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最后一个周年
武氏兄弟俩,本来是很好处理的,武元佑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李云一早对他没了杀心,将来也准备养在京城里,闲下来的时候可以见个面,解个闷。
等将来年纪再长一些,还可以一起追忆往昔,说不定也是一件趣事。
至于皇帝,如果单纯从政治角度考虑,那也不难处理,禅位之后,先优待他们一家几年,等到新朝统治稳定下来之后,这一家人就可以接二连三的因病暴毙了。
没有人会蠢到追问这一家人为什么突然全部生病,也不会有人问,他们一家为什么死的这么蹊跷。
甚至史书上记起这一段,也就是简单的几句话,整个新朝,大家都会心照不宣。
这样干脆利落。
但是李云这个人,脾气还是很好的,这位武皇帝相当配合,赶在了他登基大典之前到了洛阳,如果他后续也这么配合,李云也不准备杀他。
但是他这一脉,便不能繁衍生息了。
政治威胁是一方面。
生的太多了,则又是一桩麻烦事。
跟皇帝武元承一起带到洛阳来的皇子,就有十来个人,其中还有两个刚出生不久的皇孙。
女儿,孙女,也有不少。
这些人,如果不加以管束,给他们提供生育资源,用不了太久,在李云这一朝,这一家人可能就能生出来百多个出来。
人一多,就不好盯着了。
养活他们且是一回事,武皇帝的这些儿子孙子们,要是走出去一个,那都是一桩麻烦事。
所以李云的想法很简单,可以活下去,也可以衣食无忧,但要老老实实待着。
生太多,不行。
甚至,李云的意思是,尽量就不要生了,让这一脉自然绝嗣,免得将来,大家可能还要再翻脸一次。
武家两兄弟抬头看着李云,武元佑要开口说些什么,李云对着他微微摇头,他才叹了口气,不说话了。
皇帝陛下也抬头看着李云,面无表情道:“吴王想的,可真是周到。”
李云低头喝茶,然后开口笑道:“陛下也不用太担心,最近三五年我是这么想的,三五年之后,十年之后,可能我就不这么想了。”
“到时候,如果新朝生机勃勃,你们一家对新朝也就没了威胁,到时候我可能也就懒得管你们了。”
到了李云现在这个位置,他已经习惯性不把话说死了。
皇帝陛下沉默了许久,最终自嘲一笑,开口道:“那就…那就让老二,做新朝的宾客罢,朕来领这个侯爵。”
李云闻言,满意点头,开口笑道:“那好。”
“往后,新朝会以侯爵的待遇,供养陛下,只是最初的三五年时间里,陛下尽量不要出来走动就是了。”
说到这里,李云继续说道:“黄道吉日,已经定下来了,正月十八,我将在城郊设祭,祭告上天,于当天接受陛下禅位,并登基称帝。”
“陛下,可有什么意见?”
武元承手微微有些颤抖,过了好一会儿,他才颤声道:“朕…没有意见。”
李云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口道:“陛下不要伤心。”
“大周走到今日,能有这般下场,陛下已经很幸运了,这普天之下的所有诸侯,除我之外,陛下落入他们任何一人之手,恐怕都很难保全性命。”
“只有我,能够容得陛下。”
李云说这句话,倒不是自吹自擂,而是真的不能再真的事实。
他在地方行政极早,群众基础也足够雄厚,换句话说,也就是很得民心。
武氏皇族,对他的威胁不是特别大,要是在江南三道,武氏皇族对他根本没有任何威胁。
换作其他诸侯,接受禅位之后,一定会找个机会,把武家皇族上下,杀个干干净净。
说完这句话,李云背着手说道:“那事情就这么定了,还有大半个月时间,陛下自己想开一些,到时候,尽量配合罢,不要弄得大家都下不了台。”
“今天这顿饭…”
李云看了看桌子上的酒菜,想了想,开口说道:“就吃到这里,我还有事,二位在这里继续用罢。”
这个时候,酒菜基本上没有动,李云也基本上没有吃。
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可以随心所欲了,对着楚王微微点头之后,李云背着手径自离开。
李云离开之后,皇帝陛下脸色变得不是很好看,他握紧拳头,咬牙切齿,但是一句话没有说出来。
这里是李家,李云虽然走了,但是暗处不定有多少人在盯着这里。
想到这里,皇帝陛下长长的呼出一口气,扭头看向一旁的兄弟,神色渐渐缓和了下来:“老二,朕有件事跟你商量。”
楚王神色紧张起来:“大兄,你有什么事?”
“放心,不是害你。”
皇帝陛下脸上甚至挤出来了一个笑容:“现在,新朝的宾客已经定下来了,将来要落在你们这一家头上,为了让你这个二王三恪名正言顺一些,将来不会被人攻讦,不会被李氏后人替换。”
“为兄想要成全你。”
他看着武元佑,目光诚挚:“在李二登基之前,为兄先把这个皇位禅让给你,然后由你禅让给李二。”
“你觉得如何?”
武元佑闻言,脸色骤变,勃然大怒,他甚至直接站了起来,怒骂道:“你不想当这个亡国之君!”
“难道我便想吗!”
楚王殿下有些破防了,怒声道:“这近十年的皇帝,真要是给我当了哪怕一年半载,这亡国之君我便替了你了!”
