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201节

  若是旁人,根本听不懂康熙问的是啥。

  胤却涎着脸,笑嘻嘻的说:“哭得很伤心,抵死不从,臣儿丝毫也没惯着她!”

  “嗯,有些人呐,就不能惯着!”康熙这么一说,胤也就全明白了。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凡是,暗中勾结老二胤的重臣,老皇帝都恨之入骨。

  其实呢,胤也完全可以理解康熙的痛心疾首。

  康熙一直认为,他从小养大的好儿子胤,都是被身边的奸邪小人,教坏了!

  舍不得杀了胤,难道还舍不得收拾了那些奸邪小人么?

  一旁的魏珠,虽然一直紧闭着嘴巴,心里却一片透亮!

  胤若说刘佳氏格外顺从,不哭不闹,万岁爷多半要改主意,索性把她送去肮脏龌龊之地,没日没夜的接客。

  没办法,只要和老二胤有关的重臣,都不可能有好下场!

  这就和朱老四收拾建文旧臣差不多的心态了!

  朱老四下旨族诛之余,还把人家的妻女罚入教坊司,强迫她们的一点朱唇,任由万人品尝!

  康熙淡淡的说:“挫骨扬灰!”

  “!”

  古人十分迷信,信奉侍死如侍生,没钱要厚葬!

  普奇即使死了,也要尸体扬灰,可见康熙的恨意之深?

  事实证明,康熙最爱的那个儿子,只有老二胤。

  胤在康熙的心目中,也就是个非常顺手、还没任何威胁的工具人罢了!

  不客气的说,满朝文武都是康熙的工具人。

  但是,用得极其顺手的,也就是老四和胤了。

  没有老四的精打细算,户部三库的存银,不可能有四千万两之多。

  没有胤的提兵镇场子,康熙就睡不踏实!

  客观的说,老四和胤,已经是康熙身边,不可或缺的拐杖。

  回去之后,迫于康熙的强大恨意,胤就给刘佳氏改了个极具侮辱性的名字:蝶奴。

  连续一周的时间,胤都要叫来蝶奴侍寝,让她充分感受到了,此前从未有过的爽乐!

  蝶奴可不是黄花大闺女,而是膝下有女的花信之妇!

  等蝶奴抑制不住的抖动了一阵子,胤轻拥着她的香肩,柔声道:“给你取贱名,其实是为了你好,以你的聪明伶俐,应该懂的吧?”

  蝶奴咬住胤的耳朵,小声说:“爷,您是想保护奴才,奴才怎么可能不明白呢?”

  “嗯,在外人面前,尽量老实乖顺一些,免得招惹是非。到了炕上,自是越浪越好!”胤抬手一掌,重重的拍在了蝶奴的臀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只要和蝶奴在一起,胤就格外的勇猛!

  毕竟,骑别人的老婆,心情怎么可能不爽呢?

  尤其是,蝶奴不仅年轻貌美,还自带一品夫人的光环,胤每次骑她的时候,都极有感觉!

  类似的情况,还有巡抚寡媳的琴书。

  不过,琴书的身份和地位,无论如何,都比蝶奴差远了!

  早上,太阳即将晒屁股的时候,胤迈着轻快的步子,进了畅春园。

  乌林牵着胤的汗血宝马,亦步亦趋的跟在主子的身后。

  在本朝,赐紫禁城骑马的重臣,两个巴掌都数不过来。

  但是,赐畅春园骑马的臣子,唯胤一人尔!

  胤一贯不喜欢张扬,每次都是牵马进园子,距离园门百米开外,再骑马去值庐。

  进屋的时候,胤发现张廷玉没在。

  嗯,这个时辰的张衡臣,八成是去用早膳了。

  只过了半盏茶的工夫,乌林摸进来,小声禀道:“爷,奴才听说,昨儿夜间,德主儿挨了万岁爷的训斥。”

  胤端起茶盏,轻啜了一口,嘿嘿,几乎不犯错的德妃,居然史无前例的挨了骂,原因只可能有一个:因为老十四。

  老十四带兵去了西宁之后,几次三番的写密折回京告状,向康熙吐槽,后方的粮饷供应太慢了。

  实际上,老四不仅没有卡老十四的脖子,反而四处调粮拨饷,竭尽全力的供应西北的军需。

  但是,从中原运粮去西北,只能走陆路,途中的消耗实在太大了!

  二十石粮食,从河南开封出发,送到西宁之后,就只剩下了一石粮食而已。

  如果是平时,倒也罢了!

  可是,随着各地的驻军,纷纷调入西北,十几万人的庞大队伍,每天消耗的粮食,异常之惊人。

  尽管胤没证据,但是,他完全猜想得到,必是老十四写信给德妃,抱怨老四故意拖后腿吧?

  德妃那是真疼老十四,她的挨骂,很可能是在康熙的跟前,拐弯抹角的说老四的坏话,被康熙识破了吧?

  再怎么说,老四也是从德妃肚子里钻出来的亲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德妃这又是何苦呢?

  “缺银子了,自己去账房上支领。”胤想了想,又叮嘱说,“别怕花银子,就怕银子花不出去,懂么?”

  乌林笑嘻嘻的说:“花爷的银子,奴才从不心疼!”

  “滚吧。”胤笑眯眯的赶了乌林滚蛋。

  果如胤所料,没过多久,康熙就找了他进去,商量西北大军的军需供应问题。

  PS:还有一更!

