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是康熙 第72节

  “朕索性成全了你,再给你打牲八旗的索伦铁骑两百,不能再多了。”

  连真正威震天下的索伦铁骑都给了,这一刻,胤确实十分感动。

  “臣儿叩谢汗阿玛天恩。”

  “去吧,朕等着你扬我大清军威于大漠!”

  辞别了康熙之后,在吴什的引领下,胤在山谷之中,找到了第一支听命于他的军队。

  “正白旗包衣护军第一参领,奴才塞图,请十五爷大安。”

  “打牲八旗索伦营第三佐领,奴才海察,请十五爷大安。”

  军帐内,胤高高的举起金批大令,居中而立,正式接受了两名手下的军礼参拜。

  接管了军权后,胤坐到椅子上,塞图和海察,分列左右。

  俗话的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塞图,粮草囤积了多少?”

  索伦兵,只管上阵砍人,不管后勤,所以,胤先问塞图。

  塞图哈腰介绍说:“回十五爷,已经囤积了一个半月的军粮……”

  胤并没有插话,一直很有耐心的让塞图把话说完。

  实话说,塞图说的后勤物资准备情况,和几百年前的蒙元时代,没啥两样。

  大军虽然准备了充足的粮草,但是,沿途都需要收集木柴,生火做饭。

  只要生了火,必冒黑烟,肯定会惊动附近的牧民。

  另外,塞图准备的干粮,多是嚼不动的牛肉干。

  这玩意,比的就是牙齿的坚固程度,很难嚼动,更难下咽。

  “玉柱,你带人去附近的集镇上,把所有开面馆的厨子和火夫,都给爷找来。你记住了,给爷干活,每人每天五两银子。”

  “。”玉柱异常兴奋的应了,这一次若是立下了军功,极有可能捞个爵位回去。

  “李鼎,你回去一趟,把爷带来的一万两银子,全都发给大家。护军每人五两,索伦营每人二十五两。等打了胜仗,抢了银子,再还给爷。”

  对大军无恩,还怎么带兵?

  这年头的上三旗包衣护军,也就是每月五两银子的军饷而已。除了额外的赏赐之外,再无别的收入。

  胤一进门,就给每个护军多发了一个月的军饷,一时间,帐外欢声雷动。

  旗下人家,不当兵的闲丁,根本没收入,大部分护军的家里,都穷得吃不起肉!

  俗话说的好,皇帝不差饿兵。

  慷慨解囊,给了开拔费的胤,初步获得了大家的好感。

  至于,200名索伦人,就分了5000两银子,塞图也没太大的意见。

  因为,索伦人实在是太凶残能打了,护军营真的没法比。

  尼玛,塞图亲眼所见,海察拿起带血的生牛肉,直接就咬,吃得津津有味。

  等玉柱找了十几名面馆的厨子来了,胤就让他们,架起大铁锅,准备烙饼。

  以前,胤的爷爷是山东人,曾经担任过志愿军的炊事老班长。他烙的饼,真就是十天半个月不坏。

  烙饼保值期长,有个诀窍,烧开的盐水和面,再醒发到位。

  开水和面,烙出的饼,口感较软,不至于坚硬如铁,难以下咽。

  另外,必须高温烙饼,尽可能控干饼内的水分。

  胤计算过,从热河出发,抵达敌人的驻地,大约三百公里左右。

  当然了,这仅仅是个粗略的估计,不可能太过精确。

  康熙给胤配了几十名向导,这就让胤很容易学习霍去病的突击战法了。

  在熟悉地形的向导带领下,轻兵突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往往战果最大,损失最小。

  实际上,霍去病的战法,和元首的闪电战相比,也就是把战马换成了坦克而已。

  胤教了厨子们烙饼的方法后,又利用行在大总管的身份,从内务府那里,“借”来了三百多辆大车。

  至于战马嘛,倒是不需要胤太过操心了。

  因为,无论是护军营,还是索伦营,都是一人三马的标准配置。

  这便是大清征服了漠南蒙古的巨大红利了,清初时期,根本不缺军马,要多少,有多少。

  若是丢失了马源地的北宋,呵呵,胤还想学习霍去病的闪电战法,等于是白日做梦。

  临出发的前一天,胤亲自出马,从内务府的部下那里,勒索了大量的马料和黑豆。

  俗话说的好,马无夜草不肥。

  出征在外的战马,若是不补充黑豆,很快就会瘦弱下去。

  顶头上司勒索东西,谁敢找康熙告黑状,那真的是活腻了!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胤趁着浓浓的夜色,率领他的小部队,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是胤的初战,他对侦察敌情的工作,几乎到了变态苛刻的程度。

  索伦人,是野外天生的猎人,让他们前出侦察,胤晚上才能合眼。

  晚上宿营的时候,胤把借来的大车,连环布置在营地的最外边,以防备可能的敌人夜袭。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大车的最上边,盖了一层防备火箭的沙包。

  实话说,康熙是真心疼亲儿子,他给的几十名向导,个个熟门熟路。

  在向导的指引下,胤率领着他的小部队,昼夜兼程,只花了五天的时间,就赶到了敌人的营地附近。

  这个节骨眼上,职业猎手的索伦人,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

  至于,沿途遇见的散居牧民,唉,一将功成万骨枯!

