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凯、宋濂这些人显然是沉得住气,此前试探了一番马寻无果,他们似乎也明白了马寻的态度。
这时候自然就不会轻举妄动了,他们心里想着的或许是一锤定音,是提起一些事情之后就能直接敲定,不存在翻盘的可能性。
连续上了三天的早朝,陶凯这些人就是按兵不动,这让马寻有些恼火。
他总不能先提起朱婚事可能有变的事情啊,朱标现在还没有大婚,也不好提起秦王就应该立刻定亲。
这时候的他只能在被动的等待着,想着是有着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实在不行就撒泼打滚、胡搅蛮缠。
陶凯等人现在按兵不动,马寻就要开始行动起来了。
因为朱元璋正式颁旨,令太子朱标率文武百官子弟、女眷等踏青,令一些学子随行,徐国公马寻伴驾。
事情是早就准备好了的,现在也就是等着旨意下达而已,所以大家也都不慌不忙的。
很多人估计也都是早就开始准备了,勤练骑术、箭术想要在储君面前献艺,或者是做好了文章、在尝试着押题,到时候能展示才学。
这就不是单纯的踏青,这就是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一旦被储君看中,很有可能一飞冲天。
朱标虽然没有理政,可是大家也都知道这位储君的地位,知道他手里实际上掌握着很大的权力。
常茂一身甲胄、拎着大刀,有些振奋的说道,“舅舅,我这身行头如何?”
马寻就哭笑不得了,“是陪着太子踏青,不是让你去打仗!”
“怎么不是打仗?”常茂不服气的说道,“到时候勋贵子弟演武,我岂能落败?舅舅,实在不行您上场好不好,天下人都知道你破了庆阳,俘杀张良臣父子。”
马寻太阳穴开始跳动,“我上场?然后你一刀将我劈下马!你就能扬名天下了!”
常茂立刻摇头,他可没有那么傻,“舅舅,我先给你喂招,咱们打的有来有回!您放心就好,我马战厉害着,别人看不出门道,只能看出来打的厉害。”
递招、假打、套路,常茂这小子一天天的都是在琢磨些什么啊?
常茂继续眉飞色舞的说道,“打个三十招,我就气力不足给舅舅扫下马。到时候舅舅威名还在,我也能出个风头。”
剧本都写好了,常茂自认为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法子,只要舅舅配合演一下就行。
马寻左右打量,看到了哨棒立刻快步就走。
意识到不对的常茂拔腿就跑,拎着大刀也是健步如飞,跑慢了的话是真的要被舅舅暴打一顿。
赶走了心眼太多的常茂,马寻心绪难平,“你说这小子是怎么想的?”
何大就直爽的说道,“他还不是想着出风头,太子妃就要入宫,别人都说他们三个不成器只知道胡闹。”
有些时候想想常茂三兄弟的压力也不小,一个原因就是常遇春实在是太耀眼了,常茂三兄弟能力平平,简直就是虎父犬子。
另一方面就是常婉即将正式被册立为太子妃,作为太子的小舅子们,常茂等人自然也被人观察着、评论着。
能力平庸、没有心机,看起来根本就成为不了太子的臂助。
尤其是看看大明的初代国舅爷,能力和品行都不用说,这么一个文武全才、贤良有德的国舅,几乎是常茂三兄弟无法企及的。
马寻仔细一想,更加无语了,“他想要出风头,然后就踩着我?这小子是真的白疼了,就想着美事!”
