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83节

  书房之中,长孙无忌将四张桌案并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各种书籍。

  这些书籍都是史书,有梁书、陈书、周书、齐书、隋书、精书十志等。

  长孙无忌打算编写一本类似史记的鸿篇巨著,将前朝历史囊括其中。

  这本书若是能编成,不仅能让他名流千世,也是他百年之后,长孙一族的保命符。

  正当他脱鞋趴在桌子上翻看典籍时,外面传来一阵敲门声。

  长孙无忌叹了口气,下了桌子,穿好鞋子,吩咐道:“进来。”

  “吱呀”一声,长孙冲推门进来了,气喘吁吁,脸上苍白,看不到一丝血色。

  “父、父亲……”他低着头道。

  长孙无忌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不是让你没事不要来找我吗?怎么了来了?”

  长孙冲颤声道:“长安城这几日出了几件大事,儿子心中惊惧,想来和父亲说说话。”

  长孙无忌盯着他看了一会,起身倒了杯热茶,递给了儿子,道:“不要慌,我还没死呢,坐下说话吧。”

  长孙冲喝了口茶,心中稍微舒适了一些,说道:“孩儿刚从杜固回来,从今以后,世族谱之中,再无京兆杜氏了。”

  长孙无忌一脸平静,道:“这很正常,世事无常,没有哪个世族能长盛不衰。”

  长孙冲抬头望着他,道:“父亲,我们长孙氏,也会如此吗?”

  长孙无忌沉默半晌,缓缓道:“以后的事我不知道,不过在为父有生之年,一定不会让长孙一族遭此横祸。”

  长孙冲道:“那就需要及早谋划才是。”

  长孙无忌抬了抬眼皮,道:“谋划什么?”

  长孙冲站起身,来到桌边,道:“父亲,刀已经到脖子了,咱们再不图谋,就只能像杜氏一样了。”

  长孙无忌道:“你说的刀,指的是尉迟恭和程知节吧?”

  长孙冲道:“父亲知道?”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道:“老夫虽足不出户,却还没有到闭目塞听的地步。”

  长孙冲道:“萧氏的事,您也听说了?”

  长孙无忌拿着一本律典翻看着,淡淡道:“听说了。萧氏产业多,仗着权势,在长安做生意时,一向强凶霸道,被程知节整了,不足为奇。”

  长孙冲道:“可这次不怪萧氏!”

  “哦?”

  “那萧氏子弟不过打了个胡商,也没把对方怎样,程知节却将他重打一百杖,好好一人,打成残废,再也站不直身了。”

  长孙无忌只“嗯”了一声,没有做声。

  长孙冲咬牙道:“有件事,父亲一定不知。”

  长孙无忌头也不抬,道:“你是想说自己违反宵禁时,撞到了尉迟恭吧?”

  长孙冲惊愕道:“您已经知道了?”

  长孙无忌道:“来济已经写信告诉我了。”

  长孙冲握紧拳头,道:“您是没瞧见当时情景,那尉迟恭根本不像官员,简直……就像个盗匪!”

  长孙无忌抬头道:“你说对了,他和程知节就是盗匪!”

  长孙冲愣道:“您既知道,难道就打算坐以待毙吗?”

  长孙无忌反问道:“我来问你,世家派系,现在都是什么反应?”

  长孙冲沉默了一会,道:“还能什么反应,一个个都风声鹤唳,严禁族中子弟出门了。”

  长孙无忌道:“那我再问你,他们做事一向狠辣,这次吃了大亏,怎么不去报复人家?”

  长孙冲愣道:“尉迟恭和程知节凶名在外,背后又有军队支持,谁敢当出头鸟,去跟这两个强盗硬碰硬?”

  长孙无忌道:“这就是他们的本领,他们能够让别人怕他们,不敢报复他们,陛下震慑世族的目的,不就达到了?”

  长孙冲喃喃道:“陛下只是震慑吗?”

  长孙无忌道:“我早就跟你说过,陛下要的是稳定,不是混乱。可你就是看不清这一点。”

  长孙冲皱眉道:“可有这两人巡治长安,人人晚上出门时,都提心吊胆,如何能心安稳定?”

  长孙无忌瞥了他一眼,道:“陛下要的稳定,不是你我心安,而是百姓心安,这一点你别搞错了。”

  长孙冲哼道:“两人执律过严,长期以往,百姓们只会逃出长安,何来心安?”

  长孙无忌沉声道:“律法原本就是为禁恶而生,不严苛,如何禁得住人心贪念?”

  “在百姓眼中,这就是律法真正的模样。你身有特权,律法不能奈何你,所以你以前觉得舒适。”

  “如今尉迟恭和程知节剥夺你的特权,将你和百姓一视同仁,你才会觉得惶惶不安,心生畏惧。”

  长孙冲咽了口唾沫,一句话说不出来了。

  长孙无忌接着道:“你刚才说长安城百姓会逃?那就错了,长安百姓对他二人,可都满意的很。”

  长孙冲惊愕道:“这不可能吧。”

  长孙无忌拍了拍手,“吱呀”一声,一名玄武卫推门走了进来。

  长孙无忌道:“你和郎君说一下,这几日长安城里坊之间,都在议论些什么?”

