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拿起纸片,定神一看,咳,都是加减法,连乘除都没有的四贝勒府内库存银统计汇总。
对于曾经在支教时,当过高中数学老师的胤而言,丧心病狂的简单啊!
老四本以为,胤需要“算筹”的帮助。
一般情况下,打算盘的行为,专属于粗鄙的贱商,满洲天龙人根本不屑一顾。
但是,老四为了不被账房先生们欺蒙,竟然偷偷的掌握了打算盘的技巧。
然而,就在老四的眼皮子底下,胤仅仅利用心算,只花了不到半盏茶的工夫,就把老四需要算几个时辰的汇总数字,快速的统计了出来,并提笔把总数写在了纸片的末尾。
“四哥,我瞎算的,也不知道对错。您回府后,命账房仔细核对一下,看看是否银账相符?”胤明明炫了心算的神技,却一如既往的低调谦和。
满招损、谦受益,在老四这里,永远都是真理!
老四早就算清楚了,他接过纸片,看清楚胤写的数字后,不由大吃了一惊,居然和他算了三遍的准确数字,丝毫不差!
据老四所知,满京城里,即使是算术水平最高的洋人传教士白晋,也远不如胤算得快,算得准!
老四这个贝勒爷,是户部的管部阿哥,也就是户部的太上皇。
户部成天与银子、粮食和账册打交道,最需要的就是胤这种身怀算帐绝技的高水平人才!
老四的城府已深,他按捺住激动的情绪,不动声色的说:“好,我回府后,再找账房上的人,仔细核算一下。”
送老十四回宫的路上,老四故意拉着胤谈天说地,想看看胤的见识和阅历。
如果是一般人,一定会滔滔不绝的显摆各种知识。
但是,胤肯定不是一般人,他比谁都清楚,在老四的面前,唯有藏拙才是王道!
老四特别喜欢教训人,也就是好为人师!
此时此刻,如果不让老四过足当师傅的瘾,那胤才是大蠢蛋呢!
“十五弟,你的这个说法,确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老四就喜欢这个调调儿。
胤摆出谦虚好学的姿势,老四很享受当老师的感觉,这滋味简直妙极了!
大清的祖制是,旗人之女所出的皇子,方有皇位的继承权!
这个祖制,是全体旗人的集体共识,在清朝两百多年里,被执行得异常之彻底。
其底色是:我大清,是旗人的天下!
所以,从出生的那天起,胤就丧失了登上皇位的机会!
说白了,即使胤想方设法的笼络住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也会因为满洲王公大臣们的集体反对,没有丝毫获胜的希望。
类似处境的,还有老十六、老十七、老十八等汉女所出的皇子!
在所有皇子之中,老大是个坑货,老二注定被废,老三不掌握兵权,老五、老七和老十二没有夺位的野心,老十三帮着老二干坏事被康熙彻底的厌弃了。
老八、老九、老十和老十四,这几个人,据胤的近距离观察,都是志大才疏之辈,成不得大事!
再说了,八爷党可谓是人才济济,满洲王公贵胄云集,胤即使勉强混了进去,也分不到多少利益。
老四就不同了,这家伙是清朝排名第一的伪装大宗师,并且有史实为证,只有他笑到了最后。
这人呐,也都是讲感情的,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
汉高祖刘邦,杀功臣,主要针对的是,敌对阵营投靠他的那帮枭雄们。
老四的刻薄寡恩,六亲不认,针对的也是老三、老八、老九、老十和老十四这些死敌。
胤的外祖父王国正,早年是个汉人贱匠,后来即使改换门庭了,也就是个不入流的知县而已。
不客气的说,胤的背后,完全没有母族势力,天然对皇位没有威胁。
比较类似的是,老十三的背后,也没有母族势力撑腰。
老四这个人,恩怨格外分明,赏罚也分明。只是,他做事很随性,喜欢走极端,爱恨之间,就是冰火两重天!
只要适应了这个特点,胤觉得并不难混!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老十三,和老四的关系虽好,却是个铁杆的二爷党。
若是老四接纳了胤,那么,胤就是第一个有分量的四爷党!
历代君主,都格外看重首创之功。
即使是杀人不眨眼的朱重八,也没杀汤和嘛!
不过,老四这个人,疑心病极重。胤若想真正走入他的心坎,还必须用些巧招,并静待好时机!
以林冲的强悍实力,他想入伙为贼,秀才王伦也要逼着他交出投名状呢!
更何况,多疑的老四乎?
第27章 康熙的考验
下学的路上,胤碰见了带人出宫办差的一等侍卫隆科多。
“奴才隆科多,请十五爷大安。”眼尖的隆科多,早就看见了胤,他三步并作两步的跑过来,异常亲热的扎千请安。
“起吧。”胤含笑轻抬折扇,示意隆科多不必多礼。
据胤所知,自从老大垮台了之后,隆科多就改换了门庭,摇身一变,成了八爷党中不起眼的一员。
胤暗道可惜了,如果他的生母不是汉女,也完全不可能获得满洲勋贵王公的支持,在这个时候趁机叫一声舅舅,那就是超级划算的巨大投资了。
因为,老四现在还是二爷党的一员,他也没怎么在乎隆科多。
也就是说,老四目前即使嘴上尊隆科多是舅舅,也是看在养母的份上罢了,并无多少真心。
不过,抢老四风头的衰事,很容易在将来,勾起老四的猜疑。
当下,就算是打死胤,他也不能唤隆科多为舅舅!
