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把这些也拿去吧,寄给你母亲姊姊,可不能让她们饿死了。”
小顺子微微一笑,道:“奴知道殿下心肠好,不过奴寄回去的钱够用了,殿下可以把这些钱留下来,以后见到杨娘子时,再给她吧。”
杨娘子便是李勇的生母。
李勇愣道:“给阿娘做什么,阿娘在山池院中,又用不到钱!”
小顺子轻轻道:“殿下,杨娘子虽然不愁吃穿,然而身边也需要人服侍啊,其实在这皇宫之中,要想过的好,钱是少不了的。”
李勇搔了搔头,道:“那回头拿去给阿娘吧。”穿好衣服,来到正殿。
李廉和李孝比他起的更早,都已经在用膳了。
三人一起用过早膳,朝着崇文馆而去。
日升日落,一天的学很快上完,三人一起离开崇文馆。
李孝、李廉将书袋扔给随侍,喊上几名学子,便准备去蹴鞠。
喊李勇一起去时,李勇却拒绝了。
“三郎,你不去吗?”李孝吃惊道,平日李勇蹴鞠的劲头最大。
李勇挥手道:“我有点事要去办,你们自己去吧。”
两人再想追问时,他已经带着小顺子跑开了。
李勇离开崇文馆后,先回了太极宫,随后沿着龙首渠向北,朝着山池院而去。
他是个急性子,早上听小顺子提到阿娘需要钱,便想着尽快给她。
李勇的母亲杨氏虽被分配到偏僻的山池院,不过因刘充嫒的原因,倒也没有人刁难她。
刘充嫒当初和杨氏一样,也是贬到山池院。
她凭着儿子李忠东山再起,成为九嫔之一,入主承香殿。
虽然刘充嫒没有报复当初欺负过她的人,可她身边的女官雨珠却是个狠角色,给主掌山池院的秦少监送过不少钱。
秦少监拿人钱财,替人办事,那些欺负过刘充嫒的人,都被他狠狠整治过。
有了这个先例,谁也不能保证杨氏不会成为下一个刘充嫒,自然不会有人刁难她。
李勇每次进山池院,都会有内侍主动给他带路,这次也一样。
他跟着一名内侍,来到东南方向的一座假山前。
抬头一看,一名美妇正站在一棵柳树下,望着假山发呆。
这美妇正是李勇生母杨氏,只见她身材娇小,天生丽质,虽不施粉黛,依然楚楚动人。
杨氏望着假山上流下的水花出神,连儿子到来都毫无察觉。
直到李勇走到近前,杨氏才回过神来,瞧见儿子后,幽幽叹了口气,道:“勇儿,你来了。”
李勇低声道:“阿娘,您怎么每次见到孩儿,都像不高兴一样?”
杨氏并未回答,只看了眼李勇身上的红色小圆袍,问:“听说皇后殿下又梦日了,是真的吗?”
李勇道:“是真的。”
杨氏凄然道:“如此说来,陛下定会更加独宠她了。”
李勇呆了呆,也不知如何劝慰她,伸手握住她的手,道:“阿娘,孩儿给您带了钱来。”
杨氏蹙眉道:“你带钱做什么?”
李勇道:“孩儿听人说,在后宫要过的好,就需要钱,所以给您带来了一些。”
杨氏见他稚嫩的面庞中,竟带着几分关切之情,眼圈一红,蹲下身子,将他紧紧抱在怀里,发出低低的啜泣声。
“阿娘,您怎么了,谁欺负你了,我帮你去揍他!”李勇大声道。
杨氏听到此话,哭的更加哀伤。
过了好半晌,她才扶着儿子站了起来,柔声道:“阿娘没事了,你回去吧。”
李勇见她双眼通红,怎么也不像没事的样子,急道:“阿娘,您到底怎么了,告诉我呀!”
杨氏转过身,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会,说道:“勇儿,你去吧,阿娘只是想起些往事。”
说完快步离开了。
李勇呆呆望着她的背影消失,朝身边的小顺子问:“阿娘真的没事吗?她为何不要我的钱?”
小顺子迟疑道:“杨娘子可能只是想起一些伤心事,您还是改日再来看她吧。”
李勇点点脑袋,垂头丧气的朝山池院外门而去。
离开山池院后,李勇依然无精打采的,低头踢着地上的石头,鼻子一抽一抽,显得非常落寞。
小顺子咬了咬牙,道:“殿下,杨娘子其实……”
李勇侧头道:“其实怎么?”
小顺子颤声道:“她其实相当于被打入冷宫了。”
李勇惊愕道:“怎、怎么会,可、可是阿娘先前说,她在山池院很好啊!”
小顺子低声道:“她是骗您的,您想想看,她在那种偏僻地方,见不到圣人一面,怎么可能过的好?”
李勇急道:“那我去找父亲求情,让他把阿娘放出来!”
