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67节

  胤频频点头,他们这三兄弟,可比多尔衮那三兄弟,团结多了!

  多尔衮的三兄弟之中,多铎这家伙的技能点,全都开在了军事领域,政治方面就是个白痴。

  多铎根本不服多尔衮,总喜欢和多尔衮唱反调。

  甚至,多铎野心勃勃的想挤掉多尔衮,把他自己变成摄政王。

  雄才大略的多尔衮,自然不可能惯着多铎。

  多尔衮找了个合适的借口,就削走了多铎旗下三分之一的牛录,再把正白和镶白两旗进行了互换,轻而易举的就压制住了多铎。

  半个时辰后,图里琛回来了。

  “主子,白家人真的急红了眼。因为,九爷公开放过话,一定要整死藐视他的白潢。”图里琛拱手道,“以九爷的实力,若是咱们不出手,白潢必死无疑。”

  胤听见了咱们二字,不由微微一笑,图里琛的位置,摆得很正嘛!

  “瑶圃,你觉得,我应该出手拉白潢一把?”胤笑问图里琛。

  图里琛拱手道:“主子,很多外人不知内情,就怕他们误以为,主子您护不住旗下的包衣。”

  “成,就依你的意思。不过,正过大节,不方便去烦扰汗阿玛。我这就让乌林去警告诏狱里的人,白潢若是死了,他们都要抵命!”胤异常痛快的采纳了图里琛的意见。

  再怎么说,图里琛的第一次建言,胤确实不方便驳回。

  用人之道,存乎于一心,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疑人要用,充分授权,以观后效。

  图里琛心满意足的出去了。

  老十六笑着说:“大哥,我和十八弟,可都没吱声拆台呢。是不是该多给点银子花花?”

  老十八也笑着打趣说:“大哥太抠门了,这么大的正旦除夕,才给了三百两银子,至少应该翻一倍才是。”

  胤故意把眼一瞪,数落老十八:“真不少了,你也该知足常乐。”

  押岁钱,不过是个形式罢了。

  实际上,从贝子府开始,一直到如今的郡王府,老十六和老十八,在账房那边的支银额度,都是每年千两银子。

  胤如果抠门,老十六和老十八,根本不可能和他这么亲近。

  要知道,亲兄弟之间,最容易闹矛盾的问题,除了银子外,就是妯娌不和,狂吹枕边歪风。

  老十六和老十八,尚未成婚,兄弟之间,暂时还没有妯娌矛盾。

  胤看得很清楚,只要兄弟同心,弟媳妇们,哪怕意见再大,表面上也要装得一团和气。

  在格外重男轻女的大清朝,弟媳妇们敢闹内讧,说白了,几乎都是弟弟心里有怨言,却又不方便公开撕破脸的结果。

  归根到底,只要胤的实力足够强大,分蛋糕也相对公平,三兄弟必然同心!

第203章 君臣同乐

  正旦节的正日子,胤的郡王府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照旗人的规矩,正旦日登门拜主子,是旗下包衣们必须尽到的义务!

  不过,各家各户的包衣阿哈,是真正的家奴,没资格来给胤请安。

  胤的六个牛录之下,共有一个参领和六个佐领。

  其中,参领是流官,三年一换。佐领们,则都是父传子或兄传弟的世袭。

  “奴才们,请主子安,主子正旦大吉。”

  在参领德成的率领下,六个佐领们都跪在他的身后,一齐恭贺正旦。

  “罢了,都坐下说话。”胤可以肆无忌惮的笼络他旗下的奴才,根本不需要担心康熙的猜忌。

  因为,胤旗下的六个牛录,除了包衣阿哈之外,都算是他的家里人。

  并非朝廷重臣的一家人,不管多亲热,都不犯忌!

  德成从地上爬起后,哈着腰,异常谦逊的说:“在主子的跟前,哪有奴才们的座儿?真坏了规矩,奴才们都要吃鞭子。”

  胤故意把脸一板,斥责道:“爷叫你们坐,就都坐。再敢多嘴多舌,小心吃鞭子。”

  “。”德成扎下深千谢恩后,乖乖的领着佐领们都坐了。

  八旗内部,还是十分野蛮的半奴隶制,主子就是奴才的天。

  主子气不过,拿鞭子抽了奴才,只要不抽死,就是抽了白抽!

  以前,老奴刚建立后金国的时候,真是旗主和领主们最幸福的时代。

  那时候,旗主和领主们,若是睡了哪个旗下包衣的漂亮夫人,反而是高看他了。

  清军入关后,迅速的汉化,八旗内部也从绝对的奴隶制,变成了半奴隶制。

  至少,旗主和领主,再不可能随意虐杀包衣们了。

  “主子,托您的鸿福,老天也作美,地里的庄稼大丰收了,奴才们按照老例儿,带了点薄礼,给主子您尽点孝心,请主子您务必笑纳!”德成跪到地上,双手捧上了一份礼单子。

  胤轻叹一声,说:“你们的孝心,爷心领了。不过,你们也都不容易,大部分人都没有铁杆庄稼可领,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带肉的饽饽。更有甚者,有人的家里穷得快要揭不开锅了,唉,实在是太苦了啊!”

  主子不收礼,奴才们必须苦劝,方显出诚意。

  拉锯了几次后,胤火了,猛一拍桌子,厉声道:“爷的话,难道不管用了么?”

  德成和佐领们,都吓跪了,大气不敢喘半口。

  实话说,清军入关后,普通旗人只有入营当兵,替皇上卖命,这一条活路。

  可是,朝廷的经制八旗兵,总员额是有限的,不可能让每个旗人都有铁杆庄稼可拿。

  时间一长,家里丁口多的普通旗人之家,基本都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的窘迫状态。

  但是,类似胤这种小旗主,那日子简直是神仙一般的快活!

