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196节

  除了通州大营那边的进展很慢之外,老四大致完成了接班的关键卡位部署。

  去年,宗人府的袭爵考试,出了舞弊的大丑闻,惹得康熙大为盛怒。

  单单是被革爵圈禁的宗室,就超过了五人之多。

  今年的宗人府考试,康熙痛定思痛,索性安排胤和老十七,一起主持今年的选拔。

  前明的王爷们,根本不需要考试,只要生对了肚子,又活到了成年,肯定有爵可袭。

  大清就不同了,不管是谁,只要想袭爵,就必须先通过宗人府的考试。

  考试的科目就三项:满汉文翻译、步射和骑射。考试的等级,分为优、平和劣三等。

  具体的授爵标准是:三项皆优,以应得之爵授封;两优一平者,降一等;一优两平或两优一劣者,降两等;三项皆平或是一优一平一劣者,降三等;一优两劣、两平一劣、一平两劣及三劣者皆停封,令其学习后,再行考试。

  比如说,胤的爵位,虽然不是世袭罔替,也是许袭五世。

  也就是说,胤薨后,他的某个儿子还可以袭郡王爵。然而,只要考试成绩不是三项皆优,就不可能顺利的袭爵,而必须一直学习下去,直到考试合格为止。

  在没有袭爵之前,朝廷一律停发俸银和禄米。

  这一套袭爵的体制,从根子上,确保了大清在鸦片战争之前的江山稳固。

  袭爵考试的这一天早上,胤和老十七,一起乘马车,抵达了宗人府。

  现任宗令简亲王雅尔江阿,早早的坐在了宗人府的门房里喝茶,等着胤过来。

  听说胤和老十七来了,雅尔江阿赶紧放下茶盏,快步走下台阶,笑脸相迎。

  “愉王弟,可把你给盼来了。”雅尔江阿笑眯眯和胤鞠躬行礼。

  “简王兄,这里是你的地盘嘛!”胤也跟着鞠躬还礼。

  “十七弟,等办完了差事,别急着走,我请客!”雅尔江阿显得很热情。

  老十七却心里有数,他不过沾了胤的光罢了。

  雅尔江阿真正想请的人,肯定是胤。

  明摆的事,老十七若是答应了留下来吃饭,胤怎么可能不一起留下呢?

  在宗人府的后边,建了一座标准的演武场!

  雅尔江阿陪着胤他们抵达演武场的时候,场内已经站了几十个等待考核的宗室黄带子。

  胤走到监考台上,拿出旨意,沉声道:“奉旨……”

  台下的考官们和宗室黄带子,赶紧都跪了。

  “上谕,著郡王胤监督……钦此。”

  “奴才领旨谢恩!”

  按照惯例,考试的第一项,便是步射。

  胤负手站在台上,示意雅尔江阿,可以开始了!

  考试开始后,以三力硬弓为基准,三人为一组,每人一支箭,中靶上红心者为优,未中红心者为平,脱靶则为劣。

  说实话,拉开大清的反曲弓,真是个体力活。

  反正吧,大庭广众之下考试,十分符合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

  步射这玩意,若是平时不练熟,临考试的时候,连弓都拿不稳,更不可能侥幸射中红心。

  “脱靶!”

  “脱靶!”

  “中靶!”

  第一组的三个人,两个脱靶得劣,一个中靶得平,成绩显然不容乐观。

  雅尔江阿装作着急的样子,好一阵唉声叹气。

  胤倒是丝毫也不觉得奇怪,黄带子们的生活条件太过优越了,只可能助长骄奢淫逸的风气。

  以前,爱新觉罗家猫在苦寒的关外,以渔猎为生。凡是射箭技术不行的,都被自然淘汰了。

  可是,京城真是个花花世界,泡在醇酒美人堆里的时间越长,斗志就越弱。

  康熙也知道其中的厉害,所以,一直勒令关外的索伦兵,始终保持最严酷的生存环境。

  步射完毕之后,六十多人中,只有几个人得了优。

  反正吧,胤没理由替任何人遮掩,考试成绩也是铁的事实,大家都无话可说。

  等骑射的环节开始后,情况更是惨不忍睹。

  几十个人中,骑射得优者,仅有一人而已。

  到了翻译环节,胤随机写了三百字的汉文,要求考生们翻译成满文。

  出乎意料的是,考生们的翻译成绩,大多不差!

  胤略微一想,也就明白了,坐在书房里读书,确实比步射和骑射训练,舒服多了。

  这人呐,本性就是趋利避害,喜欢享乐,害怕吃苦!

  以前,自从有了扫地机器人后,胤就没有亲手扫过地了。

  家里的使用面积越大,智能化程度很高的扫地机器人,就越重要。

  考核结束后,只有一人得了三优,获得了不降等袭爵的资格。

  出于好奇,胤接见了那人。

  “侄儿锡保,请简王伯、愉王叔大安!”

