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济苦叹一声,无奈道:
“许将军啊,今时不同往日,当年刘备水淹樊城,是因为魏公将汉水北岸诸县百姓,全都已强行北迁,故而刘备才无所顾虑呀。”
许褚恍悟,一时哑口无言,只得无奈的看向了曹操。
曹操眉头深皱,目光却向诸将扫来扫去。
不到万不得已,这水淹自己百姓的骂名,他自然是不想背的。
至少是不能让他一人独扛,得有人帮他来分担骂名。
这个时候,他需要一个臣子站出来,力主实施此计,而非似贾诩蒋济那样和稀泥。
诸将也不傻,张孙礼等人,皆是默默低下头来,不作表态。
“魏公,臣以为,当以大局为重,实施此计!”
一个铤身而出,打破了沉寂。
正是曹真。
曹操眼眸一亮,心下暗自欣慰,关键时刻,还得靠自家人啊。
于是曹操便拂了拂手,示意曹真说下去。
“魏公爱民如子,此乃天下人皆知之事。”
“水淹临淄,确实有可能误伤齐郡士民,魏公心中自然是万般不忍。”
“然若不用此计,则以我军现下兵力,断然无法阻止萧和那妖人长驱直入,黄河以南青州之地,便将尽为伪楚所有。”
“刘备表面仁义,实则残暴,若其鲸吞下青州,必会强迫这一州百姓充当府兵,沦为他攻城掠地的鹰犬,不知多少人要埋骨他乡,家破人亡。”
“倘若果真如此,那魏公便是因小义而失了大义,置一州百姓,乃至于我大魏万千子民生死于不顾!”
曹真一番大义凛然的陈词后,慨然一拱手:
“故臣请魏公以一州士民为重,以我大魏存亡为重,务必要用贾文和之计!”
曹操如释重负,嘴角掠起一抹欣慰满意之色。
曹真这台阶,给他搭的实在是太舒服。
一切都是为了大魏!
我是为了保全万千魏国子民,不得不牺牲齐郡几万百姓,是为了大义而牺牲小义啊!
曹操遂深吸一口气,一脸无奈的叹道:
“子丹之言,当真是提醒了孤,令孤幡然省悟呀。”
“罢了,为了青州士民,为了我大魏臣民性命,只能苦一苦齐郡百姓了。”
“纵有骂名,就让孤一人来担当吧。”
曹真大赞曹操英明。
眼见曹操决意已下,蒋济知再劝也无用,便是默然不语。
计策已定,接下来就是谁来守临淄。
众将再次沉默。
率七千孤军,为楚军围困于孤城之中,还要经受洪水淹浸…
谁都知道,这是一个凶险难料,要押上性命的危险任务。
“魏公,臣愿死守临淄,做这个诱饵!”
还是曹真慨然请战。
曹操欣慰之余,却又犹豫不决。
曹真毕竟是自家人,此战若成自然是大功一件,若败则必死无疑。
曹家人流的血,已经够多了。
“是臣之失职,使东武高密失陷,以至萧和那妖人长驱直入,杀入我青州。”
“臣有愧于魏公,有罪于国家。”
“请魏公给臣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臣必不负魏公信任!”
曹真慷慨陈词,表明了请缨的动机。
他是心中有愧,想要借此一战将功补过,洗刷耻辱,重建自己在魏军中的威望,堵住那些质疑他之人的嘴。
曹操心下权衡,便想此番重任,确实也需要一个既有能力,又绝对忠于魏国的良将来担当。
自己这养子,确实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
权衡再三后,曹操欣然道:
“这一次的重任,非子丹你不能担当。”
“好,孤就准你所请,命你率七千精兵坚守临淄。”
“一月之内,孤必水淹楚贼,率大军前来与你会合,我们一起收复青州!”
