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国舅 第82节

  不是他起的晚,而是很多人起的实在太早。

  马寻忽然觉得不对劲,“老六和老七来做什么?老五,带着他们回去。”

  朱满脸讨好的说道,“舅舅,我也该练兵了。”

  虚岁才十一,练什么兵!

  而朱桢、朱虽然受封楚王和齐王,可是现在才七岁。甚至就算是朱棣,这也才十二岁。

  马寻对亲外甥可以粗暴点,但是对朱桢等人就要温和点,“老六、老七,你们岁数太小了,跟你们五哥回宫,先好好读书。”

  朱桢也是一脸讨好,“舅舅,外甥虽然年少,不过也是去过军中。”

  “这不一样,现在你这几个兄长要像普通士卒操练,你们太小撑不住。”马寻就安抚说道,“过几年我再带你们练兵,现在岁数小就是不行。”

  随即马寻冲着门外喊道,“何大,送吴王、楚王、齐王回宫。蛾子,你也跟着过去一趟,向皇后禀明。皇子岁数太小,不能操练。”

  朱还是有些不服气,“舅舅,那为何常森就能跟着操练?”

  马寻直接问道,“谁说的?他先前是罚站,没看到我让他回去了吗?岁数小,那就是不行。”

  朱更加不服气了,“那怎么就让徐允恭来操练,他比我还小!”

  马寻直接不理解了,“徐允恭?徐允恭在哪里?谁说他要跟着我练兵了?”

  “前两天父皇和母后赐宴,他们可是答应了徐大将军。”朱直接说道,“徐大将军也说了,等舅舅练兵就将徐允恭送来。”

  这姐夫、姐姐做的是什么事情啊,这都替我收学生了,还是没打算收的小萝卜头。

  话说回来,朱这小子也是个嘴上没把门的,什么事情都往外说。

  “我不收,徐允恭来了也要给赶回去。”马寻就说道,“最小十二才能练兵,你还差一年,快些回去!”

  看似差一岁,但是这还真的不是专门给朱棣开了个方便之门。

  在如今这个年代,十岁基本上不能单纯的看做儿童。在普通百姓家,不要说十岁了,三四岁都要帮忙做点力所能及的活。

  不过现在到底是在军中,岁数太小不合适。如果不是因为朱等人身份特殊,马寻恨不得就是‘招兵’的标准定在至少十五。

  真要是那样的话,就朱合格了,总不能只教这位秦王吧?

  朱等人虽然哭丧着脸,可是也只能被礼送回宫。

  在罚站的邓镇瞬间绝望,他听说国舅最偏心太子殿下,最宠吴王。可是现在吴王都给赶回宫了,秦王求情就别指望了。

  眼看差不多了,马寻就说道,“让常茂几个进来,该给你们好好立立规矩了。”

  有一定军伍基础的好处就是即使是在国舅府,这些少年也都站的笔直,没有嘻嘻哈哈。

  “个头从高到低,现在别给我算着身份。”马寻看着参差不齐的队列直接说道,“常茂,你站最后头。”

  这些少年们立刻行动起来,在军中自然也讲上下尊卑,但是现在显然不会提起这些。

  看着这些少年们,马寻表情严肃,“我没怎么打过仗,带兵的本事也不如你们家中长辈。”

  虽说眼前的都是一些十来岁的少年,不过马寻也没打算打肿脸充胖子,该说的实话还是要说。

  最重要的是有些时候不能将这些少年单纯的看做是孩子,不能只是居高临下的去说大道理,那样未必有什么效果。

  马寻继续严肃说道,“只是你们现在到了我跟前,别的我教不教另说,规矩、纪律,你们务必要给我记牢!”

  看着朱,马寻严肃说道,“尤其是你,你是宗室诸王之长,你若是不能以身作则,我必罚你。若是你的弟弟们不学好,我还是要罚你!”

