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秀英随即又聊到医书,“小弟,我看你这意思是准备的周全。从伦理道德,再到孕前、孕中、分娩、育儿,这可不是个小事。”
“花点时间也值得,无非就是要多征召郎中、接生婆。”马寻就笑着说道,“还得靠皇后的懿旨,要不然有些事情也办不成。”
朱标连忙讨好的说道,“娘,明年我就成亲了。您看这书一年半载也编不出来,到时候让太子妃也出出力、出出钱,如何?”
“还没娶媳妇,你就要忘了娘?”马秀英顿时不乐意了,“这么大的功德,你舅舅为了咱家舍得给你们。你倒是好意思伸手,还好意思为婉儿要?”
朱标连忙说道,“婉儿这不是要成太子妃了吗?她的名声好、威望高,您孙儿以后都得好处。舅舅那边我想好了,我还能亏待舅舅、亏待表弟?”
马秀英也不再说什么,“婉儿入宫后才能下旨,现在不许她插手这事。等有了些眉目,我下旨让她主理这件事。”
吃醋归吃醋,可是马秀英也明白这件功在社稷、功在千秋的事情有多重要。
这是奉皇后、太子妃的旨意不假,可是主编的只能是马寻。
以后假如有人建庙,马皇后和送子观音都受香火的话,马寻说不定能在庙里得一尊站立塑像,陪祭那也是一种地位和认可。
坐在椅子上的朱双眼放光,舅舅实在是太厉害了。
原本以为当郎中就是帮人治病,可以让人去沉疴、得长寿。
不过还是小看了舅舅的本事,舅舅的医术不只是治病救人、活人无数,还可以从医道之中看到更多的伦理之道,可以做出功在千秋的伟绩。
只不过没人注意朱,这小子现在是小透明。刚搬出去自己独居,可是不习惯又跑了回来。
“小弟,咱们喝酒去。”朱元璋忽然出现了,热情十足的说道,“就咱们几个爷们,天寒地冻的喝点酒暖暖身子。”
马寻没有什么意见就起身了,他也刚刚奏报完正经事。
朱元璋回头看了一眼跟上来的朱标,“你跟着做什么?”
“我眼看着就要成亲了,也能喝酒了。”朱标嬉笑着说道,“再说了,二哥、三哥不都在吗?实在不行,我在旁边给姑父、舅舅倒酒,这总行吧?”
朱元璋就不再说话,儿子愿意去喝酒就跟着。要是愿意留下来陪他娘说话,那也没错。
直奔小院就行,既然是自家亲戚聚一聚,还是李贞的院子最为合适。
李景隆这个小跟屁虫带不走,其实李文忠的妻子曹氏也来了,但是孩子只认他爷爷。
所以现在的李景隆像个小大人一般,总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是更多的还是越帮越忙。
朱标倒完酒,笑着开口问道,“舅舅,酒量可上来了一些?”
“还是不大行,喝的慢、醉的快。”马寻就笑着说道,“也就是在自家人这里才喝点酒,要不我宁愿喝茶。”
朱元璋则笑着开口,“还能有人灌你酒?你能喝就喝,不愿意喝也没人说你。”
说着朱元璋端起酒杯,“姐夫,咱们走一个。”
李贞笑着端起酒杯,一小杯酒一饮而下,“现在岁数大了,不如以往了,我的酒量和小弟差不多了。”
“小酌没事,嗜酒就伤身了。”马寻看了看朱标,认真说道,“你喝酒没事,但是绝不可贪杯。”
朱元璋随即吐槽说道,“估计是和你们马家人一样,喝点酒脸就红了。”
酒至半酣,马寻觉得黄酒的后劲又来了,“姐夫,你得对我姐好一点!”
喝的比较痛快的朱元璋乐了起来,“这事用你说,我媳妇我肯定对她好!”
“那不一样!”马寻随即看向朱标,“你记好了,不能让你娘受气。要不然你就算是太子,我也跟你急!”
朱标有些奇怪的问道,“舅舅,这是怎么了?”
朱元璋也觉得有些不对劲,“你姐现在好着呢,提这些做什么?”
“我姐现在更年期!”马寻就认真了,“她本来身体就不好,现在又容易生气、焦虑,你们要是再不多让着她一些,我带她回去住,我照顾她。”
朱元璋就急了,“有你这么办事的?好端端的把你姐接走,像什么话!”
