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16节

  萧和大老远瞧见刘备,便是笑呵呵的上前拱手道贺。

  刘备忙上前扶住,一脸感激道:

  “若非萧先生指点迷津,备尚执迷不悟,此刻南下逃亡之人便是我刘备了。”

  “这收取襄阳首功,非先生莫属,是备该拜谢先生才是。”

  说着刘备便礼了礼衣冠,向着萧和拱手下拜。

  “刘豫州万万使不得!”

  萧和忙将刘备扶住,苦笑道:

  “和就是动了动嘴皮子,奇襄方略是孔明军师拟定的,三军将士是刘豫州统帅的,仗是众位将军舍身忘死打赢的。”

  “刘豫州若把功劳都扣在和身上,和真就是受之有愧,无地自容了。”

  这一通谦逊,不动声色便将功劳,全部推在了刘备和在场众人身上。

  话说的漂亮,众人听着舒服,看向萧和的眼神中,自然是再添几分敬意。

  刘备哈哈大笑,拉着萧和便往堂内而去,口中欣然道:

  “来人啊,速速摆酒,吾要与萧先生一醉方休!”

  众人皆大笑着随之入堂。

  片刻后,庆功宴摆下。

  几杯酒饮过,刘备却再次起身,整了整衣冠,移步来到萧和跟前,脸色变得庄严肃穆起来。

  萧和预感到了什么,忙是起身。

  “备虽出身寒微,才略平庸,却心怀匡扶神稷,再造大汉之志!”

  “然备既无文韬又无武略,空有报国之志,却无安民定国之能,半生碌碌无为,原以为将就此蹉跎终老。”

  “直至三顾茅庐,请得诸葛军师出山相助,备方才重燃希望,看到了匡扶汉室功成的一线曙光。”

  “今幸天不绝我炎汉,又令刘备机缘巧合,能得遇伯温先生你这般世外奇人,为备指点迷津,令备能收取襄阳,有了与曹贼一战的底气。”

  “备拜请伯温先生出山相助,辅佐备诛灭曹贼,匡扶社稷,再造大汉!”

  “备拜请!”

  萧和心头一块大石头落地。

  刘备这张饭票,终于是送到了自己手里。

  不过这送饭票的方式,却着实让他有点受宠若惊。

  刘备是何人?

  大汉左将军,豫州牧,名满天下的刘皇叔。

  是曹操口中,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的存在。

  哪怕如今落魄了,依旧是一方诸侯。

  而现在,却当着这么多臣下的面,屈尊行如此大礼,只为招揽自己这么个山中野士出山辅佐。

  能礼贤下士到这等境界,莫说当世,放眼古来都少有吧。

  左右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稍稍吃惊过后,很快又平静下来。

  他们太理解刘备了。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苦苦奋斗半生,却一无所有。

  为何?

  不就是身边没有一个,象荀那样,能为曹操指明前路,拨云见月的王佐之士么。

  所以刘备才会三顾草庐,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如今幸运的又遇上萧和,一夜之间坐拥襄阳,终于又得了一片立足之地,重新得到了与曹操抗衡的资本。

  这么一位仿佛上天降下,专门来救他于危难的奇人,刘备焉能不以大礼拜请。

  “刘豫州,你这是为何?”

  萧和忙是将刘备扶住,佯作惊异道:

  “和不过是一个山野庸人而已,只是误打误撞,帮了刘豫州点小忙而已,哪敢称什么世外奇人。”

  “辅佐刘豫州匡扶汉室这般重任,恐怕和担当不起呀。”

  萧和婉言谢绝。

  高端的谋士,往往要表现的比较矜持,不能让主公觉得很轻易就收编了你。

  毕竟太容易得来的东西,往往不会珍惜。

  何况诸葛亮这个榜样就在旁边。

  你卧龙能让刘备三顾茅庐,我让刘备走个三辞三请的过场,应该不算过份吧。

  眼见萧和推拒,刘备一时不知该怎么办。

  诸葛亮嘴角却微微上扬,这套路他熟的很。

  于是轻咳几声后,诸葛亮起身正色说道:

  “伯温你不必自谦,你是何等智计韬略,主公与亮等皆有目共睹。”

  “若你是庸人,焉能推算出刘表惊惧而亡,刘琮降曹,又焉能为主公献上奇袭襄阳的破局之策?”

