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52节

  在康熙的自留地里,打码头抢地盘,呵呵,那是惟恐不被圈禁啊!

  “诸位,你等勿需担忧,内务府的差事,有律循律,无律循例,无例请旨,都听明白了吧?”胤故意这么说,就是想给这些硕鼠们吃一颗定心丸。

  其中的潜台词是,你们接着贪你们的,但是,爷交办的差事,必须办得妥妥当当。

  无论是挡人官运,还是挡人财路,都是足以致命的血仇。

  和光同尘,难道不香么?

  “。”几百人不约而同的应了,震的院墙嗡嗡作响。

  这些人尽管都没敢说话,但是,胤分明听见了他们的心声,十五爷不是六亲不认的四爷!

  胤的签押房,虽然布置的十分豪华,但是,位置太小,不可能容纳太多人。

  再说了,在宫里聚众的时间过久,很犯忌讳!

  于是,除了几个有头有脸的实权堂郎中之外,其余的人都被迅速遣散了。

  胤不仅是固山贝子,又是皇子,在这个屋里,他不坐C位,谁敢去坐?

  大清的王爵,共分四等,分别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和固山贝子。

  照皇家的老例,皇子的最低封爵,便是固山贝子。

  康熙如果不晋胤为贝子,他就没资格以哥哥的名义,帮扶老十八这个幼弟。

  大清,对身份的重视,几乎到了变态的地步。

  这就和老四从小只能养在佟佳贵妃的景仁宫里,是一样的道理。

  赫奕和凌普,分坐于胤的两旁,其余的实权堂郎中们,就只能垂首鹤立于两旁了。

  胤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凌普居左,而赫奕居右。

  大清的规矩,向来以左为尊。

  很显然,凌普仗着是太子奶公的特殊身份,已经在内务府里,占据了上风。

  “凌公,赫公,我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还望你们遇事多提点。”胤抱拳拱手,显得平易近人。

  呵呵,胤是老官僚了,冠冕堂皇的场面话,骗死人不赔命的张嘴就来。

  “十五爷,您太过自谦了,奴才但凡知道的事儿,一定如实禀报。”赫奕的腰杆子没凌普硬,又吃过凌普的多次大亏,他便抢在了凌普之前,主动起身,表明了支持工作的态度。

  “赫公,你是内务府的老人了,快别站着了,请坐下叙话。”胤故意加了个请字,想必赫奕肯定听得懂。

  果然不出所料,赫奕很听话的坐了。

  这里是威风凛凛的内务府,不是前门的菜市场,大家都是有身份有实权的特权阶级,有些话没必要说的太白。

  凌普没好气的瞪了眼赫奕,哼,区区小十五而已,又不是太子,至于如此跪舔么?

  赫奕和凌普,在内务府的小灶里,一起搅了五年的马勺子。不客气的说,凌普的屁股一撅,赫奕便知道,他要拉什么臭屎。

  如今的内务府里,胤虽然坐了C位,却不是一言九鼎的一把手。

  赫奕和凌普,也都有不小的实权。

  不过,在和赫奕彼此释出善意之后,若是府内三总管的集体堂议,胤就很可能掌握主动权了。

  在庙堂之上,若想稳稳的立足,胤就必须拉一派打一派,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么?

  阶段性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对付共同的敌人,就是胤的既定方针。

  自从索额图被弄死后,太子的被废,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就看何时来个总爆发?

  活该凌普倒霉,他和太子绑得太紧了,太子倒了,他不可能不倒!

  至于赫奕嘛,他以为主动装乖,胤就不知道,他是脚踩两条船的变色龙么?

  在赫奕的引见下,在场的几个内务府的实权堂郎中,依次上前拜见了胤。

  在内务府中,地位最高的衙门,必是广储司。

  凡各个皇庄所交赋税,各省所进珍宝、绸缎、毛皮、人参、茶叶,以及各地官员所纳的私人贡品,都归广储司管理。

  最有威望,油水却最少的衙门,则是慎刑司。少打几板子,才能收几个钱?

