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56节

  道琛道:“黑齿将军想要什么,战马吗?”

  黑齿常之沉声道:“我们这里并非平原,战马的作用不如铠甲,大唐人制造的铠甲,最为坚实耐用,若是能要到一万套铠甲,我们击败义慈军的胜算,就大得多了!”

  福信大喜,道:“不错,若有一万铠甲,组成一支铁甲军,义慈绝不是我们对手!”

  道琛迟疑道:“一万铠甲,可不是小数目,只怕大唐不肯给。”

  福信笑道:“就像黑齿将军说的,试上一试,总不会吃亏,少一些也无妨。左王,公主,只能劳烦两位再跑一趟长安了。”

  两人对视一眼,行了一个百济礼节,齐声领命。

第350章 龟井馆政变

  刘仁轨坐在案后,仔细翻阅着营州内领府送过来的情报,还有一部分是百济送过来的情报。

  这些情报,全都与倭国有关。

  刘仁轨最近一直在研究倭国,他发现大唐对这个岛国过于轻视。

  如果光看实力的话,倭国在辽东所有国家之中,其实可以排第二,仅次于高句丽。

  再考虑到他地理上的特殊,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对手比高句丽更难对付。

  刘仁轨全部看完之后,朝一名文吏吩咐道:“去把刘仁愿将军请来,对了,把姜恪将军也请过来。”

  姜恪是李治刚刚从长安调过来的。

  高侃被李治派到瀚海都护府,所以又给刘仁轨派了一个帮手。

  不一会,刘仁愿和姜恪都来了。

  刘仁轨目视着刘仁愿,一言不发。

  “都督,怎么了?”刘仁愿摸了摸后脑勺,陪笑道。

  刘仁轨沉声道:“你还记得我派你去调查倭人军队情况的事吗?”

  刘仁愿道:“末将当然记得,不是向您汇报过了吗?”

  刘仁轨沉声道:“那你再说一次。”

  刘仁愿皱眉道:“倭国水军主将名叫阿倍比罗夫,倭国越州都督,没什么本事,全靠给宝女王当面首,才获得了领兵的资格。”

  刘仁轨拿起手中一份密函,递给了他。

  “你拿起来看一下。”

  刘仁愿接过一看,顿时愣住了。

  这上面记载着,阿倍比罗夫曾多次领兵征讨虾夷、隼人、肃慎等国,并且大都获得了胜利。

  “都督,这些消息是从哪里来的?”刘仁愿问。

  刘仁轨道:“内领府送来的,他们冒险混入倭国,才打探到这些重要情报。”

  刘仁愿摸了摸头,道:“那就奇怪了,一个讨好宝女王的面首,能有什么本事,会不会是他征讨的小国太弱的缘故?”

  刘仁轨道:“不要凭空猜测,倭国内部也有权力争斗,此人身上的传闻,未必真实。但他打过的胜仗,却都是货真价实,切不可懈怠!”

  刘仁愿道:“是。”

  刘仁轨目光看向姜恪,道:“姜将军来营州有几日了吧?”

  姜恪拱手道:“末将已来了八日。”

  刘仁轨道:“可去过临榆了?”

  临榆是营州一处重要的水军港口,因位置靠西,也是营州水军训练基地。

  刘仁轨意识到自己要跟倭国打仗后,便命那些从未下过水的将领,都去营州熟悉海战,免得打仗时还晕船。

  姜恪迟疑了一下,道:“启禀都督,末将没去。”

  “理由?”刘仁轨挑了挑眉。

  姜恪道:“末将虽是天水人,却在洛阳长大,自认水性还过得去,故而没有去。”

  刘仁轨不置可否,问道:“那你这几日都在做什么?”

  姜恪道:“末将一直都在了解倭国的情报。”

  刘仁轨道:“哦,那你可有什么收获?”

  姜恪正色道:“末将确实有一个发现,与倭国王子中大兄有关。”

  “接着说。”

  姜恪缓缓道:“末将曾听潘龙将军说,中大兄此人手段高明,在倭国的权力很大,有一半的军队都效忠于他,完全能与倭国女王分庭抗礼。”

  “然而自二人抵达筑紫朝仓宫后,各种大事都由倭国女王裁决,就连倭国水军主将的任命,也是倭国女王决定。中大兄仿佛被边缘化,却也没有反抗,这不太正常。”

  刘仁愿插嘴道:“这很正常,中大兄了解我们大唐实力,所以反对帮助百济,跟大唐作对,结果被倭人视为软弱,也就失势了。”

  姜恪皱眉道:“末将还是觉得,他因为这么一件事就失势,太不正常了。”

  刘仁轨道:“你要说的就是这些?”

