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125节

  “我军是士卒死伤不少,兵力已严重不济,可我们却有的是船。”

  “只要有船在手,又何惧引狼入室?”

  一句话,孙权眼中阴云尽散,如拨云见月一般瞬间清明。

  踱步良久,权衡良久后,孙权猛一拍案几。

  “好,就用子明之计!”

  “吾决不向那织席贩履之徒求和,吾要与他死战到底,决不容他独吞荆州!”

  …

  许昌,相府。

  “孙权刘琮两小儿,竟如此无能,东西夹击还以为刘备所败!”

  “刘表孙坚也算当世豪雄,怎生出这么两个废物儿子!”

  曹操将那道帛书情报,扔在了案几上。

  那是荆州刚刚送到的细作急报:

  荆南联军在巴丘为刘备所败,蔡瑁三万水军在监利为刘备所败,孙权江东主力在夏口为刘备所败…

  一夜之间,刘备是四面开花,重拳出击,脚踢刘琮拳打孙权,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曹操在许都相府屁股还没坐热,一扭头刘备只剩下一座江陵城,就要吞下整个荆州!

  惊怒之下的曹操,只能将刘备神一样的表现,归结于了刘琮和孙权的无能。

  “丞相,只怕不是刘琮孙权太弱,而是刘备太强。”

  “这情报中所载的一道道奇谋妙计,无不是诡绝如神,必有一位神机妙算之士,在背后为刘备运筹帷幄呀。”

  一位国字脸的儒雅文士,端详着手中情报,意味深长的说道。

  那人,正是尚书令荀。

  曹操也好,程昱等谋士也罢,皆是神色一震,目光彼此对视。

  “萧和?”

  主臣众人,不约而出的叫出了那个名字。

  荀目露奇色,问道:

  “这个萧和,莫非就是丞相先前所说,为刘备屡献奇谋,坏了丞相南征大业的那个萧伯温?”

  此番曹操南征,荀镇守许都未随军南下,对于萧和声名事迹,也只是耳闻罢了。

  “除了那萧和,谁还有这等本事。”

  曹操冷哼一声,接着咬牙恨恨道:

  “此人当初原可是要投奔于孤,却被某个有眼无珠的蠢材赶走,白白送给了刘备!”

  “孤若查出是谁干的这蠢事,孤必夷他三族不可!”

  一旁的曹丕,不禁打了个哆嗦。

  “这萧伯温用谋有奉孝的风采,难怪投奔刘备后,竟能化腐朽为神奇,令刘备一飞冲天不可收拾。”

  荀啧啧慨叹不已,接着话锋一转:

  “不过眼下重中之重,乃是如何救刘琮蒯越,阻止刘备攻陷江陵,全据荆州。”

  “倘若令刘备吞下荆州,则其羽翼丰固,气候已成,只怕再难制也!”

  曹操眉头皱起,沉叹了一声。

  道理他当然懂,可要救刘琮,他就只能亲率大军再度南下荆州。

  樊城惨败的教训,他可是铭刻于心啊。

  没有水军,汉水就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天堑,纵然他有百万大军,也只能望江兴叹。

  救刘琮,他确实是有心无力了。

  “丞相,前日益州牧刘璋,派了使者张松前来许都拜谒丞相,以为丞相何不…”

  荀话未说完,忽有虎卫入内,将一道江东密使刚刚送到的孙权手书献上。

  “碧眼儿的手书?”

  曹操眼眸中掠起奇色,忙将那书信接过,拆将开来细细观阅。

  看过几眼后,曹操眼中好奇化为狂喜,忽然拍案大笑道: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文台啊孙文台,你果然没有生了一个废物!”

  “这真是天助孤也,天助孤也,哈哈哈”

第116章 虎狼怎及龙凤!别拿我哥压我,我就要降曹,不服你去死啊!

  荀等众谋士,皆是目露奇色。

  刚才还在骂人家孙权是废物,转眼就成了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什么操作?

  “诸位,你们看看吧。”

  曹操收起大笑,将那道孙权手书,展示给了众人。

  荀等人看过后,恍然大悟,顿时议论纷起。

  伏首称臣!

