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367节

  阿边麻吕抬起头,道:“根据新罗人的消息,唐人正在向营州、莱州大量增兵。”

  宝女王又问:“增兵了多少?”

  阿边麻吕道:“目前还不清楚,不过唐人常备军力就有六十多万,若是真的准备对外宣战,至少会调十万以上吧。”

  宝女王面色微白,朝阿倍比罗夫看了过去。

  阿倍沉声道:“女王殿下不必担心,唐人就算兵多,也没有船,无法在海上铺开兵力。”

  中臣镰足道:“阿倍将军错了,当年唐朝攻打高句丽,因战船不足,唐朝皇帝便下了命令,结果四个月,便造船四百艘,运载军粮。”

  苏我赤兄哼道:“运粮船而已,定是些小船,比不上咱们的战船。”

  中臣镰足瞥了他一眼,道:“筑紫率错了,唐人造的运粮船,每一艘,都比女王殿下的乌丸号更大!”

  苏我赤兄怒道:“胡说八道,怎么可能有这么荒唐的事!”

  中臣镰足平静的道:“您虽没去过唐朝,也可以去问一下去过唐朝的人,问问他们唐人造的船如何。”

  “阿边次官,是真的吗?”宝女王脸色越发难看了。

  阿边麻吕低声道:“差不多吧。”

  宝女王又看向了阿倍比罗夫,然而这次阿倍也低下了头。

  宝女王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中大兄,道:“王儿,依你之见,要如何才能避免唐人攻打我倭国?”

  中大兄道:“第一,全力找出是谁袭击了唐人的船只,如此才能平息唐人的愤怒。第二,派遣使节,前往长安,向唐人解释。”

  宝女王愣道:“他们还听得进解释吗?”

  中大兄道:“不找出真凶,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但派遣使节,是为表示姿态,这一点,不可缺少。”

  倭人非常重视上下关系,宝女王点点头,道:“依你之见,派谁比较好呢?”

  中大兄目光看向了阿边麻吕,淡淡道:“只有辛苦阿边次官,再去一趟长安了。”

  阿边麻吕脸色惨白,求助的看向宝女王。

  这时候去长安,还有命回来吗?

  然而宝女王这次却没有再帮他,说道:“阿边次臣,事关国家安危,只有请你不辞辛劳,再使大唐了。”

  阿边麻吕见宝女王目光冷冽,只好苦笑道:“下臣领命!”

  ……

  海水不断拍打着岩石,浪花声中,隐隐夹杂着倭国士兵们操练的声音。

  红日已经落到地平线以下。

  中大兄站在石台上,极目远眺。

  黄昏时的海浪,比白日要平静一些,但海底之下的暗流,却要更加凶险。

  中大兄迎着海风,张开双臂,嘴角勾出一抹微笑。

  “王子殿下,眼下局势如此凶险,您似乎却非常高兴。”中臣镰足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镰足,我一向觉得,凶险与机遇并存,你没有这种感觉吗?”

  中臣镰足沉默了一会,道:“属下并没有您那般过人的视野,只看到危机,并未看到机遇。”

  中大兄微微一笑,道:“那是因为你没能跳出这个局来看问题。你觉得袭击唐军的事,是谁干的?”

  中臣镰足思索了一会,道:“有能力消灭两百唐军的力量不多,除了我们之外,在这片海域,也只有五六股力量。”

  中大兄伸出四根手指。

  “除咱们之外,只有四人,有这个能力。”

  “哪四人?”

  “泉盖苏文、金春秋、扶余义慈、虾夷男鹿。”

  中臣镰足点点头:“不错。”

  中大兄放下一根手指,道:“扶余义慈要做此事,定会跟母亲打招呼,从母亲刚才态度来看,他可以排除。”

  中大兄又放下一根手指:“金春秋纵有这个心,却没这个胆量,他也可以排除。”

  中臣镰足心中一动,道:“所以只剩下泉盖苏文和虾夷男鹿有这个可能了?”

  中大兄微笑道:“唐人早就想打高句丽,如果真是他们所为,唐军定会出兵。我们则可趁他们无暇他顾,帮助义慈,击败福信!”

  “如果是虾夷男鹿呢?”

  中大兄道:“那就更好了,唐人纵能击败虾夷人,却无法占据虾夷群岛。等他们走后,我们便可趁虾夷虚弱,消灭这个难缠的敌人。”

  中臣镰足敬服道:“殿下深谋远虑,卑职佩服。”

  中大兄缓缓道:“不过,要想将危局转为对我们有利的局面,必须查出是哪一家所为,拿到确凿证据,让大唐皇帝信服才行!”

  中臣镰足道:“卑职一定竭尽全力,完成此事。”

  中大兄抬手道:“不,事关重大,我必须动用所有力量,你的人只负责虾夷就行了。”

  “那高句丽呢?”

