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179节

  “叔父,请受我孙绍一拜!”

  孙绍这般尊敬感恩的态度,自然是令周瑜大为感动,忙是将孙绍扶起,大表了一番决心。

  孙绍安下了心,方才下城回府而去,将军政大权尽数交付给了周瑜。

  送走了孙绍,周瑜目光转向城外,自信的眉宇间,却闪过一几分怅然。

  “子敬,此刻的你,恐怕已降了那大耳贼,永远弃我而去了吧。”

  “今日之后,你我便是生死之敌了…”

  …

  河东郡,蒲坂津。

  一艘艘的船筏,正运送着曹军的残兵败将,从对岸仓促逃归。

  曹操驻马于岸边,眉头深锁,铁青着一张脸凝视着黄河对岸。

  他隐隐约约甚至能听到,马超那帮西凉虎狼,正在对岸向他耀武扬威。

  “那马儿竟识破了孤的声东击西之计,可恨~~”

  曹操忍不住嘀咕骂了一声。

  按照他原先布局,十万西凉军皆被他吸引至潼关一线,北面的蒲坂津一线,势必疏于防备,兵力空虚。

  于是他便令夏侯渊打着他的旗号,继续佯攻潼关,自己却率军趁夜北渡黄河进入河东郡,尔后星夜兼程直奔蒲坂津渡河进入关中。

  谁曾料到,西凉人早有防备,马超提前两日便率数万精兵于西岸埋伏,给他来了个半渡击之。

  渡河不成,白白损数千士卒,他自以为精妙的布局就此破灭。

  “西凉诸将多为有勇无谋的匹夫,莫非是那徐庶猜到了丞相意图,提醒了韩遂马超增兵蒲坂津?”

  身旁程昱如此猜测道。

  曹操一寻思,似乎除了程昱所说外,再无其他解释。

  “大耳贼,又是你~~”

  曹操是咬牙切齿,脸上燃起恨色。

  你刘备好好的打你的江东就行了,非要千里迢迢派了徐庶来关中掺和上这么一脚,坏了我平定关陇的好事!

  杀曹洪这笔账还没算呢,现下又添一笔新账,曹操焉能不恼恨。

  “丞相,徐公明有八百里急报送到!”

  马蹄声响起,刘晔匆匆忙忙赶到。

  徐晃急报?莫非是江东战局又有变化?

  曹操心头一紧,一把将那帛书夺过,迫不及待的展开来急看。

  几眼看过后,曹操脸上阴云顷刻间一扫而空,陡然间放声狂笑起来。

  “天助孤也,天助孤也啊。”

  “这真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老天终于长了眼睛,开始帮孤了!”

  “哈哈哈”

  众人皆是神色惊奇,不知那急报上写了什么,令曹操突然间欣喜若狂。

  曹操遂将那道帛书,展示给了程昱等人。

  程昱众人围看之后,顿时恍然大悟,跟着一片惊喜。

  徐晃在急报中称,孙权要将江东诸郡及军政大权,全部归还于朝廷,自己愿率孙氏前往许都拜见曹操!

  吕范执孙权的降表,已经在路上,徐晃提前快马加鞭,先行一步向曹操报喜。

  “孙权这是被刘备打到失去了信心,为保性命不得不真降丞相!”

  “如此一来,丞相便能不费一兵一卒,将江东收入囊中!”

  “到时我们就能从北面和东面,对荆州形成夹击之势,我两路大军合击,何愁不能击灭刘备,收复荆州!”

  “丞相,这确实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外之喜啊!”

  程昱立时看出了这道急报的份量,欣喜激动的道出了其中好处。

  “今蒲坂一战失利,我军想要杀入关中已是万难,继续与西凉诸将对峙下去,已没有意义。”

  “倘若使刘备鲸吞江东,全据了长江,则其对丞相之威胁,将远胜于一盘散沙的西凉诸将。”

  “丞相,晔以为丞相也当抓住此天赐良机,即刻回师淮南,发兵过江接管江东!”

  刘晔也欣然进言。

  曹操深以为然,当即收起大笑,拂手喝道:

  “传孤之命,大军即刻回师南下,直奔淮南!”

  “传令曹纯,率四千虎豹骑先出发,会合了张辽的合肥军团,火速南下与徐晃所部。”

  “三路人马先行过江,阻挡大耳贼进军秣陵!”

第156章 划江而治?刘备你胃口大啊!萧和:曹家铁骑又如何,我八百破之!

  “丞相回师南下收拾刘备,为子廉报仇雪恨,渊自然是没有异议的。”

  “只是十万西凉军,尚云集于蒲坂潼关线,倘若丞相率大军南下,这班西凉虎狼趁势出关,危及许洛当如何是好?”

