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不合格的,在河东军服三年劳役,然后各自返家。”
“至于这些编入各军的河东军,则是按照各自军队的任务,各自行事,编入江东军之后,便与江东军一般无二,我这个人,从来不会厚此薄彼。”
李槲闻言,认真思考了许久,然后开口道:“陛下,这个事,我需要回去与我家大兄商议。”
“没事,你回去就是。”
李云笑着说道:“方才相戏耳,我又不会当真把你给扣下来。”
说到这里,李云看着他,继续说道:“说白了,就是给你们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取与不取,都看你们。”
“再有,如果你们不肯归顺。”
李某人笑着说道:“那今年末,明年初,打的就是你们河东。”
“打河东要更简单,不用准备太多,时间…”
“可能还要提早一些。”
李槲闻言,脸色变得有些苍白,他起身,对着李云抱拳行礼:“多谢陛下。”
“在下,知道了。”
李云也站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本家,不用多想,这几天在洛阳踏实住下,可以走一走看一看,等大典结束。”
“你便可以自行离开了。”
李槲深呼吸了一口气,低头道:“是,在下…”
“遵命。”
…………
正月十六。
李正终于赶回了洛阳。
不过他回到了洛阳之后,李云却没有在洛阳城里,李正打听了之后,才知道李云去城郊的祭坛去了。
这处祭坛,已经建造许久,由工部尚书卓光瑞亲自督建,在年前便已经准备妥当。
此时,李云以及杜谦姚仲两位宰相,六部的尚书,以及新朝一应高官,都聚集在了这处祭坛。
祭坛外面,挂着李云亲自题字的牌匾。
天地坛。
三个字虽然不是如何出神入化,但是却带着无可置疑的霸气。
李云带着一众官员,一路到了祭殿之中,杜谦站在李云身侧,对着李云开口说道:“上位您看,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了,‘只等后天良辰吉日一到,上位便可以在这里祭告天地。”
李云看了看这座大殿。
大殿里,并没有供奉什么神像,只供奉了一块牌匾。
上面写着皇天上帝之位。
这是历代朝廷祭祀的神,但是这尊神乃是代表着上天,因此并没有被人格化。
也就没有神像。
李云在大殿里转了一圈之后,满意的点了点头,问道:“当天是怎么安排的,细说一说,我好心里有数。”
“是。”
杜谦没有直接回话。而是看向礼部尚书陶文渊,陶文渊连忙上前,拱手道:“回陛下,礼部与两位宰相,已经订好了当天的流程,后天陛下当在太极殿设朝,在太极殿中,接受周天子禅位。”
“禅位大典之后,便立刻在宫中,办登基大典。”
“至正午,上位便可以移驾此处,祭告天地,开国建元了。”
李云摸着下巴,琢磨了一番,摇头笑道:“那后天,要忙的事情还真不少。”
杜谦笑着说道:“后日之后,天下大位既定,想来用不多久,就可以海晏河清了。”
李云微微摇头:“至少要五六年时间,恐怕才能恢复一些太平。”
说着,他扭头看向一众官员,缓缓说道:“今日,诸位都放下了各自衙门的事情,随我来了,那我也借着这个机会,宣布一个事情。”
“后日,我便正式正位,正位之后。”
李云环顾众人,背着手说道:“正月二十,我将在太极殿设朝,对一应开国功臣,论功行赏。”
说到这里,他看向众人,笑着说道:“在座诸位,俱是新朝的开国功臣。”
“到时候,官职名分,也都会一一定下来。”
听到李云这句话,一众官员包括杜谦在内,都跪了下来,对着李云毕恭毕敬,叩首行礼。
“臣等…”
“拜谢上位。”
第895章 封爵
大功告成之后,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排坐坐,分果果。
现如今,新朝还是用的江东小朝廷那一套,三省之中,只有一个中书省在运作,而其他衙门,虽然有了个框架,但是各种官职,品级等等,都没有正式定下来。
不过,现在的李云,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弄一套新的官制出来了,他只能在另一个世界唐制的基础上,修修改改。
然后一点点在实践里慢慢更新制度。
这些都是后话了,现在最重要的是,给那些跟着李云打江山的功臣们,排一排座次,分一分好处。
这些,都是必须要进行的。
因为这帮子人,就是新朝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统治基础,也是李云必须要团结的人。
