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52节

  果然不出所料,在康熙那里,胤见到了老四、首席满相温达、兵部尚书殷特布、在家养病的一等侯辰泰。

  只是,令胤没有想到的是,老十四居然也在殿内。

  辰泰,姓董鄂氏,其父是大名鼎鼎的抚远大将军、一等公费扬古。

  值得一提的是,辰泰的亲姑姑,便是祸乱顺治朝内院的董鄂妃。

  不用多问,一看就是军事会议。

  等胤行礼之后,康熙阴沉着脸,冷冷的说:“东国,乃蕞尔小国,却妄用亡明末帝之年号,莫不是欺我大清军威不盛么?”

  康熙话音未落,一直想抓兵权的老十四,便急不可耐的嚷道:“汗阿玛,下旨吧,臣儿愿率三千铁骑,马踏汉城,擒了朝鲜小王,献俘于大清门。”

  胤只当没听见似的,一直闭紧了嘴巴,默不作声。

  康熙的性子是,你越想争,朕偏不给你!

  老八他们始终学不乖,总想抢班夺权,就是没有看透康熙的心思。

  第一个抢先发言,就拿得到兵权,康熙岂不是白当了五十一年的皇帝!

  康熙没搭理老十四,扭头问温达:“履绥,你看呢?”

  温达皱紧了眉头,说:“皇上,出兵朝鲜,兵少了无法灭国。派兵多了,一旦战事陷入僵局,恐国库的存银消耗过巨。毕竟,保和殿尚在重修,畅春园和热河行宫也都在扩建之中。”

  作为首相的温达,确实很有几把刷子,说的也都是老成谋国之言。

  温达虽然没有当面反驳老十四,却用算账的手法,变相否定了老十四的狂言。

  别看朝鲜是蕞尔小国,其国内,一直养兵十余万,北防大清,南防倭贼。

  区区三千铁骑,就想灭了朝鲜国,显然是吹牛嘛!

  当年,皇太极携鼎盛之八旗军威,也率了十万大军,才迫使朝鲜人投降称臣。

  “辰泰,尔父武勇无双,战功赫赫,你不会让朕失望吧?”

  康熙居然跳过了兵部尚书殷特布,直接问了辰泰。

  辰泰一直跟着费扬古南征北战,虽未独立领过军,军事经验却异常之丰富。

  “回皇上,我大清有无数的火炮和鸟枪,胜朝鲜无虞也。但是,朝鲜南北长达三千里,我大清出兵,绝不能少于五万,不然的话,粮道很容易被贼军截断。”辰泰说的就是用兵的正道理。

  康熙三征准噶尔的时候,为啥一定要出兵十几万呢?

  说白了,就是王剪的老办法,硬堆国力,像长城一样的平推过去,迫使楚军决战!

  秦胜楚,秦胜赵,都是堆国力,平推硬耗的结果!

  如果,赵国国力足够,不缺粮食,不怕硬耗,也就没有长平坑卒的惨剧了。

  “殷特布,你呢?”康熙仿佛刚想起兵部尚书似的,扭头看向殷特布。

  “皇上,江南绿营日渐腐朽,已经不堪大用了。倒是,直隶和陕甘的绿营,尚有求战之心。”

  兵部只管绿营,殷特布也就只说绿营的真实战力。

  胤暗暗点头,清初时期的八旗权贵们,既有很多提笼架鸟、飞鹰走犬的纨绔子弟,也有不少殷特布这种有见识的高官。

  一个砖制皇朝,能够坐稳江山,根源就在于:统治阶级内部,必须能人辈出!

  “小十五,朕给你五万兵马,替朕马踏汉城,可乎?”康熙最后才问胤,显然对胤寄予了厚望。

  在诸位皇子之中,即使是战功赫赫的老大,也从未独领一军。

  可是,胤已经先后几次单独领兵出征或平叛。

  尤其是最近的一次,胤节制直隶诸军,其地位和天下兵马大元帅,也大差不差了!

  当着大家的面,胤的脑袋又没进水,肯定不可能扫了康熙的面子。

  胤还是老规矩,征服朝鲜肯定可以马到功成,前提是,他有几个条件。

  “回汗阿玛,蕞尔东国,旦夕可破,不足为虑。不过,火器营必须跟着臣儿一起去朝鲜,福建水师必须听臣儿的节制。”

  胤的立场站得极稳,平灭朝鲜小国,臣儿绝对没问题。

  不过嘛,条件也是有滴!

  不管哪个时代,不会跟老板谈条件的高管,肯定不是好高管!

  胤想要火器营,康熙并不奇怪。但是,令康熙吃惊的是,胤居然想要福建水师?

  不过,饱读史书的康熙马上想到了一个人:大唐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苏烈。

  苏烈,字定方,乃是唐灭百济的首功之臣!

  此时此刻,胤想的就是四个字:跨海登陆。

  正如温达所言,朝鲜确实是小国。

  但是,朝鲜号称三千里锦绣江山,是因为,南北的距离实在是太长了,对后勤补给造成了严重的压力。

  但是,朝鲜的战略劣势是,东西太过狭窄,很容易被海上的敌军拦腰截断,则首尾不能相顾,败相毕露。

  和康熙的落伍军事思想不同,胤的战法,就是现代的斩首战术。

  大军登船渡过黄海,突然从仁川登陆,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势,包围汉城,用重炮轰塌城墙,一战可定乾坤。

  老十四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康熙不仅把他的建议,当作是耳旁风,而且,一张嘴就要给胤五万兵马。

  这不是从门缝看扁了他嘛?

