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首席大管家,开局逼疯太平 第17节

  即便是他们这些朝廷里的大佬,也是略有耳闻。

  不过对杨易的印象,也只是“有才华的书生”。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对于他们这些朝堂上浮沉几十年的高官而言,无异于闲暇之乐,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只有治国之策,对敌军略,才是他们看重的。

  区区一个有些名声的书生,居然敢质疑他们商量之后的决定?

  旁边的太平也是愣住。

  她刚刚只是下意识的“呼救”。

  在最为依靠的母后都站在了她的对面,她完全遵从本能的向杨易求救。

  事实上,话说出口,她就后悔了。

  不过,让她没想到的是......

  这个一直“欺负”她的家伙,居然真的站出来?

  要知道,站在这里的可是那大唐最尊贵的二圣之一,天底下最高贵的女人,以及站在大唐权力的大佬们。

  放在一般人身上,别说站出来替她说话,估计光是站在这里,就要吓死。

  但是这家伙偏偏就敢!

  武则天凤眉微微挑起,略有诧异的看着杨易。

  一边的李义府忍不住道:“杨易,你一个家令,管好公主的事情足以,这大唐还不需要一个小小的家令来指手画脚.......”

  其余几人包括许敬宗,李昭德、魏元忠等人都纷纷点头。

  他们身份何等高贵?

  在三省六部之中,也是执牛耳的存在。

  天后娘娘都要客气三分。

  区区一个家令,也想教他们做事?

  ...........................................

  ps:求鲜花,求月票,各位的支持就是作者的动力.

【19】杨易的妙计!公主撑腰!武则天的欣赏!

  杨易倒是神色平静。

  他微笑的看着武则天,眼神坚定。

  “微臣虽然是小小家令,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也愿为国献策......”

  “好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说得好!”

  武则天的声音响起。

  她面露欣赏的看着杨易。

  “如此拳拳爱国之心,职位的高低又有何关系呢?”

  “你倒是说说,为何反对将太平嫁到吐蕃?”

  一边的许敬宗等人看向杨易。

  刚刚那一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把他们也是震住了。

  太平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杨易,眸中微芒闪动。

  杨易嘴角含笑。

  “我大唐当年嫁文成公主入吐蕃之前,吐蕃不过一隅之地,贫瘠荒芜,茹毛饮血,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我等眼里不过是蛮夷而已......”

  “之后,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许多历史、文学书籍以及经书、佛经和有关医药、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书籍,还带去了大量的粮食、蔬菜种子和生产工具.......”

  “这些东西让吐蕃迅速从一个未开化的野蛮之地,一跃成为天下有数的大国,吐蕃这些年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虽然距离我大唐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已然是不可小觑!”

  “这也是陛下,天后娘娘,以及诸位在对待吐蕃的态度上不得不谨慎的原因所在。”

  众人纷纷颔首。

  武则天沉吟片刻。

  “你的意思是与吐蕃和亲,变相的增强对方的力量?”

  杨易笑了笑。

  “不错,正是此理。”

  “当年的吐蕃与今日的吐蕃相比,早已经是一个天,一个地。”

  “若是今时将太平公主殿下嫁过去,诸位是否会为彰显我大国气量,带上许多经史典籍,以及宝贵的医术,工具。”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我大唐如此慷慨,岂非引狼入室?”

  众人一怔,面面相觑。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武则天沉吟道:“你的意思,本宫已经明白。”

  “如非万不得已,本宫也不想将自己的女儿嫁到吐蕃,可你也知道吐蕃的提亲,不能直接拒绝,想要找个转圜的余地,不是容易的事情。”

  李义府淡淡道:“耍小聪明容易,不过两国之间,岂有小事?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导致兵祸......”

  他对杨易的身份看不上眼,当然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杨易微微一笑,他才不怕李义府。

  只要有武则天的看重,这些人都不算什么。

  “李侍郎有‘大智慧’,当然看不上我这点‘小聪明’.......”

  “不过有时候‘大智慧’也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反倒是‘小聪明’关键时刻能够派上用场!”

  他在大智慧,小聪明上加重语气。

  在场之人都能听得出他的讥讽。

  李义府大怒:“你.......”

  “哼,你什么你!”太平回过神来,瞪了李义府一眼。

  不知为何,见到杨易镇定自若的模样,她心里也安稳下来,安全感十足。

  见到杨易被李义府“欺负”,她便站出来替杨易“撑腰”。

  李义府憋了口气,他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天后,愣是忍住,没有吱声。

  武则天深深看了一眼杨易。

  “听你的意思,你似乎有办法解决?”

  杨易嘴角含笑。

  “不错......”

  “说说看.......”武则天心里忽然平静下来。

  这个年轻的郎君,似乎有种让人安心的本事。

  杨易神秘一笑。

  “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太平公主殿下在年幼之时,曾经出家入道过.......”

  武则天微微颔首。

  “不错,太平七岁的时候,她的祖母去世.....”

  “道教有个说法,家中有长辈去世,若是有晚辈入道,就会给去世的人带去福气,本宫身为一国之母,自是不方便入道,便让太平代替本宫出家,祈福尽孝,‘太平’二字就是她当时的道号......”

  当然,话虽如此,只是太平不曾真正的出家,只是做了仪式和道场。

  杨易抚掌而笑。

  “既然如此,那太平公主殿下便再次出家,又有何妨?”

  众人一愣,武则天眼睛一亮。

  “你的意思是......”

  杨易语气坚定:“吐蕃总不会逼迫已经‘出家’的太平公主殿下,嫁给他们的赞普吧......”

  众人一震,脸上露出思索之色。

  这样一来,有了正当的理由,即便是拒绝了吐蕃的提亲,吐蕃也说不出什么话来,旁人也不会觉得谁落了面子。

  武则天目光欣赏:“这个办法妙极......”

  “子安,你可是给本宫解决了一个大麻烦.......”

  周围众人微微颔首,看向杨易的目光也多了一些郑重。

  李义府脸色难看。

  这特么的,他现在里外不是人啊。

  这小子......居然还真的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太平乌溜溜的大眼睛紧紧盯着杨易,满是惊喜与崇拜。

  这家伙太出乎她的意料之外了!

  本来好似山一般压过来,让她几乎喘不过气的大麻烦,就这么轻飘飘的被他解决了。

  这种绝望的境地中又重新找到希望的感觉,让她浑身颤抖起来,看向杨易的眼神也夹杂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太平深深吸了口气,她看向武则天。

  “母后,那我......”

  武则天微微颔首。

  “既有办法解决,母后怎舍得让你出嫁吐蕃?”

  太平松了口气,恭敬道:“多谢母后。”

  武则天心里一黯,知道刚刚是让女儿伤了心。

  她忽然有些意兴阑珊起来。

  “此事就按子安说的办,许敬宗,你去跟禄东赞说清楚,让他们回去复命......”

  “婉儿,你去给公主主持一场出家仪式和布置道场,务必弄得隆重一些......”

  上官婉儿,许敬宗等人纷纷称是。

  武则天摆摆手。

首节上一节17/33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