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别这样! 第21节

  这里,是青楼。

  还是那两个老头口中,整个宁国最高端的青楼,业务已经发展到松州了!

  小舅子带姐夫逛青楼,这好吗?这不好。

  再者,他一个赘婿刚结婚第二日就逛青楼,日子还过不过了。

  原本看洛天阳那般热情,对他口中好玩的地方还有几分兴趣,谁能想居然会是这腌之地,心中虽有向往,却还能把持的住。

  恰在此时,一道声音从不远处传来:

  “宋言?是你?”

  听到声音,宋言眉头一皱,转过身子便看到三张熟悉的脸映入眼帘。

  宋震,宋云,宋律。

  宋氏三兄弟。

  这算不算冤家路窄?说话的正是宋震,只要看到宋言他就不由自主想到在洛家受到的羞辱,一时间双眼通红。

  宋言也想到了洛天枢的那句,宋震不是宋鸿涛亲儿子,若是宋震知道他这个嫡子其实是个杂种,不知会是怎样的心情,想一想便觉得有趣。

  就在宋氏三兄弟中间还有一个青年男子,后面跟着四个侍女,那男子一身华服,模样倒也俊朗,地位似是比宋氏三兄弟还要高一些,只是随意瞥了一眼宋言视线便落在顾半夏身上。

  他的眼睛闪着诡异的光。

  二十五六岁的成熟女人。

  身边有男伴,大概成婚了。

  这很好。

  男人的视线让宋言很不喜欢,他眉头皱起,询问洛天阳那人是谁。

  洛天阳看了一眼,便撇了撇嘴:“是房家的人,叫房俊。”

  房家,又是一个世家门阀。

  宁国顶级权贵。

  原本杨家和房家大概是差不多的,但自从杨家分宗之后,宁国境内,房家的影响力就隐隐要超出杨家一头。

  幸好成婚前恶补了一下历史,否则怕是连这些事情都不晓得。

  只是房俊?

  这名字,让宋言觉得似是在什么地方听过,一时又想不起来。

  “他的父亲是房海,新上任的松州刺史。”

  刺史算是州府一把手,虽有知州,别驾等官员牵制,但权力依旧极大,可即便如此宋氏三兄弟也不用如此谦卑吧,明明一同出游,可姿态中却多有谄媚。

  好歹也是国公嫡子,这是连面皮都不要了吗?

  “他爷爷是禄国公,房德,当朝尚书令。”

  宋言恍然。

  房家嫡子又是国公之后,单单这背景就要比宋家高上不少,还有个尚书令的爷爷,那自不是空有国公爵位,却无任何实质官职的宋鸿涛可比,宋鸿涛的弟弟宋锦程虽在朝中担任一部尚书,但房俊的爷爷偏生就是他的顶头上司,尚书令。

  也难怪宋氏三兄弟会如此巴结房俊,虽都是勋贵,也要分个三六九等的。

  “还有,他的妻子,是福王之女,高阳郡主。”

  宋言面色忽然古怪起来,之前就说房俊这个名字有些奇怪,却是想不起来在哪儿听过,但听到高阳两个字,瞬间就勾起一些记忆。

  高阳公主,唐朝太宗时期最出名的女人之一,下嫁宰相房玄龄的儿子房俊,然高阳公主瞧不上五大三粗,性格憨直的房俊,虽然成婚却一直未曾同房,反倒是看上模样俊秀的辩机和尚,并与之私通,甚至还有自己在屋内同辩机翻云覆雨,却让房俊在外面看门的壮举。

  从此之后便有了李唐公主多不检点的说法。

  至于房俊,也因此成了千古绿帽王。

  一时间,宋言看向那房俊的眼神都不免有些怜悯。

  你说取什么名字不好,偏生叫房俊,老婆还叫高阳,简直天生绿帽圣体。

  这个世界似乎没有辩机和尚,倒是不知会是谁,能把绿帽子扣在这房俊的脑袋上。

  反正肯定不是我,宋言这样想着。

  五千字超大章送上,多谢轩辕,书友20210301****1244,书友20220406****4371的月票,多谢支持。

第25章 未婚妻丢了

  说起来,昨日和洛天璇成婚,并未听闻有房家人到场,想来房家和洛家关系应是不怎么好。

  宋震,宋云,宋律三兄弟面色阴沉,昨日的事情被三兄弟引以为生平最大耻辱,宁平县里,无论走在什么地方都要被人指指点点。便是那些平民不敢当面说什么,可一道道诡异的视线,仍旧让三兄弟头皮发麻,本以为松州府还能落得几天安宁,谁曾想,在这儿居然也能遇到宋言,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冤家路窄?阴魂不散?

  宋云先下手为强,厉声斥责道:“宋言,你怎会在此?昨日才刚刚成婚,今日便敢来逛青楼,简直辱我宋家门风,丢我宋家脸面,我定会告知父亲,断不会轻饶了你。”

  这是个聪明的,知道先把道德制高点占了。

  宋言?房俊眉头一皱,小声问道:“这位公子是何人?”

  宋震嗤了一声,阴恻恻的说道:“狗屁公子,不过我国公府庶出的一个杂种罢了,昨日才刚入赘洛家,今日就敢出入烟花之地,当真不守妇道。”

  房俊初来乍到并不认识宋言,便是洛天阳也不认识,不过宋震这样一说他便明白,宁平洛家,稍微有点麻烦……不过既是赘婿,自不可能让妻子撑伞,那这女子多半是通房丫鬟,或是婢女。

  只要不是洛天璇那个肺痨鬼就好,毕竟洛天璇真有皇室血脉,他便是再张狂,也不敢随意对皇室宗亲下手。

  不过宁皇也未必是真心赦免洛玉衡,多半是被太后给逼的,这样想着,对于将宋言身边的女人弄到手,又多了几分把握。

  对一个男人说不守妇道,当真歹毒,极尽羞辱。

  果然,四周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群玉苑门前不少人视线全都冲着宋言望去,眼神大多鄙夷。

  区区赘婿,一辈子都要活在女人的约束之下,男人的脸都被丢光了。

  而且,赘婿居然还敢逛青楼?

