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271节

  除了契丹外,奏折中提到最多的便是高句丽。

  可以看出来,消灭契丹后,武将们都很振奋,从字里行间中,他们都希望讨伐高句丽。

  就连程知节和尉迟恭也都上了奏,希望对高句丽进行军事打击。

  这次高句丽跟随契丹攻唐,便是给了大唐出兵理由。

  当年大唐多次讨伐高句丽,都未能成功。

  那些跟随太宗皇帝出征过的文武大臣们,都将此事当做遗憾,心中都盼着消灭高句丽,全先帝之心愿,复两汉之荣光。

  然而在高句丽问题上,李治却早有计划。

  再过几年,等泉盖苏文死后,高句丽自己就会分裂,到时再出兵,便能不费吹灰之力。

  只可惜,这些话不能跟大臣们明说。

  眼下吐蕃平定,西域虽有大食这个敌人,战场却在西域小国的领土上,由安西都护府盯着就行,不必朝廷太过费心。

  契丹这个二五仔刚刚被拍死,趁着兵锋正盛,顺势攻打高句丽,在大臣们看来,是一个极佳的机会。

  而且根据李治以往的作风,他们都觉得皇帝会同意攻打高句丽,故而连试探都没有,就纷纷上奏。

  李治翻看着群臣奏章,长叹一口气,一时也不知该找个什么理由,驳回大臣们的意见。

  他将奏章放下,打算去后宫逛一逛,放空心思。

  刚出甘露殿,王及善忽然从远处走了过来,拱手道:“陛下,臣有事禀告。”

  李治脚步不停,挥手道:“说。”

  王及善快步跟在他后面,说道:“陛下,您还记得那个百济细作吗?”

  李治侧头道:“就是那个假死的女子?”

  “正是。她已被策反,归附咱们。而且此女身份特别,她母亲是百济王同父异母的妹妹。”

  李治心中一动,道:“那她算是百济郡主了,怎会被派来当细作?”

  王及善道:“陛下有所不知,这女子和她母亲,都有马韩人血统……”

  原来百济上一任国王武王,本是王族一个没落分支,在益山采参,娶了个马韩庶女为妻。

  后来因百济贵族集团把持朝政,好几任百济王想要收复王权,都莫名其妙得病而死。

  百济贵族们便将采参的武王接到宫中,拥立他当国君。

  这位采参国王极有手腕,成年之后,很快脱离贵族控制,夺回一部分王权。

  金燕的母亲,便是百济武王与马韩庶女所生。

  而这一代的百济王,却是百济武王与八大贵族中的真氏所生,名叫扶余义慈,非常鄙夷马韩血统。

  而且那位马韩血统的玉雅公主,在民间很有威望,已威胁到王权,故而被义慈王软禁。

  金燕也被调入百济暗卫中,几年前被派到长安。

  李治听完后,点头道:“此女既有此经历,就让她留在内领卫吧,以后有时间,朕再见见她。”

  王及善领命退下。

  李治在后宫逛了一圈,又去禁苑跑了一会马,心绪是放空了,但关于高句丽之事,却还是难以决断。

  当天夜里,李治回到甘露殿安寝。

  次日是五日一次的常朝,李治早早起床,先去甘露殿附近晨跑了一会,用过早膳,又让孙思邈把过脉,这才来上朝。

  朝会之上,先是商议了契丹的事。

  前日朔望朝,因李治没有表态,群臣都知道他对先前的意见不满意,于是都重新考虑了一番,提出新意见。

  李义府最先出列,他提议将契丹划分州县后,等额收取赋税。

  这一点好是好,却并不合实际。

  像契丹这种游牧民族,百姓们能养活自己都不容易,根本承担不起太高的赋税。

  几位户部官员,纷纷出面驳回了这个提议。

  接着,许敬宗也提出了意见。

  他建议迁移一部分河北百姓,以免除十年赋税为条件,让他们在契丹富饶的水草区域,开荒屯田。

  这个法子倒有几分可行性,不少官员都表示赞同,连卢承庆和阎立本也出面附和。

  连李治也颇为心动,这和他开发契丹的想法不谋而合。

  长孙诠却忽然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许尚书的法子虽好,却可以稍做改进。”

  李治问:“如何改进?”

  长孙诠道:“普通百姓并不清楚契丹情况,强制迁移,可能招致民怨,何不让营州军队驻扎在契丹,一来镇压契丹部落,防止反叛,二来可以由军队屯垦,开辟农田。

  “等田地开垦到一定程度后,再制定各种惠民政策,鼓励河北百姓迁移到此地居住,繁衍生息,也就没有隐患了。”

  李治赞道:“这个改进果然不错,诸卿以为如何?”

  众官员相互用眼神交流了一阵,都没有反对。

  李治道:“许卿,你以为呢?”

  许敬宗笑眯眯道:“驸马这个法子,确实比老臣考虑的更为仔细,老臣没有意见。”

  李治挥手道:“那就照此办理。”

  契丹的问题商议完毕,群臣的话题都转移到对高句丽的战事上。

  李出列道:“陛下,老臣以为攻打高句丽的时机已经成熟,朝廷可以做战前准备了。”

  一名官员反驳道:“陛下,朝廷这几年,年年用兵,剿贺鲁、征铁勒、伐吐蕃、打契丹,百姓们恐不堪忍受,还请停止用兵,安抚百姓!”

