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请主公打消降曹之念,拿出孙氏子弟该有的血性,抱定与江东共存亡的决心,率我等与大耳贼死战到底!”
张昭彻底哑火。
黄盖什么身份,那可是孙氏三代老臣!
程普和韩当陨命之后,黄盖事实上就成了江东资历最老的那一位。
哪怕他这个文官之首,敢顶撞孙权,敢跟周瑜硬刚,却也没有底气跟黄盖针锋相对。
“公覆老将军说的不错,吾父乃当世英雄,我孙权岂能向那曹操卑躬屈膝,仰其鼻息苟活于世?”
“吾宁可与江东共存亡,与大耳贼决一死战,也绝不去许都苟且偷生!”
孙权如被黄盖激起了血性,拍着案几,慷慨激昂的大表了一番决心。
张昭叹了口气,苦着脸道:
“主公既是决心与刘备死战到底,昭自然无法可说,自当与主公共进退。”
“只是这决心表起来容易,可以我们现下孱弱的实力,又当如何抵挡刘备?”
一瓢冷水泼下来,孙权的慷慨激昂立时又凉了半截。
“咳咳,公瑾,公覆老将军,子布的顾虑也不无道理。”
孙权立时又怂了下来,巴巴望向那主战二人:
“以我军现下的困境,你们可有御敌良策?”
黄盖哑火。
喊打喊杀他行,叫他一介武夫,拿出个扭转乾坤之策,却是难为了他。
周瑜眉头深锁,一时也沉默不答。
兵力太过悬殊,他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主公,我军现下最大的软肋,便是兵力不足,只要能补得两三万悍卒,就算破不了刘备,我们守住江东应该还是有希望的。”
一直旁观的陆逊,忍不住进言道:
“前来逊曾向主公进言,对山越人以怀柔招抚为主,如今已颇有成效,不少山越头目皆已表示有意率部出山归顺。”
“主公何不对山越人许以田地,对各部渠帅头目许以官爵重金赏赐,以加快他们出山归附。”
“只要能降伏山越人,我们至少可得两三万精兵,加上我现有兵马以及一万余曹军,应该便有了拒挡刘备于国门之外的底气。”
陆逊献上了一计。
身为江东豪姓代表,他陆氏其他三姓,皆也不愿看到孙氏败亡。
毕竟孙权已妥协分权,江东各大族的权力正飞速膨胀,用不了多久就能把江东变成江东人的江东。
此时刘备若打下江东,定然是要将孙权放出去的权力收回,太守这类的要职必也会优先给荆州人。
这是他们所不愿看到的。
故此时陆逊等江东大族,与孙氏已是绑在了同一辆战车上,自然要竭尽全力避免孙氏这辆战车倾覆。
孙权听得陆逊计策,精神为之一振,不假思索道:
“伯言提醒的是,吾险些忘了,吾还有山越人这支精兵可用。”
“好好好,就依伯言所说,只要山越人肯出山归降,为吾所用,田地金帛什么的,都好说!”
众人如同看到了曙光,萎靡不振的气氛,立时为之提振。
“不过就算山越人出山归降,编练成军开赴前线,尚需要一些时日,逊就怕刘备大军兵临江东在即,留给我们招抚山越人的时间不够了。”
陆逊却并未乐观,又道出了顾虑所在。
孙权脸上刚刚绽放的喜色,立时又蔫了下去,脸色重新为忧虑取代。
一直沉默的周瑜,忽然深吸一口气,拱手道:
“主公,瑜倒是想到一计,若天不亡孙氏,瑜或可利用此计,拖住大耳贼十天半月,为主公招降山越人争取到足够时间。”
孙权大喜,忙问周瑜有何良策。
“当初那大耳贼,曾用此计来阻挡过我们,我们就给他来个以牙还牙,用同样的计策来阻挡他顺江东下!”