  姜恪道:“是的。”

  刘仁轨淡淡道:“那好,你可以去临榆了,至少呆一个月再回来。”

  “都督……”

  “这是军令!”刘仁轨沉声道。

  姜恪怔了怔,拱手道:“末将领命。”

  刘仁轨挥手道:“你们都退下吧。”

  姜恪离开刘仁轨的屋子后,便准备回屋收拾下东西,前往临榆县。

  刘仁愿从后面追上他,笑道:“姜兄弟,是不是对刘都督的决定,有些不满啊?”

  姜恪迟疑道:“在下并无不满,只是有些困惑。”

  刘仁愿哈哈一笑,伸手搭住他肩膀。

  “自认水性不错,被刘都督派去临榆的将领,可不只你一人!当初我也被派去过。后来我才明白,刘都督是对的。”

  姜恪道:“为何?”

  刘仁愿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因为大海跟内陆河,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等你亲眼见过大海,自会明白!”

  刘仁轨命人关上了门,坐在椅子上,盯着另一份百济送过来的密函,笑道:“陛下又给我送来一个宝贝。”

  这密函是金燕派人送过来的,上面记载了中大兄准备政变的消息。

  姜恪才来营州几日,就能敏锐的发现中大兄的不对劲。

  这份洞察力,将来定能在战场大放异彩。

  只不过,眼下对于这份密报该怎么处置,刘仁轨却犯了难。

  中大兄既然派人追杀那侍卫,说明他已经知道消息泄露,很可能提前开始计划。

  若是等皇帝作出决定,事情很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皇帝给了他自行决断军务的权力,眼下需得立即决断,做出对大唐最有利的选择。

  他沉吟良久,朝门外吩咐道:“派人把内领府黄都尉请过来。”

  ……

  夕阳慢慢下落到海平面以下,潮水正在褪去,两块龙形海岬的底部逐渐显露出来。

  远远看去,就像一只龙口含着一颗翡翠龙珠。

  这颗珠子便是筑紫朝仓宫。

  筑紫朝仓宫是倭国大王的行宫,位于筑紫国最北边的海口。

  宫殿靠山临海而建。

  宫殿西边有一处临海高台,站在此处,可以清晰的看到宫殿以东二十里处的水寨。

  水寨中舳舻千里,尽是大小船只,准确来说,这片水寨,就是由无数艘船首尾相连,结成方阵组成。

  中大兄每日晚上,都会站在高台上,关注着水寨中士兵们的操练。

  倭人精于水战,在东洋大大小小数十个岛国之中,他们就是绝对的王者。

  平日无论对付怎样的敌人,根本不必训练,发兵征讨便是。

  然而此次面对的是陆地上的强国唐朝,与东洋诸国不可相提并论,故而倭人非常谨慎。

  这一战很关键。

  若能得胜,他们的影响力又能再次施加到陆地之上,获得陆地大国的尊重。

  还能携胜之威,通过谈判,再次派遣使节,学习唐人的文化和技术。

  若是失败,接下来的数百年,他们可能都要沦为世界的边缘角色。

  当然了,在对付大唐这个敌人之前,中大兄还有一个敌人需要先解决。

  那就是他的母亲,宝女王。

  一阵脚步声在身后响起,中大兄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来人是谁。

  “镰足,希望你给我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中大兄头也不回的说。

  中臣镰足来到他身边,低着头,道:“王子殿下,很抱歉,那名逃跑的侍卫,依然没能抓到。”

  中大兄沉默良久后,决然道:“既是如此,那就只有提前动手了。”

  中臣镰足道:“宫中还有很多忠于宝女王的人,再加上阿倍比罗夫阻碍,现在动手,成功机会并不大。”

  中大兄道:“若是消息泄露,那就一点机会没有了。”

  中臣镰足道:“根据传回的消息,那侍卫逃到熊津港,很可能落入扶余福信手中。”

  “那又如何?”

  中臣镰足道:“依属下对扶余福信的了解,此人就算抓到那侍卫,也只会静观其变,乐于见到我们内讧,不会做出什么反应。”

  中大兄抬了抬手,道:“你忽略了扶余福信身边的谋士。此事关系重大,不能将希望寄托在敌人身上。”

  中臣镰足道:“属下明白了,这就去安排。”

  中大兄眯着眼道:“你知道我准备何时动手?”

  中臣镰足低声道:“若要提前,那么明日新罗使节前来拜见女王,便是最好的机会。”

  中大兄微笑道:“镰足,你不愧是我最好的智囊。母亲想把新罗人当做奇兵,不希望太多人知道她与新罗使节见面的事,定会选择在宫外见面。这便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中臣镰足笑道:“估计不仅是女王想保密,那位新罗使节,也不希望被人知道吧。”

  中大兄微微一笑,

  新罗人一直瞧不起倭人,这次不过是因为被大唐羞辱太狠,没有办法,才向倭国靠拢。

  在中大兄看来,新罗人根本信不过,只要大唐勾勾手指,他们随时可能甩开倭国。

首节上一节356/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