  至于,负责皇家工程的营造司嘛,则是最肥的衙门。

  以前,还是透明小阿哥的胤,和慎刑司郎中肃平,仅仅是认识而已,彼此并不熟悉。

  但是,肃平对胤已生敬畏之心。因为,乾清宫首领太监马士恩,就间接死于胤之手。

  行刑的时候,两名打手只几棍,就打死了马士恩。

  只因,不管是执刑的肃平,还是监刑的魏珠,都担心康熙会突然开恩,赦免了马士恩。

  在吃人的宫里,打虎不死,反被虎咬的惨痛教训,实在是数不清了。

  要么忍着不出手,一旦出了手,必须一招致命,绝不可养虎遗患。

  这是宫里的死亡游戏,谁敢违反,必遭反噬。

  新官上任,大家见个面,彼此认识一下,也就是走个过场罢了。

  喧闹了一个多时辰后,赫奕和凌普先后离开了内务府,回去补觉了。

  胤端起茶盏,品了口香茗,信口问李鼎:“看出什么不对么?”

  李鼎绞尽脑汁的想了好一阵子,只得泄气的摇着头,说:“回爷,奴才真没看出什么不对。”

  玉柱见胤的目光投向了他,便小声说:“爷,您刚刚上任的第一天,赫奕和凌普,难道不应该留下一人,从旁帮衬一下么?”

  李鼎这才恍然大悟,恨声道:“狗奴才,好大的胆子,竟然敢给您玩了个下马威。”

  胤微微一笑,能在内务府里,当这么多年的总管,那两个都不可能是省油的灯。

  庙堂之上,最难的是,人心隔肚皮。

  若是能力不足,没有识人的眼力,往往就是,你把他当心腹,他把你当傻B。

  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所谓的心腹,就会把你卖个好价钱!

  不管是在内务府里,还是别的衙门里,一个总管(尚书)就是一个大山头,背后跟了多少等着分蛋糕的门生和故吏?

  李鼎哈下腰,主动建议说:“爷,不如去趟乾清宫?”

  很显然,他的意思是,找康熙告状去,狠狠的收拾了,赫奕和凌普那两个阴险狡诈的畜生。

  见胤只是笑着没吱声,玉柱皱紧眉头,说:“上任的第一天,就去告状,只怕是不妥吧?”

  胤放下手里的茶盏,笑了笑,说:“何止是不妥?那不是直接告诉汗阿玛,我就是个无能透顶的银样蜡枪头么?”

  玉柱的实务经验,比李鼎略强一些,但也强得很有限。

  毕竟,玉柱只是提出了问题,却没有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坐在岸边看翻船,知道是怎么翻船的,也知道骂船老大,却不知道怎样从此避免翻船,朝廷养的好几百清流言官和翰林官们,都属于这一类的职业喷子。

  喷口水骂人,才是他们的出名捷径。

  至于,怎么解决问题,他们不需要知道,也不想知道!

  顶着胤的目光,乌林急出了一身热汗,却还是想不出好办法。

  胤微微一笑,淡淡的说:“有人给爷布了个局,想给爷一个大大的下马威,哼,那就让他们放马过来吧。”

  PS:司空最擅长的宫斗戏,正式开始了。两章合并更了,求赏月票。距离历史月票前十,仅差100多票了,帮我冲上去,必有加更。

第81章 洞察其奸

  没过一盏茶的工夫,权摄六宫的德妃,派人来叫胤过去。

  德妃不仅有实权,还是胤的养母,胤自然不敢怠慢,当即就领着乌林和小金子去了。

  见面行礼之后,德妃皱紧眉头说:“尹常在刚才和我抱怨说,她那里的银霜炭,总是缺斤少两,每晚都会冻醒好几次。”

  胤眨了眨眼,哈下腰,恭敬的说:“回妃母,臣儿刚刚上任,还不知道宫里份例规矩,请容臣儿回去查一下旧档,再来禀您,可好?”