  “若你是庸人,又怎会对襄阳豪杰了如指掌,向主公举荐魏文长这等猛士为内应?”

  “依亮之见,君才十倍于亮也!”

  “亮恳请伯温你莫要再谦辞,以天下苍生为念,以大汉兴亡为念,能与亮并肩而战,辅佐主公匡扶我汉室社稷!”

  “亮拜请!”

  诸葛亮各种高帽子一通扣,当即也揖身一拜。

  张飞也急眼了,上前叫道:

  “萧先生啊,你就别谦虚,也别再推辞了。”

  “俺们又不是眼瞎,都知道你是王佐之才,都知道你深藏不露。”

  “你就答应辅佐俺兄长吧,你要是不答应,俺就只能跪下来求你了!”

  说着张飞跳将起来,眼看就要一个滑跪上前。

  这回轮萧和急了。

  婉拒也就是学诸葛亮,走个过场而已。

  诸葛亮这高帽一扣,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他本来已经准备顺水推舟了。

  谁想张飞这个憨憨跳出来,竟然还要跪自己。

  这要让集团三把手跪了自己,那这戏就演的有些过头了。

  “翼德将军,万万不可啊!”

  萧和便抢在张飞滑跪之前,将其险险扶住。

  暗松了口气后,萧和当即整了整衣冠,向刘备躬身一揖:

  “和本一山野闲人,蒙刘豫州和诸位如此看重,当真是受宠若惊。”

  “刘豫州如此礼贤下士,和也并非不识抬举之人,虽才略平平,却也愿尽我所能,辅佐豫州匡扶汉室。”

  “主公在上,请受和一拜!”

第18章 伯温乃破曹贼之利剑,岂能轻易示人!

  萧和终于上了船。

  所有人都如释重负,无不松了一口气。

  刘备大喜,忙上前扶住萧和,大笑道:

  “吾先得卧龙,今又得伯温,何愁不能匡扶汉室,再兴大汉也!”

  众人皆是大笑。

  萧和入伙之事,就此敲定。

  接下来便是庆功宴。

  诸葛亮,张飞等文官武将,一一与萧和把盏。

  就连关羽,今日难得高兴,也敬了萧和一杯。

  酒宴气氛愉悦振奋。

  三巡酒过,诸葛亮轻咳一声,向刘备眼神暗示。

  刘备会意,放下酒杯,笑道:

  “伯温,关于你的官职,备是这么想的,将原来的军师一职,分为左右军师。”

  “孔明军师为左军师,伯温你为右军师,你看如何?”

  萧和一听,剑眉微皱。

  为了让自己感受到被重视,刘备特意将军师拆分为左右,可见是煞费苦心。

  汉朝虽尊右,但在军中却以左为尊。

  诸葛亮资历比自己老,居左军师,倒也理所当然。

  关键是,萧和他不太想做这个右军师啊。

  倒不是嫌比诸葛亮官职稍低半头,而是觉得这个官职太高了。

  右军师,那就是谋士团中二号人物。

  所受的压力有多大,所肩负的担子有多重,将来要有多费神伤脑,可想而知。

  萧和习惯了朝九晚五,虽不没想着躺平摸鱼,却也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

  他还是喜欢比较有松驰感的职位。

  刘备和诸葛亮见得萧和不表态,又皱起眉头,二人暗暗对视了一眼。

  莫非这萧伯温,是嫌右军师官职太小,心中不满?

  眼眸飞快一转后,诸葛亮忙向刘备一拱手:

  “主公,伯温之才十倍于亮,岂能屈居亮之右?”

  “亮以为,伯温可为左军师,亮为右军师便可。”

  诸葛亮也是大度,当即愿让出首席军师职位,甘居萧和之下。

  萧和一听,忙是摇手道:

首节上一节16/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