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已召集诸将,部署对寿春城的最后一击。
“曹仁将满城百姓驱赶,已失尽淮南人心,城中淮南籍士卒皆已越城出降。”
“听闻曹仁实施了连坐之法,妄图以杀戮来镇压士卒出逃之势,却仍阻拦不住,现下连北方籍的士卒都开始出逃。”
“由此可判断,城中曹军军心已濒临瓦解,且城西数处城墙,已被浸泡到将要陷塌的地步。”
“统以为,最迟后日,水位再降一半时,我们便可四面攻城,必可摧枯拉朽般破之!”
庞统指着沙盘,满脸自信的分析道。
张飞等众将,尽皆热血激荡,无不憋着一股劲,想要争立先登之功。
刘备眼中亦是豪意燃烧,目光看向了萧和。
萧和一笑,却道:
“寿春城现下就是一座纸糊的城,只消被我们轻轻一踹,必定轰然倒塌,这一点想必曹仁比我们更清楚。”
“曹仁可不是那种坐以待毙之徒,和猜想不等我军动手,恐怕他就要卷铺盖开溜了…”
此言一出,帐中瞬间安静下来。
刘备眼眸微微一转,忙问道:
“伯温你的意思时,曹仁可能会放弃寿春城,弃城突围?”
萧和微微点头。
刘备目光盯着沙盘,捋着细髯点头道:
“伯温的顾虑不无道理,现下寿春城是内外交困,以吾对曹仁的了解,他不可能看不出大势已去。”
“嗯,看来我们得有所部署,阻击其弃城突围才是!”
刘备话音方落,丁奉便派人来报,称其率巡船视寿春南门时,捕获了一名越城出逃的黑衣人。
那人不是寻常士卒,自称乃是刘晔家奴,奉其主之命潜出城来有密事求见。
刘晔的家奴?
刘备身形微动,眼眸中闪过一道喜色。
刘晔,这位出身刘氏皇族,却甘为曹操谋士的同宗,当此危难之际,突然派家奴来见自己?
不用猜,这必是见寿春势危,想要来改投自己这个同宗兄弟了。
刘备精神一振,当即喝令将来人传入。
须臾,那心腹家奴,已跪倒在了帐前。
果然不出所料。
那家奴献上了刘晔的亲笔信,宣称要弃暗投明,归顺刘备这位同宗,且他共匡汉室。
刘备接过书信细观,不由大喜。
旁人来归倒也罢了,刘晔来降却意义重大啊。
这位不光是曹操的谋士,更是根红苗正的汉室宗亲,刘氏皇族。
刘晔若能来降,某种意义上为天下的刘氏皇族做了一个榜样,将促使他们纷拥来归,来相助他刘备,共扶他们刘汉社稷!
“你主刘子扬,当真愿归降我们大将军?”
刘备对自家同宗,天然有亲近感,萧和却没那么容易轻信。
“我家主人说了,当年他投奔曹操,乃是误认为曹操乃大汉忠臣,想要助他匡扶刘家社稷。”
“谁想曹操自灭袁氏之后,便日渐显露出谋朝篡位之心,甚至还纵容其子弑杀天子,其汉贼奸臣的本性,已是昭然若揭。”
“我家主人看清楚了曹操真面目,早已心怀背弃曹贼,转投大将军之心,只是苦于没有觅得良机。”
“现下他终于等到了机会,故而派小人冒死出城,向大将军表明归顺之心!”
黑衣家奴说着叩首在地,恳求道:
“我家主公恳请大将军念在同宗之情的份上,能宽恕他先前误投曹贼之罪,给他们一个将功补过,助大将军共匡刘家江山社稷的机会!”
这番慷慨陈词,有理有据,合情合理,似乎找不出什么漏洞。
刘备显然是信了。
萧和眼中的疑色,却始终难消。
毕竟他是看过剧本的人。
刘晔嘴上说着志在匡扶汉室,可他生平却从未做过一件匡扶汉室之事,全都是在帮着曹操扫清篡汉的绊脚石。
荀好歹还反对过曹操称魏公。
这个刘晔呢,从曹操称公称王,再到曹丕废汉称帝,他是一个屁都没放过,甚至还参与了劝进上表。
这样一个“识时务”之人,尽忠职守侍奉了曹家三代的曹魏元老,萧和能信他就见鬼了。
“大将军,我家主公为表诚意,这里还有一桩机密献于大将军,以助大将军攻取寿春,一举歼灭曹仁淮南军团!”
