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军倒戈?蜀军为什么要倒戈向刘备?”
“刘璋明明已降了丞相,奉诏出兵解江陵之围,一路连战连胜,为何会突然间倒戈?”
李典声音颤栗,目瞪口呆的道出了所有人心中共同的困惑。
众人无不愕然不解。
纵然是智如吕蒙,亦是有一头雾水。
唯有鲁肃,回想起江陵与萧和的那场会面,蓦然间幡然惊醒。
“这必是那萧和手笔!”
一道笃定的声音,将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吸引了过来。
“刘璋明着降了曹公,实则刘备不知用了什么手段,却已暗中说服刘璋与之结盟。”
“那七千蜀军一路所向披靡,必是刘备故意示弱,只为令刘琮误以为蜀军前来解围,派出大军出城夹击刘备,却自投罗网!”
“这引益州入局,以千里之外的蜀军来引蛇出洞之计,除却那萧和,谁还能想到如此精妙绝世的计策?”
鲁肃情绪激动的推出了真相。
大帐内轰然炸裂。
“好个刘璋,竟然敢戏耍丞相,吾必杀入成都,亲自斩下你狗头…”
曹洪将帛书扔在了地上,破口大骂了起来。
恍然省悟的徐晃,则是一声无奈叹息:
“难怪刘备不惧我三家围攻,原来他早就已有破局之策,若果真是这萧和的手笔,此人智计实是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也不知是哪个有眼无珠之徒,当初将这萧和赶走,难怪丞相要诛其三族,依我看来,诛其九族都不为过呀…”
曹军诸将的心气儿,在这一刻已然泄尽。
吕蒙则额头冷汗,小心翼翼的转过头来,望向了孙权。
继白衣渡江之计,自己这联曹破刘之策,再度功亏一篑。
此时的吕蒙,心中是忐忑不安,不知该如何向孙权交待。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局面竟会变成这样,合天下之力,为什么依旧扼杀不了那大耳贼……”
孙权则仿佛被抽离了魂魄,木然的僵坐在那里,口中不停的碎碎念了起来。
鲁肃长叹一口气,苦笑一声:
“江陵已失,刘备已为荆州之主,我们再攻武昌还有何意义。”
“主公,退兵吧…”
一句“退兵”,如一道惊雷,再度轰落大帐。
又是一片死寂。
…
江陵城。
府堂内,一场最高级别的军议,在攻破江陵一个月后进行。
除镇守武昌的关羽和徐庶,以及严颜等几位客军将领外,身在江陵的刘备集团核心成员,皆已云集。
就连诸葛亮也应刘备所召,从襄阳赶来了江陵。
“诸位,今荆州已定,曹孙联军已兵退柴桑,我荆州内外之患暂已扫清。”
“今日召诸位前来,正是想商议一下,接下来咱们当如何用兵。”
“诸位有何高见,可畅所欲言。”
刘备意气风发的目光,笑着扫向众人。
堂中气氛热烈,一时议论纷起。
“刘豫州,正以为诸葛军师的隆中对,实乃中兴汉室的最优方略。”
“正以为豫州当留一员大将镇守荆州,尽提主力西进入蜀,由永年与吾等做内应,豫州拿下蜀中当不在话下。”
“尔后豫州仿效当年高祖旧事,亲提大军,北出秦岭,夺取关陇,以一大将由襄阳北上,攻取许洛。”
“如此两路北伐,曹贼可灭,中原可定,汉室可兴也!”
作为客军代表的法正,虽私下里已归顺刘备,但名义上毕竟还是刘璋部下,便仍旧以“刘豫州”来尊称刘备。
他所献方略,大致也与诸葛亮的隆中对相差无几。
这一道战略,自然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
毕竟一统天下这种事,本身前车之鉴就少之又少,大家只能摸着前人石头过河。
益州近在眼前,又有当年高祖刘邦以汉中为基,先取关中,再夺中原的成功先例,那自然是摸着高祖过河最为稳妥。
“刘季玉乃吾同宗,今又与吾结盟,更以兵马相助吾破江陵,收荆州,吾若背信弃义夺其基业,岂非与孙权无异?”
“孝直所言之方略,合理却不合情也。”
刘备却果然否决了法正提议。
法正语塞,目光看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轻咳一声,目光则转向萧和:
“主公,何妨先听听伯温意见,再做定度不迟。”
众人眼眸一亮,目光齐望向了萧和。
当年刘备也是执意不肯夺襄阳,正是萧和出马,说服了刘备。
诸葛亮的意思,自然是希望这一次萧和同样有办法,能说服刘备取益州。
“伯温,莫非你也以为,吾当夺刘季玉的基业?”
