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武元佑的手正拽着皇帝的头发,见到有人掀开车帘,他立刻扭头,手上的动作也停了下来,摇头道:“没什么,许久未见了,我给大兄理一理头发。”
而武皇帝是个窝里横,这个时候,见到外人也有一些胆小,也及时收了手。
询问的是李云身边的一个亲军校尉,他左右看了看,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是毕竟不太好过问,也就放下车帘,骑马离开了。
楚王殿下低头整理了一番衣襟,抬头看了看皇帝,咬着牙低声道:“真是不知悔改!”
“父皇当年…”
说到这里,他低头哼哼了一声,没有说话了。
皇帝心里全不服气,他也看着自己的兄弟,怒声道:“朕即位的时候,天下已然大乱了,朕还没有来得及收拾局面,王均平眼瞅着就进了关中。”
“给你来坐这个位置,你未见得比朕强到哪里去!”
楚王殿下忍着火气,咬牙切齿:“换我来做你这个位置,我至少不会给人逮到洛阳来!”
皇帝冷笑道:“你不是早就到了洛阳了?”
楚王深呼吸了一口气:“那是因为我只是闲散宗室,我若是天子,我一定殉国,你信不信?”
皇帝陛下闷哼了一声,显然并不是如何相信。
楚王深呼吸了好几口气,低声道:“听好了。”
“吴王这个人,虽然强悍,但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如今你们一家,虽然落入了他的手里,但是你们在成都投降的干脆。”
“并没有损耗掉多少江东军。”
听到这句话,皇帝再一次怒目而视,但是这一次,他却没有打断楚王的话了。
“在这种情况下,吴王需要顾及自身的体面,需要顾全新朝的颜面,只要大兄一家,能够伏低做小。”
“或可以保命。”
“至少…至少不至于全部死在洛阳。”
“至于如何伏低做小。”
楚王殿下继续说道:“无论如何,要尽量做到,对新朝没有任何威胁。”
“首先是,进了洛阳之后,要全力配合新朝的官员。”
“再一来,新朝如今还未建立,往后至少需要三五年时间,来巩固统治,三五年之内,吴王不会杀了大兄一家,因此这三五年,就是最要紧的时候,三五年之内,大兄一家一定不要见任何除了新朝官员之外的人。”
“老老实实,本本分分。”
皇帝陛下听到这里,冷笑了一声:“朕瞧出来了,你是李二派过来的说客,想要说服朕向他低头。”
“我去你…”
武元佑嘴边的“娘”字险些就要说出口了,才猛然想起来两个人是一个娘亲,他硬生生把这个“娘”字咽了回来,咬牙切齿。
“你们一家要是死个干干净净,我家就能坐实这个新朝宾客的位置!”
“我真是吃饱了撑的,来教你!”
说罢,他叫了一声,喊停了马车,然后怒气冲冲的跳下了马车,骑马去了。
这个时候,楚王殿下的确是有道理生气的,因为如果是出于利益考量,他完全没有任何理由保全皇帝一家。
朝廷宾客,也就是二王三恪的位置,虽然李云是许给了他,但是前朝皇帝如果未死,而且投降了新朝,这个位置多半就是留给前朝皇帝的。
到时候,新朝那些文官们,对于这个事情一定会反对,而且一定力主武元承一家,来做这个二王三恪。
也就是说,兄弟两个人,实际上是竞争对手。
如今,他好言相劝,他这个脑子似乎有问题的兄长却全然不理会,把楚王殿下气个半死,上马之后,只顾往前走,心里下定决心,再不理会自家这个蠢笨如猪的兄长。
于是,队伍在傍晚黄昏时分,一路浩浩荡荡的进了洛阳城。
他们进了洛阳之后,就由洛阳府的两个少尹,以及礼部的人一起负责这些人的住处,以及饮食。
因为这件事太过重大,洛阳府的两个少尹,全都投入到了这件事情上来,两个少尹甚至准备昼夜轮班,来亲自盯着这件事情。
要知道,这个时候洛阳尹李正,甚至不在洛阳,理论上来说,洛阳府的事情,都是这两位少尹在负责。
而这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里放出去的风声,洛阳城里的百姓也知道新朝廷捉了大周的皇帝,都争着抢着围在街边,想看一看被“五花大绑”的皇帝老子。
只不过,他们没有见到五花大绑,也没有见到皇帝老子。
一时间,哪怕是黄昏时分,洛阳城里也沸沸扬扬,热闹非凡。
而就在这一边闹腾的厉害的时候,作为剑南道战事主将的赵成,却并没有老老实实的驻扎在城外,他也跟着队伍,悄悄的进了城。
进城之后,他先是回了一趟家里,看了看家里人,然后换下了身上的甲胄,穿了一身寻常的袍服,一路来到了李云的住处,递上了帖子,要求见李云。
李家的下人们看到赵成两个字之后,也不敢怠慢,连忙送到了李云的桌案上,李云看了一眼赵成递上来的帖子之后,略有些诧异。