  德妃有些诧异的望着胤,眼前的小家伙,从小在她的跟前长大,她居然不知道,这家伙就像是西瓜掉进了油锅里,滑不溜手的根本捞不起来。

  哼,真会装啊!

  德妃当即刷新了对胤的认识,却只是淡淡的说:“依你,跪安吧!”

  “臣儿暂且告退!”胤跪下行礼后,倒退了三步,这才转身离开。

  胤前脚刚走,老十四就从里间窜了出来,大声嚷嚷道:“额涅,被我说中了吧,这个混蛋,以前都是装出来的懵懂无知。”

  德妃皱紧了眉头,沉声训斥老十四:“别人都去了尚书房读书,偏你要装病,还装得不像。若是被你汗阿玛知道了,仔细你的皮。”

  老十四满不在乎的说:“就算是汗阿玛知道了,顶多罚写几张大字而已。”

  呵呵,宠妃之子,就是这么的有底气!

  德妃直觉得一阵脑仁疼,这个混球,竟然如此的骄纵无礼,将来还怎么继承大统?

  当年,德妃在景仁宫里,看佟佳贵妃眼色的时候,整日战战兢兢的,小心翼翼的,惟恐暴露了争宠之心,白白丢掉了小命。

  正因为,德妃装得很老实,佟佳贵妃才对她丧失了警惕心,让她趁虚而入的获得了康熙的欢心和宠爱。

  越过贵人,直接封德嫔的旨意传下的那一天,佟佳贵妃呆若木鸡的样子,是德妃这一辈子最爽的时刻。

  只要想起了这事,德妃就想发笑!

  当然了,只要想起了这事,德妃就无法和老四真正的贴心。

  只因,德妃最恨的女人,居然把老四当亲儿子一般的疼宠。

  佟佳贵妃,对老四的宠爱,比亲妈还要亲的多。亲的让德妃无话可说,忍不住的羡慕嫉妒恨。

  “你听好了,你现在羽翼未丰,必须谨言慎行,千万不能惹你汗阿玛生气。”德妃是从最底层爬起来的大人物,她比谁都清楚,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

  “额涅,像小十五那种装的真性情,您让我去学他?”老十四十分任性的往外走。

  “你又要去哪?”德妃赶紧想喊住亲儿子。

  可是,老十四却说:“八哥那里新得了一座西洋的座钟,我过去瞅个热闹。”头也不回的走了。

  这年头,宅内有一座西洋的自走大座钟,就像是六、七十年代,家里有一台进口的彩色电视机一样,真可以炫耀很多年!

  胤回了内务府后,就把内务府堂署的坐办郎中,叫到了签押房内。

  堂署,也就是内务府办公室。坐办郎中,相当于,整个内务府的办公室主任。

  “正黄旗第三佐领下,堂署坐办郎中,奴才程修德,请十五爷大安。”

  “程坐办,麻烦你了,去查一下,尹常在的份例明细。德妃母那里,还急等着看,务必要快点。”胤第一天上任,话说得很客气,态度也很温和。

  程修德哈下腰,异常恭顺的说:“回十五爷,照老例,尹常在的份例档本,皆在广储司的档房内。请十五爷耐心等候一点时辰,奴才这便行文广储司,命他们赶紧查了来报。”

  胤深深的看了眼程修德,心里暗自冷笑不已。

  哼,狗奴才,若不是爷的政务经验异常丰富,险些被你蒙过去了。

  程修德包藏的祸心,就隐藏在两个字内,行文。

  这年头,越是大衙门,越讲究文书证据。

  等程修德准备好公文,再循正常的内部公文渠道,发给广储司,嘿嘿,广储司那边又有一整套公文程序需要完成。

首节上一节52/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