刘备目光转向了萧和。
萧和本来是想摸几天鱼,偷得几日清闲的。
只是这压力莫名其妙的就给到了自己这边,便由不得他不开口了。
何况,事关隆中对的致命漏洞,也由不得他再摸鱼。
“主公,和其实以为,我们当先灭孙权,收取江东!”
第125章 主公,时代变了!刘备:挥师东进,下江东,灭孙权!
众人皆是吃了一惊。
就连刘备也大感意外,显然没料到萧和的方略,竟与多数人背道而驰。
萧和轻叹了一声。
他与诸葛亮意见相佐,倒不是认为隆中对有问题。
事实上,诸葛亮开出的这道方子,恰恰是最切合当时的实际形势。
当时的局势是孙权强而刘备弱,北面又有曹操堵着,唯一扩张的方向,就是西面较弱的刘璋。
而又有高祖北出汉中,还定三秦,以关中为后盾东灭项羽的先例,正好与刘备的扩张方向重合。
如此一来,既有现实又有理论,理论实际相结合,隆中对便应运而生。
可问题时,高祖当年可没有荆州,反倒可以轻装上阵,一门心思北上夺取关陇。
隆中对可是要跨有荆益二州。
你从荆州北伐,就要放弃水战优势,在平原上对抗曹魏铁骑,还要防着孙权偷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当年美髯公北伐失败,痛失荆州的根源也正是因此。
你要是不从荆州北伐,光只是守荆州,那你要留多少兵马守?
反正孙权肯定是要取荆州的,你留兵马少守不住,留兵马多又拖累了益州方向的北伐。
而荆州是你刘备起家的根本,你麾下谋臣武将多出自于荆州,这荆州又不能放弃。
如此一来,弃又不能弃,守又不好守,攻又不能攻,荆州反倒成了鸡肋。
孙权对荆州志在必得的执念,就是隆中对最致命的软肋所在。
何况以刘备的性情,也不可能学孙权背信弃义,对刚刚帮过自己的刘璋动手啊。
当年的刘备,也是在益州磨蹭了快三年,直到刘璋先动手之后,方才反目一击。
可这三年的功夫,曹操不光彻底抚定了北方,还收拾了大批拥汉势力,坐上了魏王宝座,更平定了关陇拿下了汉中。
曹氏已稳坐北方,哪怕是曹操死了,曹家在北方的统治根基也无人能撼动。
这种情况下,就算刘备拿下了益州又能如何呢?
萧和现在要做的,自然就是要根据现在的新形势,补齐了隆中对的短板。
“伯温,继续说下去,你的理由呢?”
诸葛亮羽扇一扬,轻声催促道。
卧龙的眼神中,已不止是惊奇,反有几分明悟之色,似乎已揣摩出了些许萧和话中深意。
“孔明军师的隆中对,自然是没错的,毕竟中原一马平川,欲与曹操逐鹿中原,势必要有一支强大的骑兵。”
“夺取关陇,得西凉健马,我们才能大建骑兵,方能有与曹家铁骑正面交锋的底气。”
萧和自然是先要肯定隆中对,尔后话锋一转:
“不过主公欲夺取关陇,首先就不能被荆州方面所拖累,这也是孔明军师在隆中对中,提到要东和孙吴的原由。”
“然现下的局势大家也看到了,孙权对荆州是志在必得,此人又是一反复无常,背信弃义之徒,我们绝无可能再与之重修旧好。”
“那么一旦主公西取益州,或是北伐关陇,则孙权必会尽起江东之兵,趁势再夺荆州!”
“到那时,主公是救还是不救?”
“若救,则不能全力北伐关陇,若不救,则荆州又有失陷之危?”
“如此一来,我们就要反反复复在荆州与孙权拉扯,空耗兵力钱粮不说,还要耗去最宝贵的时间,给了曹操平定关陇,彻底坐稳北方的时间!”
“到那时,纵然没有孙权拖后腿,以我们荆益二州之兵,当真能击败铁板一块的北方吗?”
萧和一口气,将这隆中对最大的破绽点出。
堂中一片议论。
刘备捋着细髯,眉头紧蹙,若有所思。
诸葛亮羽扇悬而不摇,咀嚼着萧和所说,眼神仿若已有某种启发。
“兄长,伯温军师说的对啊,孙权那厮是狗改不了吃屎,咱要是去取益州,这狗贼必会又趁机来偷咱荆州。”
“咱还是得听伯温军师的,先灭了孙权这狗娘养的才是!”
张飞跳将起来,情绪激动的附合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