曹真大喜,慨然领命。
计议已定,当晚曹操便率三千步骑,向济水方向退却,将诏令冀州兖州方面,速调援兵前来驰援青州。
曹真则自率七千魏军,日夜加固城防,坐等楚军来攻。
此时的萧和,已率两万步骑西渡潍水,向着临淄杀奔而来。
沿途营陵,剧县,广县,东安平诸城,皆是望风而降。
楚军兵不血刃尽取齐郡诸县,大军渡过淄水,对临淄城开始了围城。
两日之内,四面围营拔地而起,将临淄城围成了水泄不通。
围城已毕,楚军旋即对临淄城展开了猛攻。
曹真到底是有两把刷子的。
凭借着其统军之能,曹真统帅七千魏军,拼死而战,硬生生扛过了楚军七次猛攻。
楚军久攻不下,萧和为免徒损士卒性命,遂下令停止进攻。
这场围城战,遂进入僵持局面。
转眼十日已久,第一场春雨,终于是如期而至。
中军帐内。
萧和与诸将正围着临淄沙盘,共议着破城之策。
“据我斥侯回禀,曹操现下已退至济水北岸的临济城,冀州兖州方面魏军的援兵,也陆陆续续在向临济方向集结。”
“最迟十五日内,曹操便将兵势复振,有东渡济水杀回临淄的可能。”
“如今看来,曹贼留曹真坚守临淄,正是想以此城将我们拖住,为其抽调援军争取时间。”
“若我们不能十五日内破临淄,则曹操率军杀回,我军就要面临内外受敌的境地。”
“到那时,只怕我们就要放弃攻取临淄,退往淄水东岸的东安平城,与曹操隔岸对峙。”
张辽将近期所得的情报,一一道了出来。
诸将一时议论纷起。
“曹操,你真是如文远所说的意图么…”
萧和轻捻着下巴,口中喃喃自语。
便在这时,亲卫来报,称是新任的青州刺史孙乾,亲自押赴粮草已入大营。
“孙公来了,速请!”
萧和听得老熟人来了,眼眸一亮,当即先放下了眼前战事。
须臾。
帐帘掀起,孙乾信步而入。
“近来春雨普降,道路泥泞了许多,粮车行进不便,所以晚了几日,没有耽误军情吧。”
孙乾笑着拱手见礼,口中致歉。
“不晚不晚,来的正好。”
萧和一拱手,笑道:
“只是辛苦你孙刺史亲自押运粮草,和实在是过意不去呀。”
孙乾忙是摇手,自嘲笑道:
“以乾之才,怎担当得起这刺史之任,是魏公念旧,让乾做了这青州刺史。”
“乾能为军师讨伐曹贼,略尽些绵薄之力,是乾的荣幸,何来辛苦之说。”
孙乾乃青州人,当年正是从青州起追随了刘备。
原本按照回避制度,本州人是不能担当本州刺史的。
然孙乾却有元从之功,十余年来不离不弃,生死相随。
刘备正是念着他这份功劳,才破例令孙乾担当青州刺史,让他享受享受衣锦还乡的荣耀。
萧和看破不说破,遂是哈哈一笑。
楚军中青州人不多,眼下孙乾这个青州“土著”到了,萧和自然要拉着孙乾参详眼前战局。
“军谋之道,非是乾所长,乾怕也帮不上萧军师什么忙。”
“不过这齐郡风土人情,山川地形,乾倒是自问无人能及。”
孙乾面露几分傲色,指着地图道:
“这临淄城可是块风水宝地,东有淄水,浊水,西有时水,北又有巨定湖,土地肥沃,良田遍地。”
“光临淄四周的田地所产,就足以供养我两万大军,其实已无需再调运粮草往前线…”
孙乾滔滔不绝的描述着临淄,乃至四周山川地形,萧和眼眸却渐渐凝聚。
春雨普降,道路泥泞,河水大涨,临淄城四面环水…
种种蛛丝马迹在萧和脑海中汇聚,渐渐勾勒出了一幅清晰的布局。
“砰!”
萧和拳头陡然砸在沙盘上:
“好你个曹贼,好一出毒计啊!”
被打断的孙乾,茫然的看向了萧和。
甘宁,张辽等诸将,皆也是神然懵怔,惊疑不解的看向了萧和。
萧和却一摆手,厉声道:
“速传令齐郡各县县令,即刻将治下百姓,尽数移驻高处。”