  孙权在信中,明言了向曹操称臣归顺之意,称愿进献子侄往许都为质,以表归顺诚意。

  而鉴于江东三败夏口,损兵折将,已无力再独攻刘备,孙权请求曹操能发数万兵马,南下驰援江东。

  届时,江东军攻水路,曹军攻陆路,水陆并进再攻江夏,以围魏救赵之策,解江陵之围,避免刘备全取荆州。

  “这孙权为换取丞相援手,竟能忍辱负重向丞相伏首称臣,能屈能伸到如此地步,当真有勾践之奇呀…”

  荀是啧啧称奇,眉宇间不掩赞赏之色。

  “孙坚孙策父子,皆悍勇无双,长于战阵却短于权谋,不知变通。”

  “这个孙权虽将才平庸,但这权谋机变,审时度势之能,却着实非同小可。”

  “此人行事之风,全然不似孙家子弟呀。”

  程昱亦是感慨唏嘘,连连称奇。

  曹操捋着细髯,感叹道:

  “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所以孤才会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似刘表之子,皆若犬豚也。”

  众人盛赞过孙权后,接下来便是商讨,是否接纳孙权的请降归附。

  曹操何等权谋,荀程昱何等智谋,又岂会看不出来,孙权的请降归附,只是权宜之计,只为换取曹操的援军来对付刘备罢了。

  若孙权真降,就该只身前来许都拜谒,将江东军政大权拱手让出,由曹操委派官员接管大权。

  现下孙权只谈送子侄为质,却不谈前来许都拜谒之事,潜台词自然只是想名义上归降,实则仍割据江东,掌控大权。

  众谋士们的意见,很快也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孙权不可信,不应纳其请降,派大军南下施以援手。

  万一孙权出尔反尔,扣上了朝廷的援军,岂非白白折损了数万将士?

  毕竟孙权可是有两次背刺刘备的黑历史。

  另一派则主张信孙权一回,以阻止刘备鲸吞荆州为重,派兵南下驰援,会同江东水军共伐夏口。

  两派谋士各有理由,一时争执不下。

  “文若,你是什么意见?”

  曹操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荀这位曾经的谋主身上。

  哪怕时值如今,他已位居丞相,对天子愈加显露出不敬之心,与荀渐生分歧,却还没有达到出现裂痕的地步。

  如此关系重大的决策,曹操自然还得倚重荀的判断。

  “若刘表之子乃犬豚,这孙权为虎狼,那刘备便为人中龙凤!”

  “自其得那萧和之后,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如龙腾九天,一发不可收拾。”

  “若再纵容刘备拿下江陵,全据荆州,令其有了立足之根基,只怕其崛起之势将再难压制也。”

  “孙权虽为虎狼,其志却不过割据一隅,刘备这只龙凤,则志在鲸吞天下!”

  “刘备,方为朝廷,方为丞相之心腹大患!”

  荀神情越来越肃然凝重,忽尔站起身来,向着曹操郑重其是一揖:

  “丞相,以为,朝廷当准孙权请降,即刻派精锐南下江东,会同孙权水军急攻荆州,不惜一切代价解江陵之围!”

  程昱亦一跃而起,赞附荀进言。

  曹操再次拿起孙权手收,观读良久,沉吟不语。

  “啪!”

  书信拍在案几上,曹操慨然道:

  “文若言之有理,刘备乃孤心腹大患,绝不能容其鲸吞荆州,成了气候。”

  “孤就准孙权请降,速速回复来使,其子侄人质一到许都,孤即刻发兵入江东,助他再攻江夏,围魏救赵!”

  …

  柴桑,府堂内。

  除孙瑜,周瑜,吕蒙,鲁肃几人外,再无诸将在场。

  孙权遂将曹操的亲笔书信拿出,向众人宣布了向曹操请降,送子侄入朝为质,换取曹操发兵援手的决定。

  鲁肃脸色骇然大变,整个人直接懵了。

  自己明明劝的是曹操向刘备请和,怎么转眼之间,变成了孙权向曹操请降?

  这不比向刘备请降耻辱万倍?

  “主公乃江东之主,与那曹贼平起平坐,焉能因畏惧刘备,便向曹贼伏首称臣?”

  “是何人劝主公这么做的?此人当杀也!”

  周瑜反应更加激烈,跳将起来便是怒不可遏的一通反对。

  一句“此人当杀”,听的吕蒙不由一哆嗦。

  孙权不想周瑜如此暴怒,一时竟心下发怵,只低头干咳,没敢回应。

  “吕子明,是不是你鼓动主公向曹贼请降,令主公蒙羞,令我江东蒙羞?”

  周瑜矛头很快指向了吕蒙。

首节上一节125/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