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午后,宛城城头,升起了“刘”字旗。
这座南阳郡治所,许都以南屏障,就此易主。
…
两日后,马超统帅着一万凉州兵,在攻陷博望后,南下宛城前来会师。
“久闻西凉锦马超威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也!”
北门外,萧和笑呵呵迎上前来,拱手见礼。
那面如冠玉,白马银铠的年轻武将,慌忙翻身下马,上前参拜。
“超于关中之时,常听元直先生提及萧军师的神机妙算,先前于萧军师种种奇谋妙计,亦是多有耳闻。”
“今日得以亲睹萧军师风采,当真是超三生有幸也!”
马超面带着敬意,向着萧和长身一揖。
萧和一听马超这阵势,便猜到徐庶出使关中时,应该没少在马超面前吹捧自己。
“孟起将军言重了,和万不敢当啊。”
萧和只得将马超扶起,少不了一番谦逊自嘲。
马超则转过身来,向身后那人一招手:
“小妹,你不是对萧军师神往已久么,还不快上前拜见。”
萧和目光看去,方才注意到马超身后,还跟来一位同样白马银铠的年轻女将。
那女将明艳秀丽不逊于步练师,英姿飒爽又不亚于妻子关银屏,这么往人前一站,着实令人眼前一亮。
“云鹭拜见萧军师。”
“久闻萧军师乃张良再世,此番这火烧博望坡,智取宛城之计,当真是令云鹭大开眼界。”
“云鹭今日方知,元直先生所言果然非虚。”
马云鹭上前抱拳一礼,言语间毫不掩饰敬佩之意。
原来是马超的妹妹,看这谈吐装束,亦是一位女中豪杰了。
“马小姐过奖了,元直这人总喜欢夸大其词,你莫要尽信。”
萧和一笑置之,当下便邀了马超兄妹入城,又令魏延尽取缴获酒肉粮米,犒劳随行而来的西凉军卒。
一刻钟后,众人已齐聚郡府之中,把酒言欢,共庆这场联手破曹之功。
在场的皆是豪爽之辈,几杯酒下肚,大家伙便少了几分生份,进入无话不谈的境地。
“伯温军师,今宛城已下,南阳各县传檄可定,曹仁及逃走的曹军不过几千人而已,已无力阻挡我军北上。”
“延以为,我们何不与孟起将军合兵一处,趁胜挥师北上,一鼓作气将许都拿下?”
魏延高举着酒杯,满口豪气的献上一策。
此言一出,府堂中立时一片沸腾。
马超拍案而起,兴奋的叫道:
“萧军师,魏将军言之有理!”
“我们两军合兵有两万余人,宛城距许都不过三百余里,我骑兵昼夜奔行,不出三日就能杀到许都城下!”
“那时许都一片震恐,我趁势突袭,未必不能一举攻破!”
魏延信心更增,腾的跳了起来,激动的说道:
“现下曹操主力皆在濡须坞,根本来不及回师北上,若是我们能攻破许都,则兖豫司等中原诸州,必陷入一片大乱!”
“曹操二十万大军,定然军心瓦解,不战而溃。”
“届时主公趁势挥师北上,必当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如此中原可定也!”
两人这一番豪言壮语,转眼间将堂中气氛点燃,众将无不陷入亢奋激动之中。
就连萧和,眼神也变的兴奋起来。
不得不说,魏延这小子,很有想法呀。
当年他能提出子午谷奇袭长安之策,如今能提出了直取许都之策,着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萧和即刻叫拿来地图,目光在宛城与许都间飞速游移,思索着此计的可行性。
良久后,萧和眼中的兴奋却稍稍收敛了几分。
“文长此计,确实是一步妙棋。”
“不过曹仁军团虽遭惨败,曹操在许都却尚有数万精兵镇守,既有夏侯这等宗室大将,还有荀这样王佐谋臣坐镇。”
“以此二人的威望能力,稳定住许都军心民心,应当是易如反掌,孟起你想趁乱破城,未必是易事。”
“况且就算南阳诸郡传檄而定,叶县,昆阳等颍川诸城,未必就会望风而降,多半会选择固守待援。”
“我军欲取许都,就要速战速决,不能纠结于一城一地得失,势必要绕城而过,直奔许都。”
“到时我们孤军深入敌境,倘若不能速破许都,待到豫州司州方面的曹军援兵赶来,我们岂非要陷入被四面围困的境地?”