不过却并不是很吃惊。
他想了想,便吩咐道:“让他进来。”
“在偏房稍稍等我一会儿。”
“是。”
门口的下人立刻应了一声是,然后到门口把赵成领到了李云书房边上的一处房间。
赵成在这里,足足等了小半个时辰,才有下人把他领到了李云的书房里,他进书房之前,先是深呼吸了一口气,进了书房之后,直接就跪在地上,低头叩首道:“臣赵成,叩见王上。”
李云本来正在低头写字,听到了他的话之后,放下毛笔站了起来,伸手想要将他搀扶起来,一边搀扶一边笑着说道:“赵将军快快请起。”
赵成依旧低头叩首道:“臣这一趟在西南,屡屡失策,以至于损兵折将,甚至连累公孙将军,身受重伤…”
“西南战事一切败仗,俱是臣之过错,臣恳请王上…”
“重重责罚。”
赵成这一句“恳请”,说的真心实意。
他的确想要李云,立刻把西南的帐算清楚,哪怕这个时候领罚,他也认了。
怕就怕这个时候,大家明面上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该升官升官,该行赏行赏。
等到了将来,却又把西南的事情翻出来旧事重提,真到了那个时候,才是大祸临头的时候。
李云依旧两只手去搀扶他,然后开口说道:“西南的事情…也不能全怪赵将军你。”
“而且无论怎么说,赵将军攻取西南,俘虏前朝天子,为将来新朝的正统,定下了名分。”
“有这些功劳在,将军便一定是功大于过的。”
“而西南的过错,也有一部分在我。”
李云摇头道:“我一不该早早的定下登基大典的时间。”
“第二个错处,就是应该酌情考虑西南的主将人选。”
李云摇头道:“早知道,该让赵将军你去主持河北道了。”
赵成站了起来,闻言又再一次深深低头,两只眼睛都有些红了:“西南有旧朝天子,这是莫大的功劳,臣知道,这是上位照顾臣,以及臣麾下的将士们…”
“臣…让上位失望了。”
李云拍了拍他的肩膀,脸上露出笑容。
“好了好了,都过去了。”
李某人将他扶了起来,笑了笑。
“以后,西南的事情就不提了。”
“新朝成立在即,后面一段时间,赵将军就在洛阳,多帮帮我的忙罢。”
第885章 奠定国基
听到这句话,赵成低着头,没有抬头,他沉默了许久,既没有回话,也没有应下。
过了不知道多久,赵成又重新跪在地上,低头道:“上位,臣知错认错,请上位责罚。”
“哪怕罚臣去做个都尉,做个校尉,臣也绝没有半句怨言。”
李云皱了皱眉头,声音也低沉了下来。
“起来说话。”
他声音不大,却足够有力,赵成几乎毫不犹豫的就站了起来,低头垂手,站在李云面前。
“坐着说。”
“是。”
赵成深呼吸了一口气,自己寻了个凳子坐了下来。
李云看着他,缓缓说道:“不管怎么算这个账,你取下西南,都是有功的,这个时候要是责罚你,军中上下的兄弟怎么想?你麾下那些将领,又会怎么想?”
“我已经说了,西南的事情,就算过去了。”
李云伸手敲了敲桌子,开口道:“我李二说话,一口吐沫一个坑,我说不会追究,就不会追究。”
“后面…”
李云看着他,缓缓说道:“朝廷从创立六部以来,便一直没有人主持兵部,当初在江东的时候,是我自己兼着兵部的差事,如今新朝就要建立起来了。”
“我不能再去承担兵部的事情,以你身上的功劳,替我去做一两任兵部尚书罢。”
“这个职位不低,也不算亏待了你。”
赵成闻言,猛的抬头看向李云,然后又低下头,颤声道:“上位,兵部…兵部不是文官么?”
“新朝的文武之分,不会那么泾渭分明,况且兵部的职位,本来也不是特别分明。”
武周初年,就有不少武将出身的开国元勋就任兵部,甚至有就任其他各部的,文武之分并不是十分清晰,一直到武周中后期,才逐渐清晰明了。
而李云的新朝,自然由他自己定义文武,定义官职。
虽然科考制度已经定下来了,但是朝廷里一些衙门机构,到底应该怎么任命,他李云…
随心所欲。
赵成深呼吸了一口气。
在听到那句留任洛阳的时候,他本来以为自己会被丢进枢密院里,做个枢密副使,或者是暂时赋闲一段时间,总而言之,就是失去在外领兵的资格。
要知道,此时的新朝依旧处于创业阶段,各方面都在上升期,这个时候在外领兵,几乎是必然能得战功的。
赵成,当然不想留在洛阳。
而现在,李云却说,要让他去带兵部…
六部尚书的位置,对于其他人来说,可能已经是职业生涯的高峰了,但是对于赵成来说…
这个兵部尚书的位置,是他官场生涯的起点,也大概率是终点。
六部尚书,他只能在兵部做这个尚书,再往上升…
总不可能让他这个武将,去做宰相。
李云看着他的表情,问道:“赵将军不满意?”
“不敢,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