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帝惹皇后生气了,以至于皇后都要回娘家了。
朱标也赶忙问道,“舅舅,这个更年期是什么说法?”
李贞也有些后知后觉的,“怪不得小弟以前刚进宫就想出宫,这一次住了快一个月,本还以为是忙着差事。”
这一下朱元璋和朱标也认真了,因为马寻确实反常了一些。
“小弟,你说清楚,这更年期到底是什么?”朱元璋紧张起来了,“这东西,难治吗?”
马寻赶紧说道,“这算病,也不是病,这是女子到了一定岁数都有的。”
听到马寻这么说,朱元璋和朱标更加紧张了,李贞和李文忠也都跟着紧张起来了。
有些事情不好说的太直白,马寻简单的解释起来了。
随即马寻认真说道,“我姐要是忽然情绪有些焦躁、失控,你们让着点。真不是她矫情,是这个岁数控制不住了。”
朱元璋连忙点头,“你早说啊,这事情你不说我哪知道!”
随即朱元璋还在怪罪,“怪不得前些天总觉得你姐脾气急了不少,你早说我至于和她怄气吗?”
第149章 都开窍了
马寻在认真的科普着一些生理知识,朱元璋等人也听的非常认真。
尤其是联想到马秀英近期的一些表现,几乎是完全对得上。
那这就更加需要重视了,毕竟马秀英的心情愉快了,大家都会开心。
最主要的是这些人都在意马秀英,肯定是不希望她有什么不愉快。
朱元璋猛然想起来,说道,“小弟,你这不准吧?”
马寻奇怪问道,“怎么了?姐夫是觉得哪不对?”
“我爹生我的时候五十四,那会儿我娘也四十九了。”朱元璋立刻说道,“这么一算,不准、不准,你姐还不到四十。”
马寻险些吐血,只能说朱家人身体好,这真是祖传的。
朱家不只是祖传的身体好,也包括生孩子相对较晚,可是真的能一直生。
因为朱元璋父亲有第一个孩子的时候,那也是二十七了,在如今的年代就是‘晚婚晚育’的典型。
不过马寻也连忙解释,“姐夫,事无绝对。你这样的情况是有,但是少之又少。”
朱元璋随即开始担心了,“那你的意思是你姐不能再生了?”
朱元璋随即再次担心,“你姐不能再生了,那我没事吧?”
一时间马寻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只能说朱元璋有些时候传统的观念很强,认为多子多福。
“能生,有些人到了六十多都能生。”马寻只能说道,“男人用不着太担心,就是女子得注意。”
朱元璋这才安心,说道,“那就好,我还想着再要些子女。”
朱元璋极重亲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自小就受宠爱。
虽然家里穷的厉害,但是父母都疼爱他。兄长们、姐姐们,乃至嫂嫂都疼爱他,他大哥结婚的时候,朱元璋还穿开裆裤。
这是自小和外甥们一起玩闹,被家人们爱护着的孩子。
“我姐不能再生了,岁数大生孩子不好。”马寻就连忙劝道,“姐夫,我姐眼看着四十了,就别让她再生了。外甥、外甥女也不少,够了。”
马寻继续在说着更年期的注意事项,朱元璋等人也认真的听着,这可是大事。
在吃完饭、喝完酒,朱元璋也就带着朱标回去了。
“你娘脾气本来就急,现在又是这么个情况,你可得顺着她一些,都让着她。”朱元璋看了一眼好大儿,说道,“听你舅舅说的,就是一两年,她也不会时时发脾气,咱们忍忍。就算是说的不好,你也得听着。”
朱标笑着说道,“爹,我本来就受爹娘疼爱。娘也一向对我好,孝顺她是应该的。”
“主要是你那几个弟弟,你私下里多说说。”朱元璋就说道,“怪不得我说你娘这些天怎么看我怎么不顺眼,闹了半天也不怨我!”
朱标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他的亲爹可真会给自己找台阶,要知道前些天私下里可是抱怨不少。
想了想,朱标笑着问道,“爹,有没有觉得娘现在说话比以往更硬气一些了?”