周瑜的目光射向柴桑方向,嘴角钩起一抹玩味的讽刺意味。
…
柴桑,郡府正堂。
“孔明军师此番整编的新军,总计约有一万八千余,其中水卒约有四千,新修复建造战船一百三十艘…”
自襄阳而来的书佐蒋琬,正向刘备从容不迫的禀奏着。
樊城之役,巴丘之役,江陵之役,夏口之役…
一场场胜仗下来,所俘获的曹军,荆州军和江东军无计其数。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降卒,刘备择其中精壮者,全部送去襄阳由诸葛亮整编。
此番东征之前,诸葛亮已编练了一批,现下蒋琬送来的这一万八千人,则是第二批。
“嗯,不得不说,孔明军师这练兵之能,当真是冠绝天下也。”
“有了这一万八千新军,我柴桑之兵合计便能有近七万,收取江东再添一分胜算也。”
刘备啧啧赞叹,对诸葛亮的练兵成果显然大为满意。
众将亦是信心大增。
“卧龙的练兵天赋,莫说当今天下,纵然是放眼古今也称得上是一绝。”
萧和也是点头赞赏,尔后笑着向东一指:
“将士们休整已毕,柴桑士民也安抚的差不多了,如今又添一支生力军,可说是万事皆备。”
“主公,事不宜迟,我们即刻挥师东进,直取秣陵吧。”
刘备豪意狂燃,当即便要下令,水陆各军即开拔东进。
号令正要传下时,却有一道来自下游的细作最新情报送到:
孙权已重新启用周瑜为都督,拼凑起了七千兵马,于南陵塞与东退的联军残部会合。
周瑜动用上千铁匠,打造了两道铁索,横亘南北两岸,将长江截断。
江东老将黄盖,率五千余精兵驻守南岸索基所在的南陵城。
曹将徐晃李典,则率一万曹军于北岸立营,守卫北岸索锁。
周瑜亲统一万水军,巡游于江面之上。
江东军就此在南陵一线,构建起了一道铁索拦江之阵。
听得这道情报,帐中立时一片惊奇。
萧和也不由得笑了。
“这…这不就是伯温军师的铁索截江之策么?”
刘备一语道破,目光转向了萧和。
当初为防孙权背盟,以水军过夏口奔袭巴丘,萧和便设下此计,在夏口秘密打造了一条拦江铁索。
怎么这铁索,竟平移了数百里,出现在了下游的南陵?
“主公,这周瑜是东施效颦,想学伯温军师那铁索拦江之计,意图凭借两道铁索阻挡我水军东进,以弥补其兵力不足,水军不敌的软肋呀。”
回过神来的法正,戳破了周瑜此举用意所在。
刘备恍然明悟,眉头不由皱起。
周瑜这是来了一招以牙还牙!
萧和这铁索拦江阵可是非同小可,区区一条不起眼的铁索,周瑜当初以三万水军猛攻一月之久都无法突破。
何况这一次周瑜还打造了两条!
“欲破这铁索阵,只能破其两岸索基。”
“南岸这南陵城虽不及柴桑城墙高厚,亦是一座坚城要塞,那黄盖则是经久战阵的一员老将,其兵马虽只有五千,我军只怕破之不易。”
“至于北岸索基所在的曹营,据宁所知北岸多山,曹营必是阻山而建,占据了险要,同样易守难攻。”
“主公,周瑜这条铁索拦江阵,不好破呀。”
甘宁将南陵两岸地形详情道了出来。
帐中议论纷起,众将原本高昂的斗志,此刻也稍稍冷却了三分。
“伯温,没想到那周瑜竟会以你之计,反过来对付我们。”
“如兴霸所说,你这一道铁索阵,着实是不好破之呀。”
刘备捋着细髯感慨起来,眉宇间添了几分忌惮。
萧和却一脸不以为然,冷笑道:
“主公多虑了,和这道铁索阵,当初周瑜难破,如今主公若想破之,却是易如反掌也!”
第146章 赌徒是没有好下场的!周瑜问天:既生瑜,何生和啊!
“伯温军师有何奇策,可破这铁索横江之阵?”
刘备欣然问道。
众人惊喜的目光,亦是齐聚萧和。
萧和却不紧不慢道出了两个字:
“火攻!”
刘备一怔,一时未能领悟。
一旁思绪飞转的法正,蓦的眼前一亮,抢先说道:
“军师的意思,莫非是于船筏上装满石蜡火油等易燃之物,以火船撞向那拦江铁索,以烈火将之焚断!”
“如此,我军不消一兵一卒,便可破了周瑜的拦江铁索阵?”
萧和笑而不语,微微点头。
他当初这一策,乃是源自于西晋灭吴时,吴国为阻挡王统帅的益州水军顺江东下,便于长江上设下拦江铁索。
那位灭吴名将王,便是以火攻之计,破了这拦江铁索。
也就是说,这道铁索横江之计,本身就是自带破解之策。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没想到这铁索阵看似难以逾越,破解起来竟如此简单!”
刘备恍然明悟,不禁拍案叫绝。
尔后却又面露奇色,问道:
“伯温,当初你献此计之时,莫不是早就想好了能以火攻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