这个时候,需要有人留下来,抵住他们几个时辰时间,好让后方的弟兄们后撤。”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然后继续说道:“我知道,这种断后相当凶险,几乎就是九死一生的差事,我公孙皓,不能跟各位保证什么,但是我可以跟各位保证,我一定最后一个,踏上北渡船只。”

  “听好了,少将军已经答应了,”

  他声音沙哑道:“现在出列的,无论生死,每人二十贯钱,送到大家的家里去。”

  “家中非是独子的,留下!”

  “父子同在军中的,去父留子,兄弟同在军中的,去兄留弟!”

  “有伤残者,一律不留。”

  公孙皓声音沙哑:“其余人等,跟老子留下来,为大军断后!”

  整个军中,响应者寥寥无几。

  过了许久,才有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人站了起来,举手道:“将军,我愿意留下来断后!”

  这人是公孙皓的旧部,对于公孙皓,还是有些信任的。

  有了第一个,很快就有第二个,第三个。

  公孙皓声音沙哑,看向一旁的书办,开口道:“记名字!”

  书办连忙上前,统计名字。

  就这样,差不多两个时辰之后,公孙皓几乎是完全靠着个人的号召力,以及宣称的抚恤,号召到了三千人,与他一起留下。

  除了这三千人以外,公孙皓还有不少旧部将领跟着他留下来,凭借着这些将领,公孙皓很快将这三千人,按照校尉营为单位,完成了粗劣的整编。

  当天晚上,他找到了周昶,跟周昶一起,定下了两个渡河点,同时与周昶约定,未渡河的将士,一律听从他的调派。

  于是,他亲自指挥调度,一边命令平卢军将士顶住江东军的进攻,一边开始布置自己的三千断后兵力。

  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他就在两个渡河点,构筑了两个防御阵地。

  到了第二天早上,一身甲胄的公孙皓,一瘸一拐的走向周昶,低头抱拳道:“少将军,李云用兵向来求稳,不舍得自己那边伤亡太大,按照这个思路,我这三千个人,少说可以抵住他们一天一夜时间。”

  “这一天一夜,就是少将军撤退的最佳机会了。”

  周昶看了看公孙皓,心里有些触动。

  一直到现在,他才瞧出来,这个公孙叔叔,一定是平卢军几个副将里,最有军事才干的一个。

  至少,要远胜后提拔上来的那个谢兆。

  而公孙皓当初之所以失手被擒,并不是因为他犯了什么错,而是因为他完全没有预想到李云变态程度的个人战斗力。

  才有了失手被擒,失信于周绪的旧事。

  “皓叔…”

  周昶叹了口气。

  “少将军不用多说。”

  公孙皓深深低头道:“请少将军,务必记住答应末将的事,末将死也值当了。”

  周昶正色道:“皓叔放心,我一定记住。”

首节上一节516/71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