  锡保是顺承郡王诺罗布的第四子,诺罗布和胤平辈。

  雅尔江阿微笑着说:“恭喜你,三项皆优,回去等着袭爵吧!”

  锡保却一脸平静的说:“不瞒简王伯您说,您侄儿我为了袭爵,苦练了许久,总算是没有辱没了祖宗。”

  胤暗暗点头,清初不是清末,考封袭爵制度,真的有用!

  不过,除了锡保之外的几十个黄带子,就只能回去努力学习,来年再考了。

  反正吧,除了有本事让康熙开后门的恩封之外,所有的黄带子,都必须参加宗人府的考试。

  能者上,不能者下,都是被逼出来的!

第237章 变天了

  刚出正月,康熙便得知了一个好消息,《康熙字典》编撰完成。

  只可惜,总撰官张玉书和陈廷敬,及多名撰修官,先后殁了。

  康熙字典,共四十二卷,总收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附《补遗》,尽收冷僻字;再附《备考》,收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之字。

  此文字巨典,自成书起,影响之大,流行之广,近300年无出其右者。

  也许是高兴得过了头,喝了不少鹿血,第二天,就传出康熙龙体欠安的坏消息。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康熙干了一件影响极其深远的事情:命老十四去太庙,代为祭祖。

  在这个时代,代替皇帝,去太庙祭祖,不管怎么说,意义都是不同凡响!

  一时间,八爷党的士气大振,而老四的心情自然不可能好。

  老八他们认为,康熙很可能选中了老十四,为下任皇帝。

  老四的心里多少有些慌乱,因为,去太庙祭祖的象征意义,实在是太过强烈了。

  距离庙堂甚远的老十三,也没啥好办法。

  一直冷眼旁观的胤,却淡淡的说:“四哥,勿须担忧,汗阿玛此举很可能是想暂时稳住八哥他们,免得被他们趁虚而入。”

  老四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胤所言,也很有道理。可是,他的心里终究没底,依旧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这时,老十三斩钉截铁的说:“若是十四弟登上大位,我等死无葬身之地!”

  老十三已经啥都没有了,索性破罐子破摔,争个鱼死网破!

  老四下意识的看向胤,胤没有丝毫迟疑的说:“到时候,绝不能坐以待毙。”

  见两个弟弟都坚决支持自己,老四的心里觉得格外温暖,他眯起两眼,冷冷的说:“十五弟说的对,绝不能坐以待毙。”

  一时间,三个人相视一笑,立场达成了一致!

  熟悉历史的胤,其实心里很明白,老八只要敢赌,真有机会火中取栗。

  当年的李二凤身边,有个房谋杜断的老典。

  意思是说,房玄龄的鬼主意多,但是,拍板的却是杜如晦。

  俗话说的好,当断不断,必受其害!

  左一个好主意,右一个金点子,却不敢下决心去赌,这是手握王炸却输得很惨的袁绍!

  老四肯定不是袁本初!

  否则,人心必散,队伍就不好带了!

  康熙的龙体,一直欠安,时病时好。

  就在这个时候,西边传来了坏消息:十月三十日深夜,大策零敦多布攻入拉萨,杀死拉藏汗,拘押了大和尚,在雪域高原上,组成以达克咱为第巴的亲准噶尔政权。

  一时间,京师震动!

  康熙紧急下旨,调额伦特至西宁备战,又命西宁总兵官王以谦、侍读学士查礼浑在松潘预备。同时,调荆州2000八旗兵增援四川成都,太原500八旗兵增援西安。

  就在大战一触即发之时,皇太后病重,眼看不中了!

  康熙带着诸位皇子和重臣们去看望皇太后的时候,当众说:“自去年开始,朕躬一直违,有头晕之症,形渐消瘦,右手完全不得力……你们详细的议一议储君之事!”

  这一次,议立储君的地点,还是在太和殿!

  但是,老八他们有了多次挨锤的经验之后,也都学乖了。

  大家议来议去,始终,没有议出个明确的人选。

  时至今日,包括老八在内,大家都看明白了,康熙只有在病重的时候,才会考虑立储君。

  等龙体大安之后,康熙必然会反悔!

  皇权体制,就是你有我无的零和游戏!

  即使是史上最舒服的皇太子朱标,也被朱重八拔刀追杀过!

  当时,若不是朱标跑得快,事后服软也快,天知道会发生什么?

  议储会议,连开了半个月,始终没有议出个名堂。

  因为啥呢?康熙在这方面的信用,早就破产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太后驾崩了!

  一直守在皇太后身边的老五,当场哭昏了过去。

  康熙大哭了好几场,身体越发不好了。

首节上一节196/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