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33节

  只是,胤的情况比较特殊,他的亲爹就是皇帝,就只能加封他的亲妈了。

  按照大清的内命妇制度,嫔是个极其重要的分水岭。

  因为,嫔及嫔以上的内宫女人,才有资格被唤为娘娘!

  而且,嫔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特权,逢年过节之时,家族的直系女眷,可以递牌子进宫,让至亲可以短暂的团聚一番。

  这就意味着,胤的外祖父王国正,很可能被调入京城当差了。

  如果,运气好的话,王国正甚至有可能捞个四品以上的虚衔。

  毕竟,低于四品的官员,其妻的诰封太低,根本没资格进宫。

  老四仔细的打量了一番胤,发觉他确实没有受委屈的迹象,不由长吁了口浊气。

  “十五弟,你放心,只要我有的,你就有。”老四满面坚毅,决绝的说,“我的俸银必须分你一半,就这么定了,不许推辞!”

第53章 好事不断

  胤本是洒脱之人,见老四诚意满满,他略微想了想,顺势提了个折衷的方案。

  “四哥,你家大业大,花银子的地方多如牛毛,分一半给我,日子还过不过了?不如这样吧,每年就分我五百两银子即可。”

  挟恩图报,乃是做人大忌!

  而且,大恩如大仇,乃是普遍规律。

  比如说,帮着曹阿瞒烧了乌巢,大破袁绍的许攸。这小子,整天把旧功劳挂在嘴边上,抱怨曹操赏赐不公。

  结果,无知的许攸,被忍无可忍的孟德公,直接砍下了脑袋当球踢。

  为了不重蹈许攸之覆辙,胤故意松了口,却只要了五百两银子。

  只是,胤越是如此,老四越舍不得亏待了他。

  “分你二千两,再要嗦,我真翻脸了啊!”老四黑着脸,显然是玩真的了。

  照规矩,郡王的年俸为六千两银子,外加禄米六千斛。

  老四极为慷慨的分了三分之一给胤,说实话,已经很够意思了!

  就算是老四一两银子也不分,胤也只能干瞪眼。

  毕竟,待胤不公的是康麻子本人,并不是老四。

  猫在角落里,哈腰伺候着的苏培盛,心里如同翻江倒海一般,波涛汹涌。

  此时此刻,苏培盛对胤既佩服的要死,又忌惮的心尖儿发颤。

  十五爷啊,十五爷,您老人家简直摸透了我们爷的心思啊!

  老四的脾气,一向是吃软不吃硬。

  无论是在户部,还是在贝勒宅内,谁敢和老四硬顶着来,迟早要倒血霉!

  果然不出胤所料,就在朝廷各衙门即将腊月封印的前夕,宫里传出了大动静。

  胤的外祖父王国正,在吏部的定期“大计”之中,被考评为卓异。

  奉特旨,王国正由七品知县,超擢为光禄寺少卿衔的内务府奉宸院员外郎。

  光禄寺少卿,从四品,刚好达到了女眷进宫觐见的最低资格。

  类似职低衔高的情况,还有大理寺卿衔的苏州织造李煦,以及通政使衔的江宁织造曹寅。

  内务府奉宸院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和修缮皇家的苑林,绝对算是事少钱多的美差。

  胤心里很有数,康熙以为,如此天恩,就可以打发他了!

  不过,胤丝毫也不在意康熙的恩赏。只要,老四的心里,真的有他,万事皆足矣!

  康熙确实不杀儿子,但是,他真正重用过的儿子,也只有老四了。

  整个康熙朝的中后期,老四就像是救火队员一样,哪里着火了,老四就带队去灭火。

  什么苦差事,脏差事,累差事,老四几乎独自包圆了。

  除了太子和老四之外,别的儿子们在康熙的眼里,和路人甲并无本质性的区别。

  胤最看重的兵权,康熙绝无可能给他。

  与其拍康熙的马屁,不如获得老四的信任。

  不夸张的说,老四登基之后,那是真舍得放权。

  老十三是无所不管的常务副皇帝,老十六被无耻的硬塞给庄亲王为嗣,白捡了个世袭亲王的大便宜。年羹尧是统军十余万的一等公、抚远大将军,隆科多是总理事务大臣、吏部尚书兼步兵统领。

  嘿嘿,政治投资,立场站队,必须投有所值啊!

  胤一边品茗,一边等着老四过来找他。

  毕竟,胤母族这边的喜事,老四肯定会过来道贺。

  果然不出所料,不大的工夫,老四带着苏培盛来了。

  “十五弟,恭喜你呀,三喜临门了。”老四还在院子里,就嚷嚷开了。

  胤快步走到了房门口,迎面就见,老四满面笑容的说:“内务府紧赶慢赶,终于赶在了过年之前,帮你把赐第修缮一新了,乔迁之喜,必须请客啊!”

  这些日子,胤一直盯着整理户部账册的大事,根本没空去管新宅的破事儿。

  也就是说,新宅那边的事情,几乎由老四一手包办了!