  中大兄道:“放心,我让大海人去调查了。”

  大唐在边境增兵的消息,很快也传遍辽东各国。

  这对每个国家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没人喜欢大唐铁骑。

  就连、室韦这些与此事无关的国家,瞧见营州唐军增多,也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营州原本的唐军就有三万,皆是骑兵,如今又调来三万骑兵,整整六万唐军铁骑,仿佛一柄利剑,悬在每一个国家的头顶。

  在这种重压之下,不仅倭国遣使长安,辽东各个国家,也都派出使节,前往长安,探听情况,以免这柄剑落到自家头上。

  正如武媚娘所形容的那样,在大唐拉满弓弦的情况下,各国的反应出奇的一致。

  只有两个国家例外,没有派遣使节。

  那便是,高句丽和虾夷。

第358章 被囚禁的君王

  六月盛夏,天气酷热。

  此时距离李治回到长安,已有半年多。

  这半年来的宫廷生活,让张多海恢复了以往的身材,似乎比原来还要略胖一些。

  张多海拖着这副胖躯,一路从鸿胪寺跑回了立政殿。

  他原本就爱出汗,今日又格外酷热,当他回到立政殿时,整个身子就像掉入水中一样,湿得透透的。

  阵阵汗臭味,从他身上飘散开来,周围的宫人内侍们隔得老远,都能够闻到。

  这种情况下,张多海自然不好去面见皇后。

  他先在一间宽敞的屋子里洗了个凉水澡。

  洗完澡之后,还特意让王洪给他洗脚。

  他的脚臭比汗臭更甚,王洪却不敢露出丝毫的嫌弃之色,一脸微笑的帮他搓着脚。

  王洪擦脚的时候,张多海还故意将水溅到他脸上。

  全身洗的干干净净之后,张多海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来到立政殿。

  武媚娘刚刚小憩了一刻钟,正坐在榻上打坐。

  张多海不敢打扰,侍立一旁。

  武媚娘却睁开双眼,问道:“各国使节都来了?”

  她平日都会打完坐再问话,今日提前就问,可见她对此事的关注。

  “回殿下,辽东大国小国,几乎都来了,只有两个国家的使节团没来!”

  “哪两个国家?”

  张多海道:“一个是高句丽,一个是虾夷!”

  武媚娘皱眉道:“虾夷?吾怎么从未听过?”

  张多海笑道:“臣也没听过,好像是倭国附近的一个小国家,从未来我大唐朝贡。”

  武媚娘问道:“朝中哪位大臣,对虾夷最为了解?”

  张多海想了想,道:“应该是李太尉吧。”

  武媚娘道:“那就请李太尉过来一趟吧。”

  一个多时辰后,李来到立政殿。

  武媚娘在正殿接见了他,对他甚是敬重,李见礼时,她起身还了半礼。

  “冒昧请李公过来,还望见谅。”她微笑着道。

  李拱手道:“老臣不敢,只是不知皇后殿下请老臣过来,所为何事?”

  “李公坐下说话吧。”

  武媚娘做了个请的手势,待他落座后,说道:“吾听人说,各国使节都已来到长安,皆为军械之事,唯独两国未至。”

  李道:“是的,高句丽和虾夷国的使节,都没有来。”

  武媚娘道:“吾也听过不少国家名字,却从未听过虾夷,李公能和吾说一下此国的情况吗?”

  李沉吟片刻,说道:“回皇后殿下,此国位于倭国以北的一众岛屿之中。彼地寒冷,极难生存,故而他们有着很强的忍耐性。与倭国争斗数百年而不灭,自有其存国之道。而且他们曾攻打过高句丽。”

  武媚娘奇道:“他们敢攻打高句丽,那实力应该不差吧。”

  李笑道:“他们是一个很封闭的国家,并不知高句丽强大,攻打高句丽的军队只有一千多人,被高句丽地方道使给消灭了。”

  “后来还是高句丽与倭国人互通联系时,才知道他们是虾夷人。”

  武媚娘问道:“那他们到底有多少军队?”

  李沉吟道:“这种国家,只要是成年男子,都能上战场。根据高句丽的说法,他们应该有上万军队,不然无法抵御倭国。”

  武媚娘听了后,点点下巴。

  这个国家虽落后野蛮,却也有着犯案的能力。

  解了心中疑惑后,武媚娘便让李退下了,她召来张多海,朝他吩咐道:“派人告诉敏之,让他和吴王将调查方向,放在虾夷人身上。”

  张多海奇道:“殿下,高句丽人不用调查吗?”

  武媚娘斜了他一眼,道:“刘仁轨就在营州,你觉得他知道此事后,会不去调查?”

  以刘仁轨的能力,如果真是高句丽所为,他肯定会比李吉、贺兰敏之两个毛头小子,更早调查出来。

  与其让他们分心,不如只给他们定一个怀疑对象,让这两个少年人去碰碰运气。

  张多海领略了她的意思,笑道:“那也是,臣这就派人传话。”

  武媚娘并未猜错,军械被劫之后,刘仁轨便一直在关注此事。

首节上一节367/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