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位于崤山之中,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美誉。】
【看这地形!】
【东边黄河拐了个直角弯,函谷关卡在崤山裂缝里。】
【当年六国联军百万大军挤在狭窄山道,被秦军两万人堵得进退两难这就是贾谊在《过秦论》里写的“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
【六国联军多次兴兵伐秦,基本被阻挡在函谷关之外。】
【即便偶尔有敌军突破函谷关,秦国还有其他关隘作为后续防线。】
【这种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为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使其能够安心发展自身实力,逐步崛起并最终统一六国。】
天幕外。
秦朝。
嬴政看到视频,微微的笑道:“函谷关两万人挡百万联军?”
“这可是大秦士兵的勇武,而不是靠地形的。”
“不过,关中确实不错。”
“关中沃土养出百万带甲之士。”
“当真是我大秦的龙兴之地!”
说道这里的时候,嬴政内心是满满的自豪。
也觉得当年大秦的老祖宗们,是真找了块好地方。
李斯也顺着嬴政的笑容说道:
“关中四塞环绕,函谷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年六国联军多次来犯,皆被我大秦拒之关外。”
“只要守住这些关隘,大秦就稳如泰山。”
嬴政点了点头,缓缓说道:
“你们要把关中的优势牢牢记住。”
“同时也要记住,关中不是周王白送的。”
“而是我大秦先祖,从天下的西垂一点一点的独霸关中。”
“从夷狄手中靠着血与沙抢来的。”
“是代代的老秦人,一点一点开发出来的。”
“让后世子孙,牢记我大秦兴起的根基所在,也让他们明白,守护好关中,就是守护我大秦的未来!”
天幕也在继续。
【再看汉朝,刘邦在楚汉相争中能够取得胜利,关中的地理优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邦以关中为稳固的根据地,充分利用关中的资源,不断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
【最终实现反败为胜,建立了汉朝。】
【从这里可以看到,关中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八百里秦川土地肥沃,渭河贯穿其中,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条件。】
【在以农业为国家根本的古代社会,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水源是粮食生产的重要保障。】
【关中地区早在西周时期就已得到较好的开发,至秦汉时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丰富的粮食产量不仅满足了当地百姓的生活需求,还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供应。】
【此外,关中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铜、铁等矿产,是制造兵器和农具的重要原料。】
【战国时苏秦说这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
【秦始皇能同时修长城、建阿房、打匈奴,全靠关中这个巨型粮仓供血。】
【司马迁直接摊牌,表示关中财富占天下六成!】
【唐朝时期,关中地区的农业生产达到了新的高度。】
【政府大力兴修水利工程,进一步改善了渭河两岸农田的灌溉条件。】
【同时,唐朝在关中地区设立众多官营手工业作坊,利用当地的矿产资源制造出大量兵器和精美工艺品。】
【这些资源不仅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唐朝的军事扩张提供了有力支持。】
天幕外。
唐朝。
李世民看到天幕说关中富饶。
心中自豪的同时。
也有一些叹息。
“想我大唐定都长安,平定天下,关中之地功不可没。”
“往昔凭借其险要地势,外敌难以进犯,内部又有肥沃土地、便利交通,方能成就我大唐如今的盛世,实在令人自豪。”
“要说关中富饶?”
“以前的关中的确是富饶。”
“但自从两晋之后,关中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现在关中的人口承载能力,是真的有所不足。”
“水土流失加剧,粮食产量也大不如前。”
“实乃我大唐心腹大患啊。”
“虽然朕已经下令,在周边地区兴修水利,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恢复关中生态。”
“但终究有所不足。”
“这不,最近长安又缺粮了。”
“虽然朕已经派人从关东运粮过来。”
“但三门峡中流砥柱,漕运难行,只能用车拉过来。”
“这粮食运的,确实费劲。”
第689章 关中优势都有啥?大明再谈迁都!
天幕也在继续。
【再者,关中地区交通优势显著。】
【尽管四周环山,但交通却十分便利。】
【渭河作为黄河的最大支流,贯穿整个关中平原。】
【通过渭河,船只可直接进入黄河,进而通往全国各地。】
【这也意味着关中不像蜀地,只是易守难攻。】
【关中还十分方便的东出争天下!】
【站上关中平原,你就是站在中国地形的二楼雅座!】
【海拔比华北平原整整高出200米,冷兵器时代这就相当于自带高空轰炸优势。】
【周武王当年从镐京出发,顺着渭河黄河水道直扑朝歌。】
【商朝七十万大军在平原上被冲得七零八落。】
【秦始皇更狠,拿下关中后直接玩降维打击王翦带着六十万秦军从俯冲下来,灭楚战役就像推土机碾蚂蚁!】
【为了加强关中的交通优势。】
【秦汉时期开始,政府就高度重视渭河航运,修建了众多运河和码头。】
【使得关中地区的物资能够通过水路运往各地。】
【渭河连着黄河直通中原,汉江连着长江直达江南。】
【汉武帝打匈奴,五十万石军粮三个月就从关中运到河套;】
【诸葛亮北伐最眼馋的,就是关中这个水陆两用高速公路网!】
天幕外。
三国。
诸葛亮看到自己被提起。
也是有所意动。
“这关中之地,果真是王霸之基啊!”
诸葛亮长叹一声,声音中满是感慨。
“四面险塞,沃野千里,进可攻,退可守,实乃天赐的兵家要地。”
说着说着,眼中也不由得流露出一丝羡慕。
“若我大汉能据有此地,何愁大业不成?”
诸葛亮脑海中浮现出蜀汉偏居一隅的现状,资源匮乏、人口希少,关键是出川极为艰难。
与关中的丰饶且交通便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大汉虽有将士们的一腔热血,却受困于这局促之地,实在艰难。”
此时又瞟见桌板上,魏延提交的计划书。
诸葛亮微微皱眉,陷入沉思。
手指也在羊皮地图上的长安城位置,反复摩挲。
“子午谷奇谋,确实是一条捷径,若能成功,便可迅速打开局面,占据关中。”
“当年高祖出汉中,暗度陈仓夺三秦”
“实乃千古奇策!”
“可子午谷道路崎岖,易守难攻,稍有不慎,便会陷入绝境。”
“我军兵力本就有限,实在经不起这样的冒险。”
“此计太过冒险,一旦失败,不仅五千精兵性命不保,还会严重挫伤我军士气。”
“可不出奇制胜,又确实难以战胜曹魏。”
“关系重大,不可草率决定。”
诸葛亮收拢起心思,继续观看着天幕。
【此外,关中地区还有多条陆路交通要道,这些道路连接着全国各地,是古代的交通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