  “我就不进屋了,走,看看你的新宅子去。”老四霸道的很,拉着胤,就直接出门登了车。

  胤的新宅,位于清水桥胡同的旧涛贝子府,也就是后来的私立辅仁大学旧址。

  到了地方后,老四兴致勃勃的领着胤,并肩进宅参观。

  上台阶进门的时候,胤故意停下脚步,装作好奇的样子,仔细打量着大门上的门钉。

  照大清会典的规定,紫禁城的门钉,除了东华门之外,均为九九八十一颗。

  老四看出了胤的担心,便含笑解释说:“勿须担心违制,愚兄已经请过旨了,台基和门钉,均照贝子府的例。只是,正殿就没法子了……”

  胤毕竟无爵,大门上即使有四十九颗铜门钉帮着充门面,却怎么也遮掩不住,他家不能有正殿的寒酸现实。

  也许是察觉了胤有些情绪低落,老四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异常诚恳的说:“就凭你的盖世才干,将来此地必有六十三颗大铜钉。”

  老四的话,拐了十几道弯,不清楚内幕的人,根本就听不懂。

  嘿嘿,在大清,只有亲王府的大门上,才配有六十三颗铜门钉!

  从大门外的台阶下开始,一直到正院主屋之间,沿途跪满了男仆和女婢。

  这些下人,原本都是伺候涛贝子的旧人,他们全都是隶属于内务府的包衣阿哈。

  在大清,包衣并不是奴才,而是服务于皇帝或宗室王公的普通旗人。

  上三旗包衣的女儿,年满十三岁之后,必须以包衣三旗秀女的身份,被内务府挑选去当宫女。

  比如说,胤的养母德妃,就是包衣三旗秀女出身的宫女,被派去伺候贵妃佟佳氏。

  而贵妃佟佳氏进宫的身份,则是八旗秀女。因为,她的亲爹是一等公、议政大臣佟国维。

  包衣阿哈,才是正经的下贱奴才,他们只能世代为奴,女儿也没有资格参与选宫女。

  比较有趣的是,涛贝子被夺爵圈禁于宗人府,莫名其妙的就死了。

  涛贝子留下的这些包衣阿哈们,一部分被内务府派去了别处当差。

  内务府挑剩下的人,都跪在地上,迎接新主子的到来。

  进正屋之前,胤故意指着院内的一棵银杉树,叹息道:“有劳四哥您费心了!”

  因为滥砍滥伐的缘故,珍稀异常的银杉树,在大清国内,已经极为罕见了。

  如今,胤的新宅内,突然冒出来了一棵银杉,不用问,一定是老四安排的。

  老四没看银杉,淡淡的问胤:“你居然跟我说费心了?”

第54章 旨意到

  胤察觉到老四的情绪不对,赶紧拱手,赔着小心说:“小弟该打,实在是该打,再也不和你说谢了。”

  “且饶了你这一遭,下次再犯,哼!”老四说翻脸,就翻脸,比翻书还快。

  实话说,胤这还是头一次领略到了老四的冰火两重天!

  进屋之后,胤请老四坐上座,老四却摆了摆手,说:“这是你的新宅子,你才是主人家。”

  见老四很随意的坐了,胤也顺势坐到了老四的身旁。

  老四瞥了眼胤,却啥也没说。

  下人上茶之后,老四端着茶盏,小饮了一口,顺口告诉胤:“回头啊,不管缺啥,你都让乌林告诉苏培盛即可。”

  老四就是这种喜欢大包揽的个性,他真把胤当亲弟弟看待。所以,胤的麻烦事儿,就是他的事儿。

  套句现代词语,你是我的人,我必须罩着你!

  “成!”胤本是洒脱之人,也不和老四假客气了,谢字更是甭提了。

  见胤很听话,老四便收起冷脸,笑着说:“这就对了嘛!”

  老四自由转换脸色的速度之快,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嘛,若没有几把硬刷子,凭什么是他笑到了最后呢?

  照大清会典的规矩,无爵的皇子第,设典仪三名。其中,从六品典仪一名,负责管理整个宅第,算是大管家了。

  至于,另外的两名从七品典仪,并列二管家。

  三名典仪,进来正式拜见胤的时候,老四主动发了话。

  “你们几个都听好了,若不好生伺候着你们十五爷,仔细爷剥了你们的皮,都明白吧?”老四冷若冰霜的模样,比噬人猛虎还要可怕得多。

  “。”三名典仪显然是迫于老四的银威,乖乖的服了软。

  傻子都知道,老四的亲妈是权倾内宫的德妃。

  德妃根本不需要明说,随便使个眼色,他们三个就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拿鸡蛋去碰石头,那才是纯正的傻蛋!

  大管家,也就是六品典仪,隶于上三旗的正黄旗满洲,姓塔塔喇氏,名惠征。

  胤听见惠征二字,不由微微一笑,慈禧老妖婆的阿玛,就叫惠征。

  不过,彼惠征,姓叶赫那拉氏,隶于镶蓝旗满洲,屈居下五旗。

  胤来新宅,只是因为,老四显得兴致勃勃。

  咳,产权不归胤的宅子,就算是再富丽堂皇,又顶个球用?

  胤本打算,陪着老四逛一圈之后,还回阿哥所里待着。

  谁料,胤和老四刚逛到后花园门口,就听说,李玉奉旨而来。

  得嘞,胤只得一边吩咐摆香案,一边赶去正屋那边接旨。

首节上一节33/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