  夏侯渊却心存几分顾虑。

  曹操眉头微皱,捋着刚刚长出来短髯沉吟不语。

  夏侯渊的顾虑不无道理,十万凉州兵若是趁势出关,等于是放出了十万只虎狼,势必会勾起中原士民对董卓的恐怖回忆。

  就算安排了重兵于弘农一线防范,挡住了凉州军东进,中原也必定人心不稳。

  中原人心不稳,他如何能安心南下去接管江东,收拾刘备?

  “妙才所虑甚是,诸位有何万全之策?”

  曹操目光只得转向了众谋士。

  程昱刘晔等人沉眉苦思。

  唯有贾诩一人,却躲在角落里闭目养神,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曹操看他那样子就面露不悦,遂问道:

  “文和,你也是西凉人,你说说看,孤当如何阻止十万凉州军出关?”

  贾诩不得不睁开眼睛,结束了养生状态,忙是站起了身来。

  轻声干咳了几声后,贾诩缓缓一拱手:

  “以诩之见,今日这支西凉军,与当年董卓所统西凉军,已是大不相同。”

  “当年的西凉军唯董卓之命是从,而今这支西凉军虽声势浩大,却只是为对抗朝廷,临时拼凑而起,韩遂也只是名义上的盟主,西凉十部对他并非马首是瞻。”

  咽了口唾沫后,贾诩不紧不慢继续说道:

  “既然西凉诸将,乃是因丞相这个共同的敌人而聚,当丞相撤兵而去时,西凉诸必将因失去了共同的敌人而散。”

  “况且西凉诸将军中,唯有那马超有些雄心壮志,其余韩遂等人皆胸无大志,生平所愿无非是割据凉州,拥兵一方罢了。”

  “诩以为,丞相只需以朝廷名义,赦免他们的罪行,并安抚笼络其中其中一部分人,则十万西凉军自然便做鸟兽散,无心出关威胁中原。”

  “说不定,他们还会互生猜疑,彼此间生出内斗,反倒利于丞相将来再伐关中。”

  贾诩要么不吭声,一出口就洋洋洒洒献上一计,显然是早就胸有成算。

  曹操眉头松展,笑着埋怨道:

  “文和啊文和,孤就知你必有良策,孤若不问你,你是不是就不打算说出来?”

  贾诩忙是一揖,自嘲道:

  “羽食丞相之禄,自当为丞相分忧,焉敢有计而不言,诩实在也是刚刚才想到。”

  曹操知他是有意低调,遂也不再责怪。

  于是一拂手,欣然道:

  “就依文和之计,速请天子拟旨,赦免西凉诸将之罪,并加封韩遂,杨秋,成宜,梁兴四将官爵。”

  “速将子孝从宛城调至弘农,就近监视西凉诸将,其余诸将依原定计划,南下随孤收拾大耳贼去!”

  众将慨然领命,当即告退而去。

  诸将退走,却唯有一名年轻武将留下。

  “父亲,儿想随子和叔父,率虎豹骑先行南下,往江东建功立业!”

  年轻武将上前慨然请命。

  曹操抬头一看,请命者正是他的三子曹彰。

  自己这个三儿子,从小就好勇斗狠,醉心于武艺兵法,对读书是半点不感兴趣,诗文方面更是不堪入目。

  看他那求战心切的样子,这是急着想要上阵杀敌,一展所长。

  “子文呀,你应该学学你兄长和弟弟,把心思多放在读圣贤之道上,带兵打仗,上阵厮杀这种事,有为父和你众叔伯来做便是了。”

  曹操语重心长的教诲起来,显然想让曹彰多学曹丕和曹植,把过剩的精力用在修文上,而非习武。

  曹彰却不屑一顾,傲然道:

  “大丈夫当效卫霍,为国杀敌,驰骋沙场,岂能做那只会夸夸其谈的腐儒!”

  “父亲,儿不想做大儒,只想做大将,为子孝叔父报仇雪恨,为父亲杀尽世间敌人!”

  曹操眼眸一亮,未想到自己三儿子,竟有这般志向。

  略一沉吟后,曹操遂起身上前,一拍他肩膀:

  “你既有此志向,父亲焉有不成全你的道理。”

  “这样吧,你就做你子和叔父的副将,率虎豹骑先行前往淮南。”

  “不过你要记得,凡事要多学多听,切莫逞匹夫之勇,更不可小看那刘备,生了轻敌之心,你明白吗?”

  曹彰大喜,忙一拱手:

  “儿多谢父亲,儿定当谨记父亲教诲!”

  当下曹彰便领了将令,高高兴兴而去。

  曹操将儿子送出帐外,负手而立,远远望向了江东方向,眼中寒意渐起。

  “刘备,你是贪得无厌,既窃荆州,又妄想鲸吞江东,划江而治,与孤南北对峙,分庭抗礼!”

  “你当真以为,孤会让你如愿以偿吗?”

  “哼!”

  …

首节上一节179/31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