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吴什,请十五爷大安。”距离胤一丈远,吴什就提前扎千请了安。
现场人多嘴杂,吴什根本就不敢和胤靠得太近了,免得被人误会私下里递话。
递话,就是泄密,这可是要掉脑袋的重罪!
“起吧。”胤明知道吴什是奉旨来这里等他,却故作不知的调侃道,“老吴啊,什么风把你给吹到了东华门这边来了?”
宫里的禁卫规矩是,负责守东华门的都是低等级的蓝翎侍卫,而吴什的位置,应该在乾清宫内。
胤没叫起,吴什没敢起身,一直保持着扎千的标准姿势。
“回十五爷,御前大臣下的令,命奴才巡视宫禁,奴才只能依令行事。”吴什也不是省油的灯,肩膀一溜,就把麻烦卸了出去。
胤是官场的老油条了,他自然明白,假借上级指令的幌子干坏事儿,是这些人惯用的伎俩。
不过,胤问心无愧,根本不怕吴什出什么妖蛾子。
吴什倒也没有故意刁难胤,他只是很仔细的清点了托盘里的银锭子而已。
胤自然看得出来,吴什的主要目标,就是太子究竟给了胤多少银子?
俗话说的好,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如今的局面是,康熙和太子彼此斗法,胤和吴什都被夹在了中间。
吴什点清楚了银锭子的数量之后,忽然哈着腰,小声问胤:“十五爷,要不要奴才派人帮您送家去?”
这话问的极为关键,也极有水平。
胤即使用脚去思考,也知道,必是康熙教的。
考验胤政治智慧的时刻,到了!
PS:感谢老少爷们的恩典,本书奇迹般的冲到了新书总榜的第二,真没想到啊。
第58章 天家岂有真父子?
胤微微一笑,说:“那敢情好啊,爷正愁没办法顺利的带回去呢,那就有劳你了!”
说罢,胤迈腿就往宫外走去,再不回头。
吴什眼巴巴的望着胤的背影,眨了眨眼,突然小声吩咐手下人,“路上不安全,免得出事儿。去几个人,帮十五爷把银子送回新宅子里去。”
“。”吴什事先安排好的十几个侍卫,齐声领了命。
胤坐进自己的马车里之后,亲手斟了半盏茶,唇角露出了一丝神秘的微笑。
唉,父子相疑,到了查银子来源的地步,可想而知的关系异常紧张啊!
不过,胤却完全不需要担心什么。
让他变成太子妃的妹婿,本就是康熙的故意所为,与他何干?
这年头的大清朝,官银和私银,可谓是泾渭分明。
所有的官银之上,都会有工匠们特意铸出的标记,比如说:户部的库平银,漕督署的漕平银等等。
库平,是官府征收赋税和出纳银两时所用的重要标准,朝廷的库平与各地的库平也不一致。其中,广东库平最大,宁波库平最小。
太子赏给胤的银子,只能是内务府的库平银,而不能是别的来源。
若有别处的库平银,甚至是私人铸造的私银,嘿嘿,这就说明,太子有私下里捞钱的门路。
但是,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俗话说的好,人有伤虎意,虎有吃人心。
太子也可以通过这件事,试探清楚,康熙对他究竟防备到了什么程度?
现在,答案已经揭晓了,康熙连东宫出来的银子都要查明来路,显然比防贼还要盯得紧。
在康熙和太子的攻防之中,胤领悟了一个真理:天家岂有真父子?
胤亲自来东宫下请帖,那是要尊重至高无上的皇权。
剩下的兄弟们,胤派人登门送请帖即可。
但是,岳父诺穆齐那里,和太子妃的娘家,胤都必须亲自露面了。
不管于公于私,太子妃的娘家,胤都必须先去登门拜访。
胤亲笔写好了拜帖,叫来玉柱,让他去石家送拜帖。
在大清,但凡有点身份的人,都不可能不事先打招呼的贸然登门拜访。
夜猫子进宅式的突然拜访,属于严重的失礼行为,肯定会被人耻笑。
玉柱骑马去了石家后,直到天快黑透了,才满身酒气的赶了回来。
“回爷,咱们福晋的大哥,也就是您的大妻兄,他说了,家里的长辈正在外任上。三日后的早上,他一定领着弟弟们,在宅门前恭候您的大驾。”玉柱打了个酒嗝,却没耽误把话说明白了。
胤点点头,太子妃的亲叔父石文焯,现任甘肃洮岷道的四品道员,一直没在京里。
太子妃共有三个弟弟,此三人都比胤的嫡福晋瓜尔佳氏年长。
也就意味着,胤有三个正牌子的妻兄。
其中,大妻兄富达礼,现任御前二等侍卫。二妻兄庆德,闲在家中,提笼架鸟,灯红酒绿,醉生梦死。三妻兄观音保,却在八旗官学里边读书。
客观的说,因为旗人过少的缘故,清廷格外重视旗人的教育问题。
清军刚入关的顺治元年,多尔衮就在国子监里成立了八旗官学。八旗官学,每旗设一所,共有八所。
“爷,奴才一直急着要走,可是,富达礼偏要留客,实在是没办法了。”玉柱赶紧解释了晚归的原因。
按照礼数,富达礼若不留客,反而是极其严重的失礼。
再怎么说,胤也是今上的亲儿子,至高无上的皇权,凛然不容侵犯。
“那好,三日后,就由你带路去石家。”
既然双方已经约好了,胤亲自去拜访石家,已成定局。
第二天一早,李鼎就带着胤的亲笔拜帖,去见四福晋的亲伯父诺穆齐。
现实的实力对比,决定了,只有太子妃的娘家这边定下了日子,胤才敢和诺穆齐约定登门拜见之日。
这个先后的次序,绝对不能错。
若是两家的日子,约在了同一天,闹出笑话倒在其次,太子手里的鞭子,绝对不是吃素的。
胤的岳父诺穆齐,不过是个包衣参领罢了,可谓是无足轻重。
但是,诺穆齐还是四福晋的亲伯父,这就值得高度重视了。
按照胤的事先吩咐,李鼎一见了诺穆齐,便主动扎下深千,毕恭毕敬的说:“小的李鼎,请诺老爷大安。”
诺穆齐并没有第一时间叫起,却捋着胡须,略显得意的笑问李鼎:“你就是李莱崇的大崽?”