朱元璋倒是意外,“你娘一向如此。”
“去年找回来了舅舅,舅舅又如此贤良。”朱标就笑着说道,“我觉得娘现在是硬气了很多,和您吵起来的话,声音都大了些。”
朱元璋先愣了一下,随即哑然失笑,“还真是这么回事,她娘家有这么个弟弟,说话是有底气!”
随即朱元璋指了指身后,“你姑父对你姑好,那也是怕咱们家。你姑四个兄弟,三个外甥,她要是在夫家受了气,咱朱家的人得去给她出头。”
朱标也笑了起来,“这倒也是,听闻民间都是如此。娘家有人,嫁出去了也有底气。”
“我和你娘不一样,是患难夫妻。”朱元璋有些认真的说道,“你祖父在的时候常说家和万事兴,一家子人同心协力日子才能兴旺。”
虽然当时的老朱家过的很苦,可是如果没有那些天灾人祸,说不定一大家子人还是和和美美的。
朱元璋继续说道,“你要成亲了,有些道理也该明白。你媳妇贤惠,你一屋子人就安稳。你媳妇要折腾,你屋子里不安宁,我和你娘、你弟弟妹妹也都不好过。”
朱标连忙说道,“儿子明白这些道理,婉儿虽然将门出身,不过性子好。瞧着和娘有些像,就是没娘的睿智。”
“那倒也是,哪个能比得上你娘?”朱元璋得意说道,“你的婚事我不操心,你娘也用不着操心。就是你弟弟们,得操心了。”
这父子俩说着话的时候,刘姝宁大概是和马秀英说完话,带着侍女回来了。
“臣妾拜见陛下。”
“臣妾参见太子殿下。”
朱元璋微微点头,而朱标连忙说道,“舅母多礼了。”
等到刘姝宁走开,朱元璋才小声说道,“和你舅舅一个样,以后教出来的孩子肯定是个闷葫芦、省心的。”
“其他人不敢说,舅舅的子嗣肯定有礼节。”朱标就笑着说道,“我现在就是担心您和娘,真的要是有了表弟,您二位不知道得给宠成什么样!”
朱元璋就不信了,“自家儿子我都疼不过来,还能疼你娘的娘家侄儿?”
“那可说不准。”朱标直接拆台,“铁柱暂且不说,到底是我朱家人。就说景隆,您可没少护着。”
朱元璋不认可的说道,“你姑对我好,你姑父也贤良,我疼景隆不是应该?”
朱标就问道,“我舅舅那么好,外公家就这个独苗。等到有了表弟,娘不得喜欢到骨子里?”
朱元璋一想有道理,立刻出谋划策,“那你明年成亲就抓紧给你娘添个孙子,到时候你娘肯定疼不过来。孙子肯定比娘家侄子受宠,你娘有分寸。”
朱标彻底无语,他的亲爹可真会出主意,不过怎么看这都是在催生。
朱元璋继续走着,忽然问道,“什么时候你当了皇帝,你怎么安排你舅舅?”
朱标稍微愣了一下,才说道,“那得看是什么时候,要是三十年后,我肯定是让舅舅随心所欲,他爱上朝就上朝、不爱上朝就闲着。但是有大事,他得站最前面。”
“不给你舅舅进丞相?”朱元璋貌似无心的问道,“你舅舅熬资历,到时候也能熬成丞相,那会儿你天德叔几个估计都老朽不堪了。”
朱标吐槽说道,“那会儿肯定没丞相了,我是不太喜欢丞相。”
朱元璋露出些许笑容,“要是十年后呢?”
“十年后?”朱标仔细想了想,“真要是那样,舅舅就在京城哪也不能去,他得是丞相。徐大将军和常大将军就在中书省,二哥得是大都督,三哥掌皇城。”
朱元璋欣慰点头,随即语气就不高兴了,“十年是短了些,你就别琢磨十年后的事情,去想二三十年后的事情,有这么咒你爹的吗?”
看着朱元璋得背影,朱标哭笑不得,“爹,等等我啊!”
朱元璋在享受着和朱标的父子亲情,马寻则是醉的不轻。
黄酒这些就是后劲大,不知不觉就喝醉了。
还好他酒品好,喝醉了倒头就睡,不会借着酒劲去发疯。也可以说他知道自己醉了,不至于一点意识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