朝着甘露殿奔去。
小顺子急忙抱住他,道:“殿下,你不能去,这样只会害了杨娘子!”
李勇瞪眼道:“为什么?”
小顺子道:“杨娘子是因当初王庶人被废时,受到牵连,才贬到山池院。按照规矩,您是不能去看她的。若是您找圣人求情,就会暴露您去看她的事情,皇后知道了,就会将她贬到掖庭宫!”
李勇脸色苍白:“父亲也会把阿娘贬去掖庭宫吗?”
小顺子低声道:“后宫之事,本就由皇后主理,圣人一向尊重皇后。况且皇后现在又怀孕,圣人很可能会同意此事。”
李勇抓住他肩膀,泣声道:“那我怎样才能救出阿娘呢?”
小顺子咬牙道:“您在后宫中没有能倚仗的人,只能借助前朝的力量。”
李勇擦了擦眼泪:“前朝?”
小顺子声音压成一线,道:“您可以向王小郎君说一下此事,也许他能帮您。”
李勇呆愣道:“王勃?他比我还小,如何帮我?”
小顺子道:“王小郎君虽然很小,但他背后是太原王氏,也许能想到办法帮您。”
李勇道:“平白无故的,太原王氏怎会帮我?”
小顺子凑到他耳边,悄声道:“殿下,杨娘子以前是王庶人身边的婢女,王庶人便是太原王氏中人,他们会帮您的。”
李勇眼中露出惊愕之色,过了好半晌,他紧紧捏着小拳头,咬牙道:
“王勃与我做朋友,是不是也是因这个原因?”
小顺子低声道:“可能有这方面原因。”
李勇仰头望着天空,过了好半晌,逐渐眼神变得坚定。
“好,我去找王勃!”
第264章 宫墙之外
武媚娘怀孕之后,日子又回到了当初怀李显的时候。
李治每天上午都会过来陪她一会。
因为杨夫人年纪大了,出入宫廷不便,武媚娘向李治请旨,让武如意代替胎教,李治欣然同意。
这日上午,李治过来时,武家姊妹正在说话,旁边还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丫头,正是贺兰敏柔。
李治坐在武媚娘旁边,听着武如意说一些长安城的趣事,贺兰敏柔偶尔也会插两句嘴。
深宫就像一面高墙,将宫内和宫外隔绝成两个世界。
在李治印象中,李忠和李吉都还只是小孩子,平日入宫时,李治也只会考问一下他们的功课,并不清楚他们别的事情。
从武如意口中,李治才发现两人有着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一面。
两人才刚满十六岁,竟然在长安城非常有名了。
李忠出名是因为他的孝。
每隔三天,他就会入宫拜见刘充嫒,风雨无阻,从无间断。
这位大皇子对娘舅家也非常关照,时常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
李治仔细想想,李忠确实是向自己请安最勤的皇子,只是自己平日太忙,根本没有注意。
依稀记得,李忠刚开府时,殴打两名老师,导致名声很差。
当时还有很多官员上奏弹劾他,希望李治对他加强管教。
不过自那以后,人们逐渐发现,陈王其实对老师非常尊敬,老师生病还会亲自去看望。
不知不觉间,风评已悄然扭转。
唐人重视孝道,李忠身份高贵,却能恪守孝道,也不仗势欺人,故而很得长安民众喜爱。
与李忠相比,李吉出名,却是凭着音律。
他小小年纪,已能演奏十几种乐器,水准都很高,府中也养了很多音律大家为清客。
在这些清客的宣传下,小吴王颇有风雅之名。
再加上他与李忠关系密切,形影不离,名声相互加成下,两人都成为长安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人物。
听起来,似乎这两小子都成长的不错,李治颇感欣慰。
可继续听下来,李治突然又觉得,武如意的话也不能完全相信。
因为在她口中,贺兰敏之竟然也有不错的名声,什么文武双全,风流倜傥之类的,很受长安百姓的追捧。
无论真假,听她们说起这些事,倒也新鲜有趣,李治便笑吟吟的坐在旁边听着。
王伏胜对这些就没有多大兴趣了。
他站在大殿角落,目光时不时的看向门口,没多久,便看到一名内侍来到门口,朝他直打眼色。
王伏胜悄悄离开了内殿,来到门外,朝那名内侍道:“秦少监来了吗?”
那内侍道:“秦少监去了内侍监衙房,请您过去见他。”
太极宫内侍上万,敢让王伏胜这个内侍大监过去见面的人,整个后宫,也只有秦少监一人了。
连张多海最嚣张的时候,也不敢这么做。
王伏胜却并未露出不悦之色,朝几名内侍吩咐了一句后,迈步朝着内侍监而去。
秦少监是后宫中年纪最大的内侍。
王伏胜入宫时,他便是太宗李世民身边的内侍,地位仅次于内侍大监张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