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吐蕃,虽然在军事实力上非常强悍。】
【甚至可以与巅峰大唐、巅峰阿拉伯帝国相抗衡。】
【但是在社会文明程度上,统治水平上,是非常的落后。】
【当时的吐蕃帝国,依然处于奴隶制社会。】
【对于河西走廊这种富裕发达的农业、商业地区,根本不知道如何治理!】
弹幕:
《敦煌网友:坏了,我成吐蕃了。》
《别说那个时候是奴隶制,就算是解放前依然是奴隶制。》
《给吐蕃富饶的土地他不中用啊!不懂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河西走廊的老百姓太惨了!》
《河西廊两千里,曾是关外富饶地。》
《哎!沙州可惜了,从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复当年的辉煌。》
天幕继续。
【在拿下沙州之后,吐蕃军事贵族们,用统治奴隶的方法来对待当地的唐朝老百姓。】
【强壮点的就直接抢为奴隶。】
【老弱病残要么直接杀了。】
【要么砍断手,挖了眼睛,弃之而去。】
【而那些因为身体强壮,而被抓为奴隶的老百姓,过得也很凄惨。】
【没什么才艺,没什么技术的人。】
【就直接当苦役使唤。】
【并且在脸上刻字。】
【稍微有一点技术的人,就在右臂上刻下纹章,随时听候贵族们的命令。】
【为了管理好这些奴隶,吐蕃贵族们也发明了许多残酷的刑罚。】
【这些丧心病狂的刑罚,极尽残酷之能事。】
【比如在肩膀上打一个洞,把绳子套进去,然后拖在马匹后面活活的拖死。】
【以沙州为代表的,河西走廊的大唐老百姓。】
【他们原本是富饶自由的大唐子民。】
【现在,却成为了吐蕃残暴统治下,朝不保夕的奴隶。】
【河西走廊当地的百姓,对于吐蕃的残暴统治,是早已经忍无可忍。】
【公元780年,唐朝的使者路过河西地区。】
【当地的百姓围着使团住的地方,捶胸哭泣。】
【向东方大唐的方向跪拜。】
【并且纷纷的,向大唐使团秘密传递情报,把吐蕃在此地的统治虚实情况,全都详细的递了上去。】
【“皆毛裘蓬首,窥觑墙隙,或捶心陨泣,或东向拜舞,及密通章疏,言蕃之虚实。”】
【并且表示:“望王师之若岁焉!”】
【而到了公元821年。】
【大唐使者,再次路过河西走廊的时候。】
【当地曾经生活在盛唐的老人,拦住了使者。】
【老泪纵横的询问:大唐天子是否平安。】
【“问天子安否?今子孙未忍忘唐服,朝廷尚念之乎”】
天幕外。
岳飞沉默了。
虽然天幕上讲述的内容,
是大唐的遗民泪尽胡尘里。
但是这种情况。作为亲眼目睹和见证了大宋山河破碎,半壁江山尽没于金人之手的岳飞。
是非常的懂。
也非常的遗憾的。
作为文人武将的岳飞,对大唐的历史并不陌生。
而今天看到天幕再次提起,
也只能无限唏嘘。
岳飞缓缓的站起来,伸出手,触摸着挂在墙上的北伐计划军事图。
第364章 桓温回忆长安父老,河西出现张议潮
虽然如今的大宋,在南迁之后,总算是渐渐的守住了防线。
军事实力提升很快。
特别是相比靖康之前,被金国人当麦子一样刷战绩,是好了太多了。
从之前的,被金国随意打穿防线。
到现在,基本上能把金人拒之于边境之外。
而大宋南方的百姓,
也终于得到了安宁的日子。
有的时候,岳飞行走在临安的街头。
看到那密集的人群,繁荣的景象。
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好像大宋,一直都处于巅峰盛世。
那残酷的战争,那靖康的耻辱。
就像是从未发生一样。
但是岳飞知道,那些事情已经发生了。
残酷的战火,席卷了整个大宋!
北方的子民泪尽胡尘里。
这么多年来,
遭遇了多少的屠杀,遭遇了多少的压迫!
他们一定,
还在等待着大宋的王师归来。
岳飞远远的望向临安的方向。
“我,还能等到朝廷全力以赴的北伐时刻吗?”
同样是在南宋。
在岳飞之后的那一段南宋时期。
作为出生在金国的宋朝人。
辛弃疾对于沦陷区百姓的生活,更是有着切身的体会。
辛弃疾从未见过北宋的巅峰,
也未享受过北宋的繁华
明明可以在更强大的,所谓宗主国金朝做官。
在中原地区享受富贵,
辛弃疾却找准机会发动起义,最终成功的南归。
在南方,辛弃疾的整体生活还算是平稳。
但辛弃疾,无时无刻不在梦想着能够回到北方!
不是灰溜溜的去。
再次接受金国的统治。
而是率领大军,以王师的身份回到北方。
在看到天幕上,唐朝沦陷区百姓苦难的生活后。
辛弃疾又想起了自己当年,在金国统治区域看到的那些百姓的生活。
心中的信念,
也是更加坚定了。
而在另一个南迁的朝代。
东晋。
桓温看到大唐时期,河西走廊的遗老们,在询问大唐使者关于大唐天子,关于王师的事。
桓温也不禁想起了自己。
自己当年北伐,杀到长安附近时,所遇到的晋朝遗老。
当时自己率领大晋王师,抵达长安城外霸上,当地百姓万人空巷,带着酒肉夹道欢迎自己。
更有耆老感动的哭泣说: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桓温回想起当年自己北伐,功带垂成差一点就能收复长安,也不禁长叹一声。
“神州陆沉!这期间死了多少人?多少生灵涂炭!”
“那些百姓,也至今盼望着王师能够归来。”
“我已老矣,收复河山的机会,既然失去。”
“就再也不会有了。”
“哎!”
一辈子瞻前顾后,想法太多的桓温。
又开始为自己当年的犹豫,而郁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