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11节

  “梁九功,先给你十五爷拿两个饽饽,垫垫肚子。”康熙抱着老十八说,“今天啊,咱们爷儿三个,去外头吃饱了喝足了,一起听戏去。”

  “。”

  胤心里明白,康熙的慈父情怀,在太子那里遭遇了重创,这是打算从他和老十八这里,想方设法的找补回来。

  父子三人,溜出宫去后,找到了前门外的马记打卤面。

  打卤里边,木耳、蘑菇、五花肉切薄片、配上干黄花,甩上一个鸡蛋花,来点切薄了的鸡胸和鸭胸,再加点爽口的玉兰片,最后再倒点卤虾油,您猜怎么着,那就是一个讲究,那就是一个地道啊!

  父子三人,除了老十八年纪小,食量有限,只吃了半碗之外,康熙和胤各吃了两碗很扎实的打卤面。

  令胤没有想到的是,五十多岁的康熙,居然把老十八没吃完的残面,也给吃光了。

  擦嘴的时候,康熙打着饱嗝说:“我比廉颇还差得远!”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名典故,只要在尚书房读过书的皇子们,谁还能不知道啊?

  胤心里有数,康熙的意思是,别看他已过知天命之年,不仅能吃两大碗打卤面,还能夜御十女。

  实话说,大清的前四帝,由于常年挽弓骑马,身体素质肯定比前明的绝大部分皇帝,要强出很多!

  美中不足的是,康熙的饮食,以大鱼大肉高碳水为主,诸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甚至是高血糖,恐怕都有了。

  更重要的是,康熙轻微中过风。虽然持续的骑马运动,中风的症状有所缓解,但是,中过风就是中过风,不可能完全恢复如初。

  父子三人,吃饱喝足后,先依了老十八的要求,去茶楼听评书。

  康熙对于北京城,比胤还要熟悉,他领着儿子们,七弯八拐的就找了家古香古色的茶楼,径直登上了二楼的雅座。

  “哟,黄三爷,您可有些日子没来喝茶了。”亲自来接待的大掌柜,一边请安,一边大声吆喝道,“爷三位,上等的撇沫,八分烫水,沏三碗!”

  胤暗暗点头,在前门这种寸金寸土的热闹地界,敢开茶楼的人,没有几把刷子的真功夫,还真不成!

  很快,两碟西瓜子,几样干果蜜饯,被掌柜的亲自端上来了。

  老十八很喜欢磕瓜子,可是,这家伙快八岁了,才开始换牙。

  “咔。”老十八刚磕了一粒西瓜子,便哎哟一声,门牙居然掉了。

  康熙亲手养了太子几十年,他自然知道,小孩子换牙,乃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老十八特别喜欢评书《三国演义》,便点了一出《挥泪斩马谡》。

  当说书先儿讲到,马谡居然山上扎营时,康熙忽然叹息道:“诸葛一生唯谨慎,只可惜,识人之明,远不如昭烈贼。”

  刘备的谥号,是昭烈帝。

  但是,康熙一直认为,汉献帝都没死,刘备居然擅自称了帝,显然是假仁假义的篡贼了!

  曹丕篡汉,孙权称帝,以康熙的视角,其实皆情有可原也!

  毕竟,汉失其鹿,群雄逐之,无可非议也。

  大清入关,也是明失其鹿于闯贼的天命嘛!

  唯独,刘备打着汉室宗亲的旗号,献帝未崩,而其位已篡,大耳逆贼也!

  “这位兄台所言,鄙人不敢苟同也!”

  就在这时,隔壁雅座上,站起一名白面书生,慷慨激昂的说:“曹丕篡汉已成定局,昭烈帝亲续汉室宗庙,善莫大焉。”

  胤对夸夸其谈的读书人,没有半点兴趣,仅仅是瞥了那书生一眼,看清了相貌,便把头一低,懒得再看他了。

  康熙掌权了几十年,夸夸其谈如高士奇者,陪伴圣驾左右,长达二十余年,早就看腻了。

  这个时代的书生,若不参与处理实际政务,大多数情况下,还比不上马谡呢!

  可是,见没人理他,那白面书生反而来劲了,振振有词的说:“古之汉昭烈不可畏,只怕,今之曹丕酣睡于卧榻旁!”

  跟来保护的隆科多,是个典型不爱读书的武夫,他根本听不懂,啥叫今之曹丕?

  可是,康熙和胤,都是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

  尤其是康熙,每年几次的宫廷经筵上,经常怼得翰林讲官们,下不来台。他的学问水平,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丝毫也不过分。

  胤刚想替白面书生说句话,免得这个二楞子惹下杀身大祸,康熙却说:“马谡之妻、妹皆美,都赏你了!”

  唉,话出于康熙之口,也就无可挽回了!

  不管是哪个时代,都要好好的管住嘴巴,千万莫嘴贱!

  “隆老三,拿了!”胤只得下令抓人了。

  康熙的心情其实很坏,这个节骨眼上,胤还真不敢招惹他。

  “。”隆科多不懂文学,却知道,既然胤下了令,就必须坚决执行。

  既然抓了人,继续坐着喝茶听评书,显然不可能了。

  走出茶楼的时候,康熙吩咐胤:“有些狂生,仗着读了点书,就敢妄谈国是,绝对不能轻饶了,全家贬为你的阿哈,无特旨不赦。”

  “。”

  胤心想,得嘞,康熙还真了解他,这是把白面书生的后路,全都堵死了。

  唉,在大清,还真的是,话不能乱说呢!