说着那黑衣家奴,便将一道密信,献了上来。
这番话,不由令刘备大为惊喜,当即令陈到宣读出来。
刘晔在信中声称,杨修已劝服曹仁,趁刘备尚未攻城之时,率两万余曹军弃城突围。
曹仁原定之计划,乃是令周泰张昭等江东降臣,率孙权旧部,佯装主力从北门突围,假意要抢渡淮水逃往龙亢,以吸引刘军主力。
到时曹仁则自率北方籍嫡系,自西门突围,趁刘军西面兵力被抽调之机一举杀出一条血路,向西逃往阳泉一线。
“果然如伯温你所料,曹仁当真要逃!”
刘备欣喜的目光急看向萧和。
萧和真是把曹仁看透了。
这位曹家第一大将,果然不敢与寿春共存亡,要提桶跑路。
围城刘军约有七万余人,若曹仁集中两万多曹军,趁着水势未退抢先突围,若不能准确判断其突围方向,还真不好围堵。
刘晔这道机密,正是雪中送炭。
这意味着他们已知曹仁突围方向,可调集重兵于寿春以西设伏阻击,一举将曹仁军团歼灭!
寿春既得,又灭三万曹军,还诛杀曹家第一大将!
消息传回去,曹操不说是天塌了,至少也得是塌了一半吧!
“刘子扬,他确实是真心归降我家大将军?”
“这一道机密,也是真的吗?”
萧和却依旧未信,将那帛书向黑衣家奴眼前一扬。
黑衣家奴一拱手,慨然道:
“我家主人已指淝水立誓,倘有半句虚言,便叫他不得好死!”
好家伙,这样的毒誓都敢立,对老刘这样仁义君子,杀伤力那是相当大啊。
果然。
刘备脸上再无质疑,郑重其是道:
“子扬与吾皆为刘氏子孙,吾相信他必有一颗匡扶汉室的赤诚之心。”
“你这就回寿春,转告子扬,我刘备期待着与他并肩而战,共扶社稷的那一天!”
家奴如释重负,当即再三叩谢,方才带着刘备的回复告辞。
送走家奴,刘备兴冲冲看向萧和:
“伯温,咱们既已知曹仁要从西门突围,是否当调集重兵,于西面设伏,一举围歼曹仁军团?”
听这话,老刘显然是深信了刘晔的指淝水为誓。
萧和却在琢磨着,怎么能说服刘备,莫要因同为姓刘的滤镜,就轻信了刘晔。
正待开口时,却又有丁奉派人来报,宣称有越城出逃的士卒,受杨修所托,带来了一道密报。
杨修密报?
刘备便收起了兴奋,将那密报接过,与萧和等众人共看。
这一看不要紧,刘备脸色是骤然一变。
杨修在密报中称,曹仁已秘密召集除张昭周泰外诸将,宣布将在明晚从北门突围,抢渡淮水逃往龙亢!
“伯温,这…”
刘备惊疑的目光看向了萧和。
杨修这份密报,与刘晔所透露的情报,截然相反。
后者称曹仁将从西门突围,前者则称曹仁要从北门突围。
这两道情报,自相矛盾,到底该信谁呢?
刘备有些糊涂了。
“大将军还不明白吗?”
“杨修已骑虎难下,他已别无选择,怎么可能向我们透露假情报?”
“杨修情报为真,那刘晔的情报便自然为假。”
“大将军这位同宗,嘴上说的天花乱坠,大义凛然,甚至是不惜指淝水为誓,实则却是在诈降大将军,想对我军调虎离山,以助曹仁趁虚从北门突围呀。”
萧和冷笑着将刘晔的图谋揭穿。
刘备身形一震,蓦然省悟,急是将两道情报,再次反复细看。
良久后。
刘备脸上燃起怒色,将刘晔手书拍案了案几上,怒道:
“这个刘晔,枉他为刘氏皇族,出身比吾还正,没想到他不思匡扶汉室便罢,为保曹家竟不惜做出背誓无信之举!”
“他怎配为汉室宗亲,怎配为刘氏子孙!”
张飞等诸将,无不民愤怒激昂,深为刘晔的不耻行径而愤怒。
萧和却不怒不惊,只轻叹道:
“天下刘氏宗亲多如牛毛,有似刘焉刘表这种只图割拥一方者,也有似刘晔这种背祖忘宗,只想在曹家新朝中谋一个荣华富贵者。”
“真正想力挽狂澜,匡扶社稷,再兴我大汉朝,却是凤毛麟角。”
“相比于他们,大将军你才是异类呀。”
刘备心头一震,恍然明悟,不由沉默下来。
脸上怒气渐消,心绪也渐渐恢复了平静。
良久后,刘备摇头一声慨叹:
“也罢,人各有志,不能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