  “简直是无稽之谈。元朝数攻倭国,却落得惨败收场,皆因狂风吹翻了无数战船。”老十四不愧是从小喜欢军事的家伙,他一张嘴就点明了要害。

  渡海作战,最怕的不是朝鲜渣兵,而是威力无匹的台风!

  十万吨的航空母舰,都需要提前躲避台风区域,更何况,最大百余吨的小木船呢?

  “四阿哥,户部三库如何?”康熙想用银子的时候,每次都要和老四扯皮。

  老四哈下腰,恭敬的说:“回汗阿玛,户部没银子了……”大吐特吐苦水。

  胤暗觉好笑,老四是出了名的铁公鸡,康熙想拔毛,都难于上青天!

  不过,老四兼管户部这么多年,他要是手不紧,大清的财政支出,早就崩盘了。

  打仗,打的就是钱粮。

  这个硬道理,康熙不可能不懂!

  实际上,老十四也懂,所以,他只要求了三千铁骑。

  但是,在场的人,除了不通军事的老四之外,谁还看不懂老十四的那点小心思啊?

  先把兵权弄到手,等进了朝鲜,进攻遇阻之后,再找康熙要十万兵!

  老十四的小算盘,打得噼啪直响,精明得很呐!

  只要两国开战了,为了维护大清的国威,康熙就只能捏着鼻子,被迫给老十四增兵。

  儿子拼命算计老爹的命根子,嘿嘿,真当康熙是司马衷么?

  “小十五,朕命你为征东大将军,率军五万,节制奉天将军、吉林将军及福建水师……”

  谁料,老十四没等康熙把话说完,竟然大声嚷道:“汗阿玛,您真偏心,臣儿死都不服!”

  “呜呜……死都不服……”老十四居然当众伏地大哭,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啊!

  “胡闹,太胡闹了!”康熙气得猛拍桌子,破口大骂老十四,“汝个黄口小儿,何德何能,安敢咆哮御前?”

  如果是一般人,被康熙骂了,也就乖乖的伏地请罪了。

  偏偏,老十四真不怕死,他一边哭,一边声嘶力竭的吼道:“前几日,汗阿玛还夸奖我,精通兵事,可堪大用来着。怎么,今天就成了黄口小儿?”

  “叉出去,叉出去,叉出去……”康熙显然被气昏了头,连说了三个叉出去。

  “我自己走,不要你们叉!”老十四从地上爬起来,拔腿就走,兀自大声哭号,“太偏心眼了,我死也不服!”

  康熙气得翻白眼,忽然身子一软,一头栽进了老四的怀中。

  “皇上……皇上……”

  一时间,室内大乱。

  PS:月票超过9500张,必有四更,这是第一更。

第187章 一鱼双吃

  “快叫太医……”老四一抱住康熙,赶紧大吼了一嗓子。

  今上若是给当场气死了,老十四肯定没有好下场。但是,在没有遗诏的情况下,只要旗主诸王一起议事,老八的胜算极大。

  所以,没人比老四更希望康熙活着!

  好在,张太医就守在外头,魏珠一叫,就来了。

  张太医一看康熙的脸色发紫,就知道大事不好。

  为了保命,张太医赶紧说:“皇上的恐怕是痰湿淤堵于喉,要赶紧吸痰。”

  说人话就是,一口浓痰堵住了康熙的气管,恐有生命危险。

  “怎么吸痰出来?”老四惶急的问张太医。

  张太医也慌得很,当即说:“需要立即服用咳喘顺汤。”

  老四不禁倒吸了口凉气,从开方,审方到抓药,等药煎好了,今上只怕是已经大渐了!

  这时,室内的所有人,都急得直冒冷汗,却又面面相觑的束手无策。

  胤毕竟是现代人的灵魂,他赶紧告诉老四:“四哥,你试一下嘴对嘴的吸痰。就是先深吐一口气,再对上汗阿玛的嘴,用力猛吸,直到吸出痰为止!”

  危急时刻,老四也顾不得多想了,出于信任的本能,索性把康熙搁到炕上,然后长吐了一口气,接着,嘴对嘴的开始吸痰。

  然而,尽管老四拼尽了全力,也只吸出了少量的绿痰。

  胤也急得冒热汗,康熙若是死了,他就要马上逼迫隆科多就范了。

  忽然,脑子里灵光一闪,胤想起了海姆立克急救法。

  反正吧,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好在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手段,十分简单,胤本就口齿伶俐,几句话就教会了老四。

  老四的武力值,即使只能开四力半弓,却也比一般壮汉强不少。

  出于高度的信任,老四毫不迟疑的按照胤的指点,仅靠一人之力,就操作成功了海姆立克的姿势。

  只见,老四托住康熙的背部使之仰卧,两脚左右分开,跪于康熙的臀部两侧,一手以掌根按压肚脐与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掌覆盖其手掌之上,反复用力迅速挤压。

  挤压了五次之后,忽然,康熙张开嘴,一口浓痰吐了出来。

  老四见状大喜,再接再厉的又挤压了三次。

  “哇!”康熙猛的吐出了一大口浓浓的绿痰,随即睁开了眼睛。

  “汗阿玛,事急从权,请恕臣儿无礼!”老四心中大喜,一边持续挤压,一边简短的做了解释。

  “咔。”康熙猛的吐出了一大堆绿痰,长舒了口气,终于缓过了劲。

首节上一节152/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