  此人正是负责恢复秦岭山脉的虞部郎中,张文。

  于志宁慢悠悠道:“若能消灭高句丽,辽东再无隐患,到时候,河北百姓才能真正休养生息。”

  程知节跟着道:“这几年,我大唐虽用兵的地方不少,但战必克,攻必胜,缴获的物资,足以抵消损耗,对百姓也没有太大负担才是。”

  杜正伦道:“程老将军此言不错,攻打铁勒和契丹,缴获的物资都不少,足以弥补消耗。”

  霎时间,一众太宗时期的老臣们纷纷出列,表示支持攻打高句丽。

  李治见此,也只好问道:“李公,你可有攻打高句丽的良策?”

  李当即道:“回陛下,依臣之见,我军可以先走海路,消灭百济,然后南北夹击高句丽,必能取胜!”

  李治暗暗感叹,果然还是和历史中攻打高句丽的战略相同。

  然而这样打,只会便宜新罗。

  百济最终被新罗吞并,连高句丽的一半领土,也被新罗攻占。

  况且泉盖苏文还没死,这时候攻打高句丽,很可能出现类似太宗时期的情况,纵然攻到都城,却无法彻底消灭高句丽。

  萧嗣业一直在观察皇帝表情,见李治沉默不语,赶忙出列。

  “陛下,臣以为应先解决契丹问题,高句丽的事,可将来再论。”

  李治点头道:“萧卿之言有理,还是先等契丹俘虏抵达长安,再议别的事吧,退朝。”

  挥了挥手,起身离开了大殿。

第288章 陛下,何不召许敬宗?

  立政殿内,武媚娘正在练习书法,武如意则抱着李显在一旁观看。

  自从武如意进宫后,武媚娘每次教导李显时,武如意也会在一旁陪同。

  每次武媚娘教训李显时,武如意都会在一旁帮李显说话。

  久而久之,李显也发现武如意能成为自己靠山,对这位小姨母痴缠的紧,平日张嘴闭嘴都是小姨母。

  武媚娘对妹子无可奈何,再加上肚子越来越大,精力衰减,也只好听之任之。

  张多海的伤势还未好,立政殿伺候的内侍是王洪。

  他来到殿内,向武媚娘道:“殿下,陛下正朝这边过来。”

  武媚娘遂放下笔,和武如意一起出去迎驾。

  不一会,李治来到立政殿,被迎入寝殿。

  武如意向李治行过礼后,便要告退,李显见她要走,在保傅怀里扭来扭去,嚷嚷道:“我要小姨母抱,我要小姨母抱!”

  李治笑道:“看来显儿很喜欢小妹啊,如意,你抱着显儿出去玩吧。”

  武如意抿嘴一笑,捏了捏李显的小脸,抱着小家伙出去了。

  李治坐在武媚娘身边,盯着她的肚子看了一会,奇道:“媚娘,你这肚子似乎比贵妃还大啊!”

  武媚娘轻抚肚子,笑道:“可能这胎儿长得比较壮实吧。”

  李治笑道:“记得显儿出生时,有七斤多,这孩子只怕会比显儿更胖。”

  两人说了阵闲话,武媚娘察觉到李治有心事,关切道:“陛下可有忧烦之事?”

  李治叹了口气,道:“刚才朝会上,大臣们都吵着要攻打高句丽。”

  武媚娘暗暗奇怪,在她看来,李治和太宗皇帝很像,在军事上一向勇猛锐进,怎会为军事之事而发愁?

  这几年,在李治主持下,朝廷打的仗着实不少,她虽在后宫,却也一直暗暗关注着。

  “陛下不愿打此仗吗?”她试探道。

  李治缓缓道:“朕并非不愿,只是时机还不到。”

  武媚娘奇道:“时机?”

  李治看了她一眼,道:“朕可以断言,十年之内,高句丽便会内乱,到时候,才是攻打高句丽的最好机会。”

  武媚娘微笑道:“就和陛下断言妾身腹中有子一样吗?”

  李治摸了摸鼻子,道:“差不多吧。”

  武媚娘沉思了一会,道:“陛下若是不想现在打,妾身倒是有一个法子。”

  李治拉住她手,问:“什么法子?”

  武媚娘笑道:“陛下可以宣李淳风觐见,让他配合陛下,以星相之说,预测高句丽分裂之事,群臣们应该就会相信了。”

  李治皱了皱眉,没有说话。

  虽说这个时期的封建迷信,确实能当工具使用,但用的多了,会让百姓们更加迷信,并非李治所乐见。

  武媚娘见他表情,就知他不愿,便岔开话题,道:“陛下,那个百济细作抓到了吗?”

  李治道:“已经抓到了,而且已经归附咱们了。”心中猛地一跳,一个念头涌入脑海。

  “媚娘,你想见见她吗?”他笑着问。

  武媚娘瞧他神情有异,道:“妾身正想见见她呢。”

  李治点点头,朝王伏胜道:“召金燕觐见。”

首节上一节271/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