  前明时期,朝廷给藩王宗室们的待遇,一减再减。结果,有宗室成员,不仅勾结蒙古人南侵,甚至还纵火焚烧了府衙。

  大清灭亡之时,各地的驻防八旗,很多被报复惨了。但是,京城里的普通旗人,大部分都很高兴。他们终于解脱了,想经商就经商,想种地就种地,想卖古董,就倒腾古董。

  直到大清垮台之前,皇帝和官僚阶级,肆无忌惮压迫自耕农的矛盾,才是历朝历代的主要内部矛盾!

  自耕农纷纷破产了,皇朝也就走到尽头,如此周而复始!

  德成和佐领们,嘴上说该死,心里却很感激胤。

  他们又不傻,都知道一个事实:胤发脾气是假,体贴大家的不容易,才是真!

  “你们几个,也都听好了,不管有事没事,都不许盘剥旗下的包衣们。别的旗下,爷管不着,也不想管。你们若是手脚不干净,爷也懒得拿鞭子抽你们,径直送进暗无天日的宗人府水牢,让你们好好的享受一下,每天泡脚的美好滋味儿!”

  作为当朝第一实权郡王,胤的公然恫吓,谁敢不当真?

  “。”德成和佐领们,一起跪了。

  不过,胤是老官僚的出身,他比谁都清楚,让狗改了吃屎,比登天还难!

  打一棍子,赏颗糖吃,才是长久笼络本旗包衣之道。

  “往后啊,你们七个人,每年的正旦,都到爷的账房上领银子。参领三百两,佐领二百两,见者有份,童叟无欺。”

  胤实在是太慷慨了,德成他们个个欢声雷动,大拍马屁。

  “主子,您真是奴才们的好主子……”

  “主子,您但有所命,奴才一定效死!”

  胤笑了笑,嘴上没吱声,心里却很赞同老四搞出的火耗归公及养廉银。

  在无官不贪的当下,官僚们仗着手里的权力,肆无忌惮的大捞特捞,完全无法避免。

  不高薪,肯定无法养廉。

  高薪,也不可能杜绝贪腐现象。

  但是,高薪却可以帮着不想贪的那批官僚,守住社会的底线。

  归根到底,从皇帝到知县,都掌握了无法制约的权力,可以随心所欲的折腾草民。

  胤早就想旗务改革了,不改,他手下的包衣们,不可能跟他走。

  如今的胤,不仅实权滔天,而且,完全有实力撒银子给参领和佐领,以减轻包衣们的负担。

  不管别人怎么想,胤自己的脑子一直很清醒,指望有铁杆庄稼可拿的参领和佐领们,跟着他卖命,那纯粹是他自己想多了。

  到了关键时刻,真正顶用的人,必然是过苦日子的普通包衣们。

  “你们从谁家收来的东西,就还回谁家去。”胤淡淡的说,“若是物不归原主,别怨恨爷心狠手毒,明白吧?”

  “。”德成和佐领们也都看明白了,胤绝对不是装模作样,而是玩真的。

  打发了德成他们走了之后,胤留了图里琛一起打马吊。

  至于,门前的人山人海,胤当作是空气罢了。

  大清一直禁赌,胤他们打马吊,也不赌钱,输家就在脸上贴张小纸条,算是必要的惩罚。

  谁料,贴纸条的效果,比赌钱更刺激老十六和老十八的争胜之心。

  尼玛,堂堂皇子,脸上贴了脏东西,这可比输银子,更令人在意。

  实际上,赌钱的话,老十六和老十八输得再惨,也都是输的胤的银子。

  而且,拉着图里琛赌钱,借他八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赢。

  以前,胤的一个女同学,长得颇有几分姿色,是医院的行政人员。

  院长就给了她一个任务,每天在牌桌上输钱,输得越多越好。

  结果,康熙进屋的时候,赫然发现,胤、老十六和老十八的脸上,都贴满了小纸条。

  “臣儿……恭请圣安。”

  “奴才图里琛,恭请圣安。”

  天下至尊来了,胤他们手忙脚乱的下炕,纷纷跪地请安。

  康熙走到老十八的跟前,俯身抬手,从他的脸上揭下一张小纸条,定神一看,也就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稀奇之处!

  “你们这是在做甚?”康熙其实已经看见了桌上的马吊牌,却故意问胤。

  “回汗阿玛,臣儿几个人在打马吊,输家就在脸上贴一张小纸条,若是脸上贴满了纸条,只须学几声狗叫,就揭了纸条,重新来过。”胤知道康熙很忌讳赌博,便言简意赅的解释清楚了。

  “很好,不赌钱,乃是大清的规矩,你们做得很好!”康熙这么一说,就把皇子失仪的罪过,彻底抹平了。

  屋里有三个康熙的亲儿子,又没有赌博,仅仅是关起门来贴纸条而已。

  原本,胤以为康熙待不长,谁曾想,康熙来了兴致,竟然坐到了炕桌边,招手唤他们几个陪着打马吊。

  “还是不赌钱,只贴条!”康熙定了调子,谁敢不从?

  只是,马吊开始之后,胤他们又不是缺心眼,谁敢给康熙的脸上贴纸条啊?

  结果是,康熙连赢几十局,让三个亲儿子的脸上,都贴满了纸条。

  “哈哈,朕心甚悦,看在你们都很有孝心的份上,就每人赏银五千两吧!”

  “谢汗阿玛恩典!”

  胤不缺钱花,老十六暗中帮四干脏活,他也不差钱。

首节上一节167/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