别看马寻似乎是在吐槽、抱怨,可是就算是何大都能够听出来马寻对常茂的喜爱。
就算不是亲舅甥,常茂这小子也一点都不见外,只会对马寻耍心眼。
而马寻也不介意常茂有些坑,这是亲近的小辈在瞎胡闹而已,甚至有些时候还会配合一下。
这待遇是徐允恭根本没有的,邓镇那小子就算是嘴巴甜,马寻也不会对他像对常茂那样自然的说话、教育,或者打骂。
包括汤鼎等人都是一个样,马寻真正喜欢的晚辈们除了几个亲外甥,也就是常茂三兄弟了。
怎么可能做到真正的一晚上端平呢,毕竟常茂这几个小子是马寻最初入京的时候就往来的多、相处的好。
回到书房的马寻刚准备歇息,徐蛾就过来了,“老爷,太子殿下送来了诗题、词牌名。”
马寻顿时一个头两个大,他现在几乎是大明第一词人了,估计朱元璋和马秀英都眼巴巴的盼着他再作一首佳作。
提前给了命题是让他做些准备,到时候朱标装模作样的选定命题考校一下在场士子的文采等。
马寻要是‘七步成诗’,那就是一场文坛盛宴,到时候就是千古佳话了。
让我当考官,还让我下场考试。让我出考题,还让我当阅卷官,这作弊作的一点都不带演了。
最主要的是别逮着我一个人坑啊,我只是陪同踏青而已,怎么还要让我作诗作词呢?
大明初代文抄公看着词牌名和命题在犯愁,诗词我只会背,真的不会作。
可是大家的一些殷切期盼,更是让他感觉到如坐针毡。
这是真的有些为盛名所累了!
我也没有想过要在文坛有所建树,可是现在偏偏就给架到这个位置上有些下不来台了。
愁眉苦脸的马寻还在想着破题的方法,而刘姝宁则是让人不要去书房打扰马寻的创作。
这都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想要有着传世佳作,除了需要才学之外也需要灵感,外人不能打扰。
“一个两个都坑我。”马寻抓耳挠腮,“外甥们只想着坑我这个舅舅,觉得拿我扬名最合适了!”
常茂是想要‘斩了’马寻展示自己在勋贵二代当中的第一武力。
朱标这个亲外甥是希望他来命题让舅舅再有传世佳作,到时候他就可以题词、提名,文名进一步的天下传颂。
这些外甥们,才是真的坑!
第183章 见贤思齐
要说大明开国七国公、二十八侯、三伯,现在最轻松的是刘伯温,因为已经致仕了。
其他人现在都忙,身上基本上都有本职工作。
马寻可能也是个例外,身上的官职很多、差事看起来不少,可是和其他公侯相比,他不坐衙、不理事。
看着是富贵闲人的样子,只是好像什么事情也都要掺一脚,他只是不管一些具体的政事而已。
算不上是救火队员,现在的他是哪里需要往哪搬的砖。
五十九岁的广德侯华高来到了徐王府,他是和县人,当初跟着俞通海等人在巢湖当水寇,随后投奔朱元璋。
这人早期有不小的战功,只是在开国后就变了样。
只要一遇到打仗就动辄称病不接受任务,让他练习水兵就以不习惯为由而推辞掉了。
其他的勋贵大臣现在基本上也都有任务或者巡边,唯独华高不听调遣。
朱元璋对他也无可奈何,因为华高是故旧只能宽容,也因为这人胆子看似有些小,而且没有儿子只有侄子。
现在的华高就赖在京城,请求宿卫皇城。
“国舅爷。”华高看到马寻就忍不住抱怨起来,“陛下差遣你护卫太子殿下踏青,本部兵马都还没调遣吧?”
马寻都愣住了,问道,“保儿没有派遣兵马?”
喜欢摸鱼的华高想了太多的理由,唯独没有想到马寻居然一脸错愕的说出这般话语。
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啊,只可惜这位徐国公是国舅,帝后和太子又都无比亲近,其他人这么做肯定是渎职,但是马寻这么做没人觉得是失职。
羡慕肯定是羡慕不来了,就算是心腹故旧,那也是臣子。
而有些人虽然是臣子,不过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
华高虽然无奈,还是解释,“曹国公忙于大都督府的事情,再者他也不好僭越。”
明明是马寻护卫太子踏青,李文忠直接安排兵马护卫,好像是有些不太合适。
马寻也不觉得尴尬,他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不足,很多人都是心里清楚。
有些事情他也有自信,就算是现在自己没安排,朱元璋和马秀英肯定私下安排好了,说不定是朱标自己亲自安排。
真要是马寻大包大揽的全权负责,估计朱元璋那一家三口心里反而没底了。
“我一会儿就叫文英过来。”马寻说着就对徐蛾说道,“让何大去找一下文英,问问太子踏青的兵马护卫情况。”
徐蛾也不多说什么,这可是大事情。至于自家老爷是怎么样安排的,那就和她没有什么关系了。
华高自然的伸出右手,说道,“国舅爷,劳烦给老朽诊脉。”
麻木的马寻简单的切了切脉,问道,“广德侯,这是有什么心思?总不能是想要北上吧?”