李鼎一下子楞住了,有些难以置信的望着诺穆齐。
他爹李煦,表字旭东,又字莱崇。但是,莱崇这个表字,即使是自家亲戚,知道的也不多。
“呵呵,你勿须多疑,老夫不过是随口这么一说罢了。不过嘛,麻烦你回去告诉莱崇贤弟,当年他欠我的那笔人情债,冲十五爷的面子,算是两清了。”诺穆齐说的含含糊糊,李鼎听得一头雾水。
“敢问……”李鼎哪敢乱给李煦传话啊,刚想细问,却被诺穆齐摆手制止了。
“李家大崽,我们上辈人的事情,与你等小辈无干。”诺穆齐话锋一转,“十五爷的各种喜好,你要逐一道来,免得出了岔子,大家都闹得没脸。”
李鼎眨了眨眼,却没吱声。
诺穆齐不由笑了,骂道:“起喀吧,你小子还记上仇了?”
李鼎站直身子后,笑嘻嘻的说:“不瞒诺老爷您说,我们爷最爱天津卫的海鲜了!”
实话说,跟在胤的身边,李鼎啥没吃过?
内务府的那帮黑心肠的狗东西,真敢吞没了公主们的各种供应物资。但是,皇子们的份例用度,借他们八百个胆子,也不敢私下侵吞。
天津卫的海鲜,是距离京城最近的海鲜。
海鲜被捕捞上船之后,用快船运输,可以直抵崇文门外的漕运码头。
但是,当日达的海鲜价格,那就贵上了天际,翻出何止十倍?
“李家大崽,你干脆把我家的银库,全都搬空得了!”诺穆齐冷笑道,“真把老夫惹急了,我就去找我大侄女借银子去。”
诺穆齐的大侄女,除了四福晋之外,还能有谁?
第59章 极品亲戚
李鼎却丝毫不怕诺穆齐的要挟恐吓,他微微一笑,说:“诺老爷,若是四爷知道,您慢待了我们爷,那个后果……咳……咳……”故意没把话说完,留下了余味无穷。
外面的人也许不知道,但是,四福晋这边的亲戚们,谁不知道,老四和胤之间,比同胞的亲兄弟还要亲?
诺穆齐原本咄咄逼人的气势,立时矮了三尺。
胤不是一般的女婿,他亲自登门下拜帖,大清律里虽无明文规定,却有着无数的先例,可做参照。比如说,老四当年的接待标准,就是最直接的参照系。
即使李鼎不故意抬高要价,诺穆齐只须问一问四福晋娘家那边的账房管事,就全都明白了。
在大清,一直遵循着,父母在,不分家的基本准则。
但是,博瑚察夫妇两个,都去世之后,诺穆齐和四福晋的阿玛费扬古,已经分了家。
哪怕是亲兄弟,只要分了家,就是两家人。
等费扬古死了之后,诺穆齐这个伯父和几个亲侄儿之间的关系,就更淡了。
这一次,诺穆齐白捡了个好女婿,纯粹是沾了老四想拉拢胤的光。
作为侧福晋的亲爹,诺穆齐被胤尊为岳父,倒也勉强说得过去。
李鼎是胤的心腹哈哈珠子,腰杆子挺得笔直,自然不怕得罪了诺穆齐。
毕竟,不看僧面看佛面,有胤和老四这两尊大神镇着场子,诺穆齐绝对不敢闹得太过出格。
旗下人家的规矩多,尤其是接待女婿的规格,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为此扯皮。
经过一番摆事实讲道理的拉扯,李鼎终于和诺穆齐达成了一致意见,即:比照老四当年的标准,略减二成即可。
只是,李鼎万万没有料到,老四知道了此事之后,当即吩咐了下来,按照他当年的标准,至少加两成,多出的银子由四贝勒府的账房这边出。
归根到底,诺穆齐虽是正三品的包衣参领,因膝下子女众多,其家境并不富裕。
这年头,所谓的铁杆庄稼,实际上,只有入营在册的十余万八旗兵才配享有。
普通旗人之家的餐桌上,一年到头,也就春节期间,可以见到少许五花肉而已。
都超过三十岁了,还没嫁人的旗人之女,可谓是比比皆是。
因为,旗人的规矩大,礼数多,没有嫁妆的姑娘即使有人要,也会被婆家公然歧视。
普通旗人的穷,根子问题是,大清的皇帝,故意迫使他们陷入穷困的窘境。
若想改变衣上打补丁,随时饿肚子的命运,就只能练好骑射的真本领,入营当八旗兵,替皇上卖命。
到了赴约的正日子,胤临出门之前,派人去太子妃的娘家,下了第二遍帖子。
车队走到半道上,胤又命乌林,去下了第三遍帖子,告知石家人,他快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