  谁给他的勇气?

  不守妇道,用来形容这种男人倒也合适。

  而这正是宋震想要看到的效果,他本就不是什么聪慧之人,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也不似宋云宋律那般一肚子花花肠子,他只会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揭开宋言的伤疤,仅此而已。

  洛天阳的面色阴沉下来,便是一直以来都极为安静的顾半夏,俏脸上也罕见的浮现出一丝怒色,当下就想替自家姑爷辩解两句。

  还没来得及开口,宋言的手指就落在了她的肩上:

  “没关系的,半夏,没关系的。”

  宋言的声音很平静,即便千夫所指脸上依旧挂着浅笑。他从来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之前不会,现在更不会,当然,也不代表着他就会任人宰割。

  既然已经离开了国公府,那又何须再忍?

  宋言抬头瞥了一眼群玉苑的招牌,然后看向宋震缓缓开口:“我进去了吗?”

  宋震一滞:“什么?”

  “我问,我进青楼了吗?”

  宋震嘴巴张开,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是啊,宋言只是经过群玉苑的门口,要说他逛青楼,好像还真算不上。就连其他那些公子哥儿面色也变的古怪起来,赘婿逛青楼自是不合适,但若只是逛逛夜市,那还真挑不出什么毛病,没听说哪家赘婿会困在宅院不让出门的。

  “更何况,丢宋家颜面辱宋家门风的,大概不是我吧?”

  一句话直接让宋氏三兄弟脸色大变,若是宋言将宁平县的事情捅出去那麻烦可就大了,一时间三兄弟都用紧张和警告的眼神瞪着宋言,威胁他不要随便说话。

  只可惜,昨日的事情闹的太大,整个宁平县人尽皆知,从一路车马来看自宁平县来逛夜市……可能主要是逛青楼的,绝对不在少数,便是这附近就有不少人。

  宋言只需要开个头,剩下的便不需他多言。

  “这听起来好像话里有话,宋家出什么事儿?”

  “不是吧,这你都不知道吗?我跟你说啊……这样……这样,那样……那样……”

  类似这般的声音便在四周响起,一传十,十传百,流言蜚语吗,传着传着便离谱了。

  原本洛家送去价值七八万两白银的聘礼,变成了七八十万……

  原本杨氏用廉价物品代替高价嫁妆,变成了八十八抬全是空箱子……

  甚至还凭空捏造出,杨氏耳提面命要宋言在嫁入洛家之后,要尽可能将洛家钱财往国公府捞的剧情。

  嘀嘀咕咕,悉悉索索,宛如噩梦重临,宋氏三兄弟都感觉脑门阵阵发昏。

  完了,这一下,丢人丢到松州府了。

  该死。

  都怪宋言。

  眼看四周动静完全没有平息下来的意思,反倒愈演愈烈,宋震再也忍不住厉声喝道:“都闭嘴,你们知道什么,谁说都是空箱子,我母亲只是不小心错把粗布当成了云锦……”

  四周一片寂静。

  紧接着,便是一阵嘘声。

  实锤了。

  宋家人亲口承认了。

  霎时间所有看向宋氏三兄弟的目光,都极尽鄙夷。

  那是一种耻于与之为伍的表情。

  这是很光彩的事情吗,居然还好意思嚷嚷出来?

  上流社会的颜面都给丢光了。

  再看宋言,眼神就变的怜悯,被家族逼迫入赘为婿本就受尽委屈,嫁妆上还要被当家主母弄虚作假,简直欺人太甚。

  看看那表情委屈的啊,偏生又忌惮嫡子,忌惮主母,便是受尽委屈,也只能打碎牙齿活血吞,连宋家半个不好的字都不敢言说。

  老实人啊。

  就连群玉苑的妓子和龟公,都满脸瞧不起,话说,他们不会连逛青楼都要用假钱吧?听说宁平县怡翠楼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儿,莫非就是这宋氏兄弟做的?

  被揭穿之后,还把怡翠楼给查封了,呸,不要脸。

  宋云宋律两人狠狠的瞪了一眼宋震,原本还能厚着脸皮死不承认,现在倒好,你承认了,接下来要怎么搞?

  就在此时,人群中宋云看到了两个熟悉的身影,一男一女。

  孟同辅,孟玲玲。

  松州府知州家的一双儿女。

  那孟玲玲虽比不上洛天衣那般国色天香,却也安静贤淑,颇有大家闺秀的气质。

  最重要的是,那孟玲玲已年芳十六,正是宋云的议亲对象。

  三媒六聘,已经过了一半。

  只看到,孟玲玲秀眉皱起似是在思索着什么,几息之后,孟玲玲忽然抬头,眼神已经坚定了起来,上前一步:“宋家兄长,有礼了……”

  “小妹自觉尚且年幼,不通礼仪,怕是还做不得别人的妻子,你我二人议亲的事情,我看还是算了吧。”

  孟玲玲虽外表娴静,却不代表就是个笨的,只是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宋家那杨氏不是个好相处的,若是真嫁入宋家,在这位婆母手里,少不得要受尽磋磨。身为女子,这种事情抛头露面自是极为不合适的,放在一些规矩森严的家里,甚至免不了要受责罚,当然,便是退婚,也是私下里两家商议比较好,如此方能维护双方颜面,但孟玲玲更清楚倘私下商议,事情根本轮不到自己做主。

首节上一节21/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