  胤若不心狠,让敌人嗅到了味儿,提前跑了。那他就要滚回尚书房,重新充当小透明阿哥似的背景板。

  海察的身上,到处都是斑斑血迹,胤看见了也只当没看见的。

  一切为了打赢,别的都不重要!

  战争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容不得半点手软。

  不过,在距离敌人大约五十里的时候,主动停下了脚步,就地宿营休息。

  每逢大事有静气的座右铭,一直告诫着胤,距离敌人越近,越需要谨慎从事。

  绝对不能八十岁老娘,倒崩了孩儿。

  夜色降临之前,被洒出去的索伦人,分批回来了。

  他们给胤带回来了一个令人意向不到的消息,敌人不是两千人,而是五千人。

  塞图心生惧意,便建议说:“十五爷,敌人势大,不如向皇上请求增援吧?”

  胤心里有数,北京城的花花世界,腐蚀了塞图的身心,让他丧失了清军入关时的武勇之气。

  海察倒是没打退堂鼓,不过他的发言,令胤很是无语。

  “十五爷,都统答应过我们,若是立了大功,每人减免三年的皮毛赋税。”

  胤一听就懂,索伦人虽然凶狠无比,但是,都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区区三年的皮毛赋税,就让他们不远千里的,出来替大清卖命了。

  老革命总是遇见新问题。

  面对意想不到的数倍之敌,胤只能出歪招了。

  “准备夜袭敌营!”胤板着脸,冷冷的说:“胆敢畏缩不前者,全家男丁一律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远不得赦免回京!妻女及姐妹,皆入辛者库为奴。”

  这话若是旁人说的,塞图肯定不信。

  但是,狠话出于胤之口,塞图不得不信!

  狭路相逢,勇者胜!

  天黑之后,胤严令禁止点起火把,大家都跟在马车的两侧行进。

  摸黑行动,若无熟悉地形的向导,大概率会迷路。

  不过,天佑胤,康熙真不舍得亲儿子,死在蒙古草原上,所给的向导,个个都是内行。

  天色微明的时候,胤带着人马,摸到了距离敌营,十里之外。

  不过,胤并未妄动,他一直在等一个人。

  PS:第二更送上了,我接着码加更,争取凌晨有更!

第102章 意想不到

  经过耐心的等待,海察和他的人,带着一个满身肥肉的俘虏,顺利的回来了。

  抓俘虏,又称抓舌头,即使到了二战后,也是常用的掌握敌情的必要手段。

  眼看着天色不早了,时间真的不等人。

  胤亲自动手,撩起俘虏的袍摆,再拔出腰间的匕首,在要害部位咫尺之遥的大腿上,轻轻划了一刀。

  只见,鲜红的血液,汩汩的涌出,瞬间染红了俘虏拖在草地上的袍摆。

  “呜呜……”被捂住嘴的俘虏,疼得直打滚。

  “把你知道的情况,都告诉爷。敢不说实话,就割了你的孽根,让你从此以后,只能看着漂亮女人流口水。”关键时刻,胤必须心硬如铁。

  只因,每耽误一秒钟,都很可能把自己暴露在敌人的面前。

  在阉割的致命威胁下,胤获得了更准确的一手情报。

  敌人突然增多,只因为,他们想趁康熙在热河的时机,联手准噶尔人,发起突然袭击。

  也就是说,现在的敌人那边,有一个亲王,一个郡王和一个贝勒,大约5500人。

  这里的5500人,指的是,撇开老弱妇孺的马上战士。

  得到了具体的情报之后,胤并没有冒然下令进攻,而是问身边的塞图:“怎样才能全歼敌人?”

  以前的塞图,不仅不胆小,反而格外的勇敢。他曾经参加过三征噶尔丹,并在乌兰布通战役时,立下了大功,捞了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爵。

  “回十五爷,奴才以为,我们人数太少了,很难全歼敌人。若不攻三阙一,敌人很可能负隅顽抗到底,给咱们造成极大的伤亡。”塞图毕竟带兵多年,又真的上阵砍过人,他的意见必然引起了胤的重视。

  实际上,这个时候,胤面临一个取舍问题。

  攻三阙一的话,敌人的亲王、郡王和贝勒,肯定趁机溜走。

  胤仔细的琢磨了一番,最终下了决心,擒贼先擒王。只要抓住了那几个首脑,即使没有全歼敌人,也并无大碍。

  为此,胤作了个十分大胆的布置,由他亲自带着海察的二百名索伦铁骑,事先埋伏在故意留下的缺口那面。

  等敌人摸不着头脑,慌乱出逃的时候,再拦腰截断,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首节上一节72/20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