  朱表情更加严肃,这个时候只能点头,也不敢有任何不满。

  舅舅说的这些道理他也明白,一直以来都是如此,兄长就应该是起到榜样的作用,也该管教好弟弟。

  至于说自己是秦王,听着就非常威风的王爵封号。

  这是威风不假,作为皇帝的次子,朱走到哪也都是威风凛凛。可是这样的威风,有些时候也没有用。

  姑父也好、舅舅也罢,对他也非常尊重。可是该罚的时候、该骂的时候,也不会过多的去在意身份。

  这是真正的自家长辈,朱敢冲着长辈瞪眼,父皇和母后会不会放过他先不说,皇兄肯定是撸起袖子狠狠打一顿,然后再押着向长辈请罪、求情。

  对于朱,马寻觉得是需要重点关照的,少年时期心性还没有养成,得避免这小子误入歧途。

  没事割了俘获的番民少年的蛋蛋,将宫里人绑在树上冻死,闲着没事给自己造个五爪龙床、给侧妃邓氏穿戴皇后的服饰,将秦王妃关进冷宫用破碗装些不新鲜的水果。

  以至于最终被两名老宫女毒死,就连爱护子嗣的朱元璋也认为这是‘死有余辜、德行不良’,谥号也只是‘愍’。

  大道理讲完,马寻回到正题,“我虽少读兵书,只是也知强军得有纪律。”

  随即马寻看向邓愈问道,“你来说说,自古有哪些强军?”

  邓愈立刻说道,“魏武卒。”

  马寻点头,说道,“好!吴起率领魏武卒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其战功无需多言,吴子练兵在治不在多。先不说招募,单说治军,那是令行禁止、军纪严明。”

  马寻随即看向常茂,“再说一支强军。”

  常茂想都不想的说道,“岳王爷。”

  马寻笑着点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能做到如此,天下罕见!”

  虎豹骑、秦锐士等,这些少年也都算是耳熟能详,毕竟出身将门、从小接受军事训练,对于这些在历史上留下赫赫战功的军队可能津津乐道了。

  现在提起‘军民鱼水情’、‘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可能有些朝前了。

  不过马寻还是严厉警告,“你们以后都是要领兵的,不管你们到时是亲王还是国公、侯爵,但凡我听到了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来如剃,我先惩治你们!”

  朱等人都在缩脖子,他们现在还是少年,经历的事情少所以相对容易被吓唬住。

  而且在这些人心里,马寻这个国舅说的这些,也都是能做到。

  朱现在就是秦王,什么时候看到马寻因此就少了管教?常茂是马寻最喜欢的‘外甥’,也没少被打被骂。

  有些事情看似就是天生的,今天挨了打,长大后依然可能被长辈骂。

  稍微告诫一下,马寻也没明白不可能一下子扭转一些人的性格,得慢慢的去培养、不断的去影响。

  看着朱等人,马寻说道,“这一次练兵,我对你们的要求也不高。记好了:令行禁止、法度森严!”

  随即马寻补充说道,“从明天开始,你们几个就给我列队列。等什么时候队列列好了、上下一致,我才准你们骑马、持械!”

  队列训练,放在任何年代都是军队最为基础的训练,在如今以冷兵器为主的年代更是如此。

  有位元帅说过:大兵团作战,军纪要严;我不要他的伤亡报告,我只要塔山。

  朱等人一个个都非常严肃,对于不能骑马、不能持械,他们虽然心里有些失落,可是不会有任何意见。

  这不是摄于马寻的威严,而是因为这些少年郎知道军中的事情。

  两军对垒,很多的时候都是以队形迎敌。就算是行军、撤军,也都有军阵。

  一旦军阵被破,大概率就要败了。一旦撤退时没有法度,必然会被敌军追杀。

  这些道理他们都明白,所以现在练兵先练队形等,这就是基础课了。也只有练好了队形、阵列,他们才有机会真正的领兵。

  看着眼前的这些少年郎,马寻颇为欣慰。

  虽然这些少年身份尊贵,也有些纨绔,不过一个个都有不俗的军事素养,基础也非常牢。

  现在开始带着他们练兵,也比较容易。更何况还有沐英、刘帮忙,还有一大批精锐的基层军官,练出来一支军队应该不难!

  想到这些,马寻更开心了,这也不一定就是苦差事啊!