华高立刻摇头,他可不想去打王保保,“早年困苦身子虚,年轻时候打仗又受了不少伤,那会儿血流的到处都是,身子一下子亏空的厉害。”
听到华高这么说,马寻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华高说的好像有些道理。
就好像是秦叔宝一般,年轻的时候确实英雄无敌。可是年纪大了之后身体迅速垮掉,说到底还是早年受伤多、没有休养好。
现在的华高就是如此,他到底是真生病还是假生病,大家心里都没底,总之只要让他办事,马上就病的起不来床。
马寻随口说道,“广德侯也无须忧虑,脉象还算不错。就是有些迟滞,估计也是岁数的原因。”
五十九,在如今这个年代不算大,但是绝对谈不上年轻。
华高热切、期盼的看着马寻,“国舅夫人有喜,还是国舅爷的法子厉害啊。”
马寻好像有些理解了,不过华高继续问道,“国舅爷,可怜老朽尚无子嗣。就看在老朽早年为上位鞍前马后、受伤无数的份上,您传我生儿子的法子好吗?”
看着华高都要哭了,马寻连忙说道,“法子也没有藏着,好些人都懂。”
华高不认可的说道,“郭二都有了子嗣,汤大嘴的妻妾接连有身孕,还不是国舅和他们亲厚才传的秘籍吗!”
马寻觉得自己可能以后真的要被供在庙里了,到时候是送子观音和马皇后在正殿,他这个马国舅就是旁边的陪祀。
刘姝宁怀上了,这个事情自然没有广而告之,可是有心人通过种种线索也能分析出来。
本来这也不算什么,结婚一年、又是适龄,有了身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偏偏就是马寻那一套备孕的法子好像有些作用,让郭英、汤和这些原本子嗣有些艰难的,提前开始了厚积薄发的样子。
甚至包括朱元璋,这本身就是他自己的本事,偏偏现在有些人牵强附会,觉得那是马寻的一些法子好用。
天可怜见,真的要是百试百灵,我就不会被催了一年了!
看到华高都要哭出来的样子,马寻只能说道,“法子一会儿我整理一番,让人送去您府上。只是说好,有没有用不能确保。”
这只是优生优育的法子,这可不是百分之百的确定。几百年后在电线杆子上还贴有很多小广告呢,医学发展那么快,依然有人因为这些事情困扰着。
华高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我迟迟不愿出去,就是怕断了香火传承,要不然也无颜去见列祖列宗。”
没有儿子,这对于不少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心理压力,可是华高也不能这么认为吧。
他是没儿子不假,可是有侄子。不过爵位这东西,肯定是不能传给侄子。
这要是人没了,爵位到时候也就没了,一辈子辛辛苦苦的打拼,也只是为侄子挣了个正四品的指挥佥事。
马寻只能劝着说道,“广德侯用不着急,才五十九而已,六十多、七十的也能生。”
华高压低声音,小声问道,“那能否劳烦国舅爷去我家里看看,我肯定是没问题,说不准事情出在我那些妻妾身上。”
马寻平复心情,妻妾好几个都生不了,这事情还能赖在别人身上?
“广德侯想多了。”马寻就笑着说道,“说不定就是早年忙于征战耽误了,只要现在心绪平稳一点,事情说不定有转机。”
好不容易才将想要赖着不走的华高给打发走,马寻这才算是松了口气。
这叫个什么事啊,我堂堂徐国公、大明第一词人、大明第一神医,什么时候变成了主治不孕不育了?
这事情虽然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不过马寻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一些备孕的法子等,他也确实没打算藏着掖着。
马秀英那边一直都是在整理成册,说到底就是这些法子不一定是百试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