说到这里,他直接站了起来,拂袖而去。
皇帝武元承却没有离开,只是默默坐在原地,环视左右,然后仰头喝了一大口酒,不一会儿竟然泪流满面,喃喃低语。
“如何见得列祖列宗,如何见得列祖列宗…”
…………
时间过得很快。
一转眼,又是两天时间过去,时间来到了昭定八年的年关。
也是昭定这个年号最后一个年关。
也意味着,武氏天下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位仅仅八年多,整个王朝天下,便土崩瓦解,改朝异姓。
年关这一天,李云给自己放了个假,在家里陪着家里人,一起好好过了个年。
这一天,李云的亲兄长李封,也按照惯例,带着家人一起到了李家府上,与李云一家一起过年。
这已经是常态了,先前在金陵的时候,两家人便是在一起过年。
李封的夫人,与李云的几个夫人,坐在一起闲聊,他的儿女们,则是在打量着这座府邸。
李云与李封坐在一张桌子上,同桌对饮,兄弟俩碰了碰酒杯,李封仰头一饮而尽,然后看着李云,感慨道:“这恐怕是咱们兄弟二人,最后一次在一起过年了。”
“那也不一定。”
李云笑着说道:“往后我搬到那个皇宫里去,兄长也可以带着家里人,到宫里去过年嘛。”
“实在不行,我便带着家里人,出宫去大兄家里过年。”
李封笑了笑,没有接话。
李云看了看他,也仰头喝了口酒,开口说道:“大兄一家的名分,我暂时给不了,至少要等到六七年,七八年之后,我才能给大兄一家正名,到时候,大兄一家,也能获封一个王爵。”
倒不是李云小气,而是因为他的两个侄儿太大,而他自己的儿子太小。
一旦这个时候给了他们名分,未来几年时间,说不定就会有人借着这个生事,李云并不怕有人生事,怕就怕…
真的闹起来,不好收场。
总不能亲手,把两个侄子带着自己的大哥都杀了。
所以,必须要等到他的长子李元成年之后,才能给李封一家身份,而李元过了这个年关,已经十岁了。
等到李元十六七岁,李云一家的天下就算是彻底稳固了下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隐患了。
李封虽然也是山寨出身,但是这些年他读了不少书,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看着李云,沉默了一会儿,开口说道:“二郎,我的身份不重要,二郎能给你这两个侄儿一个前程,为兄就很满意了。”
李云哑然一笑:“总不能认两个侄儿不认他们的父亲,没有这个道理。”
“大兄不用多想,这个事情对我也是有益处的。”
李某人看向门外的天空,缓缓说道:“新朝成立之后,新朝的宗室太单薄了,也需要几个成年的宗室撑起门面。”
“羽林军即将组建,回头让我这两个侄儿,先进羽林军里,锻炼锻炼罢。”
李封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看向李云,只应了一个字。
“好。”
第892章 契丹女婿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次日,洛阳朝廷布告天下,改元章武,并公告天下,大周天子数次要禅位吴王,吴王多次推辞,大周天子坚持禅让。
不得已,吴王将于本月十八,接受大周天子禅让,开辟新朝。
同时,公布了新的年号。
章武。
这份布告,是提前许久就准备好的,因此大年初一这一天,不止洛阳城这里第一时间贴上了布告,金陵,以及天下各处,只要是被新朝官员实际掌控的地方,都很快张贴了布告。
一时间,所有人都知道了,新皇帝即将受禅登基,开辟新朝。
而这个消息,也在第一时间,传向大江南北。
正月初四,河东的太原府就收到了来自于洛阳的消息,河东军的主帅李槲,以及河东节度使李祯,连同李氏其他几个兄弟,聚在了一起,看着这份布告,神色各异。
但基本上都是有喜有忧。
喜的是,新朝既然开始准备登基事宜,就意味着他们并不准备天下完全一统之后,再开国建邦。
也就是说,河东至少还有一年到三年左右的喘息余地。
忧的是,一旦李云接受武皇帝禅让,那便真的是成了天下正统,到了那个时候,如果河东军再不归顺,便成了叛逆。
而且,双方的实力悬殊,会越来越大,也就是说,河东军覆灭,也只是时间问题。
河东节度使李祯,看着一直沉默不语的兄弟李槲,叹了口气:“你倒是说话啊。”
李槲也跟着叹了口气,苦笑道:“大兄,事已至此,我又能说什么呢?”
他看着这份布告,声音有些沙哑:“可以确定的是,李二登基之后,甚至登基之前,就会派遣使者过来劝降,如果大兄觉得没有办法抵挡,就干脆在李二登基之后,直接降了新朝。”
“这样,传之后世,我们河东李氏,还能博一个忠义的名声。”
现在不投降,因为河东李氏还是周臣,大周天子还没有禅位。
禅位之后投降,就说明河东李氏一直忠诚于天子,忠诚于正统,这样一来,等到了后世,说不定还真能博一个美名。
李祯沉默了一会儿,看向几个兄弟,几个兄弟都默不作声,这位河东节度使长叹了一口气,开口说道:“除了这么做之外,似乎就只有投奔契丹人可行了,我们李家世代为周臣,断然没有投靠异族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