第128章 国舅练兵

  马寻开始正式练兵了,不过练兵先练将。

  还好现在不是炎炎夏日,算是秋高气爽了,所以马寻一身甲胄也不会热。

  他表情严肃,看着眼前这群在坚持的少年。

  这些少年们没有让他失望,一个个两脚分开六十度,两腿挺直,大拇指贴于食指第二关节,两手自然下垂贴紧。

  收腹、挺胸、抬头、目视前方,两肩向后张。

  基本上是做到了‘三正、三平、三挺、两平、两贴、一顶’的军姿标准。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马寻中气十足的说道,“你们投身军中,也该如此。”

  随即马寻陡然大声喊道,“给我记好了,既然投身军伍,就当记得报效朝廷、不负君恩。汝等家长长辈威名赫赫,你们也切莫让家中门楣蒙羞!”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少年们还是在咬牙继续坚持,他们站了许久,只知道双腿、双臂酸痛,可是依然在坚持。

  因为他们现在都是少年,是最为热血的年纪,也是最不能容忍被轻视的年龄。

  马寻大声问道,“听到了吗?”

  少年们齐声喊了起来,“听到了?”

  “没吃饭?”马寻勃然大怒,大声质问,“我耳朵聋了,听不见!”

  少年们扯着嗓子开始喊,脖子上的青筋都冒了出来,“听到了!”

  马寻这才满意的点头,体验到了军训教官的乐趣了。

  刘走了过来,小声说道,“右都督,该歇息了。”

  马寻微微点头,随即大声说道,“立正!”

  少年们迅速立正,马寻满意点头,“休息一炷香,解散!”

  马寻的话音刚落,原本站的笔直的少年们立刻瘫软在地。形象什么的根本顾不上,一个个叫苦连天的坐在地上、躺在地上。

  虽然朱、常茂等人小时候也时常跑去军营,打绑腿、跟着行军,或者是一些简单的训练等等,这都是他们比较熟悉的事情。

  本身自认为这一切都是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为这一次练兵肯定会非常顺利。

  但是现实无情给这些少年迎头痛击,他们显然没有想到马寻居然会这么折腾人。

  就这,还说不会练兵、不懂军事呢,或许舅舅不会打仗。但是要说练兵、要说培养新兵,这手段比起一些老将都要厉害。

  不远处的树荫下,马秀英笑着开口,“还好没让老五过来,要不然他遭不了这些罪。”

  朱标也心有余悸的说道,“就是,我看十二岁再来练兵还是早了。一会儿我去和徐叔说一声,就不该让允恭也过来。”

  马秀英点头,马寻不收徐允恭这个事情得解释清楚,这可不是皇家对徐家不信任。

  这件事情说起来也有些让朱元璋、马秀英头疼,让马寻练兵这件事情其实很简单,最初只是单纯的希望以马寻的身份镇住朱等人。

  毕竟这几个是皇子,就算是军中大将也不好多说什么。

  徐达、常遇春、邓愈等人是有威望,也敢训这些皇子,但是他们也会给些关照。最主要的是这些人都有军事任务在身,没时间操练这些皇子。

  马寻来训最好,可是谁知道遇到了常茂这些小子在闹市纵马,被抓住了。

  这些淮西勋贵一下子心思活络了,纷纷将嫡长子送了过来,马寻推都推不掉倒也罢了。

  现在发展成这些淮西人都觉得马寻这个国舅爷接收哪些人家的子嗣,那是皇帝和皇后授意,多少也能体现出他们在皇家的地位。

  朱元璋就眉开眼笑的说道,“早些时候就说过让小弟练兵、让他检阅,那会儿只是因为他不懂军事。现在好了,该让他练兵了。”

  打仗,就算外头都在传马寻打破了庆阳,擒杀了张良臣父子等。

  但是真相如何朱元璋等人都清楚,这是一个率军奔袭都奔袭不明白的,打仗是没指望了。

  可是不会打仗没关系,能练兵也是本事。现在大明不缺少能打仗的将帅,能够培训出来新兵的将帅也不少,不过多一个也是好事。

首节上一节82/13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