  玄武卫道:“里坊百姓们都在说,最近盗贼、偷儿变少,街市治安转好,外国人变老实了,商品价格变低了。”

  长孙冲惊愕道:“他们不知程知节和尉迟恭杀人、打人的事吗?”

  长孙无忌叹道:“冲儿,你太不了解平民的想法了,他们不会在意哪个权贵被收拾,也许还会在背后拍手叫好。”

  “他们真正关心的是米价、柴盐这些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事,闲来无事时,才会在茶余饭后,讨论几句朝堂之事。”

  长孙冲苦笑道:“这种生活也太简单了吧。”

  长孙无忌道:“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你没尝过苦日子,自然无法理解。”

  长孙冲道:“父亲,陛下会将世族赶尽杀绝吗?”

  长孙无忌摇头道:“不会,若不是韦弘机、萧锐他们自己不安分,陛下也不会把程知节、尉迟恭请出来。”

  长孙冲低声道:“如此便好。”

  长孙无忌接着道:“老夫早就说过,世族是大唐基石,陛下不会轻易自毁,接下来,陛下应该会安抚世族了。”

  其实长孙无忌心知肚明,这一场长安风波,都出在他身上。

  因他之故,世族地位从最顶峰,骤然下跌,所有人都感到不舒服,自然想要反抗。

  结果被皇帝一巴掌扇醒,以后自然会重新认清自己地位。

  朝野虽因他长孙无忌而震动,然而,随着皇权日益强盛,一切终将归于稳定。

  大唐庙堂,即将迈入一个崭新的格局。

第99章 小国眼中的大唐

  黄土,烈日,风沙。

  漫天黄沙之中,隐隐能看到一支驼队,正在朝着东方而行。

  尽管路途艰难,环境恶劣,驼队行进的速度却异常迅速。

  过碎叶城后,这里是最后一段艰难的旅程,只要过了鹰娑川,距离大唐境内就不远了。

  驼队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只要到了大唐,便代表安全。

  然而,这最后一段旅途也是最危险的路程。

  这里依然是突厥人的领土,像他们这种载满货物的商队,只要遇到突厥骑兵,便代表生命走到终点。

  这支驼队有数百人,护卫便多达一百多人,一部分是驼队首领安烈的私兵,另一部分是收钱的佣兵。

  史三郎是驼队中唯一的唐人。

  他将伏在驼峰后的脑袋,稍微抬起一线,看向前方广袤的荒野。

  这一瞬间,他的视线仿佛穿过漫漫黄沙,重重山水,看到了记忆深处那座魂牵梦萦的伟大城池。

  长安。

  史三郎出身长安,爷爷是粟特裔唐人,在中书省担任译语人,一家原本非常富裕,府宅在平康坊都首屈一指。

  宰相褚遂良却看上他家宅子,强行低价买了过去。

  他爷爷不敢吭声,他却气愤不过,找了位监察御史,把此事通到了天上。

  圣人得知后,将褚遂良外放。

  然而,宅子却没能要回来,他也因为得罪褚家,被迫离开长安,跟着一支商队,逃到西域。

  到了西域康国后,他因唐人身份,受到当地百姓礼遇。

  史三郎会粟特语,又会唐语,不少康国权贵将他请入府中,奉为上宾。还有不少贵族女子,请他入府教授唐语。

  史三郎自称是大唐一个没落贵族子弟,成功混入康国上层阶级,受到不少贵妇追捧。

  史三郎身在康国心在唐,在康国待了四年后,听长安来的商人说褚遂良得罪了皇后,又被贬了,便准备返回大唐。

  临别之际,他还骗了一名康国大臣之女跟他私奔。

  眼瞧着即将回到大唐,史三郎不禁热泪盈眶,心中呐喊:“大唐,长安,我史三郎又回来了!”

  冥冥之中,一阵马蹄声回应了他的呼喊声。

  狼一般的嚎叫声在远处响起,一群骑着马甩着弯刀的骑手,正朝这边奔了过来。

  “是突厥人,准备战斗!”

  商队首领安烈经验丰富,他瞧出奔来的突厥人不多,只是小股游骑,不到百人,尚可一战。

  双方没有任何多余的交流,直接开始厮杀,弯刀碰撞声,人的嘶吼声,交织在一起。

  空气中很快弥漫着鲜血的味道。

  “郎君,怎么办?”史三郎骗来的妻子沙姬一脸惊恐的问道。

  史三郎拔出弯刀,拉着妻子躲在一匹骆驼下面,看到有突厥人的腿靠近,就一刀砍过去。

  半个时辰后,战斗结束。

  一共只有三十多名突厥骑兵,除了几名逃走之外,全部被商队杀死。

  商队死伤更惨,三百多人,竟只剩一半不到,活下来的人中,还有部分受了伤。

  这没办法,商队私兵与突厥骑兵实力差距太大。

  倘若再多十几名突厥骑兵,所有人都要死。

  安烈大声道:“赶紧离开这里,突厥大队骑兵,很快就会杀到。”

  于是,驼队不做任何修整,直接迅速离开。

  轻伤之人带上,重伤之人则扔在了原地,留给他们食物,剩下的就由他们自生自灭。

首节上一节83/4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