第243章 和康熙对赌

  “汗阿玛,臣儿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胤很坦率的说,“现行的开中法之下,晋商运输粮食去西北,然后换取盐引和茶引,也算是有利可图。但是,路途太过遥远,开销极大,总体性的赢利很有限。所以,若想鼓励他们多运输粮食去西宁,还须加大赏格。”

  “加多少?”康熙目光炯炯的盯在胤的脸上。

  胤伸出一只巴掌,解释说:“至少加五成的盐引和茶引,他们看见了暴利的空间,才可能倾尽全力的替朝廷运输粮食去西北。”

  “五成?太多了吧?”康熙有些迟疑的反问胤。

  胤笑着说:“汗阿玛,臣儿敢以爵位担保,只要有足够大的利润空间,西北肯定不会缺粮。”

  “哟嗬,你竟有这么大的把握?”康熙还是有些不大相信。

  “汗阿玛,旨意颁下之日,就是晋商们卖命之时,不可能错的!”胤显得信心十足。

  “那好,若是你说对了,朝鲜进贡的高丽婢,随你挑两个。若是说错了,郡王降为贝勒,可成?”康熙故意使出了激将法。

  尽管,康熙很了解胤,知道他是个极其务实之人。但是,兹事体大,不容儿戏。

  高丽婢,在大清朝的京城里,算是可遇不求的超级抢手货!

  因为,高丽婢,都是从朝鲜北部的权贵之家,精挑细选的美女。她们不仅性格温顺,而且个个擅长琴棋书画,甚至还会吟诗作词。

  说白了,除了皇帝这里,在京城的市面上,即使舍得拿出一万两银子,也买不到一名高丽婢。

  俗话说的好,物以稀为贵!

  康熙的提议,恰好符合胤的好色人设。即使,胤再不乐意,也必须硬着头皮和康熙对赌。

  更何况,胤是必胜之局!

  历史上,乾隆平灭准噶尔汗国,就是用的这一招。

  事实证明,只要有足够的暴利空间,晋商们别说运粮去西北了,就算是把老婆卖了大,也心甘情愿。

  早在清兵入关之前,晋商们就已经发家致富了。

  等清兵入关后,晋商们做的几乎都是垄断性的生意,财势更是膨胀的很厉害。

  客观的说,地窖藏银过百万的晋商之家,少说也有五十家。

  只要有大利可图,晋商们可以调动的运输力量,足以令人瞠目结舌!

  这就像是,所有运输紧俏物资去雪域高原的大货车,每趟奖励一万块一样,保证车流涌动,川流不息,让高原上绝对物资充裕。

  民间的力量,只要被利润空间充分的调动起来,真有聚沙成塔的魔力!

  “就依汗阿玛!”胤装作受激的样子,接受了康熙的对赌协议。

  “叫张廷玉!”康熙基于对胤的信任,当即准备下旨。

  回到值庐后,胤就吩咐小金子:“你去找样式雷,让他帮我修两座小院子,准备安置高丽婢。”

  这一代的样式雷,名叫雷金玉。他爹雷发达,曾经长期担任大内样式房的掌案(总设计师)。

  康熙重修太和殿的时候,因为木料缺少的缘故,被迫停工。

  当时还是普通木匠的雷发达,抓住康熙现场发问的机会,主动建议说,拆除前明皇陵的旧梁柱即可。

  从那以后,雷发达就被康熙所赏识,一路青云直上,逐渐变成了样式世家。

  大内走水的太和殿和保和殿、康熙的畅春园、热河行宫、老四的圆明园,都是样式雷亲自参与设计并监造的杰作。

  一言以蔽之,修园子的事儿,样式雷绝对算是专业领域的顶尖高手。

  康熙听说了此事后,信心也跟着倍增。

  朝廷的旨意下达到了山西全境之后,嚯,好家伙,山西的大户人家们,眼睛都红了,一个个带着天量的银子,牵马赶骡,四处收集粮食,想方设法的往西北输送。

  半个月后,康熙接到了年羹尧的奏报,运输粮食去西宁的车队和马队,络绎不绝,一眼望不到头。

  康熙有些奇怪的问胤:“你怎么知道的,晋商们舍得拿出家底一搏?”

  这么好的机会,胤如果不抓住,那才是天字第一号的大傻蛋呢!

  “汗阿玛,只要利润足够,不需要官军拿刀枪去逼迫,晋商们也会十分热情的参与进去……”趁机给康熙上了一堂生动的经济规律课,“以威逼之,肯定无法长久。只有以利诱之,方为长治久安的之道。”

  “汗阿玛,朝廷正是用银之际,南洋的海上贸易,以臣儿的浅见,暂时开放较好,以解国用不足的燃眉之急。”胤见康熙听得很认真,趁机提出了开放海禁的建议。

  为了说服康熙,胤故意说的是暂时开放,后头不怎么花银子了,还可以再禁嘛!

  “你该不是被府中的洋女迷惑住了吧?”康熙的反应极快,几乎在一瞬间,就想到了亨利小姐的身上。

  胤知道康熙的忌讳,老八格外的怕老婆,康熙曾经好几次忍不住发了牢骚。

  “汗阿玛,臣儿的福晋和侧福晋,都异常贤惠。”胤没有明说,却隐含着他不怕老婆,更不可能被女人所左右的性格。

  康熙仔细一想,胤确实不像老八那等“妻管严”,便松了口,说:“那就暂且先开两年的南洋贸易,不能再长了!”

  毕竟,前方在打仗,国库花银子如流水,这是客观现实。

  开了和南洋的海上贸易,每年至少可以多几十万两的税银,没有大用,却有小补。

  胤心想,即使是康熙五十九年,再禁了南洋的海上贸易,距离山陵崩也为时不远了。

  和康熙不同,老四对西洋货,可谓是情有独钟。

首节上一节201/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