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893节

  【来吧,我们去军营,朕愿意为先生牵马。。

  【这是卫青和霍去病,我会派他们两人陪伴在先生身边,辅佐先生。】

  修士再次面露难色。

  【这的确很好。可对我来说还是飞升修仙,长生不老的诱惑更大呀。】

  【不行!】

  ……

  视频再次转场来到了汉末时期。

  刘备:【如今天下大乱,汉室衰微,百姓流离失所,我欲复兴汉室,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还请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修士皱着眉头,准备离开。

  但刘备伸出手拉住了修士的袖子。

  看到刘备恋恋不舍,目光含泪的样子,修士是万般的无奈,也有一些犹豫。

  【不是我不想帮你呀,实在是我真的太想成仙了。哎,不行。】

  ……

  《稍有动摇……不太心动……丸辣!!!!!!》

  《这个我挡不住了。》

  《我撑不住了,皇叔,我来助你!》

  《忍不住了出山!鞠躬尽瘁!》

  ……

  画面一转,此时已经进入到了三国的后期。

  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诸葛亮,牵着修士的手。

  【我死之后,北伐中原还于旧都兴复汉室的重任就交给先生您了……咳咳,咳。】

  【伯约,以后你就要跟着先生学艺,一定要把我们的理想给传递下去。】

  修士也是眼含热泪,但随后说道。

  【打感情牌是不是?不行不行,不行,我一定要得到成仙!】

  ……

  画面一转,时空切换到了唐朝。

  只见脸上洋溢着自信笑容的李世民,他牵着一匹宝马来到修士的身边。

  【先生,汗血宝马找来了,我们各骑一匹宝马前去掠阵。】

  【我持长弓,先生持矛,纵有百万敌军,我们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而画面再一转,来到了新的场景。

  在一轮美轮美奂的身影中出现了一个身影。

  他说:【人民万岁……】

  弹幕视频到此结束,弹幕纷纷汹涌的飞出。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修仙?修个锤子仙!!!》

  《不成仙,那又如何?这修为我不要了。》

  《个人认为飞升成仙不如名流青史。》

  《这个确实招架不住了。》

  《我在不心动挑战中取得了0.1秒的好成绩。》

  《封建帝王家天下的那些都没意思,但是最后的……他喊人民万岁啊,我不得不散尽修为了。》

  《他都邀请我了,还修这鸟仙干啥。》

  《就挺过了秦始皇和汉武帝,其他的完全顶不住。》

  而明朝朱元璋。

  看完了这段视频。

  “看这些中式魅魔,基本都是成就大事之人。”

  “凭着他们的个人魅力和伟大事业,吸引了修士来投。”

  “朕再造华夏,怎么就不是中式魅魔呢?”

  身旁的马皇后瞧了他一眼,温声道:“重八,修士之说,本就虚无缥缈,何必在意?”

  朱元璋倒也没生气,只是说道:“咱不在意。”

  “咱就是奇怪,凭啥刘备都能招来修士,咱堂堂洪武皇帝,反倒没这待遇?”

  “难道就因为咱手段稍微有点狠,修士就不来了?”

第772章 战神李牧登场!首次步兵歼灭骑兵军团!

  新的天幕出现。

  一片黄沙漫天。

  烽火台正熊熊燃烧。

  镜头拉近,匈奴骑兵如黑色潮水般汹涌而来。

  突然,一阵号角声划破长空。

  一支军队赶来支援,一场激烈的较量随即发生。

  而随着画面的推移,旁白缓缓响起: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的烽火刚刚熄灭,四十万赵军的鲜血染红了太行山脉。】

  【而在赵国北方,另一场更为残酷的战争已持续百年。】

  【匈奴愈发的成为华夏文明的心腹大患。】

  【崛起中的游牧民族,凭着骑兵优势来去如风,让战国北方诸国苦不堪言。】

  【直到一个男人的出现,改写了这场不对等的厮杀。他,叫李牧。】

  【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

  【他不是王侯贵胄。】

  【没有白起“人屠”的凶名。】

  【不似廉颇负荆请罪的传奇。】

  【也没有王翦扫灭诸国的华丽灭国战绩。】

  【但正是这个被匈奴讥讽为“胆小将军”的男人,用十年隐忍设下一局,终以步兵全歼十万骑兵,创下冷兵器时代最辉煌的逆袭!】

  【今天,让我们走进战国四大名将最后的光芒。】

  【号称北境长城李牧的一生。】

  【李牧的早期经历,主要活跃于赵国的北疆。】

  【当李牧接过代郡雁门关的兵符时,眼前是饥肠辘辘的边军,身后是风雨飘摇的朝堂。】

  【匈奴作为北方的游牧民族,骑兵机动性强,来去如风。】

  【常常对赵国边境的百姓进行烧杀抢掠,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赵国此前虽多次出兵抵御,但由于匈奴战术灵活,加上边境线漫长,防守难度极大。】

  【匈奴骑兵来去如风,赵军却连战马都凑不齐三千匹。】

  【多年以来,始终未能有效遏制匈奴的侵扰。】

  【李牧临危受命,被派往赵国北疆戍边。】

  【他深知,要想战胜匈奴不能仅凭蛮力,必须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战略。】

  【这位年轻将领的第一道军令,竟是“避战”!】

  【他拆毁烽火台,填平水井,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下令边境的百姓和牲畜全部撤回城中,避免被匈奴掠夺。】

  【任由匈奴劫掠空城。】

  【匈奴来袭,绝不轻易出战,主打一个防守。】

  【这让不少燕赵壮士感到忿怒。】

  【我们的将军是懦夫吗?这个问题环绕在每个赵国边军的心中。】

  【但实际上这是李牧在赵国国力有限的情况下,所做出的合理取舍。】

  【李牧深知,赵国任命自己来北境。】

  【不是来击败匈奴的。】

  【而是来节约成本,让赵国能把主要精力用于抵抗秦国的。】

  【特别是在长平之战失败的大背景下,赵国真的经不起折腾,必须休养生息了。】

  天幕外。

  刘秀看到这里,回想起自己在河北时,听到的那些关于战国末期的传闻。

  “的确,那时候的赵国本就连年征战,又经历了长平之战的惨败。”

  “可以说是男丁损失近半。”

  “在那种情况下,赵国可以说是随时处于灭国的边缘。”

  “李牧在镇守北境的时候,选择消耗最低的打法,的确是非常明智的。”

  “能够根据国家的形势,做出合理的战略抉择。”

  “这同样是一种强大。”

  ……

  【当然,李牧也不是一味地防守,而是在“磨刀!”】

  【李牧用有限的预算打造战车、训练弩手。】

  【对军队进行严格训练,提高士兵的战斗素质。】

  【尤其注重培养骑兵的骑射技能,和协同作战能力。】

  【可以说,练兵期间,李牧一点一点的为赵国重新积累了新的精锐士兵。】

首节上一节893/9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