萧和指着地图,将魏延此计的破绽一一道出。
众将激荡的情绪,这才渐渐冷静下来。
魏延思索良久,点头感叹道:
“还是军师思索周密,延此计风险太大,确实是有欠考虑。”
马超则坐了下来,拳头一捶案几,一脸不甘道:
“可惜啊可惜,若能攻破许都就好了,我必杀尽曹氏一族,为父亲他们报仇雪恨~~”
显然马超是复仇心切,巴不得能踏平许都,杀尽曹家人,为被曹操所斩的马腾三父子报仇。
“萧军师,你神机妙算,难道这大好良机放在眼前,我们真就什么也做不了吗?”
马云鹭明眸望向萧和,显然也心有不甘。
萧和盯着地图,负手而立,沉思不语。
良久后,眼眸一动,嘴角微微上扬。
“许都我们或许攻不下,却未必没有机会将天子从曹操手中救走,抢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块金字招牌!”
第178章 咱扶汉不代表扶你刘协!萧和:一个死掉的天子才是一个好天子啊!
“夺天子?”
在场众人,皆是神色一振,惊奇的目光齐聚向了萧和。
“曹贼正是借着天子名义,招揽天下豪杰为其所用,又借天子诏命,名正言顺征伐四方,占尽了大义名份。”
“若能救出天子,令曹操失去了大义名份,于曹操无疑乃是一记重创!”
赵云点出其中好处,忙问道:
“不知伯温军师有何妙计,可从许都城中将天子救出?”
众人振奋期许的目光,皆齐望向萧和。
萧和却并未继续说下去,反是意味深长的叹道:
“抢出天子,于主公而言,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呀。”
天子在手,好处自然不用多说,曹操的先例就摆在那里。
迎天子之前,曹操才刚赶走吕布,手握一个被打到半残的兖州。
迎天子之后,短短数年间,曹操地盘便急速扩张,豫州,徐州,司州部分,淮南之地…尽数落入其手。
这其中当然少不了曹操的雄才大略,用兵如神,可与天子这面大义旗帜在手也密不可分。
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想吃皇粮的人才,前来投奔朝廷,顺手被你曹操撸进自己的霸府?
不然袁术称帝,你曹操没有天子的诏书,怎么能轻松诱使孙策起兵反袁?
不然你与袁绍决战之时,关中诸将怎么会那么听话,帮着你曹操对付袁绍,而不是趁势一拥出关,背后捅你一刀子?
挟天子的好处,在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之时,那是显而易见。
不过现下天下诸侯已被灭的七七八八,大的只余曹操刘,小的只剩刘璋,公孙度,以及关中诸将几股,挟天子的好处便要打了折扣。
至于迎天子的坏处,当然也有曹操以身作则。
当今这位天子,可是位不甘为傀儡,极是能折腾的天子,在曹操有生之年幕后操纵了多次兵变,给曹操添了不少麻烦。
衣带诏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子。
刘备若是迎了天子,其必不甘为摆设,多半会想方设法夺回大权。
那时刘备该怎么对待天子?
学曹操那样,将忠于天子的汉臣杀尽,把天子当成犯人一样圈禁起来?
人家曹操好歹是外姓,且残暴之名早就人尽皆知,无所谓世人悠悠之口。
你刘备可是汉室宗亲,行的是仁义王道,你能学曹操那样粗暴对待天子?
萧和不用猜也清楚,刘备是一定做不到的。
既是做不到,难道就放任天子明目张胆的发展自己的势力,一步步收回大权,将刘备半生的奋斗成果窃取?
怎么可能呢!
萧和也罢,诸葛亮也好,关张这些武将谋臣,他们是要辅佐刘备匡扶社稷,再兴大汉。
可匡扶汉室,却不代表要扶你刘协重掌大权。
我们的匡扶汉室,乃是要扶刘备登上帝位,成为大汉天子。
这般心思,大家伙嘴上不说,却都心有默契。
如此一权衡的话,迎天子便是利弊兼有,好坏掺半。
萧和思虑再三后,遂道:
“此事关系重大,非我等能擅自作主。”
“我这就修书一封,以八百里急报送往濡须坞,一者向主公报捷,二者也请示主公决断。”
魏延赵云等,此时也意识到这件事的份量,自然不敢有异议。
马超一个“外人”,当然也不好说什么。
当下萧和便写下一道捷报,准备派人送往濡须坞。
就在这时,邓艾却匆匆入堂,向萧和附耳禀报,府外来了一位神秘文士,自称是刘备故人,有十万火急之事想要秘密求见。
刘备故人?
还十万火急之事?
萧和眼中闪过一道疑色,犹豫了片刻后,还是令邓艾将那人请入偏堂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