  康熙登车回宫了,隆科多带着大批人手,去抄了白面书生的家。

  等隆科多办完了差事,来回禀的时候,很是遗憾的说:“回十五爷,此贼之妻已经死了好几年,家中只有一个寡居的标致妹妹,奴才给您带来了。”

  胤摆了摆手,吩咐道:“带去后院洗衣服吧!”

  不客气的说,胤早就见惯了绝色的女子,他对于所谓的美人儿,已经有了很高的免疫力。

  以胤的金贵身份,再加上掌握的无上权势,普通的所谓美人儿,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

  既然康熙给了十天假,胤索性就待在贝勒府里,不肯出门了。

  前三天,待在翠晴的院里。中三天,待在惠香的院里。

  剩下的四天,胤就在正院里,和林浅浅,还有年观音,一起厮混。

  穿着鸳鸯红肚兜的林浅浅,确实是胤的好学生,无论什么样的招式,几乎一教就会。

  林浅浅搂紧了胤的脖子,腻声说:“爷,奴婢的两腿发软,快要蹲不住了。”

  胤心下大乐,正欲把林浅浅摆到书桌上,却听乌林在窗外禀道,“爷,您外祖母她老人家,领着您的几个表妹,来串门了。”

  唉,真扫兴啊!

  胤没办法,只得换了衣服,出来接待外祖母大人。

  PS:今天第一更送上了,常规二更将在23点左右。如果,月票多,三更将在早上更!

第143章 拉了隆科多一把

  照这个时代的作客习俗,外客登门,应该先递拜贴,约好了时间之后,再来作客。

  可是,胤的外祖母,派人来递了几次话,胤不是推脱在宫里,就是去衙门了。

  这一次,黄氏进宫见了密妃之后,总算是得知了确切的消息,胤赏假十日。

  外祖母亲自登门,胤若敢避而不见,被康熙知道了,孝的人设就崩了!

  胤领着翠晴和惠香,一起到大门外迎接。

  看见十乘小轿,停在门前,胤不由一阵头皮发麻。

  黄氏下轿后,胤赶紧上前行礼,毕恭毕敬的说:“外孙胤,拜见外祖母大人。”

  “老身黄氏,拜见十五爷!”

  黄氏和胤,彼此避开了对方的礼,各行其道,互不相干。

  “拜见表兄!”

  九个表妹,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站成了一排,给胤蹲身行礼。

  翠晴和惠香,都被婆婆密妃打过招呼,让她们帮着王家人,把表妹之一变成胤的妾室。

  实际上,胤纳不纳妾,纳多少个妾,对翠晴和惠香并无任何影响!

  胤的妾,就算是亲表妹,也不上玉牒,身份低贱得很!

  而且,如果胤从小和表妹青梅竹马的长大,那倒有点威胁了。

  可是,胤明摆着,不想纳表妹为妾,翠晴和惠香也都笑吟吟的看着王家的表妹们,各自争奇斗艳。

  黄氏坐进了正院之后,故意说:“你这里住得真舒服,老身来了这里,就不想走了!”

  胤只觉得脑仁疼,简直是岂有此理嘛?

  实话实说,身边多一妾,少一妾,对于胤而言,还真没所谓。

  别说是区区妾室了,就算是翠晴和惠香,也都老老实实的,不敢在后院兴风作浪。

  可是,王家人为了保住富贵的做法,令胤很反感。

  如果,仅仅是王家人,胤有一万种方法对付他们。

  可是,中间夹了个酷爱扶弟扶娘家的亲妈,这就令胤很头疼了。

  既然是黄氏来了,胤总要陪着去后花园玩一圈才是。

  可是,后花园刚逛了一半,康熙带着密妃和老十八,居然也来了。

  “十五哥,汗阿玛一直念叨着说,这么多日子,你也不进宫?”老十八掉了门牙,说话一直漏风。

  胤就把猫在家里,过快活日子的事,一五一十的说了。

  康熙也知道,胤从不结党。

  “今天在府里干什么呢?”康熙信口问胤。

  康熙不问,胤可以不说,但是,既然康熙问了,胤就只得把外祖母带着表妹们,来府上玩的事儿,如实的说了。

  “哟,你居然有九个表妹,那就把她们都唤来,给朕瞅瞅吧?”

  实话说,胤的表妹们,除了一个长得还算标致之外,其余的都不乍样,也不怕给康熙看了。

  如今的康熙,在畅春园里藏了不少江浙地区献来的美人儿,他的审美观早就和江南的士大夫们,大致相仿了。

  九个表妹都来了,衣裙翩翩的站了一排!

  康熙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嗯,王家人的精华,显然都被密妃一个人吸收干净了。

  “三郎,妾打算从她们之中,挑一个给小十五做妾。您的眼光,肯定没话说,就帮小十五挑一个吧?”密妃这么一说,胤暗叫要坏事儿。

  可是,亲妈替亲儿子纳妾,在大清朝,那可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容当面拒绝!

  康熙的心情一直不太好,这也是被密妃伺候舒坦了,才答应带她出来逛逛。

  “嗯,我看啊,就她吧!”康熙指着最标致的王盈月,这就算是定了!

  实际上,康熙也听胤说过王家人的一些事。

  不过嘛,谁家没有几个奇葩的亲戚呢?

  不说旁人,就说康熙的母族佟佳氏之中,简直就是奇葩亲戚的大本营了。

  上次,在皇家禁园内,公然放枪打猎的鄂伦岱,康熙若是较了真,早被赐自尽了!

首节上一节111/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