“老隆啊,最近倒是很少见着你呐。”胤刚练完骑射,一身臭汗,急着回去沐浴,便信口搭了个讪。
隆科多看了眼四周,哈下腰,凑到胤的近前,小声说:“回十五爷,奴才方才在东暖阁门外当差,隐约听说,上头要考您的学问深浅。”
宫里耳目众多,他也只能是点到为止了!
胤的眼眸微微一闪,隆科多冒着风险提前给他递风,这就说明,玉柱在隆科多心目中的地位,格外的与众不同。
隆科多递了话后,也不敢久留,赶紧辞别了胤。
回到阿哥所的住处后,胤泡进了浴桶里,仔细的咀嚼了一番隆科多递的内幕消息。
此前,康熙一直把胤当作是空气一般的存在,怎么忽然想考问他的学业?
嗯,恐怕是老四爱才,想让他过去户部帮忙办差查帐了吧?
胤也想过,会不会是太子的推荐呢?
也确实有这个可能性,但是,概率不高。
谁料,胤刚洗过澡,尚未更衣,忽然得报,乾清宫副首领太监李玉来传康熙的口谕。
“快摆香案。”胤又小声叮嘱乌林,命他赶紧去招待李玉,寻机塞银子。
不大的工夫,身著皇子的正装,快步赶到正房接旨。
室内,李玉正背北面南的站在正房中央,朗声道:“有旨。”
胤快步上前,跪到垫子上,伏地不起。
“传皇上口谕,内务府的账册有误,著十五阿哥在半日内算清,钦此。”李玉操着怪异的公鸭嗓音,抑扬顿挫的宣布了康熙的意思。
胤一听就明白了,果然是老四格外的爱才,迫不及待的向康熙举荐了他。
“臣儿胤,领旨。”胤重重的叩了个头,正式接了康熙的口谕。
传旨之后的李玉,就恢复了狗太监的身份,他赶紧上前,假腥腥的哈腰伸臂搀起胤。
等胤起身后,李玉赶紧扎千行礼,恭敬的说:“奴才李玉,请十五爷大安。”
胤摆了摆手,含笑道:“李谙达,好久没见了啊,快起吧。”
在康熙的诸多哈哈珠塞太监之中,李玉算是混得比较差的一个。
到目前为止,和李玉资历大致相当的魏珠,已经是乾清宫副总管太监了,两人的地位相差异常悬殊。
不过,早年间,李玉和胤倒有些渊源。
因为,胤是庶妃王氏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康熙担心他夭折了,曾派李玉去德妃那里帮着照应了两年。
所以,胤按照老交情,尊李玉为谙达。
李玉望着胤的眼神很复杂,因为,乌林暗中塞了十两银子给他。
在宫里,胤和李玉之间,往日的那点情分,压根不值一提。
现实就是,胤比照魏珠的规格,给了重赏。
这就具有不同于一般的非凡意义了。
以李玉的地位,在乾清宫里,顶多算是二流偏下的位置。
按照宫里的赏钱潜规则,李玉仅为一两银子。有时候,甚至是五百文钱而已。
“十五爷,万岁爷吩咐过了,不用算筹。”旁边还有小太监,李玉只能点到为止了,能不能理解其中的内涵,就看胤的造化了。
胤一听算筹二字,当即明白了,必是老四的举荐。
在宫里,最经典的座右铭,便是: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人头落地。
宫里人,想往外边递消息,往往云遮雾罩的言简意赅,绝不可能直接说清楚了。
一旦说清楚了,就再无转圜之余地。万一,被揭穿了,就只能脑袋搬家了。
李玉没说的是,这种账册需要两个账房先生,打一整天算盘,才有可能算清楚。
胤接过账册后,并没有急着计算,而是坐到了书房的椅子前,提笔在手,对照着账册上的记录,在稿纸上写下一串阿拉伯数字。
繁体的数目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不仅笔画多,而且很占地方。
阿拉伯数字就不同了,一行数字下来,顶多只占原来十分之一的地方。
“哗哗哗……”伴随着翻阅账册的纸动声,胤在稿纸上,记下了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数字。
李玉并没有离开,他按照康熙的吩咐,就站在胤的身后。
胤懒得搭理他,聚精会神的汇总数字。
机遇,只可能留给有准备的人。类似的好运气,即使是胤,这辈子也可能只有一次。
胤下定了决心,必须牢牢的把机遇抓在手中。
李玉管着内务府递上的总账册,他自然是很懂行。
胤的动作,仿佛行云流水一般,大有一气呵成之势,令李玉瞠目结舌!
嘿嘿,老话说的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没有一技之长,即使在宫里混吃等死,也不可能真安逸!
早就分府出宫的老大和老三,除了岁俸六千两之外,尚有禄米六千斛,皇庄几千亩,护卫几十名。
为了混得更滋润,躺平得更舒服,胤十分卖力的挥洒着盖世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