团结一群人,最直接有效的办法,自然就是通过利益链接,绑定在一起。
这样,这个新生的王朝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持续下去。
听到了李云的话之后,一众官员的目光里,都透露出兴奋。
李云则是看了众人一眼,然后笑着说道:“时辰不早了,诸位估计也有事情要忙,咱们这就回城里去罢。”
“杜相,姚相。”
李云看着二人,笑着说道:“一会儿进了城,不要急着回衙门里去,到我家里来,我们商议商议事情。”
二人对视了一眼,都低头抱拳:“是。”
听到李云这句话,众人的目光,也都不由自主的汇聚到了杜谦跟姚仲两个人身上,目光热切。
他们知道,王上请这两位相公过去,大概就是要商量封赏的事情了。
而这两位宰相的一句话,就很有可能能让他们往前迈进一大步。
等到李云先一步乘车离开之后,众人都围上了杜谦姚仲二人,有人对着杜谦抱拳行礼,开口道:“杜相,下官在江东便跟着您了,一直对您毕恭毕敬。”
“杜相,杜相。”
有熟悉的人近前,满脸笑容:“杜相,下官是越州旧部,莫要忘了下官。”
杜谦定睛一看,还真是他任越州刺史时的旧部,应该是当时越州六县里其中一县的县丞。
他正想要说话,有人笑着说道:“杜相公,莫要忘了关中旧人,当初您一纸文书,下官便举家来投了。”
杜谦看着他,也认了出来。
那个时候,李云刚刚占了江南,势力猛的扩张之后,手底下的官员就不够用了,是杜谦用京兆杜氏的人脉,从关中硬薅来了一批人顶了上去。
如今,关中籍的官员,在李云的朝廷里,也占了相当一部分比例。
还有一些第一次金陵文会考学出来的官员,此时有些人围在杜谦身边,口称师相,有些围在姚仲这个“同年”身边,一口一个姚相公。
一时间,挤得不可开交。
两位宰相,都被挤得几乎不能动弹,过了好一会儿,杜谦有些恼了,他沉声道:“都住了!”
杜相公,可以说是江东文官体系的缔造者,他虽然年纪不是很长,但是在江东文官之中的威严,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连姚仲也远不如他。
被他这么一喊,众人纷纷住口,老老实实的散了开来。
杜相公走到众人身前,看向众人,叹了口气:“各位,今天能跟着上位一起到这里来,都已经职位不低了,上位刚才也说了,各位都是开国功臣。”
“这个时候,再争,无非是争爵位,争品级,争赏赐。”
“别的,便没有什么可争的了。”
“争一争是可以的。”
杜谦正色道:“这个时候,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很多职位空缺,各个职位每天事情都不少,各位只要踏踏实实当差,踏踏实实做事。”
“朝廷还有吏部,都会看在眼里。”
“我兼着吏部尚书,今天这话,我可以在这里跟诸位说。”
他看向众人,缓缓说道:“大家只要踏实做事,三五年之后,朝廷稳定下来,各位大概率都上前一步。”
“毕竟现在很多职位空缺。”
杜相公与姚仲对视了一眼,缓缓说道:“宰相,都至少还有三个缺位。”
按照大周的制度,宰相一般是五人。
此时,新朝的各种制度还没有确定下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往后的新朝,一定会再建三省,到时候只要进三省做主官的,便都是宰相。
同中书门下,也是宰相。
最少会有五人,甚至有可能更多。
而现在,新朝能被称为宰相的,也就只有杜姚两个人而已。
众人闻言,都目光灼灼。
他们还要说话,杜谦摆了摆手,开口道:“好了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我跟姚相公,还要应诏去见驾。”
“大家都散了罢。”
说完这句话,他看了看众人之中的一个年轻人,笑着说道:“徐少尹。”
年轻人说年轻,但也已经三十出头了,他听到了杜谦的话,连忙上前,拱手道:“下官见过杜相。”
这人姓徐名坤,乃是当初第一届金陵文会的首魁,初一赴任,就是一洲的刺史。
这些年,他虽然没有姚仲这么离谱的升官速度,但是现在也已经调任了洛阳府的少尹,也就是未来的京兆府少尹。
京兆府另外一位少尹,则是杜谦的门生张遂。
李正不在的这段时间,基本上就是徐坤在主管洛阳府的一应事宜。
杜谦看着他,笑着说道:“明天得了空,去我家一趟,我请徐少尹吃一顿饭。”
徐坤抬头看了看姚仲,又低头对着杜谦拱手道:“下官…”
“遵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